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来的重要组成部分,朗读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还能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锻炼抒发情感的技巧,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来说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为提升小学生的朗读能力以及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质量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培养策略
语文是小学阶段教学中极其核心的学科,是学生进行学习和理解的根本,其中对于文字的理解、应用和表述需要在进行朗读的过程中得到形成和发展。但是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重视度不够,在方式方法上也较为随意,学生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影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就需要做出改革,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教授学生朗读技巧,培养学生朗读兴趣,从而改变当前的教学问题,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一、引导学生进行流畅连贯地阅读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鲜明,形象,掌握语言的结构美,音韵美,节奏美等,使其对字、词、句获得整体的感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鉴别力。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流畅连贯的阅读能够提升学生的朗读体验,让学生能够对一篇文章进行更加自然的朗读。但在这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于一些生字词的理解和正确读音,避免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因为生字词而出现停顿、重复、漏读以及错读等现象,导致学生的阅读体验不高。所以在阅读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当中的字词段落,对其中的生字词要进行正确认知以及理解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熟读课文,达到流畅连贯朗读的效果。在教学《海底世界》这一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诵读去理解,例如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明白了“窃窃私语”就是说海底动物在说悄悄话,从而理解了这个词语,使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词语,进而学生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或者把含有生词的句子抽出来先练习朗读,然后再读整篇课文,为流利地朗读课文扫除障碍,这样学生的阅读体验会得到相应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得到培养。当然我们不仅要利用课堂让学生熟悉课文,并对学生作适当地指导,而且要让学生把课文从不会读到会读,从会读到有感情地读。
二、通过教学媒介的作用调动学生情感体验
语文学习在大部分的情况下都和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通过抽象思维能力的帮助,能够让学生的形象思维充分发散,并对知识有一个更加感性的认知。如果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阶段,能够建立更加充分的教学氛围,不仅仅能够有效降低语文教学内容的复杂程度,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从而引导学生的思维能力获得更加深入的发展。教师在开展朗读训练阶段,可以将多媒体辅助技术融入其中,通过教学工具的帮助,营造一个更加立体的教学空间,从而促进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教师可以自己制作PPT课件,结合自己所教学的学生的具体情况,搜集学生更加感兴趣的教学资料,将课文内容融入音乐、视频或者图画中。从而让学生在进行朗读阶段能够拥有更加丰富的感情,和文章意境更加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三、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
为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应当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应当重视朗读训练的趣味性,避免学生受单一朗读训练的影响对朗读失去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使用分角色朗读、分小组比赛等开展朗读训练,还可以结合表演形式进行抗毒训练。小学生乐于参加各类教学活动,小学语文教师便可以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引导学生参与到朗读训练中,使学生能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不同人物的心理世界与情感体验,还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全面提高学生朗读能力。例如在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小学语文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式阅读活动,使学生们能在扮演故事中的任务角色时感受到当时情境下人物的心理变化。尤其是以主角“卖火柴的小女孩”视角阅读的孩子,更能够体会到小女孩的苦难以及作者对当是社会环境的控诉。
四、培养学生们的想象力
目前教师在实施朗读的教学时,经常是在创建完情景后,让学生们展开朗读练习,如此,学生们就会对教师形成依赖,不能够更好的去理解其中的真实情感,久而久之,学生们就只能依据教师所创建的情景模式展开阅读,对于想象力得不到更好的运用。教师若是想去提高学生们的朗读能力,就必须先去开发其想象的能力,引导学生们展开个性的朗读方式,在课程教学当中,教师有效的运用课文当中的内容,引导学生们对其内容进行想象,更好的去投入到情景当中,领会文中的真情实感。比如;教师在对槐香五月其课程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们展开朗读。对课文进行阅读,标记好文中不理解的语句。小声的阅读课文,对于文中的词句进行标准的发音。分段式的朗读方式,对于每段当中的含义展开进一步的了解,并且对每个段落进行总结。自由的对课文进行朗读,并且选出自己相對感兴趣的语句,反复的进行阅读。使学生们可以更深入的去认知与了解文中的中心思想,学习作者的写作方式,使其在朗读的时候可以更好的感受作者当时的情感。
结语:
总之,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课改后,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素质教育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爱好入手,加强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培养。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还需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方法,有效培养学生朗读能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志颖.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2):78-79.
[2]东素华.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课外语文,2018(12).
[3]佚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对策[J].中国农村教育,2019,298(12):115-115.
论文作者:李志信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课文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们论文; 连贯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