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策略和样例策略在类别学习中运用的实验研究

规则策略和样例策略在类别学习中运用的实验研究

陈战胜[1]2002年在《规则策略和样例策略在类别学习中运用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归类的心理学理论通常对遵循规则或者相似性传统。近期一些研究者试图从各种角度整合不同的理论,以期对人类的归类行为进行更好的解释。本研究也试图从整合的眼光来探讨人们在类别学习中对规则策略和样例策略的运用规律。研究中包含3个实验:实验1通过对Erickson和Kruchke(1998)研究的进一步分析,提高了例外类别界限的清晰性,考察当学习材料中潜在的规则易于掌握时,被试是否会完全运用规则策略进行归类:实验2则从另一个角度改变了Erickson和Kruchke(1998)研究中所用的实验材料,使学习材料中的潜在规则难以掌握,从而考察在实验材料难度增大的情况下被试是否会完全运用样例策略进行归类;实验1和实验2的结果证实了本研究的假设,由于实验1和实验2所用的均为高度抽象的实验材料,为了探察人们在学习自然类别时对规则策略和样例策略的使用规律,实验3则采用了更具现实意义的实验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当学习情境中潜在的规则易于掌握时,被试基本上是运用规则策略进行归类;当学习情景中潜在的规则难以掌握时,被试则基本上是运用样例策略进行归类;对于更具现实性的材料,被试的归类行为也表现出这种特点。由此,本研究得到如下结论:人们在归类学习中倾向于选用归类策略,只有当学习情境中潜在的规则难以掌握时,人们才转而寻求样例策略。

张金宝[2]2015年在《物理学科领域知识的类别学习研究》文中认为基于领域知识、知识表征和类别学习的理论来研究物理学科领域知识的类别学习,通过物理学科陈述性的、程序性的和条件性的叁类知识的分类表征,构建良好的结构化、功能化、应用化的物理学科领域知识,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习得和应用,解决物理学科领域问题,提高学业水平。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查高中生物理学科领域知识分类表征及其类别学习策略的特征和规律,并验证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进行类别学习策略干预训练的效果。本研究以高中生为被试,主要开展了四项实验:一是物理学科领域知识分类表征研究;二是物理学科领域知识类别学习策略倾向研究,包括物理学科领域问题类别学习策略倾向性的实验和新旧物理学科领域知识对类别学习策略影响的实验;叁是物理学科领域知识的类别学习策略训练的干预实验研究;四是不同类别学习策略倾向学生的物理学科领域问题表征的眼动实验。得到如下结论:(1)不同学生群体在物理学科领域知识的分类表征水平存在差异。学优生在学科领域知识表征水平上高于中等生、学困生,中等生与学困生之间差异不够显着。女生对物理学科领域知识的表征水平明显高于男生,而且对陈述性、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水平也比男生高。(2)物理学科领域知识及其程序性知识、条件性知识表征水平与物理学业成绩存在非常显着的正相关,而陈述性知识表征水平与物理学业成绩的相关性不显着,表明程序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是影响物理学业成绩差异的主要因素。(3)不同学生群体对物理学科领域问题的类别学习策略不同,学优生更多地倾向于采用规则策略,中等生、学困生更多地倾向采用样例策略。整体上,学生在类别学习策略选择上的性别差异不明显。(4)学生的物理学科领域问题类别学习策略倾向受新旧知识和加工方式的显着影响。对旧学科领域知识问题分类时更多采取规则策略倾向,对新学科领域知识问题分类时则更多地采取样例策略倾向。不同认知加工方式影响学生对类别学习策略的选择,深加工后,学生无论对新领域知识问题还是旧领域知识问题,更多地倾向于采取规则策略进行分类。(5)采取规则类别学习策略倾向学生的解题能力和物理学业水平显着高于采取样例类别学习策略倾向学生。(6)类别学习干预训练教学提高了被干预训练学生的物理学业成绩,但对不同接受干预训练学生的物理学业成绩的影响不同,干预训练对普通班学生提高物理学业成绩的效果最好。(7)从眼动实验指标上看,类别学习干预训练对提高样例策略倾向学生在物理学科问题表征中的题干阅读效率更有效;规则策略倾向学生更偏好于物理学科问题示意图的加工,样例策略倾向学生更倾向于物理学科问题题干文字内容的加工。

