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防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405
摘要:人防工程建设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作者在学习人防建设方针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践,对发展我国人防工程建设进行了一些思考,希望能和同行们一起探讨。
关键词:人防工程;地下空间;平战结合;经济建设;城市发展;经营管理
在2016年5月13日召开的第七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中,习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都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人民防空是国之大事。人民防空工程是指为防御和减轻空袭危害,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城市中修建的防护工程。1986年以后,人防工程建设开始与城市基本建设相结合,逐步走上“平战结合”的发展道路;到20世纪90年代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强调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结合,协调发展。进入21世纪的我国人防工程建设,需不断改革创新,以信息化建设提升人防工程建设水平,提高防护设施的防护效率。下面拟结合本人学习心得和工作体会,谈谈对发展我国人防工程建设问题的若干思考。
1人防工程建设要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
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上发生的如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叙利亚战争等几场局部战争表明,军事斗争基本形态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
信息化战争改变了机械化战争的传统模式,卫星定位,精确制导空中打击,成为典型的作战样式,也不能排除核战争威胁。给人防工程建设带来新的问题和要求。人防工程的隐蔽伪装更加困难,人防工程的生存能力受到严重威胁。已建的人防工程虽具备一定的防御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的袭击,但面对信息化战争的精确制导炸弹却暴露了一些致命弱点。人防建设必须适应现代高科技条件下局部战争的需要,研究信息化战争的特殊规律。要进一步创新人防工程设计,引进新技术,加强研究抗钻地、防震减震和防电磁脉冲等技术措施。要加强工程快速抢修技术以及高抗力结构与防护材料等的研究,同时,要研究附建式地下工程建筑设计布置及相互连通等问题,大力提高防护工程体系的整体功能。除加强人防指挥所的改造和建设外,还要重视包括电力、能源、通信、桥梁、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重点目标的安全。这些问题的出现要求人防工程建设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现代战争的另一个问题是必须重视经济目标的防护。目前,我国许多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只考虑平时利用,没有或者很少考虑遭袭击时的防护问题。城市建设主管部门应树立战备意识,统一规划,分部实施,建设平战结合的基础设施。平时在经济建设中能发挥基础性作用,保证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一旦爆发战争,又具有防护功能,能为战争所需。在建设交通基础设施时,应考虑地下交叉或地上、地下通道并用以代替地面多层立交;用越江隧道代替大江、大河上的众多大桥;用地下交通网代替地上交通网;用地下通信光缆代替地上通讯光缆;用地下管道中的输电线路代替地上输电线路;用地下油库代替地上储油罐;用分散配置的小型交通枢纽代替大型交通枢纽;用分散交通网代替绵密交通网等等,这样做不仅可有效提高交通设施的防护能力,而且可以有效避免这些目标被破坏后造成的交通堵塞、空气污染等次生效应。因此,将重要经济目标的防护寓于平时的建设中,可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战备效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人防工程建设必须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
这是落实“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人防工程建设方针的有效途径。人防工程是战备工程,其基本目标是战备目标,同时,人防工程在和平时期要发挥其投资效益,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以战备效益牵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经济效益促进战备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运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的雄厚物资基础,科技创新提供的有力技术支撑,可以大力促进和完善人防工程建设。人防工程建设规划既要体现科学性、合理性,又要体现可操作性。要突出一条主线,这条主线就是工程布局分配要科学合理,突出指挥通信、专业队、重要人员掩蔽部等工程的建设。并随着城市建设发展不断修改完善。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可以得到异曲同工之效。
以平战结合人防工程为龙头,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地下空间一经建成,对其再改造、改建的难度很大,远不如地面建筑容易改造和改建,因此,地下工程有相当强的不可逆性。在制定人防工程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规划时,应结合地下空间的这一特点,考虑近期开发与长远发展相结合、开发利用与合理保护相结合、商业开发与公益性开发相结合,避免造成空间开发利用的巨大浪费。使地下空间开发项目在节约城市建设用地、提高城市容量、缓解城市交通、改善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等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而地铁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项目之一。地铁往往成为现代化大城市最大的人防工程网络。地铁建设要兼顾人防功能,按照人防标准来建设,实行人防专项验收。地铁除了作为防护工程外,还可连接联通周边的人防地下空间。为市民提供战时安全、可靠的藏身之地和疏散干道。
人防工程也可为平时防灾服务。人防工程在防灾方面可起三方面作用:一是弥补地面防灾空间的不足;二是对地面上难以抵御的外部灾害,如空袭、地震、风暴等有较强的防御能力;三是当地面上受到严重破坏后还能保存部分城市功能。战时灾害与平时灾害有多方面的共同性,战时防空与平时防灾是人防工程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因此可以把城市防空与平时防灾统一起来,建立统一领导下的平战结合防灾体系。
3 做好平战功能换转的预案与核查工作
实施平战功能转换是人防工程平战结合的一个重要保障。由于战时与平时的功能要求不同,人防工程设计中往往会产生矛盾,为了缓解这类矛盾,在设计时允许采取一些变通措施,即平战转换措施,使其不仅能满足平时,也能在临战时通过一些可行的办法,使其有效地为战时服务。无论是对单建式人防工程或附建式人防工程,都要编制切实可行的平战转换方案,做好人防工程设计审批、施工和验收。要建立适时举行防空演练的制度,以检验人防工程平战转换的可靠性和可行性。要推动平战转换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利用新技术提升平战转换功能。保证在临战状态下在规定的转换时限内完成转换。
组织实施防护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战时的有效防护离不开平时的充分预备。战时防护的人防工程,在平时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维护和保养,使之始终能有效地保持战时的防护功能。
4 完善人防工程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
人防工程建设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密切相关,目前人防工程与地下空间开发过程中存在一些管理上的问题:如有关管理机构的职责和职能分散,管理机构相互之间在地下空间的规划、设计、功能、投资、经营管理等方面容易产生矛盾,必须加强协调和配合。有的城市成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协调领导小组,结合人防工程建设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进行统一规划、部署和管理,这种做法值得借鉴;又如人防专项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不统一,法制不健全,影响人防工程建设与地下空间开发和管理,必须加强立法,创新投融资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人防设施建设、经营和管理。使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走上法制化、正规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
〔2〕吴涛,谢金容,袁正如,等。防护工程建筑学。第二版。军事科学出版社,2012.
〔3〕吴涛。地下建筑设计理论讲义。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2009.
论文作者:罗群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9
标签:人防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工程论文; 地下论文; 防护论文; 城市论文; 空间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