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的定量研究[*]_农业论文

农业产业化状况的量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业产业化论文,状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本文在探讨农业产业化内涵、主要因素基础上,建立了农业产业化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运用1975—1994年新疆农业生产的实际资料,对新疆农业产业化进行了评价。

国内外农业生产发展的实践表明:农业产业化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出现的、能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乃至国民经济整体水平提高的一种良好组织形式。全国各地都在以农业产业化的思想为指导、发展本地的农业生产,从而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然而,由于农业产业化作为一个范畴自身所具有的丰富内涵,使人们在认识农业产业化水平变化状况时,只停留于定性分析的阶段上。如果能将农业产业化状况予以量化,这无疑是我们的定性分析上升为更为科学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新阶段。本文试图从对农业产业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入手,提出反映农业产业化状况的指标体系,并由体系中的一系列指标综合为农业产业化水平变化值指标。以期抛砖引玉,找出度量农业产业化状况的科学方法。

一、农业产业化概念的内涵

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生产组成形式,其概念的界定已是多种多样,而所述产业化的内涵基本一致。笔者认为其内涵有两大要点:一是产业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的比较利益,改变第一产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不利地位,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以促进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由于它不同于工业生产的一些特殊性,而被视为弱质产业。该产业的弱质性与该产业产品的重要性形成了较大的反差。为了保证农产品的供求平衡,各国都以不同的形式或同一形式不同程度的方法、手段来提高农业生产的比较利益和市场竞争力。农业生产的产业化之所以被各国付诸于实施,其原因在于农业产业化是达到这一目的较佳方式。二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手段是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农业生产要素重组,密切农业各部门以及农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联性。其关键是在于连结、拉长、搞活、优化农业生产内部以及相关产业的产业链。在市场经济中,各种产业链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这是产业链生存的前提条件。而产业链上的各环节都是具有相对独立利益的主体,只有在正确处理各自利益关系的基础上,产业链才能有活力,这正需要政府为之提供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

国内外农业产业化经验表明,产业链的建设一般是遵循“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和“贸工农”、“农科教”一体化的原则。产业链的源头在于市场,而市场的需求变化在一定的规律下,也表现出某些多样性。这必然导致龙头此消彼长,基地产品品种的不断调整,生产要素按市场原则不断流动,其结果是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过去强调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其优化的目标在于实现农业产值或产量的最大化,其手段是以行政命令为主。而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目标在于实现农业比较利益的不断提高,达到社会平均利润的水平。由此,提高农业这一弱质产业的地位,解决该产业的弱质与其产品的必要性之间的矛盾,其手段将是以市场调节为主。同样是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而因变化的目的不同,即所要实现的系统功能不同,其变化的表现形态以及变化的方式方法必须不同。我们认为,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既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结果,又是影响农业产业化的因素之一。

二、农业产业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及指标体系的建立

根据前文的定性分析,笔者认为影响农业产业化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目的因素。因为农业产业化的目的并不在于取得最大产量或产值,而在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比较利益和改善第一产业的市场竞争地位。所以,本文以农业生产的比较利益和工农产品综合比价来反映目的因素的变化状况。其计算公式为:

农业比较利益=农业的投入收益率/国民经济投入收益率

该比值若小于1,说明投资农业的收益率低于社会平均投资收益率。大于1,则说明投资农业的收益率高于平均水平的社会投资收益率。而等于1,表明投资农业能获得与投资其他产业相同的收益。

工农产品综合比价=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农村工业品价格指数

该指标如果大于100%,说明同等数量的农产品所交换的工业品数量比原来多了,反映第一产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提高了。反之,如果小于100%,说明同等数量的农产品交换的工业品数量比原来少了,反映第一产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有所下降。

第二类是过程因素。这类因素反映的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手段。属于这一类的指标又可以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市场化指标,因为农业产业化是在市场的引导下实现的,如果龙头企业确能紧跟市场,那么通过这条产业链所出售的农产品相对来讲量大价高。这种指标有农副产品商品率和农副产品市场占有率,这两个指标的计算为:

农副产品商品率=农副产品商品产值(量)/农副产品总产值(量)

农副产品市场占有率=某地生产的农副产品销售额(量)/市场农副产品销售总额(量)

第二种是结构变化指标。在农业的产业化过程中,以市场为导向,各种农副产品的供给结构将不断地发生相应的变化。其变化的方向是需求量大、增值能力强的农副产品产量增加。反之,需求量小、增值能力弱的农副产品产量减少。从而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比较利益。为了反映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我们采用了农副产品生产结构变化值指标(K),其计算方法为:

