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投诉面面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旅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承诺不兑现,游客生怨言
如今,为了吸引游客,旅行社之间展开了强大的宣传攻势,一些旅行社声称旅游设施如何完善,服务如何周到。在各种许诺的诱惑下,一些游客竟稀里糊涂地跟着旅行社的“如意算盘”走。然而,直到旅游开始时,游客们才蓦然发现,事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所到风景区旅馆的食宿委实不敢让人恭维,更莫说享受优质服务了。于是,游客们纷纷质问组团的旅行社,要求“给个说法”,组团旅行社又找到地接社,这便形成了旅游纠纷的连环套:游客投诉旅行社,旅行社则投诉地接社,这真成了说不清的“案中案”。
景点、线路“短斤少两”,游客惊呼受骗上当
在一些旅游投诉中,因景点、旅游线路的“短斤少两”而引发的纠纷占了相当的比例。一般情况下,人们去某地旅游,总是希望尽可能多地游到一些景点,至少应该游完规定的景点,可有些旅行社竟玩起了“猫腻”,明明规定游8个景点,实际上却只游了6个景点,而在收费时却照收8个景点的钱,这就不能不引起游客的反感和质询。
地方保护作祟,假冒伪劣盛行
人们去某地旅游,总希望尽可能多地带回一些旅游纪念品,有些不法分子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干起了非法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勾当。一些地方有关部门受眼前利益驱动,对假冒伪劣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凭不法分子大售其奸,使得游客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殊不知,在地方保护主义作祟下盛行的假冒伪劣行为,只能败坏当地的旅游环境。
安全措施不利,引发诸多争议
有道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好景常常在险处。然而,有些旅游管理部门却没有很好地从保护游客的安全角度考虑问题,在危险地段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致使游客发生意外的事时有发生。有报道披露,最近几年,一些风景区内随着客流量的增大,人数远远超过了容纳能力,人满为患,大大加大了意外事故的上升率。一些索道,因突然停电、机械故障等因素而导致游客滞留的事故时有发生,受到伤害的游客,希望有关部门给个“说法”,投诉由此接踵而至。
此外,游客的财产和人身安全成了旅游投诉的另一热点。一些风景区内失窃现象十分严重,有的甚至受到人身伤害。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不仅包括景点的硬件建设,还应包括软件建设。试想,一个地方连人身安全保障都没有,再好的风景,人们也不愿前往。
扫除欺生,势在必行
当前,旅游风景区内的欺生现象十分严重。这里所说的“欺生”是指一些地方的地痞流氓、无赖,依仗着自己是本地人,欺行霸市,欺负外地人的行径。有的以给外地游客介绍景观为名,强行向游客索要钱物,有的则在旅游景区内辟出“专区”,要游客留下“买路钱”、留下“拍照钱”,游客若不同意,动辄拳脚相加,成了名副其实的路霸、景霸。
有些“欺生”,说穿了就是强买强卖。《消法》明确规定,对商品买与不买,那是消费者的自由,任何人无权干涉,可在一些风景区内根本做不到这一点。
念好“法律经”,图个“一身清”
这几年旅游投诉之所以增多,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们维权意识的增强。前几年,许多游客不懂得运用法律手段为自己讨公道、要说法,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后,或忍气吞声、懒得计较,或发发牢骚而已。而今则不然,眼下许多游客懂得了维权的重要性。游客维权意识的增强,不但有效地维护了自身的合法权益,对规范旅游市场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解决旅游投诉的几个途径
净化旅游环境,规范旅游市场,减少游客投诉,需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作为旅游部门要制定更加完善的措施,并与国际旅游市场接轨,可借鉴国外一些好的经验和作法,大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旅游队伍,同时,要制定出规范行业部门行为的规章制度,不能让一些旅行社“各自为政”,这样不利于旅游市场的建设和整顿。
——工商、税务、公安等部门要联手行动,对旅游区内的各种不法行为坚决予以打击,决不能姑息迁就,特别对那些危害严重的路霸、景霸,要坚决予以镇压,不能让这些人兴风作浪。
——地方有关部门要从维护旅游市场大局出发,摒弃地方保护主义,不护短,对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要毫不客气地予以打击。
——发动群众勇于检举揭发旅游部门的不法行为。游客作为旅游时的亲历者,他们对不法行为的检举揭发最有发言权,也最客观实际。有关部门接到投诉后,要及时处理,不留“后遗症”。只有这样,才能维护游客的合法权益,从而保证旅游市场沿着健康有序的轨道发展。
——要进一步完善旅游设施,加大对旅游的投入,为游客营造一个良好的硬软件环境,真正使游客在旅游中感受到现代文明。
标签:旅游投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