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企业审计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措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时期论文,基本思路论文,措施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基本思路
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企业审计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不断创新审计思路,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能,力争大有作为,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保驾护航,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添砖加瓦。当然,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需要经过一段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在不断增强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的过程中,仍会面临许许多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近期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企业审计应该紧紧围绕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大局开展审计监督工作。
(一)企业审计的基本目标
企业审计应在已有经验和成绩的基础上,重点围绕两个目标开展工作:一是保障国有资产的质量和安全。这一基本目标,是《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责,也是企业审计二十多年来努力的方向和重点。二是促进国有企业又好又快发展。这一更高层次的目标,是国民经济发展对企业审计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审计机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促进国有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建立在保障国有资产的质量和安全的基础上,这是审计基本职责的扩展和延伸。新时期,上述两项目标同等重要、不可偏废。
保障国有资产质量和安全的途径是监督,促进国有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途径是服务。因此,这两个目标的关系其实就是监督与服务的关系。监督与服务既对立又统一,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我们谈监督,并不是不为企业服务,因为监督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服务的过程;我们谈为企业服务,更不是放弃监督,而是在强有力监督的基础上实现更有效的服务。监督与服务,二者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企业审计在保障国有资产质量和安全、促进国有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应围绕上述两个目标开展企业审计工作,将其作为企业审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研究、采取措施,提升企业审计的层次和水平,继续探索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以经济责任审计为中心、向效益审计深化的企业审计之路,为切实保障国有资产的质量和安全、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促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进一步发挥企业审计应有的作用。
(二)企业审计的具体思路
为实现企业审计的两大目标,具体思路上,可从“把握企业总体、揭露企业隐患、服务企业发展”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把握企业总体。要重点摸清家底,切实找准国有资产存在质量和安全问题的关键领域以及审计为国有企业服务的关键环节。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国家经济命脉产业和战略产业的骨干力量,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保障经济安全和稳定运行的骨干力量。据统计,2006年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为29万亿元(其中中央企业资产总额12.27万亿元);全国国有企业上缴税金1.2万亿元(其中中央企业上缴税金0.66万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3.7万亿元的32%。这些数据表明了,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国有资产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物质基础,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保障。因此,把握这些企业的总体状况、摸清家底,找准国有资产存在质量和安全问题的关键领域以及审计为国有企业服务的关键环节,是企业审计的首要任务。
在新的历史时期,企业审计要合理、科学安排审计项目,将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效益审计相结合,将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将单个企业审计与行业性审计相结合,力争通过连续一段时期的审计,逐步实现不仅把握单个企业的总体状况,还要全面把握各个行业乃至整个国有企业总体状况的目标。在全面把握企业总体状况的基础上,我们要在单个企业、行业和整个国有企业三个层次上回答三方面的问题:一是企业基本情况、内部控制、重大决策、财务和业务等状况;二是企业国有资产的配置状况、保值增值状况;三是企业存在的影响全局的突出问题和面临的重大风险。
企业审计只有全面把握企业的总体状况,及时、有效地掌握国有资产的存量、结构、运行和效益情况,才能更有效地贯彻落实“总体把握、突出重点”的工作思路,找准国有资产存在质量和安全问题的关键领域,有的放矢地揭露企业存在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也才能发现审计能够为企业服务的关键环节,为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和国家宏观经济决策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第二,揭露企业隐患。要重点查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切实保障国有资产的质量和安全。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国有资产呈现快速递增的态势,对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在大量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决策失误、分配不公、损失浪费、会计信息不真实等问题也十分严重,由此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日益突出。国有资产流失不仅数额巨大,而且手段不断翻新,危及国有企业的生产和发展。
