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心城市人才战略比较
◆ 成 文 尹 利
摘要: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九座国家中心城市均提出了“人才强市”战略,并在人才发展的探索中逐渐形成了新的发展理念,本研究对九座中心城市人才战略特色进行了梳理总结。
关键词: 中心城市;人才战略;比较研究
我国先后明确有九座国家中心城市,这九座中心城市包括四大直辖市、广州、武汉、成都、郑州、西安。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这九座中心城市均提出了“人才强市”战略,并在人才发展的探索中逐渐形成了新的发展理念,走出了适应自己建设实际的新路径。
现将九座城市人才战略对比如下。
(i)输出c,个体标准决策矩阵(i=1,2,...,m,j=1,2,…,n,y=1,2,...,r,k=1,2,…,与群决策矩阵 D(c),其中,D(c)为一致性群决策矩阵。
一、北京:区域人才协同机制与围绕“四个中心”的人才引进
为了把北京的创新创业能量释放出来,北京发布了《关于深化首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区域人才协同机制,以人才一体化发展为新理念创建新机制[1]。具体包括:第一,强化人才一体化发展顶层设计。第二,协同推进区域人才管理改革,如推动京津冀在人才职称互认。第三,建立区域人才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如:建立京津冀高层次人才合作机制;第四,构建开放式创新的体制机制,辐射带动区域人才国际化发展等。在人才引进方面,2018年2月北京市人社局围绕北京作为国家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创中心的“四个中心”战略定位,发布北京市人才引进新政,重点引进科技创新人才、创新创业人才、文化创意人才、体育人才等。总的看来,北京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拟实现区域人才的联动互通,打造区域人才发展共同体。但这种互联互通,尤其是京津冀的互联互通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天津的高端人力资源会形成一定影响,在天津的城市综合实力落后于北京,以及两地产业结构相似度高的情况下,这种人才职称互认等措施会导致天津中高端人才流向北京。
美的公司2017年度的大致财务状况如下:全年营业收入为24 071 230.1万元,比上年增加 8 166 826 万元,涨幅为 51.35%。除了营业收入之外,美的2017年还实现了营业外收入46 720.4万元,全年实现净利润1 861 119万元,比上年增加274 927.8万元,涨幅为17.33%。2017年资产总计为24 810 685.8万元,负债总计为16 518 168.7万元。
为了充分释放社会创新创业潜能,促进人才优化配置,武汉提出“城市合伙人计划”。2015年12月,武汉市政府出台了《“城市合伙人”认定与服务工作实施办法》,聚焦信息技术、生命健康和智能制造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广纳产业领军人才、知名创业投资人和优秀青年创新创业人才三类“城市合伙人”。不难发现,武汉已经把人才作为未来城市吸引企业投资的第一要素,“合伙人”就是将城市优势与外来投资者优势组合起来,结成利益共同体。2019年2月,武汉发布《关于建立完善人才工作体系推动武汉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这是武汉市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聚焦产业发展、强化需求导向、突出市场主体,对原有人才计划和政策进行统筹整合和系统集成,建立起的全市统一人才工作体系[5]。在引才留才育才方面,武汉计划每年投入15亿专项资金。
二、上海:“四新”经济人才开发工程与人才新政“30条”
上海根据自身经济转型升级新要求,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四新”经济为改革突破口和发展新导向,紧密对接其人才发展,实施“四新”经济人才开发工程。《上海市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将此列为“重点工程”,并围绕该工程明确提出,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战略,聚焦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四新”经济的发展态势[2]。显然,上海以“四新”促进其经济转型发展,而“四新”关键支撑点就在于对接的产业人才,这是新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也是转型的核心要素。2016年6月,上海出台人才新政“30条”,“放权松绑”,为人才增动力添活力,进一步加大紧缺急需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比如加快推进外国专家证和外国人就业证“双证合一”试点;在创新科学高效的人才管理制度方面推出系列“增动力、添活力”新政,比如“双自联动”建设国际人才试验区等;推新政激励人才创新创业激;进一步优化吸引人才的综合生态环境等。这些政策为上海打造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全球科创中心提供了人才支撑,使上海成为国际一流人才的汇聚之地、培养之地、事业发展之地、价值实现之地。
三、广州:产业领军人才计划与人才发展政策框架