邵蕾蕾[3]2012年在《类别学习中学习策略的倾向性》文中研究说明类别学习是学习者经过一定的练习学会分类的过程,它一直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类别学习中学习策略大致可以分为两类:规则策略和相似性策略。类别结构是影响类别学习策略的重要因素之一。多重系统理论认为基于规则的类别结构下人们会使用规则策略;在基于信息整合的类别结构下,人们会使用信息整合策略,信息整合策略其实也是一种基于相似性策略。但是总结前人的研究发现,学习者在基于规则的类别结构下使用规则策略,在信息整合的类别结构下使用相似性策略的人数很少,大部分学习者运用规则策略对任务进行分类。本研究试图通过严格的研究设计探讨类别学习中学习策略的倾向性,由两个研究组成,研究一通过巧妙的设计,在既可以运用规则策略,又可以运用相似性策略的两可类别结构下,探讨人们是否倾向于运用规则策略对任务进行分类;研究二探讨在类别结构不对等的情境下学习策略的倾向性,即相似性策略是理想的分类策略,单维度规则策略并不是理想的分类策略的类别结构下,人们是否也倾向于运用规则策略,并探讨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学习策略的变化特点,对学习策略的倾向性作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和解释。本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在两可类别结构下,即在既可以运用规则策略,也可以运用相似性策略的类别结构下,人们倾向于运用规则策略,规则策略是人们首先选择的学习策略。(2)在两可类别结构下,随着学习的深入,学习者也会学到类别内相似性的特征,但是学习者并不会尝试运用相似性策略,依然使用规则策略。即学习者采用“掌握规则——停止搜索”策略。(3)在类别结构不对等的学习条件下,即规则策略不是理想的分类策略,相似性策略是理想分类策略的情境下,学习者仍倾向于运用单维度规则策略或规则加例外策略。(4)在类别结构不对等的学习情境下,不同的学习者在类别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学习策略会表现出差异。但是无论是单维度的规则策略、规则加例外策略还是相似性策略,学习者学习的初期都是倾向于运用规则策略,规则策略是人们首选的学习策略。(5)在类别学习的不同阶段,规则策略组学习者和相似性策略组学习者所采用的策略有不同的特点。规则策略组的学习者刚开始寻找规则并一直沿用,即学习者采用“掌握规则——停止搜索”策略;相似性策略组的学习者刚开始是寻找规则,随着学习的进行会转变学习策略,由规则策略转变为相似性策略,即采用“未掌握规则——转换”策略。(6)不管是两可的类别结构还是类别结构不对等的情境下,学习者都首先采用的是规则策略,即类别学习中普遍存在“规则倾向性原则”。

