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注重“语言形式”的练笔尝试论文_宋海燕

小学语文注重“语言形式”的练笔尝试论文_宋海燕

(三台县花园镇明德小学校,621100)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练笔应重视语言形式。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用笔归纳了自己的思维、想象、情感等,让学生留下语言,发展语言。培养学生积累和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培养写作兴趣,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提高了习作能力,为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课堂练笔;语言形式;语用能力

依托课文设计课堂练笔,首先要找到练笔的切入点,语文教师要以更专业的眼光细读文本,进行细致深入地解读。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可以从标点、从句式表达、从构段方式、从谋篇布局等角度入手,找寻“语言形式”进行课堂练笔,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一、关注标点符号,力求熟练运用

关注文本的“语言形式”,除了文字方面,教师应该把眼光放宽泛一些,比如标点。郭沫若说过“言文而无标点,在现今是等于人而无眉目。”可见,标点符号之重要。它是一种情感载体,能参与情感表达。它也是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容易忽视的言语形式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标点的妙处,发现隐藏在标点中的“语言形式”,并设计课堂练笔。

(一)活用“冒号引号”

三年级冒号引号的用法是重点,也是难点,孩子总是用了前引号,忘了后引号,三种提示语后标点乱加。对于课文出现的对话形式,教师要抓住例子,引导学生多观察多练习。如三下《检阅》中,对话比较多,也不乏三种形式的对话。教师引导观察后,设计这样小练笔:检阅结束后,儿童队员们会对博莱克说什么?博莱克又会怎么说?运用三种对话形式来练写。

(二)熟悉省略号

如《画杨桃》这篇课文中,同学的两次回答一字不差,却用了不同的标点。教学中,我从标点入手,首先引导学生感悟小标点背后的大文章,体会同学们的情感变化:从一开始的自信嘲笑到后来的心虚、不好意思,然后抓住这个点,让学生进行练写:如果做错了事,觉得很不好意思,老师或家长问起会怎么说?并用省略号来写写。教师创设情境:我不小心把妈妈喜欢的碗打碎了,妈妈回来问起,我小声地回答:“________”

二、关注句式表达,丰富语言形式

词句是一篇言语作品的基本构成要素,词句的教学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重点,更是中段教学的重点。

(一)仿经典句式

孩子们的作文要写得生动、具体,离不开很多经典的句式,而句式,须在模仿中内化。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典型句式,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善于捕捉,又要着意引导,还要指导运用。如三上《秋天的雨》中“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色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这样的句式不仅生动而且富有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我设计了这样的小练笔: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啊________啊,。

学生兴味盎然,思维活跃:“春天的风像魔术师,吹啊吹啊,吹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典型句式的迁移练习可以使学生在模仿中创生出自己独特的语言,提升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二)仿生动细腻的描写方法

描写就是运用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景物进行具体细致形象的刻画和描绘。怎样才能在练笔时让学生学会描写呢?我们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读课中精美的文段,积累写作的素材,领悟描写方法,落实描写训练。如《燕子专列》描写小贝蒂在冰天雪地里找燕子的场景中,小贝蒂的冷描写得很细腻:“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儿也不在乎。”想到三年级的孩子自己的习作中,细致描写还是薄弱环节,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练笔:“小贝蒂很冷,我们从作者的描述中已经感受到了,那你们觉得其他居民冷么?他们冷得怎么样呢?请你模仿描写小贝蒂的句子,也来写写其他居民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有的说:“居民们有的冷得牙齿直打架,有的冷得直跺脚,有的只往手上哈热气,有的边搓手边跺脚……”这样表达丰富生动、详实,富有生活气息,让学生在练笔中感悟表达的要领。

三、关注构段方式,支起表达支架

(一)仿总分段式

课文中有很多总分段式的例子,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如《荷花》第二自然段描写白荷花的部分,先概括地写“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然后用“有的……有的……有的……”具体地描绘了白荷花的千姿百态。如《翠鸟》第一自然段描写翠鸟颜色的段落,先写“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再通过“头上的羽毛、背上的羽毛、腹部的羽毛”具体来写“鲜艳”。对于这种结构形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加以体会,认识到先概述再分述在表达中的作用,并学以致用,在平时的习作训练中,恰当地运用上述结构形式。学生学习了《荷花》之后,我设计了这样的小练笔:春天来了,我们校园里的桂山上生机勃勃。你看, ________。引导学生通过课下的观察,选择3----4种绿植学习总分的写法来练笔。

(二)仿对话段式

对话组成的段落课文中非常常见,这样的语言形式教师可以有意识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尝试。如《陶罐和铁罐》的2--8自然段都是对话组成的段落,而且运用了不同形式。教师引导学生陶罐的谦虚和铁罐的傲慢之后,可以让学生关注语言形式,然后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小练笔,在练笔中感受对话构段的语言形式:许多年过去了,陶罐被人们挖掘出来了,如果铁罐没有消失,而是锈迹斑斑、破烂不堪的话,会展开怎样的对话?

“________”陶罐________地说。

“________。”铁罐________地回答。

四、关注谋篇布局,渗透整体意识

只有找到了恰当的结构形式,才能把文章的观点和材料、情节和场面等很好地串联、编织起来,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体。我们的语文教材有很多关于谋篇布局的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有了材料还要善于组织安排,给三年级的孩子渗透整体意识,逐步让孩子们学会组织语言材料。

1、连段成文

如三下选学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条理清晰,按自然段分别介绍了杨梅的季节、样子、颜色、味道、趣事等,学完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写写葡萄的样子、颜色、味道、趣事,然后交流修改,并告诉学生,把四段组合起来,加上一开头,就是一篇完整的文章。这样的尝试,让三年级学生亲历连段成文的过程,感知整体的意识,为高段的篇章练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2、过渡衔接

衔接是文章上下文之间取得连接与过渡的一种写作技法,衔接的主要作用是保持意义上的连贯、文句的流畅和行文的变化。王构《修辞鉴衡》:“看文字须要看他换接处及过接处”。其作用能使上下文紧凑自然、浑然天成。学生的表达有时显得突兀,就是因为衔接没有做好。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过渡句、过渡段等语言现象,引导学生学会过渡衔接。如《赵州桥》中的典型过渡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过渡句的特点、作用,然后可以设计一些这样的练习:写我的同学有两个特点:漂亮、能干,可以设计这样的过渡句:________。有意识的练笔,让学生在练笔中感受过渡句的妙处,并渗透到平时的写作中。

语言形式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还是一个秘密。课堂练笔的功能就在于引领、驱动学生去运用、内化“语言形式”这个秘密。教师养成关注“语言形式”的专业自觉,善于发掘教材中具有教学价值的“语言形式”,将这类“语言形式”作为课堂练笔的重要切入点,精心设计练笔环节,努力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和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齐兆生.课堂练笔贵在实效[J]山东:山东教育,2013

论文作者:宋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6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4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注重“语言形式”的练笔尝试论文_宋海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