“9·183/11”事件与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_乔治·沃克·布什论文

“9·183/11”事件与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_乔治·沃克·布什论文

“9#183;11”事件与布什政府对外政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布什政府论文,事件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9·11”事件是对美国本土历史上最为严重的袭击。美国举国上下深为震惊。事件改变了 布 什政府一些内外政策的日程及轻重缓急次序,也导致其对外政策的一些政策和策略的调整。 “9·11”事件已成为执政不到一年的布什政府外交的分水岭。

一、“9·11”前美国外交特点

9月11日美国遭恐怖袭击之前,布什政府对外政策出现了不同于克林顿政府的某些特点。

一是冷战思维强烈。布什政府的某些主要成员曾是冷战时期多年的斗士。在他们头脑中早 已形成了对世界和美国外交的固定看法和态度。他们熟悉和擅长的是搞冷战。当他们重新回 到执政地位后,他们头脑中的世界仍是十年前冷战的世界,他们认为美国的外交还应是十年 前冷战的外交。对他们来说,这十年来世界的发展变化似乎不存在,人类似乎还处在20世纪 冷战的时代。他们的“冷战思维”表现在注重“威胁”、寻找“威胁”,寻找“对手”和“ 敌人”,采取强硬手法对付“威胁”、“对手”和“潜在的敌人”。

二是重视传统的军事和防务问题。布什政府执政半年来外交方面的施政重点多为传统的军 事安全问题,如导弹防御、增加国防开支、军事战略评估、军事装备发展、对伊拉克强化遏 制和制裁、同俄罗斯打间谍战、向台湾大规模出售武器、对朝外交中突出导弹等武器问题等 等。

三是采取单边外交的强硬手法。半年来,布什政府在导弹防御、《京都议定书》等一些重 大国际问题上采取我行我素的单边策略,置国际社会舆论于不顾,甚至连它的西欧、日本等 主要盟国的立场都不予足够的重视,遭到了包括盟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普遍谴责,处于较孤 立 的境地,甚至在联合国人权会议中被扫地出门。

布什政府的对外政策同克林顿政府后期(第一任后半期及第二任时期)相比表现出很多不同 。

克林顿后期的外交政策表现出很多美国式的“国际主义”倾向,即重视全球问题,如全球 化、大规模武器扩散、环保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布什政府的外交思维同克林顿政府有较大的 不 同。在布什政府主要成员的言论中,至今很少听到强调环保等非传统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也 很少听到他们谈论世界的全球化、相互依赖等思想。他们外交的“国际性”、“整体性”更 多的是注重个别的、孤立的单项传统安全问题,而对国际形势和世界发展大势缺乏总体的认 识和把握,当然也就缺乏总体的思维和战略。

在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方面,布什政府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克林顿政府。克氏8年, 美国明确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作为美国及世界的“主要威胁”,把防止大规模杀伤性 武器扩散作为美国外交的重点,当然在执行中也采取不少双重标准和强权政治的做法。布什 政府也声称重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问题,但把防止其扩散放在美国外交中较为次要的地 位。而是把发展导弹防御对付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放在突出的地位。换句话说,布什政府 在防扩散问题上重扩军、轻裁军,用另一类武器扩散的办法来对付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问 题。难怪有人说,国际防扩散事业在布什的导弹防御面前已经死亡;日本、西欧各国对美国 的导弹防御计划有保留,相当大程度上是担心它牺牲国际防扩散和裁军事业。这种担心不无 道理。

克林顿后期外交较为重视国际间、特别是大国间的对话和接触,强调同世界主要国家发展 各种各样的“伙伴关系”。布什政府则突出各国间、特别是美国同中、俄间的“竞争”,强 调别国对美国的“挑战”、“威胁”或“潜在威胁”,把俄、中看作“对手”、“竞争者” 。在环保问题上,也是强调美国和其他国家的不同。在布什执政半年的实践中,美国政府也 是突出自己的立场主张,不能充分考虑其他国家的利益和立场,外交中缺乏妥协、合作精神 ,因而较受孤立。

当然,布什政府同历届政府一样,都是美国利益的代表,它半年来的外交同前任也有一些 大的共性。

第一,布什政府在维护美国霸权方面同克林顿政府目标一致,只是手法有所不同。两者都 声 称要以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为外交政策的目标和基本内容,双方在这方面的意愿、言辞、目 标方面没有不同。在实践中,两者也不时采取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行径。

