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云南曲靖655000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具体监测方式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1月至12月期间收治的82例同时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及心律失常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患者进行相应的监测记录,并且分析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部位及合并心律失常之间的具体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患者的护理方式。结果:在所选患者中,侧壁、广泛前壁及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51例,出现快速心律失常的患者有39例;后壁、下壁及右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31例,合并缓慢心律失常的患者为12例。结论:不同部位发生急性心梗患者合并心律失常的类型存在一定程度差异,护理人员需要加强患者的病情监测并进行科学护理。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并发;监测;护理;不同部位
急性心肌梗死也被称作为AMI,是目前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在患病之后很容易出现其它类型并发症,心律失常就是其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并发出现心律失常之后,已经存在缺血反应的心肌会受到更为严重的损害,患者的心功能会出现进一步恶化现象,患者预后效果无法得到切实保证,且死亡率会出现相应的提高,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2]。我院对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患有心律失常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患者的护理方法,现根据研究情况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6年1—12月全年被送至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中挑选出82例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并合并有心律失常的患者开展实验,所选患者接受检查后均与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相关标准吻合,患者均在发病48h内入院治疗,本次研究将以下患者排除在外:精神功能紊乱者、癌症患者、合并脑部血管疾病患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所有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40例,年龄为41—75岁,病程为4—61h。
1.2 方法
患者被送至医院后,需在冠心病监护室接受治疗,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心电图情况进行监测,并且利用心电监护仪模拟Ⅱ导联来进行监测。如果患者出现心律失常,护理人员可以立即将患者的实时心电图记录下来,并进行进一步检验,及时排除伪差等,之后需要根据患者的患病情况及发病部位等进行具体的治疗[3]。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部位及合并心律失常疾病之间的联系进行具体观察,并作进一步分析。
2 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前壁、广泛前壁、侧壁患有急性心梗患者共51例,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为39例,并发率为76.5%;下壁、后壁及右室患急性心梗为31例,有12例合并有缓慢心律失常,并发率为38.7%。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目前在临床中并不鲜见,患者发病的原因主要就是冠状动脉出现了严重的持续性闭塞,从而造成患者的心肌出现急性缺血坏死,进而造成患者心肌的功能逐渐丧失。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发病24h以内心肌活动异常不稳,患者很容易合并有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甚至导致患者突然死亡[4]。所以,对此类患者进行严格的监测并给予科学护理十分关键。从某种角度来讲,对患者的急性心梗病情进行监测并进行针对性护理,是可以给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带来直接影响的。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患者发病部位的不同进行针对性护理。
对于前壁、广泛前壁及侧壁患病的患者而言,患者发病后冠脉左前降支会出现严重阻塞,血流会出现严重减少甚至中断,导致患者的心肌缺血症状更为严重。前壁的交感神经较为丰富,患者患有心肌梗死后,前壁的交感神经会更为兴奋,进而导致患者合并快速心律失常。在对此类患者进行护理时,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心室颤动及休克的预防工作,及时准备好除颤仪等设备及胺碘酮等药物,以备不时之需。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做好低血压、左室心衰等症状的预防。
如果患者的后壁与下壁患有急性心梗,右冠状动脉会明显闭塞,患者的房室结与窦房结供血均会减少,迷走神经会较为兴奋,进而造成患者合并有缓慢心律失常。护理人员在对此类患者进行监测及护理的时候,需要观察患者是否存在乏力、眩晕等症状,并且严格预防患者出现呼吸不畅、意识丧失等症状,护理人员需要准备好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并且提前备好起搏器等急救处理设备。此外,部分患者右室患有急性心梗,护理人员应当严格关注此类患者的尿量、血压值,如果患者出现了憋喘或出现了粉红色的泡沫状痰,就需要及时减慢患者输液的速率,并且立即告知医生进行处理,以免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
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不要让患者用力,并且让患者吸氧,氧流量可以为4—6L/min,这样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心肌部位严重缺氧的症状。护理人员还需要尽量减少患者家属的探视,并且在必要情况下遵医嘱给予患者止痛、镇静等药物处理,以缓解患者的不适感。与此同时,护理人员也需要针对患者存在的负性心理等进行干预,尽量不要在患者面前讨论病情,多倾听患者个人主诉,并且给予患者安慰与鼓励,还要细致的解答患者存在的顾虑等,尽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满足患者的正常要求。护理人员需要多与患者交谈,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充分信任自己,并且需要在进行抢救等救治时保证操作的准确性,最大限度地缓解患者的不适反应等,以免患者心理情况较为紧张。
结语:
不同部位患有急性心梗患者合并心律失常的类型会存在差异,护理人员需要做好患者的病情监测,并且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选择针对性较强的护理措施,以此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
【参考文献】
[1]布合丽其木?阿吾提,吐尔逊姑丽?阿布力米提.分析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监测护理措施[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13):166+168.
[2]胡敏芝,苏若琼.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病人的监测及护理[J].护理研究,2012,26(08):714-715.
[3]杨树文.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监测与护理[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07):175-176.
[4]张彩红.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早期识别与急救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35):3309-3310.
论文作者:胡稳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2
标签:患者论文; 心律失常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部位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心肌论文; 侧壁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