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探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策略论文,高中论文,地理教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初中地理教学缺乏连续性(仅安排在初一和初二年级,初三年级停止开课),这造成了多数初中毕业生的地理基础知识都非常薄弱。再加上初高中地理课程结构、学习要求、教学方法的跨度很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方法与习惯等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高中生普遍感到高中地理难入门,甚而对高中地理学习产生畏惧感。那么,高中地理教师应如何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衔接呢?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实践,谈一些看法。 一、地理教学内容的衔接 教师必须充分研读初高中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差异,准确把握学科知识体系,构建一个整体的课程观,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有效过渡与衔接。 1.研读课标差异,明确教学目标 通过比较《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初中课标”)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课标”),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它们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但它们对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却有较大的差异。只有准确把握这些差异,教师才能更好地确定并达成高中地理教学目标。 在知识与技能目标方面,初中地理主要是学习地理基础知识,更侧重于地理知识的获取,主要任务是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侧重对学生记忆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而高中知识内容更丰富,更侧重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的学习和运用,侧重对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及探究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过程与方法目标方面,初中课标强调感知、体验:而高中课标则突出掌握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思路,以及知识的迁移运用。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方面,初中课标强调地理兴趣、环保意识、发展意识、全球意识的初步培养;而高中课标除了强调上述意识的进一步培养外,还明确提出责任意识的养成。 2.研读教材差异,精心设计衔接内容 要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教师还应对初高中教材进行认真的研读、对比,了解两个知识体系的异同点,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明确哪些知识点学生没学过,哪些知识点学生学过但需要进行补充或重点梳理,哪些知识点需要在初中的基础上拓展和深化等,以便精心设计衔接内容,制订好授课计划。 比如,气候知识是中学地理中的重要内容,其中,气候影响因素是核心知识。但初中教材只涉及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基本不涉及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只是很突兀地指出“赤道低压控制→气流上升→多雨,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少雨”,而高中地理教材则要求具体说明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先解释“上升为什么就可能多雨(但不一定多雨),下沉为什么少雨或无雨”的原理,并引导学生运用教材案例1,把相关的地理原理从副热带高压带迁移到极地高压带、从赤道低压带迁移到副极地低压带、从西风带拓展到信风带等,进而总结出“气流从较低纬流向较高纬或从较低空流向较高空,是降温过程,就可能多雨”,反之则少雨或无雨。最后,在归纳总结气候的四大影响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时,教师要注意联系初中地理学过的气候基础知识,对初高中地理教材中的不同提法及其关系进行说明,如初中地理所提的“纬度位置”与高中地理所提的“太阳辐射、大气环流”的关系,并对初中地理没有或零散提到的其他因素如“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作适当的补充,使学生真正掌握如何综合分析、比较某地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分布规律的方法。 二、地理学法指导的衔接 初中地理主要学习区域地理,教材侧重对地理感性知识的描述或直接给出结论,较少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这使得初中生学习地理知识只注重记忆,不注重理解、分析、推理和归纳,学生的学习方法较简单,学习能力的层次也较低。高中地理以地理概念、地理成因、地理规律等理性知识为主,需要运用分析、归纳、综合、推理、演绎等方法。可见,初高中地理学习的方法是完全不同的,高中生如果不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地理学习能力就难以提高,学习高中地理必然困难重重。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做好学法指导,帮助高中生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地理学习方法。 1.重视概念的理解 高中地理教学应重视概念学习的方法指导,使学生透彻理解每一个地理概念。 (1)运用归纳法,将零散的概念分门别类地纳入相应的概念集合中,形成地理概念系统,了解各级地理概念的包含、并列或从属关系。如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城市环境是包含关系,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是并列关系,而河流特征、水文特征、含沙量则是从属关系。 (2)运用关联法,把相关概念串联起来,使地理概念成为具有内在联系的系统化知识,而不是互不联系、孤立的名词解释。如“地区间冷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差异→水平气压度梯力→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风的产生原因,又易于他们理解各个相关概念。 (3)运用比较法,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似或相异的地理概念进行比较,以便深化概念特性、掌握概念内涵。如“时区与区时”“天气与气候”“寒潮与寒流”“水利资源、水力资源与水资源”等易混概念可用类比法进行学习;“气旋与反气旋”“寒流与暖流”“背斜与向斜”等互相对立的、意义相反或接近相反的地理概念可用对比法进行学习。 2.