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电厂热能动力锅炉是我国电厂中重要构成部分,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也相对较为成熟,也是保障我国电力行业获得良好发展的重要基础。现阶段,虽然我国在锅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但是在很多方面依然存在问题,与国外发达国家具有明显的差距。因此,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在此方面的研究和探讨。基于此,文章就电厂热能动力锅炉燃料及燃烧特点展开论述。
关键词:电厂热能动力;锅炉燃料;燃烧特点
引言
电厂是能源消耗非常多的场所,需要不断找寻新的燃烧调控技术,才能适应节能减排的要求。近年来,电厂通过引进新的热能动力锅炉和应用新型燃料技术,有效缓解了现阶段存在的电能供需矛盾。促进电能更为合理的利用以及调配,缓解资源短缺问题是电厂持续健康运转的基础条件。电力的生产过程是燃料燃烧,热传递,水的蒸发,过热蒸汽能量转换的过程。因此,电厂热能动力锅炉燃料及燃烧的分析非常重要。
1锅炉系统
电厂主要设备锅炉的主要作用是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将水变成蒸汽。燃料燃烧、热传递贯穿锅炉工作的整个过程。锅炉一般是由外壳和用于控制的电器以及辅助设备组成。外壳又分为表面外壳和底部外壳,底部外壳的主要作用是固定燃烧成分,组成部分包括汽水系统、烟道、炉膛以及炉墙和构架等。表面外壳的作用是抵挡外界的灰尘对锅炉的损坏,锅炉设备还需要配备一系列的附件,如水位计、安全阀、热工测量仪、吹灰器等。汽水系统:通过对水进行加热,蒸发,设备过热等。整个过程会涉及到省煤器、水冷壁、下管、过热器、再热器等设备。风烟系统:燃料燃烧与风结合时产生烟气,烟气中的热量再进入大气层。制粉系统主要由磨、煤以及煤分离器等组成。
锅筒又称为汽包,将锅炉的压力部件达成自然循环与强制循环,通过加热、蒸发以及连接过热等过程,使工作流体在整个过程中能够正常循环。为确保锅炉水循环正常,还需要安装连续排污以及筒式磁选机等装置。只有其存在一定量的水,才能确保其储热能力,使锅炉的运行顺利。
下降管:在汽包管的底部有几根下降管接头,安装在汽包底部确保下降管入口的上部水层高度为最大,有利于进口工质汽化。
水冷壁是炉膛周围炉墙上敷设的受热面。水冷壁几乎全部属于蒸发受热面的是中压自然循环锅炉,通常在炉膛的上部布置辐射式再热器或辐射式过热器,水冷壁是水加热和蒸发的受热面。
2电厂热能动力锅炉燃料及燃烧特点
2.1电厂热能动力锅炉运行特点
所谓热能动力锅炉,主要指的是在锅炉内部加入适量燃料,这些燃料经过一定时间的燃烧之后,能够将自身的热能完整释放,由于热能具备一定的规模性,主要通过水为载体进行传递,热能够以水为载体传递给外界。锅炉外部的水进入到其内部之后,会经过动力锅炉的受热部分,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得水的温度越来越高,以水蒸气为主要体现形式,操作人员利用专门的导气管将水蒸气引出,保证热能动力锅炉内部的燃料能够进一步充分燃烧。
锅炉内部燃料在燃烧的过程当中,会持续、不间断的放出大量热量,在锅炉内部高温的作用之下,产生一定量的高温烟气,运用换热原理进行分析能够得知,高温烟气在锅炉中尾部烟道进行热量有效传递,高温烟气传递完热量之后,其自身的温度越来越低,经过锅炉烟囱全部排放。
想要保证电厂中的热能动力锅炉真正实现有序、稳定的运行,有关操作人员需要在锅炉内部投入一定量的燃料,如果锅炉燃料投入量过多,会降低热量转换效率,如果燃料投入量过少,燃料虽然能够进行充分燃烧,但是热量的传递时间会延长,影响电厂的经济效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电厂热能动力锅炉燃料
