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一国两制”理念与香港回归_世界经济论文

邓小平的“一国两制”理念与香港回归_世界经济论文

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与香港回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一国论文,香港回归论文,两制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时代背景

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指出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分三步走,到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战略的同时,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资本主义生活方式长期不变,最终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

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有17篇文章专门论述祖国统一、一国两制、香港回归等问题。“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主权统一的国家内,两种不同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长期并存,和平共处。这一理论构想根植于中国历史与现实的需要,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政府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为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提出的合理主张。现在,随着香港回归的即将实现,后过渡时期的政权顺利交接以及所产生的国内外积极影响,充分证明“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最佳选择。

“一国两制”理论构想的提出,最初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回香港、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建立以来的一贯立场。香港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从1842年以后被英国殖民者陆续侵占和强行租借。1949年大陆解放时,为了打破帝国主义对我国的经济封锁、保留香港作为国际通道,中国政府审时度势,没有立即收回香港主权。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国内改革开放和国际形势趋向缓和,以及香港“新界”租期届满之日临近,如何解决香港回归问题提上议事日程。首先,香港问题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是和平谈判;其次,和平解决香港问题应面对现实,承认差距,充分考虑中、英、港三方的利益。特别是香港,由于英国实行100多年的殖民统治,以及香港国际贸易自由港的特殊地位,香港与大陆的人均国民收入相差近20倍。经济、文化上的差异决定了祖国完全统一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一国两制”是目前条件下实现祖国统一的正确选择方式。

从时代背景看,80年代后期,世界政治冷战格局逐渐解体,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由发达国家垄断世界事务,发展中国家被奴役、殖民的时代已经过去。随着日本、亚洲“四小龙”等东亚经济的崛起,世界经济的重心开始向亚太地区转移,世界经济进入市场化、国际化、区域集团化和信息化的新阶段;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中国和亚太地区都需要一个稳定、繁荣、和平的国际环境。香港作为国际贸易自由港和世界贸易、金融、航运、旅游的中心之一,是中国大陆和世界经济相联接的窗口和桥梁,尤其需要保持其固有的地位和优势。在这种形势下,“一国两制”在客观上成为能够为有关各方接受的最佳选择。“一国两制”作为处理当今国内外事务的一种创新和典范,不仅说明中国作为当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与政治中的地位显著上升,而且充分体现中国政府处理香港问题的原则性、连贯性、灵活性和宽容性。更深刻的意义还在于,中国作为东亚地区大国,以和平的诚意和负责任的态度解决香港回归问题,为今后的澳门回归和台湾与大陆统一,开创了成功范例,为亚太经济的持久繁荣和多样化发展,作出了中国的贡献、承诺和保证。

二、香港回归的国内外影响

香港回归祖国怀抱,这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翘首以盼的喜庆大事,也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香港回归不仅对世界经济与政治,而且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影响都是重大而深远的。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的前提下,香港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按照“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原则,香港享有高度的自治权,现有生活方式和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制度保持50年不变,社会主义的主体大陆和资本主义的香港今后将长期并存、竞争和互补繁荣。《基本法》规定,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属中央政府外,香港特区享有十分广泛的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司法权和终审权。此外,香港财政独立,财政收入不上缴,中央不在香港征税;香港自行决定货币和金融政策;港币是法定货币,发行权属特区;在外交事务方面,特区代表可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同香港直接有关的外交谈判;特区可以在经济、贸易、金融、航运、通讯、旅游、文化、体育等领域,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单独同世界各国、地区及有关国际组织保持和发展关系,签订和履行有关协议。这种政体形式和广泛的行政自治权力,是目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自治政府都不具备的。这种一国两制、高度自治是保证香港今后繁荣稳定的政治基础。

其次,香港回归符合当前世界经济多极化、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的趋势,并有利于东亚经济的持续繁荣和产业升级。近30多年来,“亚洲四小”实行出口导向的外向型经济,以年均8%的经济增长率,创造了战后世界经济史上历时最长的经济奇迹。进入80年代以来,在世界经济低速增长中,“亚洲四小”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并向自由化、国际化及产业技术升级的方向转化,推动了世界经济向亚太地区的重心转移。香港经济作为国际贸易、金融和商业的国际枢纽,历来与世界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90年代初,香港的服务业已占GDP的80%以上,制造业下降到10%左右。香港是当今世界第八大贸易地区。1995年商品进出口总额达28352亿港元,仅次于七大工业国,名列亚洲第二,其中出口额达2316亿港元,转口额达11124亿港元,进口额达14911亿港元。1995年香港GDP为11110亿港元,与对外贸易总额之比为1∶2.55,是少数几个对外贸易超过GDP的国家或地区之一。在航运方面,1995年香港货柜吞吐量达1255万标准集装箱,使香港连续四年居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港。跨世纪之交,世界贸易,其中特别是服务贸易,以及跨国投资将持续快于世界经济的增长。亚太经济在亚太经合组织贸易、投资自由化与经济技术合作的推动下,呈现出垂直与水平贸易、商品与服务贸易、跨国投资与各种区域合作形式多元发展的新一轮良性互动局面。“亚洲四小”向资金技术密集型经济发展阶段转变。东盟、中国大陆等亚洲国家正经历经济高速发展、出口贸易带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持续发展状态,并逐步实现高增长、低通胀、由粗放向集约型经济转变的经济持续增长。这种发展,对于位于东亚增长核心地区的、与世界经济增长息息相关而抗波动能力极强的香港经济而言,是跨世纪之交香港经济持续繁荣的重要国际因素。