刘万伦[4]2007年在《分类任务难度对两种类别学习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者在系统论述以往类别学习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多重系统理论研究中否认分类任务的难度对类别学习影响这一问题,主要探讨了分类任务的难度对于基于规则的和信息整合的两种结构的类别学习的影响。分类任务的难度主要通过增加相关维度的数量、类别刺激分布的间断性和增加类别数量等方式体现出来。因此,论文报告了相关维度数量对类别学习的影响、类别刺激分布的间断性对类别学习的影响和类别数量对类别学习的影响叁项密切相联的研究。第一项研究探讨了相关维度数量对类别学习的影响。研究假设是:基于规则和信息整合两种类别学习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于两者所要表征的相关维度的数量不同造成的,如果两种结构的类别学习所要表征的相关维度的数量相同、难度相当,那么两种结构的类别学习就不会有显着差异。此外,研究还设计了两种基于规则双维度结构与信息整合结构进行比较。实验结果显示:基于规则单维度结构的学习优于信息整合结构的学习;基于规则双维度连续结构的学习与信息整合结构的学习没有显着差异;基于规则双维度间断结构的学习差于信息整合结构的学习。同时,研究还对被试的反应策略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被试的反应策略受到规则复杂性的影响。在基于规则单维度结构的类别学习中,绝大多数被试都能运用理想的分类规则;在信息整合结构的类别学习中,多数被试也运用规则策略,少数被试运用了相似性策略;在基于规则双维度连续结构的类别学习中,大多数被试都能运用理想的分类策略,少数被试运用了“次适当”的规则策略;在基于规则双维度间断的类别结构的学习中,多数被试能运用理想的分类规则,但有少部分被试运用了相似性策略。第一项研究结果证明了相关维度数量是影响类别学习的重要因素。第二项研究探讨了间断的类别刺激分布对两种结构的类别学习的影响。其研究二假设是:间断的类别刺激分布会导致分类规则更加复杂化,并会对两种结构的类别学习都产生不利的影响。第二项研究分别比较了基于规则连续结构和间断结构、信息整合连续结构和间断结构的类别学习。其实验结果表明,间断的刺激分布不仅影响信息整合的类别学习,也影响基于规则的类别学习。对被试的反应策略所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较为简单的连续结构的分类任务,更多的被试使用理想的分类规则,而对于较难间断结构的分类任务,更多的被试使用相似性策略和“次适当”的规则策略。第叁项研究在平衡相关维度数量的基础上探讨了类别数量对两种结构的类别学习的影响,其实验结果表明,类别数量不仅影响基于规则结构的类别学习,而且影响信息整合结构的类别学习。对被试的反应策略所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对基于规则的分类任务,无论是2类别还是4类别结构,都有较多的被试使用了理想的分类规则,而对于信息整合的分类任务,无论是2类别结构还是4类别结构,都有较多的被试使用了“极端值”策略。综合叁项研究的结果可以说明,分类任务的难度不仅影响类别学习的成绩,而且影响被试的反应策略。随着分类任务难度的增加(相关维度数量的增加、间断的类别刺激分布、类别数量的增加),分类规则的复杂性也相应增加,被试的反应正确率相应下降,反应策略发生变化。对于比较简单的类别结构的学习,有更多的被试使用理想的分类策略,对于比较复杂的类别结构的学习,有更多的被试使用相似性策略和“次适当”的规则策略。研究结果支持难度观,不支持多重系统理论。上述研究结果为类别学习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提供重要的借鉴。

莫雷, 陈战胜[5]2003年在《规则策略和样例策略在归类过程中的运用》文中指出探讨人们在归类过程中对规则策略和样例策略的运用。包括 3个实验 ,被试为华南师范大学 110名本科生。用计算机呈现类别学习材料 ,被试学习后立即进行归类迁移测试 ,考察被试的归类策略倾向。实验 1提高了Erickson和Kruchke研究中例外类别规则的清晰性 ,考察当学习材料中潜在规则易于掌握时 ,被试是否会倾向于运用规则策略进行归类 ;实验 2探讨当学习材料中的潜在规则较难掌握时 ,被试是否会倾向于运用样例策略进行归类 ;实验 3探讨人们在运用规则进行归类时对不同规则选用的特点。结果表明 :当学习情境中潜在规则易于掌握时 ,被试倾向于运用规则策略进行归类 ;当潜在规则难以掌握时 ,被试则倾向于运用样例策略进行归类 ;当同时可以运用不同规则时 ,被试会选用更概括、更有普遍性的规则而弃用较具体、适用范围较限定的规则。据此 ,研究初步认为 ,人们在归类中首选的是规则策略 ,只有当学习情境中潜在规则难以掌握时 ,才转而采用样例策略 ;当有多种规则可以选择时 ,则倾向于选择更概括、更有普遍意义的规则。