锅炉在运行时不会产生任何热量,只是将燃料转化为热量,以此来形成机械动能。由于在热源上的选择存在非常大的不同,锅炉也能够划分为很多种类,最为常见的为燃油锅炉、电锅炉以、燃煤锅炉、生物质锅炉等。燃煤锅炉所消耗的能源为煤炭,通过燃烧煤炭来获得所需要的热能。在该过程当中,通过利用水来进行加热,能够产生压力与温度。燃油锅炉不仅种类相对较多,而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拥有非常广泛的用途。燃气锅炉与燃油锅炉相比较不仅污染较低,而且运行效率也非常高,是我国锅炉行业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另外,燃气锅炉本身具有较强适应性,不仅能够将燃气当作是动力热能进行转化的重要原料,也能够燃烧木材等材料,然后再将其转化成为设备现实运行的动力。电站锅炉的使用主要材料为天然气、石油与煤,其中煤是用量最多的,也是我国电厂锅炉重要能源。之所以使用煤炭锅炉,主要在于其本身所产生的应用效果相对较好,这是因为煤炭自身结构非常稳定,碳、氮、氧是煤炭燃烧时的重要结构,而通过借助氧气来用作燃烧时的辅助体,能够为煤炭的燃烧提供所需要的燃烧热力,从而提高锅炉自身应用效果。
2.3燃料燃烧特点分析
电站锅炉的形式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室燃烧形式、旋风燃烧形式与分层燃烧形式等。不同燃烧形式下燃料的燃烧特点如下:
第一点,室燃烧,由于锅炉燃料在悬浮状态下进行燃烧,有关操作人员利用先进的工艺将锅炉燃料加工成粉末或者气体,并将燃料与空气共同输入到锅炉内部,在输入燃料的过程当中,要保障锅炉内部的燃烧温度达到燃料的燃点,保证燃料始终处于悬浮状态。因为锅炉燃料能够和空气进行全面接触,采用火势燃烧法进行燃烧,能够保证燃料在短时间内进入燃烧状态,但是,由于空气与燃料不能够同时送入,很容易出现锅炉燃料浪费现象。
第二点,旋风燃烧特点,操作人员通过准备一定量的可燃物,并以切线角度将燃料送入锅炉当中,短时间之内,锅炉内部产生旋转速率特别高的气流,使得燃料形成强度特别大的螺旋状态。采用旋风燃烧方式,能够减少燃料的剩余量,但是,采用该方法也有缺陷,如操作人员需要定期进行送风,包括煤炭燃烧过程当中,很可能会造成部分物理状态能量的浪费。
第三点,分层燃烧特点,在热能动力锅炉燃烧时,将一些固体可燃物均匀的排布在锅炉炉排表面,固体可燃物能够进行分层燃烧。采用这种燃烧方式,能够将燃烧中的各个层次能量全部释放,燃料的燃烧进程特别稳定。缺点也特别明显,操作人员需要准确计算通风时间,一旦通风不及时,很容易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
2.4燃料的燃烧过程
为确保燃料充分燃烧,需要根据作业流程,将固体燃料燃烧分为3个阶段:①预热阶段。包括预热、燃料干燥以及挥发性分离等步骤。燃料进入锅炉,燃料中的水分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以(300~400)℃的温度迅速蒸发。蒸发完成后,燃料残留的部分变成焦炭。整个过程中燃料自身不参与燃烧,主要是锅炉吸收热量,燃料含水量越小,细煤研磨,需要的预热时间相对较短。②燃烧阶段。预热完成后,逐渐提高燃烧温度。此阶段为燃料燃烧的成分和氧相结合,产生较强烈的燃烧热。迅速送风,保障可燃物质燃烧充分。③燃尽阶段。此阶段完全燃烧,且没有残留的焦炭等可燃物质,多数为灰。由于残留的焦炭燃烧物料处于内、外裹的灰不能与空气充分的接触,所以燃料的燃烧过程相对较慢,继而大大的降低了放热量。
3结语
电厂锅炉燃料以及燃烧技术对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具有很大的影响。为了使燃料得到充分的利用,使燃烧过程的安全性更高,提供合理的炉温和空气,以及在一定的空间环境中,使空气和燃料能够充分的接触混合。对此,电厂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在确保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前提下,积极研发新型燃料以及燃烧技术,推动电厂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祺.电厂热能动力锅炉燃料及燃烧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08):194.
[2]郭微.电厂热能动力锅炉燃料及燃烧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0):138.
论文作者:侯立强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1
标签:锅炉论文; 燃料论文; 电厂论文; 热能论文; 动力论文; 热量论文; 过程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