第二,在强调“民主”、“人权”方面,布什政府同克林顿政府殊途同归。两者都声称美 国外交是建立在美国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基础之上,都把美国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作为外交的 指 导思想,都把扩展美国式的“民主”、“自由”作为美国外交的终极目标,都突出美国的“ 人权外交”,都坚持在“民主”、“人权”领域的国际对抗。布什总统、鲍威尔国务卿等政 府高级官员在这方面的言辞一点不少于他们的前任。不同的是,克林顿政府主要是从民主党 的所谓“民主、平等”等意识形态价值观强调其“民主、人权外交”,布什政府更多的是从 共和党传统的“自由”思想出发突出美国“民主、人权外交”。

美国外交史表明,多届美国政府执政初期的外交言行多带有临时性、过渡性、反应性及可 变性,执政头半年、一年内基本不会形成较为完整和成熟的外交政策,其行为多为对具体事 件和问题的反应。克林顿政府初期是这样,布什政府的头半年也基本是这样。

就是在“9·11”事件没有发生前,布什政府的外交也已出现了某些调整。对俄罗斯不再像 头三、四个月那么敌对和强硬,对朝政策评估的结果也是要同朝接触对话,导弹防御、国际 环保等问题也开始注意同西方盟国和国际社会的协调,对华政策也出现了愿意改善关系的积 极姿态。

二、布什政府初期外交与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在布什政府执政的头几个月内出现了令人担忧的较为严重的消极倾向。布什政府 的“美中是竞争关系”论、“保卫台湾”论、大规模售台武器、发展导弹防御、对中国的间 谍侦察及所导致的撞机事件等言行都给新世纪的中美关系带来了危害和危险。为了改变目前 这一消极倾向,中美两国需要作出努力,作出正确的战略选择,使两国关系朝着健康稳定、 符合两国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方向发展。今年6、7月来,在双方的努力之下,中美关系出现 了改善和积极发展的势头。两国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达成了新的共识,布什政府表 示在北京申办奥运问题上采取“中立立场”,双方达成进一步加强接触对话的安排,特别是 江主席和布什总统的通话,双方同意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等。

历史事实表明,中美两国间既存在矛盾分歧,也有很多共同利益;改善和发展两国关系是 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亚洲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需要。只要美国政治家对今天的中国和 世界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在把握两国关系的性质及走向时不带“冷战思维”,并根据中美 间三个联合公报所确立的原则处理台湾等问题,中美关系就会朝向健康、稳定、合作的方向 发展。

为此,两国关系中最主要的还是战略认识和战略选择问题。半年来的中美关系的曲折又一 次表明,中美两国间存在着在冷战后和21世纪如何看待对方,如何将两国关系定性定位的战 略问题,存在着采取何种战略对待对方的问题,即战略选择的问题。

布什政府对华关系言行说明美方在冷战结束十年之后和新世纪开始之初仍没有解决对华 战略问题。美国国内、布什政府内部仍然存在着对华“接触”与“遏制”之争,或者说对中 国是“接触”为主还是“遏制”为主之争。因为长期以来,美国对华战略中一直存在着接触 和制约、防范甚至遏制中国的两面性,美方多年来只是不能确定其对华战略的中心或主导方 面而已。

三、“9·11”事件后美国外交的策略调整

“9·11”事件使美国举国上下甚为震惊,美国对外政策出现某些策略和局部政策上的调整 ,但战略思想、框架和部署没有改变。美国外交策略和方法上的调整有利于中美关系的稳定 与发展。

“9·11”事件对美国的打击是如此严重,迫使美国政府调整其全球战略的轻重缓急,改变 一些外交策略和手法,甚至调整局部政策。

(一)把恐怖主义作为美国的主要威胁和主要敌人。“9·11”事件对美国本土的前所未有的 打击及和平时期所造成的巨大破坏,使美国举国上下深切感到对美国最直接、最紧迫的威胁 是恐怖主义。布什总统把恐怖袭击称之为战争,10月1日发表的酝酿已久的布什政府《四年 防务评估报告》把恐怖主义列为对美国安全的“首要威胁”。布什总统等美国政要宣布恐怖 组织及包庇、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和政府是美国的“主要敌人”。