万燕华[6]2005年在《学习材料的结构对归类表征策略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归类学习是个体学会将刺激放在两个或更多类别的认知过程,它不但是人类智力思维活动的中心环节之一,它同时也是构成其他更为复杂的认知任务的基本成分,因此,归类学习的心理加工过程一直倍受认知心理学家的关注,尤其是归类学习过程中人们使用何种表征策略一直是众说纷纭。从单一过程的规则表征况、原型表征说、样例表征说到非单一过程的规则——样例理论和原型——样例理论都得到了实验研究的支持,而且根据实验数据也建立了复杂的数理模型,但是至今为止仍然没有一个普遍接受的理论模型解释不同的实验结果。 本文纵览支持各种理论模型的实验,注意到这些归类研究实验使用的学习材料和测试材料存在着差异,由此假设不同的学习材料应该是有利于不同的表征策略,也正是这样才导致了不同的理论模型都得到了有关实证研究的支持。于是,本文从叁个角度——学习材料的复杂性(组成维度的多少)、维度特征的区分度、学习时呈现样例的多少对这些学习材料进行了分类,使用了3个实验检验学习材料的不同特征是否会导致表征策略上的差异,分析了何种特征的材料容易引发何利。形式的表征策略。 在对叁个实验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以下结论:1)实验材料的不同的确会引发不同的归类表征策略,从而导致被试的学习效果存在着差异;2)归类表征策略随学习阶段不同而产生变化,归类学习开始阶段被试总是使用规则表征策略,只有在规则表征策略不能达到预期的时候,他才会重新考虑其它的表征策略,所以在归类学习材料结构不是很好的时候,规则表征策略在学习最后阶段的使用率都低于其他两种表征策略;3)被试在归类学习过程中表征策略的使用遵循理性“经济原则”,在能达到他满意的结果时,他总是选择需要脑力资源最少的那个策略。

王文秀[7]2014年在《类别学习中的相似性表征和规则表征》文中认为类别学习是人们适应环境的基本能力,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影响。同时类别学习是人类认知能力的基础,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该论文在行为实验的基础上,揭示类别学习的加工机制。这一研究成果不仅弥补了相关理论的研究空白,同时为促进人类有效地进行类别学习提供了理论依据。该论文在系统地梳理了类别学习理论、类别表征理论以及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以往研究中多采用简单几何图形探讨类别结构对类别表征的影响,采用复杂的人工动物图形材料来探讨类别结构对类别表征的影响;针对以往研究中缺乏探讨学习策略对类别表征,探讨了学习策略对类别表征的影响;针对以往研究中缺乏对相似性类别表征和基于规则类别表征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探讨了这两种类别表征之间的相互影响。该论文设计了叁个研究系统探讨了类别学习中相似性表征和规则表征之间相互作用。研究一运用两可类别结构考察了人们在两可类别结构下类别表征的方式。研究结果显示,在类别学习中,一部分被试的类别判断的正确率达到相似性表征下的标准,而另一部分被试达到了规则表征下的标准。该结果表明,在两可类别结构中,一部分被试采用了相似性表征,一部分被试采用了规则表征来表征类别。研究二在研究一的基础上探讨了在类别结构确定的条件下,类别学习策略指导对类别表征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相似性类别学习策略指导下,人们在相似性类别结构条件下达到了形成相似性表征的正确率水平,在单规则类别结构条件下达到了形成规则表征的正确率水平,但是在组合规则类别结构条件下没有达到规则表征的正确率水平。在规则学习策略指导下,人们在相似性的类别结构中没有达到相似性表征的正确率水平,而在单规则和组合规则类别结构中均达到了规则表征的水平。这些结果表明:在单规则类别结构条件下,无论是相似性学习策略指导还是规则学习策略指导,人们中都会形成规则类别表征,即在单规则类别结构条件下,学习策略指导对类别表征影响不大;在相似性类别结构中,相似性学习策略指导有利于人们形成相似性表征;在组合规则类别结构中,规则学习策略指导有利于人们形成规则表征。研究叁在研究二基础上探讨了已有类别表征对后续类别表征的影响。结果显示:先习得规则表征,再接受相似性策略指导,被试进行相似性类别结构学习的表现显着低于相似性表征要达到的正确率水平:先习得相似性表征,再接受规则策略指导,被试进行组合规则类别结构学习的表现显着低于规则表征要达到的正确率水平;先习得相似性表征,再接受规则策略指导,被试进行单规则类别结构学习的表现基本达到规则表征要达到的正确率水平,即由于单规则结构本身比较简单,先习得的类别表征对后续形成的类别表征影响不大。这些结果表明,除单规则类别学习外,先习得的相似性表征阻碍了后续规则表征的形成,先习得的规则表征阻碍了后续相似性表征的形成。综合叁个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别结构学习中存在最佳的表征方式,基于规则类别结构的最佳表征方式是规则表征,基于相似性类别结构的最佳表征方式是相似性表征;学习策略指导和先习得的表征方式对后续类别表征的形成产生影响。这说明,在类别学习中,基于规则类别表征和基于相似性的类别表征存在相互作用。

