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统计为多边贸易服务若干问题的探讨_经济论文

外贸统计为多边贸易服务若干问题的探讨_经济论文

外贸统计为多边贸易服务若干问题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多边贸易论文,若干问题论文,外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成立,标志着全球贸易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今天,世贸组织成员有130个,80%来自发展中国家,正在谈判准备加入的28个国家中包括我国在内,这是我国对多边贸易体制价值的积极肯定。实现我国经济参与世界多边贸易合作,必然要求我国的外贸统计工作进一步国际化。如何加快我国外贸统计与国际接轨,为我国经济参与多边贸易服务是我国统计工作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我国外贸统计与国际接轨,为多边贸易服务的必然性

1.它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及中国经济国际化的必然要求。随着发展中国家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原来在进出口和价格等方面有很大差距的东西方两大市场将朝着同一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具有全球可比的统计资料。中国经济自1979年以来逐步与世界融合,并已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而我国外贸统计要适应外贸经济的发展就必然要加快与国际统计接轨的进程。同时,一套完整的、成功的跨国与国际统计系统在过去四十年里已经形成,它为加强各国、间有效的合作打下了基础。我国应力求早日加入其中,实现中国统计国际化。

2.它是我国深化外贸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1996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额达2899亿美元,相当于当年GDP的35.2%。外贸经济不断发展的趋势使得我国政府和外贸企业需要大量境外的经济信息进行宏观和微观经济决策。因此我们必须构造能与新体制新要求相适应的,能为中国经济参与多边贸易服务的新的外贸统计体制。

3.它是我国经济争取加入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必然要求。随着全球贸易多边化的发展,中国外贸经济要适应这一趋势就应加入世界多边贸易体制。我国以往的对外经贸关系,主要侧重于在双边一级发展与外部世界的经贸合作,以往的外贸统计就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现在,全球贸易多边化对我国外贸统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国际统计标准、规范全面接轨。

二、我国外贸统计为多边贸易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外贸统计数据紊乱。外贸企业统计数据的不准确性和不及时性,增加了国家对外贸企业宏观调控的难度,妨碍了外贸统计对外贸企业的引导作用,造成了国外贸易方对我国贸易制度和外贸统计制度的怀疑,不利于我国外贸统计参与国际合作。

2.统计结果不同引起中外贸易争端。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我国与世界上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统计数字差距愈来愈大。如1994年美方统计显示美中贸易中美方有1740亿港元的逆差,而中方统计则显示中方有88亿港元的逆差,双方都宣称有逆差,造成了尖锐的贸易争端。中外贸易争端是过去一些国家阻止我国加入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借口之一。

3.外贸统计对关税、汇率制度的滞后性和对外贸企业产品的国外反倾销反映不力。我国关税一降再降,关税总水平从90年代初的45%以上降到目前的17%左右,仍被国际社会认为太高。经过一系列改革后的汇率制度虽然基本与国际规范接轨,却出现了人民币对内大幅度贬值,对外却不断升值这一类反常现象。近年来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外贸企业出口产品被国外反倾销,而我国外贸统计对这些问题却一直反映乏力。

(二)产生的主要原因

1.外贸统计体系不健全。我国外贸统计是海关统计与外贸业务统计两套体系并存的系统,两套体系研究目的和内容不同,造成统计分组,统计凭证,统计计价方法等指标的标准不同。在研究目的上,海关系统重点反映外贸商品实际进出关境的情况,外贸业务统计重点反映外贸企业业务活动情况。两者各为其政,各自统计,不能替换。从总体上看,海关统计更具系统性和国际可比性,而外贸业务统计则易受外贸管理与经营机制变动的影响,缺乏科学性。可见,两套体系并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易造成数出多门、数据重复的情况。

2.统计记录标准不同导致统计结果差异。我国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一样是以产消国为进出口记录标准,也有一些国家采纳联合国建议的以起运国/运抵国为进出口记录标准。各国标准不同,致使有关统计数字差别很大,在国际上不可比。

3.对转口贸易价值统计认识不同导致统计结果差异。我国的对外经贸关系,很大比例是经香港转口的。以中美为例,美方将中国大陆经香港转口至美国的各类货物价值及增值部分(有资料表明增值率在50%以上)全部计入中方对美方的出口中,夸大了我方的出口额,从而造成很大的统计差距。

4.统计范围和计价方法不同导致统计结果差异。我国采取专门贸易制,以关境作为统计界限,因此我国不统计进入保税仓库的货物,而其它国家对进入其国境内自由贸易区和保税仓库的货物均列入统计,外方统计范围大于我方,使外方“逆差”加剧。各国的进出口计价方法也互有不同,以中美为例,我国出口统计按FOB价(船上交货价),进口统计按CIF价(FOB价加运保费),美方进口按CIF价,出口按FAS价(船边交货价)。进口CIF价中包含了运保费,必然大于出口FAS价,从而使美方加大进口数字,导致统计差距。