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重庆抓住人才关注度较高的话题,即知识产权问题。为了加快建设西部创新中心和知识产权强市,2017年3月,重庆市政府出台《“十三五”知识产权人才规划》,提出努力建成西部知识产权人才高地的总目标,以大力培养知识产权基础人才、大力开发支撑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的急需紧缺人才及突出培养和选拔高端引领的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为重点任务。该规划的一大亮点就是健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机制。围绕重庆市“6+1”支柱产业、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大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和七大特色效益农业等重点产业领域,2018年10月重庆发布《重庆市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2018—2020年)》[4],根据这个三年行动计划,重庆市发布了系列配套制度,如《“巴渝工匠2020”计划实施方案》,计划到2020年引进500名海外高层次技能人才、5000名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培养5万名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后面陆续发布《重庆市百名海外高层次人才集聚计划实施办法》《重庆英才计划实施办法(试行)》等配套制度。
四、重庆:知识产权人才规划及人才强市计划
广州紧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集聚产业领军人才。2016年3月,广州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集聚产业领军人才的意见》主文件以及《广州市人才绿卡制度》《广州市领导干部高层次人才工作制度》等4个配套文件,合称“广州‘1+4’人才政策”。一是实施羊城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支持计划,二是建立产业领军人才奖励制度,三是完善产业领军人才服务配套机制,四是搭建产业领军人才发展平台[3]。显然,聚焦产业领军人才已成为广州人才发展的重点,旨在加快推动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建设。2019年1月,广州市发布人才引进新政,新政包括《关于加强我市人口调控和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广州市户籍迁入管理规定》《广州市引进人才入户管理办法》《广州市积分制入户管理办法》《广州市政策性入户管理办法》,这些健全了广州市人口发展政策框架,通过取消计生前置、推进落实公共集体户等方式进行政策修订和设计,理顺了迁入户管理体制,为集聚产业领军人才简政放权,解决了执行中的梗阻情况。
五、武汉:“城市合伙人计划”及市场化引才用才新政
The colophon at the end clarifies that this work was written by Abhayākaragupta,Tibetan [transliteration:] A bha yā ka ra gupta, or Tibetan [translation:] ’Jigs med ’byung gnas srung.
六、成都:科技创新人才计划与人才新政十二条
郑州入选国家中心城市行列以来,推出一揽子人才新政。2017年11月,郑州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实施“智汇郑州”人才工程加快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意见》,还同步出台了《郑州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实施细则(暂行)》《郑州市社会人才荟萃实施细则(暂行)》《郑州市重点产业人才支撑计划实施办法(暂行)》《郑州市青年人才储备计划实施办法(暂行)》《郑州市重点产业人才支撑计划实施细则(暂行)》《郑州市优秀企业家领航计划实施细则(暂行)》《郑州市顶尖人才(团队)引领计划实施细则(暂行)》《郑州市高层次人才医疗保障服务实施办法(暂行)》等20个配套政策和具体服务事项办事指南,根据工作开展情况,又陆续出台《郑州市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郑州市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实施办法》等其他配套政策,围绕推动“智汇郑州”人才工程实施,建立“1+N”人才政策体系,面向全球招揽人才。不难发现,郑州的人才新政以“智汇”为核心,通过多项人才计划和具体措施形成完整的人才政策体系,这是郑州人才工程的实施基础和保障。
七、郑州:“智汇郑州”与“1+N”人才政策体系
成都大力支持域外人才来蓉创新创业。成都2016年出台《成都市与在蓉高校院所协同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实施办法(暂行)》,实施企业提需求、高校出编制、政府给支持”的引才思路[6]。2017年,成都发布“人才新政十二条”,对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不仅给予大力扶持,而且为其购买商业医疗保险、提供公寓租赁服务,后又陆续发布了《引进培育急需紧缺技能人才实施办法》等实施办法,出台《成都市优秀人才培养计划科技人才培养实施细则》,支持本地在编在岗科技人才兼职从事创新创业活动。2017年,成都发布“产业新政50条”,继续深化科技成果“三权”改革,为高校院所科技成果溢出转化提供支撑。成都实施人才新政2年来,成都全市本科及以上学历青年人才、技能人才的累计落户人数已突破30万人,平均每天约500“蓉漂”选择落户成都,新增外国人才7880人。BOSS直聘年初发布的《2019年度人才资本趋势报告》显示,成都人才吸引力领跑新一线城市;前不久发布的《2019二季度人才吸引力报告》则显示,成都仅次于北京广州,成为了大学生最想就业的城市。“十三五”以来,成都已实施各类外国人才项目108项,获国家外专局批准的引智项目33项,实施市级引智项目43项,评选产生市级引智示范基地(单位)32个。此外,成都还在美国、德国、加拿大、法国建立海外人才工作站,并在蓉建立4个国际化人才实训基地。2018年,成都首次上榜“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前10名,也是西部地区唯一上榜的城市。