曹瑞[8]2008年在《刺激特征数量和特征突显度对样例效应的影响》文中认为分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活动,分类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并且已成为当代认知心理学关注的核心问题。分类理论可以分成两大流派:基于规则的和基于相似性的。早期的理论以基于规则的理论为主,近年来基于相似性的理论得到了更多的实验支持。但是近十年的研究发现,不论是类别形成还是类别使用,单一表征和单一加工过程的理论的解释力越来越弱,多重表征和多重加工过程的观点逐渐被多数人接受。基于规则和基于相似性的理论正向着整合的方向发展,并出现了一些混合的理论和模型。样例效应是指人们在对新事物进行分类时,虽然有可以利用的明确的分类规则,但是人们的分类通常还会受到先前看到的样例记忆的影响。样例效应是规则和相似性交互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样例效应的存在说明基于相似性的分类加工过程会影响规则的运用过程。人们对样例效应的研究处于起始阶段,对于样例效应产生的条件、机制等许多方面都存在争论,还没有达成共识。本研究认为前人研究存在的一个不足是多数研究采用的都是5个特征的刺激,没有变化刺激的特征数量。本研究通过操纵刺激特征的数量和特征突显度,并加入学习时间和指导语两个因素,进一步探讨样例效应产生的机制和条件,以期对分类加工过程和机制有深入、全面的了解。本研究由四个实验研究组成,研究一、研究二和研究叁分别探讨4个、5个和6个特征的刺激在感知突显度平衡和非规则特征突显条件下的样例效应,研究四进一步探讨在指导语强调样例记忆的条件下,6个特征刺激在感知突显度平衡和非规则特征突显条件下的样例效应,同时每种实验条件下还分别设置了学习5轮和10轮两种条件。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规则和基于相似性的过程存在于同一分类任务中,样例相似性影响规则运用。非规则特征与样例效应的产生有关。2.样例相似性对规则运用的影响是有条件的,由于刺激特征数量和特征突显度的不同造成的当前任务的不同知觉负载是样例效应产生与否的影响因素。3.学习时间在5个刺激特征条件下对样例产生了影响,在其它条件下没有显着影响。结果说明学习时间对样例效应的影响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机制,有待于未来研究进一步探讨。4.指导语对样例效应的影响受到当前任务知觉负载的制约。