(二)突出大国之间的共同利益,更加重视大国间的协商合作。在恐怖主义大敌当前之时, 美国朝野淡化了同俄罗斯、中国等大国在地缘战略等方面的基本矛盾和分歧,强调恐怖主义 是对全人类、对世界所有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威胁,频繁同俄、中、英、法、德、日等世界大 国政府及领导人接触通话,以求得到主要国家对美国反恐怖行动的支持,共同对付恐怖主义 的威胁。

(三)改变单边主义作法,改善同第三世界的关系。在加强同大国的协商、协调的同时,美 国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几乎都在改善,矛盾在减缓,合作在增加。在中东,美国把矛头指 向少数恐怖组织及国家,除阿富汗塔利班政权之外,对支持恐怖活动的国家界定较为谨慎, 到 目前为止没有明确指责伊拉克等国家参与及支持对美国的恐怖袭击。布什总统最近还首次表 明美国支持建立巴勒斯坦国,要求以色列改善同巴勒斯坦的关系,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美国 同伊朗的关系也出现改善的迹象。在南亚和中亚,美国一改近年来厚印(度)薄巴(基斯坦)的 政策,迅速改善同巴基斯坦的关系,取消因核试验对印巴长达三年多的制裁,同时强化了同 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的关系。

(四)对阿富汗采取军事打击与人道主义援助相结合的手法。即使是对当前的“头号敌人” 阿富汗,美国也采取把包庇、支持本·拉丹的塔利班政权与阿富汗其他力量和人民相区别的 政策,一再表示美国的行动不针对阿富汗人民,不针对阿拉伯世界和伊斯兰教。在军事打击 塔利班的同时,出资3亿美元援助阿富汗。在向阿境内狂轰乱炸的同时投放食品和医疗用品 ,这在美国军事行动史上是少见的。

四、美外交策略调整的趋向及影响

出于美国自身利益的需要,美国外交策略调整还将持续一个时期。美国认识到反对恐怖主 义、特别是铲除恐怖主义对美国的威胁不是短期内所能解决的问题,是“一场长期的战争” 。因此,美国政府根据反恐怖斗争现实需要而采取的外交策略、甚至部分政策调整还将持续 一段时间,至少要到美国面临的紧迫威胁缓和下来、恐怖组织不再可能对美国实施大规模袭 击的时候为止。这在军事打击、外交、金融、法律等方面至少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

“9·11”事件之后,美国外交基本战略思想、战略框架和基本部署不会改变。美国虽然遭 到历史上罕见的袭击,面临恐怖主义的严重、紧迫的现实威胁,外交策略甚至部分政策有所 调整,但其长期形成的外交思维、意识形态和传统观念难以改变,其所确定的外交战略目标 、战略框架和战略部署难以放弃。因此,到目前为止,美国所遭受的打击和打击恐怖主义的 战略需求并没有带来和导致美国外交战略的改变。美国仍然以霸权主义的口气提出全世界“ 不是站在美国的一边,就是站在美国敌人的一边”,显示出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观根深蒂固 。恐怖行动对美国造成的如此大的破坏和危险也丝毫没有改变布什总统、拉姆斯菲尔德等发 展导弹防御的既定战略方针。美国既定的全球战略向亚太地区转移、把战略矛头指向崛起中 的中国的战略思想和规划《四年防务评估报告》照常进行,如期出笼。美国全球军事部署的 基本框架和态势也没有长期性的变化。

美外交策略调整总体上有利于国际形势的缓和与稳定。总的来说,美国在遭到恐怖主义严 重袭击及其从反对恐怖主义现实利益需要出发的策略和政策调整,有利于美国与世界上绝大 多数国家和地区关系的缓和与改善,有利于世界多数地区形势的缓和与稳定,有利于世界各 国、特别是大国间协调合作的增强,因此是一个积极的事态发展,是应当得到支持和鼓励的 。

美外交策略的调整为发展中美关系提供了机遇。它使美国朝野上下暂时淡化了“中国威胁 ”意识,淡化或搁置了美国与中国之间在人权、台湾、防扩散等方面的分歧。同时,美国反 恐怖主义的斗争又带来对美中两国间在外交、信息、经济等方面合作的需求,增加了两国在 反对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等势力方面的某些共同利益。反恐怖斗争使中美两 国在冷战结束的十几年后第一次对安全威胁有某些战略共识和共同利益,因而促使中美两国 在 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关系中出现矛盾缓和、气氛改善、分歧搁置、接触增加、合作增强的 积极势头。中美关系这种状态的改变对两国和世界都是有利的。

标签:;  ;  

“9·183/11”事件与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_乔治·沃克·布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