八、西安: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与人才新政23条
为打造“一带一路”人才高地,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才优势。2017年5月, 西安市政府发布了《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打造 “一带一路” 人才高地若干政策措施》 (“西安人才新政23 条”)。其中,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最为突出。一是加快人才培养载体建设。 如:支持西安重点高校加快 “双一流” 大学建设,签订合作协议, 实行 “一校一策”。二是优化企业家成长环境。如: 建立有利于企业家参与城市管理、政策制定、行业规划等参政议政的渠道等。三是实施人才培养三大计划。如:实施“百名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经营管理、金融服务、教育医疗等领域,每年遴选 100 名左右中青年骨干人才,给予每人30万元资助等。四是加快培养“西安工匠”。如:支持西安市域内技工院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实用型高技能人才; 推动西安职业学校、技工院校、大型企业等与国际知名职业学校、国际知名企业等合作共建若干特色院系或专业,打造西安技工品牌等。西安人才新政23条吸引人才效果显著,在短时间内大量人才落户西安。在人才新政23条的基础上,2018年5月西安又发布人才新政13条,许多政策都是国内首创,比如:事业单位招聘急需紧缺的高水平大学毕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可不参加笔试,采取直接考核招聘等[7]。
九、天津:筑建人才高地政策体系
天津为构建人才高地出台了系列政策,比如:人才绿卡管理办法、加快聚集高端人才的八项措施,方便外籍人士出入境的7项新政;滨海新区出台聚集人才创新发展25项措施;开发区出台建设人才高地的32项措施。和其他八个中心城市人才政策比较,天津人才战略的突出优势是我市对于高端人才的引进,资金支持力度全国领先,对人才的工作经费和生活补贴比其他先进地区支持力度大。例如,对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青年储备人才,天津滨海新区给予1.2万/年至3.6万/年不等的支持,连续给予3年,在全国处于领先。在吸引顶级领军人才方面,对经评审认定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给予最高1亿元项目经费资助;对引进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国家两院院士、发达国家院士和在世界一流大学、科研机构、世界500强企业担任过相当于终身教授、首席技术官等职务的著名专家,滨海新区给予最高1200万元工作经费和生活补贴。
老砍头四周各多了一件小“玩具”:一头白虎、一只螃蟹、一只喜鹊、一个红裙少女。射出飞针的,是老砍头身后的喜鹊。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如何吸引人、培养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是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做好人才工作,事关改革发展大局。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天津“一基地三区”建设,努力实现天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必须把人才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市之路,着力构建和进一步强化人才的竞争比较优势。
参考文献
[1]中共北京市委.关于深化首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N] .北京日报,2016-06-27(2)
[2]上海市委市政府.上海市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 [EB/OL].http://www.shanghai.gov.cn/nw2/nw2314/nw41452/nw42257/nw42259/nw42282/u26aw50149.html,2016-11-08/2019-09-08.
[3]路平.广州深入推进开放合作协同创新[N].广东科技报,2016-09-23(06)
[4]马云辉.如何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地“”两高”目标[M]. 党课参考,2019-06-16.
[5] 蔡木子,晏鸿鹰,雷芸.武汉出台市场化引才用才新政[N].长江日报,2019-02-26(1).
[6]聚焦.走过激荡人心创新历程谱写开拓进取发展篇章[N].科技日报,2019-01-31(08).
[7]张义学.西安:凭什么吸引百万人口[M].西部大开发,2019-01-05.
作者简介: 成文(1975年~),博士,天津社会科学院产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治理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人力资源与人才学、产业链治理与产业升级、商业模式创新与组织变革。尹利(1961年~),硕士,天津社会科学院产业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人才学与劳动科学。
标签:中心城市论文; 人才战略论文; 比较研究论文; 天津社会科学院产业发展研究所论文; 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治理中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