5.进出口时间差和汇率折算差异造成统计结果不同。商品进出口造成的时间差从较长时期来看可能不会造成本质的影响,但在某一时间内会造成统计数据的不一致。进出口时间差内,汇率变动也会产生一定影响。汇率的另一个影响是各国采用的折算率不同而造成统计差距。发达贸易自由区一般按实际汇率折算,我国近年来也逐步向实际汇率过渡,但在应用上操作仍不熟练,还无法完全避免因汇率折算而造成多边贸易的统计差距。

三、加强外贸统计为多边贸易服务功能的几点建议

(一)深化外贸统计模式变革,加快与国际接轨进程

海关统计与外贸业务统计并存的统计模式,虽然在我国对外经贸发展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但随着对外经贸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在国际化和市场化进程中,开始暴露出明显的弊端,既不能满足宏观决策与调控的要求,也不能满足外贸企业对市场信息的需求,我们认为,应该根据我国外贸统计国际化的要求,对两套体系的职能进行合理定位:

1.改革两种体系各自成一体的格局。建立以海关统计为主,外贸业务统计为辅的新格局,这样才能既突出海关统计的主导地位,又弥补海关统计在反映外贸商品进出关境前后业务活动及详细程度的不足,并通过完善外贸业务统计,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真正体现出外贸统计工作的整体效益。

2.外贸业务统计工作重心要转移。外贸业务统计要把工作转移到海关来源所不能提供的统计指标上,重心转移到对各种来源的统计信息进行分析上,如市场占有分析,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分析,价格因素分析,质量分析等。业务部门的统计机构与海关统计机构相比,其优势在于它能够掌握海关信息源所提供的实际进出口总量指标以外的其它各种资源,能够分析进出口贸易规模、速度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对指导外贸企业生产,提高外贸经济效益及产品国际竞争力有很大作用。

(二)解决外贸统计中国际差距问题,提高外贸统计国际化水平

1.统计指标体系向国际作法靠拢。以宏观指导微观,以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指导,将外贸统计的功能落实到基层核算中,其余指标不再采用统计报表层层上报,避免重复计算,只在需要时根据特定用途组织专门调查,收集有关数据,以做到国际比较的正确性和及时性。

2.以国际惯例和准则来完善、统一我国外贸统计制度和国际收支统计制度。上述外贸统计两套体系的合理配套,正是以国际惯例和准则来完善和统一的:既确立海关统计作为国际比较资料来源的地位,又充分发挥外贸业务统计作为有效补充和指导外贸企业统计的功能。在国际惯例和准则指导下,我国于1995年8月颁布了新的《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在理论上为我国国际收支统一了统计标准。因此,按新办法统计,就易与国际对比。

3.采取有效的统计方法来解决因标准差异而造成的统计误差。

(1)在统计原则上,指标口径及计算方法、统计时间、统计范围等应按国际惯例确定完善的基本步骤和具体措施,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例如在解决上述中美贸易争执问题上,关键是统一双方的记录标准,以联合国建议的起运国/运抵国为记录标准。同时,要注意标准差异的影响,测定因各国统计标准不同形成的统计误差并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

(2)在服务贸易统计上,要注意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不同,并加强离岸价与到岸价之间发生的各项服务费用如运费,保险费等的核算处理。我国以到岸价/离岸价作为进出口统计价格,忽略了服务贸易价值。因此,应力求与联合国标准接轨,即进出口均以离岸价计算,并有效地测定服务贸易所占比重,重视服务贸易价值的作用。

(3)加强与国外政府间的协调。主要是协调贸易各方的统计口径,核算方法及统计技术应用,以求得贸易各方的统计口径和核算方法一致或接近。多年来,贸易统计数字差异问题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因此,一些国家设立了双边贸易统计协调机构,如美国与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尤其是美加之间的协调机构经过二十年的运行和改进,已配合得很好。我国与有关国家的贸易统计数字差异问题的解决,也可通过建立双边或多边贸易统计协调机构的办法,具体分析比较贸易统计数字差异所在,使双方达成共识。

4.解决我国关税和汇率统计的滞后性。表面上,我国总的关税水平为17%,高于发展中国家13%的水平,但实际上,由于我国在引进外资时制定了各种优惠政策,使实际税负水平远低于现有水平,但我国外贸统计却无力反映这种实际。类似的情况还有外贸统计核算在反映改革后的汇率制度上仍有不完善之处。因此,应制定能反映关税和汇率统计核算的规范条例,要求统计工作者采取有效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和核算,力求与国际接轨。同时,外贸企业要采取措施以适应关税和汇率的变化,做好企业统计工作,提高市场营销策略水平。

(三)我国外贸统计要积极参与国际交流

只有经常参与国际交流,才能随时掌握国际统计活动的动态,随时了解多边贸易的情况,使我国采取相应策略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使外贸统计更好地为我国经贸服务。在今后数年,世界各区域国家的统计机构都必须加强国际层面的合作,我国也不例外,这样才能和跨国与国际组织共同承担义务和责任,也才能完成世界范围的任务。只有认识到这一共同义务,充分利用各级国际合作现有的资源和相对优势,才能实现跨国与国际统计合作的最终目标。

标签:;  ;  ;  

外贸统计为多边贸易服务若干问题的探讨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