第三,香港回归,使香港与祖国大陆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加快。自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香港与大陆长期存在着互惠互利、密切合作、不可分离、共同发展的依存关系。对香港而言,内地向香港长期提供廉价的生活资料和原材料,从而保证香港发展的基本需要;内地是香港转口货物的主要供应地和主要转口市场。根据香港总商会统计,内地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为香港赚取了大量利润,以300万人计,一年可节省工资2000亿港元,约相当于香港生产总值的30%。另据统计,香港70%的贸易机构主要从事中港之间的贸易。目前香港是中国内地第二大贸易伙伴和最大出口市场,又是中国进口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和外贸转口港。港商每年从中国大陆出口商品的转口赢利占其总收入的25%。对大陆经济而言,香港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和走向国际的不可替代的窗口和桥梁。主要在于香港是内地产品的重要出口市场和外汇来源地、对外贸易的桥梁,商品出口的试销地和引进外资的主要来源地。

三、“一国两制”与振兴中华

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从变化了的国内外形势出发,目的是为了通过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全面振兴中华民族。“一国两制”构想的前提是,在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前提下,中国大陆主体12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台湾2000万人口和香港600万人口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并保留原有的生活方式。这样做不是谁吃掉谁,而是从历史和现实出发,兼顾各方利益,共同繁荣,共同发展,全面振兴中华民族的根本方针大计。对于分裂祖国、违背祖国统一的各种言行,中国理所当然地不排除必要时通过非和平方式现实祖国统一。这就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全体中国人的认同,捍卫了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我们相信,在小范围内容许资本主义存在,更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同样对外开放有利于壮大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从“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到香港回归即将实现,充分表明中国在当代国际风云变幻中高擎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旗帜,处理国内外事件的能力显著提高,还表明中国的综合国力及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中国政府是个值得信任的权威政府。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没有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国就仍会在各种“左“、右倾思潮中徘徊,就不可能走在世界改革开放的前列。现在,距香港回归已指日可待,以香港回归为契机,中国将开始改革开放和振兴中华民族的新阶段。中国大陆经济将在党的十五大制订的新时期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全面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狠抓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到下世纪中叶实现基本现代化,跻身于世界中等发达国家行列。

香港回归后,在“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原则下,国际资本更加看好香港,今后几年香港仍将保持5~6%的年均经济增长。在保持服务贸易持续增长的同时,香港的制造业将向高科技、高增值工业转型。在香港与大陆内地经济一体化与互动方面,香港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将北上向长江三角洲、北方及中西部地区转移。对内地而言,香港在较长时期内作为大陆外贸和转口贸易的基地和引进外资的重要地位的格局不会改变,但随着大陆沿海工业和港口的建设发展,越来越多的大陆商品将通过香港转运,香港的离岸贸易将大幅度增长,并逐步取代转口贸易。随着港资和中资的相互投资的渗透加强,以及大陆的市场、劳动力成本、科技优势同香港的贸易、金融、信息及管理优势的相互结合,将不断促进双方的优势互补、分工合作及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可以相信,在“一国两制”的基础上,香港经济愈发展,国际贸易自由港的地位愈加强,香港作为中国经济引擎的作用就愈强;而大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愈发展完善,改革开放愈是深化,香港经济的潜力和能量就愈是超越狭小地域的限制,向大陆腹地和世界辐射,振兴中华,推动祖国的统一和经济腾飞。

同时,也应清醒认识到,香港回归是在“一国两制”基础上的回归,香港的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制度与大陆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保持50年乃至更长时期不变,在《宪法》和《基本法》的架构上允许相当长时期内客观存在政治、经济及文化上的差异。香港与内地经贸关系虽然加强,但又具有特殊性:香港特区为单独关税区,实行独立税收制度,保持自由港地位,港元为法定流通货币等。内地与香港的商品、货物、人员往来仍需要经过海关,货币也需兑换,这是一种国家主体与单独关税区之间的特殊经贸关系,各种经贸活动仍是参照国际惯例进行。今后两种制度、两种生活方式之间的摩擦将是不可避免的。必须正确、全面理解“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内涵,恪守《宪法》和《基本法》,捍卫国家的安全、独立和统一。

现在,在香港回归前夕,敬爱的邓小平同志溘然长逝,没能实现在香港回归这一天到香港这片祖国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的宿愿,江河呜咽,举国哀悼。但是,邓小平同志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已深入人心,“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方针正在有条不紊地落实,香港首任行政长官已选举出,香港特区临时立法会已宣告成立,筹组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工作进入全面落实的新阶段,这标志着香港新时代即将开始。坚持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坚持“一国两制”与振兴中华,香港回归祖国,明天更美好。

标签:;  ;  ;  ;  ;  ;  ;  

邓小平的“一国两制”理念与香港回归_世界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