式中:K—结构变化值

q[,i1]—第i种农副产品报告期产出比重 q[,i0]—第i种农副产品基期产出比重

第三种是产业链指标。这是衡量农业产业化深度与广度的重要指标。产业链越长,产品的附加值将会越大;产业链越广,则具有附加值的农副产品越多。从农副产品的使用角度来看,产业链的形成有三个路径:一是农业内部各生产部门在生产中对农副产品的消耗;二是工业生产对农副产品的消耗;三是商业部门因贸易需要而对农副产品的需求。产业链越长、越广,对农副产品的消耗量也就越大。因此,可以用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商业活动中对农副产品的中间消耗量的大小来综合衡量产业链的长度与广度。当然,应该看到中间消耗指标的大小除了与产业链的长度和广度有关以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生产活动的效率高低的影响。效率不同,那么相同数量的中间消耗所反映的产业链的长度与广度不一定相同。这样要使中间消耗指标能准确地综合反映产业链的长度与广度,就必须考虑效率因素的影响。我们把经过效率影响因素修正以后的中间消耗指标定义为产业链变化值。以此反映产业链的长度与广度变化状况。考虑到,如果中间消耗没发生任何变化,单纯由于生产效率的变化也会引起产业链的长度或广度发生变化。其关系为:随着效率的提高,产业链在长度或广度上会有所增加。随着效率的降低,产业链的长度或广度将有所下降;如果中间消耗增加,生产效率提高,产业链的变化程度应该大于中间消耗的增加程度。而生产效率下降,产业链的变化程度应该小于中间消耗的增加程度;如果中间消耗减少,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产业链可能发生增加或减少的变化,也可能就不发生任何变化。这取决于中间消耗减少的程度与生产率提高程度的数量对比关系。而随着生产效率的降低,则产业链的长度与广度必将随之下降。所以,我们设计产业链变化值这一指标的计算公式为:产业链变化值=中间消耗的变化率±生产效率的提高或降低率

公式中的生产效率指标有正指标和逆指标两种。但根据上述分析,在计算产业链变化值时生产效率应该用其正指标。

第四种指标为产业化服务水平。如前文所述,农业产业化要正常发展,必须在政策、法规、信息、技术等方面得到良好的服务,以增强农业生产抵御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的能力。其服务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产业化水平的高低。产业化服务质量水平就是要反映社会为农业产业化所提供的服务质量的高低,根据我们的分析[1],我们认为动态地看新疆农业增长过程与全国相比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而其中主要原因在于政策的不稳定以及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的其它方面的服务欠佳。如果能保证政策的适宜性和保持政策的稳定性,为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则农业增长将会呈现出某种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由此,我们以农业发展的实际值与其理论趋势值的离差来反映产业化服务水平的高低。其计算公式为:产业化服务水平=|实际农业增加值指数-理论农业增加值指数|

该指标值越大,反映产业化服务水平越低。而越趋近于0,说明产业化服务水平越高。

以上我们分析了农业产业化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各因素予以量化,以说明其水平的高低,形成了反映农业产业化水平变化状况的指标体系如下:

三、农业产业化水平变化值的度量

根据上述指标体系,由实际资料经整理得到有关指标资料如表1。表1中因取得可靠数据较为困难而删去了农业生产比较利益和农副产品市场占有率两项指标。这多少对该指标体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失。但我们认为这不致于使该指标体系不具有了完整性。因为,工农产品综合比价与农业生产比较利益之间,以及农副产品商品率与农副产品市场占有率之间是存在一定程度相关性的。

把各指标值综合为一个指标来反映农业产业化水平状况是较为困难的。因为,这一指标体系中的结构变化值、产业链变化值均反映的是现象的变动状况,而不是水平状况。但当我们把工农产品综合比价、农副产品商品率以及农业产业化服务水平都变形为指数形态以后,再经过加权平均就能得到一个反映农业产业化水平变化状况的指标,我们称这一指标为农业产业化水平变化值。为了得到这个变化值需要把上述所有指标都变成指数形态。这一点对大多数指标来讲并不困难。然而结构变化值和农业产业化服务水平两个指标变为指数形态却较为棘手。我们的处理办法是把结构变化值抽象地理解为结构状况的增长率,以便于在加一以后成为指数形态。对农业产业化服务水平指标进行处理的办法和目的首先是用一减去各指标值,将这一逆指标变为其它各指标相一致的正指标。然后求这些正指标的环比发展速度,得到农业产业化服务水平指数。最后要解决的便是加权的“权数”如何确定的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使用的是A.L.Sarry的1—9比率标度法。经过计算,农业产业化水平变化值计算如下:

Y=0.39X[,1]+0.18X[,2]+0.07X[,3]+0.07X[,4]+0.07X[,5]+0.18X[,6]+0.04X[,7]

式中:Y—农业产业化水平变化值; X[,1]—工农产品综合比价指数

X[,2]—农副产品商品率指数 X[,3]—农业生产内部产业链变化值

X[,4]—工农产业链变化值X[,5]—农贸产业链变化值

X[,6]—农业产业化服务水平指数 X[,7]—农业生产结构变化值指数

根据表1中有关数值变形后代入上述农业产业化水平变化值公式得表2。

根据这一公式计算所得的农业产业化变化值是一种环比指数。该指数大于100%,说明本年份农业产业化水平比上一年份有所提高,而小于100%,说明本年份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上一年份有所下降。根据环比指数与定基指数之间的关系,由此可以得到某一年份农业产业化水平相对于其它任何一个年份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变化状况。从表2中可知,从1975年到1994年的19年间,绝大部分年份的农业产业化水平是不断提高的。只有1977年、1989年、1992年和1993年四个年份农业产业化水平相对于其前一年份来讲是下降的。这与我们的定性分析的结论是基本吻合的。说明本文所述的度量农业产业化水平变化状况的方法是可行的。

表1 影响农业产业化因素度量值 %

资料来源:所有数据均根据《新疆四十年》(1955—1995)的原始资料整理。

表2 新疆农业产业化水平变化值环比 %

[*] 本文为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研究项目之一

注释:

[1] 柴军.新疆农业增长的特征分析.《中国农民与农村经济发展》,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1996年8月

标签:;  ;  ;  ;  ;  ;  ;  

农业产业化的定量研究[*]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