评判审计责任履行情况的一条重要标准就是看国有资产流失等重大问题和经济案件是不是得到了揭露和查处,是不是通过审计切实保护了国有资产的安全。因此,在新时期,揭露国有企业存在的重大风险隐患,查处重大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切实保障国有资产的质量与安全,仍然是企业审计的工作重点。企业审计要从重大会计信息失真、重大决策失误、重大内控失灵、重大体制政策漏洞、严重分配不公、严重损失浪费等六大方面,揭示企业存在的可能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重大风险隐患,帮助企业完善制度,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由于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贯穿企业改制的全过程,既有资产清理、产权界定过程中发生的国有资产流失,也有资产评估、产权转让过程中发生的国有资产流失。国有资产流失的责任和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领导人决策失误、管理不善的责任,也有中介机构甚至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的责任。因此,企业审计在查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已经发现的通过主辅分离、非正常关联交易、违规转让国有资产、将盈利业务转移给非关联单位和个人、内部分配不公和管理不善、私存私放等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形式和渠道,还要警惕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和企业自主权逐步扩大过程中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的新途径和新动向;不仅要揭露国有资产流失表相的问题,更要揭露国有资产流失背后隐藏的腐败问题,尤其是危害性巨大的集体性腐败问题;不仅要密切关注企业集团总部存在的国有资产流失风险隐患,更要重点监管国有企业下属单位存在的重大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在此基础上,从体制制度上提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制定和完善有关国有资产监管的法律法规,建立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和科学合理的分配制度,强化有关资产监管部门的管理机制和监管方式,从根本上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第三,服务企业发展。要重点关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帮助企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益,促进国有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不仅体现在企业是产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国民财富的创造者,还体现在企业是就业的供给者、生产力和技术创新的承载者和推动者。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的改革目标,是为了巩固国家命脉产业和战略产业的地位,提高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的竞争力和发展状况。
一是新时期企业审计应增强宏观服务意识。从长远发展来看,企业审计应始终服从和服务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大局,牢固树立民本审计观和大局审计观,为国有企业又快又好发展服务;从近期来看,企业审计应紧紧围绕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中心来开展,在研究确定具体审计项目、审计目标、审计内容与重点时,着眼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与国家经济工作重心和国家产业政策重点相关的关键性问题,着眼于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着眼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全局性、倾向性或宏观性问题,着眼于影响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决策依据,促进国家法律法规和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执行,确保国家政令畅通,促进有关重大问题又好又快地解决,为最终实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等三大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目标服务,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服务。
二是企业审计应增强微观服务意识,将审计服务寓于审计监督之中,通过审计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加强成本控制、推进自主创新、提高经济效益。企业审计服务企业发展,要从“背后”走到“前头”,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将服务的理念贯穿于审计项目的始终。服务的方式不应仅仅局限于督促企业整改审计发现的问题,更要帮助企业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督促企业建立完善有关规章制度,还应通过审计的各种信息渠道反映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或推广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好经验和好做法。服务企业发展,要学会点滴渗透,在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时,要立足于经济社会全局和企业改革发展高度分析问题产生原因,从体制、政策、法规、管理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审计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多听取企业的意见,多了解企业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抓住影响企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性和突出性问题,从宏观角度加大分析力度,查找原因、提出对策,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推进企业的深化改革和持续发展。服务企业的发展,不要贪大求全,在一个审计项目中能够找到一两个关键的、对促进企业深化改革、又好又快发展有切实帮助的关键点就足以。
基本措施
为了将上述审计思路逐一落到实处,企业审计应采取措施,加大效益审计探索力度,不断创新审计技术方法,努力提高审计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企业审计的质量和水平。