刘志雅, 宋晓红, Carol, A.Seger[9]2012年在《6岁儿童的类别学习能力:类别表征、注意和分类策略》文中研究说明探讨了6岁儿童的类别学习能力、类别表征和分类策略。62名儿童参加了实验,实验1采用了"5/4模型"类别结构,实验2采用了"3/3类别结构"。结果发现:6岁儿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类别学习能力;相对于原型表征,6岁儿童更倾向于进行样例表征;6岁儿童在注意上具有定位在高典型性特征维度上的能力,但不具备定位在区分性特征维度上的能力;在类别学习策略上主要采用单维度分类策略和规则加例外的分类策略。

郑海燕[10]2006年在《类别特征的相似性与竞争性对特征推理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类别研究一直是认知心理学最为关注、投入精力最多的重大课题之一。尤其在当前,类别研究领域越来越成为国际心理学研究的热点,而特征推理是类别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关于特征推理的各种研究争论的焦点是:单类说与理性模型。单类说认为,人们在对一个新事物进行预测时主要关注靶类别,根据靶类别的预测特征进行推理。理性模型认为,人们根据多种信息来对事物的特征作出预测,既考虑靶类别,又考虑非靶类别。两种理论观点不同之处在于:单类说认为把目标归入靶类别后,仅在靶类别内考虑预测特征的代表性,不考虑其它类别;而理性模型认为把目标归入靶类别后,既要考虑其类别内预测特征的代表性,还要考虑预测特征在其它非靶类别中的状况。单类说主张根据一个靶类别的预测特征的相似性进行特征推理,而理性模型认为不仅需要根据靶类别的预测特征的相似性且根据非靶类别的预测特征的相似性进行特征推理。 根据莫雷的类别学习特征概率模型的思路,本研究认为,类别不确定条件下特征推理至少要考虑3个影响因素:匹配特征数量、非匹配特征中对立特征数量和特征概率,这叁个因素可以归结为相似性与竞争性。相似性是由匹配特征数量与特征概率构成,匹配特征数量越多,特征概率越高,特征推理的正确率就越高;竞争性是由对立特征数量与特征概率构成,对立特征越多,预测的特征概率越低,特征推理的正确率就越低。 本研究设计了系列实验探讨类别特征的相似性与竞争性对特征推理的影响,力图揭示人们在归类不确定情境中是如何对新项目的缺失特征进行预测推理的规律,从而为类别学习的特征概率模型提供实证支持。 本研究包括5个实验12个分实验,探讨叁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方面探讨双类别情境中类别特征的相似性与竞争性对特征推理的影响;第二方面探讨多类别情境中类别特征的相似性与竞争性对特征推理的影响;第叁方面探讨双类别情境中类别特征的相似性与竞争性的线性变化对特征推理的影响。以上叁个方面分为5个实验:

参考文献:

[1]. 规则策略和样例策略在类别学习中运用的实验研究[D]. 陈战胜. 华南师范大学. 2002

[2]. 物理学科领域知识的类别学习研究[D]. 张金宝. 天津师范大学. 2015

[3]. 类别学习中学习策略的倾向性[D]. 邵蕾蕾. 浙江师范大学. 2012

[4]. 分类任务难度对两种类别学习影响的实验研究[D]. 刘万伦. 辽宁师范大学. 2007

[5]. 规则策略和样例策略在归类过程中的运用[J]. 莫雷, 陈战胜. 心理学报. 2003

[6]. 学习材料的结构对归类表征策略影响的实验研究[D]. 万燕华. 华东师范大学. 2005

[7]. 类别学习中的相似性表征和规则表征[D]. 王文秀. 浙江师范大学. 2014

[8]. 刺激特征数量和特征突显度对样例效应的影响[D]. 曹瑞. 天津师范大学. 2008

[9]. 6岁儿童的类别学习能力:类别表征、注意和分类策略[J]. 刘志雅, 宋晓红, Carol, A.Seger. 心理学报. 2012

[10]. 类别特征的相似性与竞争性对特征推理的影响研究[D]. 郑海燕. 华南师范大学. 2006

标签:;  ;  ;  ;  

规则策略和样例策略在类别学习中运用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