正确使用地图 掌握读图、识图、析图、绘图、用图的技能是学好地理的有效途径。由于初中地理只要求学生“学会阅读和运用常见地图、地理图表等”,所以,初中生对区域地图的掌握普遍不好,一方面脑中没有形成空间概念,另一方面不会看图、析图和用图。因此,要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就应该提高学生对地图的重视程度,加强正确使用地图的学法指导,有度、有序地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养成“左书右图”的学习习惯,还应要求学生掌握读图的方法和技巧,学会以图带文、图文结合、图文转化,把地理知识内化在地图中,培养学生灵活提取地图蕴含的有效信息以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和技能。例如,一幅等高线图能从等高线的走向、密度、递变规律读出山地的走向、坡度的大小、发展农业的方向等。另外,在高中教学中,教师可适当引入学生熟悉的初中地图,强化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教学《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洋流》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先将世界各大洲、大洋的轮廓简图画出来,再叠加全球盛行风带,然后利用这幅地图来分析世界大洋表层洋流的成因和分布规律,这既有效衔接了初高中的地图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用图能力与用图意识。 3.善于梳理、归纳原理规律 由于初中地理以感性知识为主,多数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还停留在零散的知识点上,不善于把各部分有关联的知识联系起来,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而高中地理以理性知识为主,且高考主要立足于对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的考查,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地理主干知识进行分类梳理、归纳,从中提炼出知识的规律性、建构思维的方法性,进而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例如,教学自然地理部分,首先要梳理运动规律,如地球运动、大气运动、水循环、生物循环、地壳物质循环等;其次要归纳分布规律,如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的时空分布规律、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自然带的分布规律等,并明确这些分布规律的成因;最后要以这些规律为主线,对主干知识进行梳理,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三、地理教学方法的衔接 从教学方法看,初中地理教学主要以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为主;而高中地理侧重训练学生更高层次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习惯,因此宜采用图示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1.图示教学法 图示教学法,是将教学内容寓于图形、图像、图解或图表中,以图示意的教学方法。与初中地理相比,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繁多而抽象,因此,高中地理教学更需要运用图示教学法,把地理分布、地理规律、地理原理落到各种图示上,如分布图、示意图、剖面图、原理图、景观图、结构图、等值线图等,以便把知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化零散为系统。例如,教师在讲授《水循环》时,可先在黑板上用白色粉笔画出陆地内、外流区域及海洋的简图,然后边讲边用蓝色粉笔画上水循环各环节的箭头,再用红色粉笔写出有关名称等。这样一幅“水循环示意图”简单明了,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节课的重难点知识。 2.情境教学法 (1)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即从学生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用贴近生活及生产实践的案例,把地理问题生活化、生活经验地理化,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实现课本知识向生活知识延伸。例如,讲授“正午太阳高度”时,可联系“为了使太阳能热水器的采光效果最好,该如何调整采光面与楼房顶的夹角”等生活问题进行教学。 (2)创设乡土化的情境,即挖掘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从家乡的案例入手,使学生在感同身受中了解本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概况,关注家乡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例如,在分析“农业、工业区位因素”时,联系家乡的农业、工业生产活动,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还可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创设操作化的情境,即教师在讲授相对较抽象的地理原理时,创设一些操作化的情境,如模拟实验、演示实验等,让学生在动手参与、亲身体验中掌握所学知识。例如,讲授有关地球运动、洋流、褶皱、断层、流水侵蚀作用等知识点时,教师都可创设相关的操作化教学情境,优化教学效果。 (4)创设问题化的情境,即围绕教材和学习重难点或是与学生原有的认识冲突的问题,精心设计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山地的形成”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创设如下情境:屏幕上先呈现“喜马拉雅山、华山、富士山”三种山地的景观情境,给学生以感性认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提出层层递进的问题——“这三种山地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山地”“它们的地貌景观有何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分别是什么”,以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 编者手记: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历来是地理教学的难点之一。张淑媚老师从教学内容、学法指导、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总结了自己对初高中地理教学有效衔接的思考和探索。文章中所列举的教学实例针对性强,教学方法也颇具可操作性,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启发。初中地理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探讨_地理论文
初中地理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探讨_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