第一,加大效益审计探索力度。效益审计符合现代审计发展的方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新时期深化企业审计、与国际企业审计接轨的一个重要举措。近年来,企业审计加强了对效益审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初步探索了效益审计的路子,取得了一些成绩,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和做法。今后,企业审计要从我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高度出发,进一步更新观念、创新视角,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将企业的价值观引入企业审计,切实拓宽企业效益审计的工作思路,在帮助理顺体制、深化改革上发挥作用,促进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国有资本运行效率的显著提高。要争取在效益审计的目标确定、分类组织方式、评价标准选择、审计方法运用以及与财务收支审计的结合等方面取得一些新的进展和突破,为促进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和推进企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服务,逐步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企业效益审计之路。新时期企业效益审计,要符合我国“十一五”规划战略目标的要求,更多地关注企业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要在加强企业科学化管理,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节能减排、节约资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在确定效益审计的项目和内容时,要把握三个原则:一是可行性原则。充分考虑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知识构成和可用资源,量力而行,先易后难;二是重要性原则。要选择党和政府重视、社会关注、群众关心,对经济、社会影响大的事项,与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相对接;三是服务性原则。要与企业实际相结合,重点关注影响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国有资本运行效率的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切实为促进企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服务。
第二,不断推进企业计算机审计工作。企业计算机审计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领域,发展潜力还很大。今后,企业审计要争取在这方面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实现全国水平的整体提升。为实现这个目标,一要继续加大计算机技术的推广运用与技术创新。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开拓创新,采取有力措施,加大计算机技术在企业审计中的推广运用力度,继续探索企业计算机审计的新方式、新方法,争取更大的成绩和突破。二要做好计算机审计成果与方法的总结提炼工作。各单位要进一步规范企业计算机审计的组织方式和方法,及时对近几年的企业计算机审计成果进行有效梳理,做好归集、分类、总结和提升工作,实现企业计算机审计成果与技术方法从零散到系统的转变。三要逐步将企业审计数据库的建设纳入国家审计数据库规划与建设当中。这是企业审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把企业的基本情况、生产经营、会计信息、重大决策、资产质量、主辅关系、重大违法违规和审计结果等有关资料全部存放在标准化的企业审计数据库中,并对数据库中的数据开展日常分析、总体分析和综合分析,分别实现三个目标:一是把握企业总体情况和变化情况;二是帮助合理确定审计重点,有效制定审计工作方案;三是帮助对单个企业、某一行业、乃至整个中央企业发表审计意见。
第三,努力提高企业审计队伍素质。审计人才是审计事业的第一资源。要保持企业审计事业的持续发展,就必须始终牢固树立人才是审计事业第一资源的观念,不断壮大审计人才队伍,充分整合和利用人才资源,提高企业审计队伍素质。各单位要增强紧迫感,把人才建设作为加快企业审计发展的基础工程和头等大事,站在企业审计长远发展的高度,加大对企业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企业审计培训工作,要有长远的眼光和规划,要坚持不懈,常抓常新。要通过组织自学、案例培训、调查研究和经验交流等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的培训,促进企业审计人员素质的全面提升。目前,企业审计人员需要在四个方面加强学习:一是国际经济环境和宏观经济知识;二是国家经济发展和企业改革的大政方针政策;三是企业的业务、经营、管理、财务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四是企业审计理论、实务知识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先进的审计手段和方法。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培训,要注意典型引路、实践巩固和理论升华,切实提高企业审计人员依法审计、宏观思维和综合分析三种能力,真正培养出一支业务精湛的企业审计队伍,为企业审计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第四,进一步提升企业审计的层次和水平。企业审计要发展,就不能将眼光停留在审查违规问题或局限于查错防弊的低层次、低水平上。为此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提升审计目标的层次和水平。要由单一的“查错纠弊”目标,提升为促进企业和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二是提升审计内容的层次和水平。要从单一的财务收支审计,提升为集财务收支、经营管理、内部控制、投资决策、经济效益、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内容于一体的全面审计。三是提升审计反映问题的层次和水平。要由单一反映企业财务收支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升为反映影响全局的宏观性问题以及社会关注的普遍性问题。四是提升审计建议的层次和水平。要由针对单个企业提出审计建议,提升为针对全行业乃至全社会的重大体制调整和制度设计变更提出审计建议,发挥审计在推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大体制方面的作用。
标签:国企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安全审计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会计与审计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国有资产流失论文; 质量监督论文; 管理审计论文; 国有资产管理论文;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论文; 工作管理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