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异氟烷吸入麻醉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邓玲玲

湖南省浏阳市人们医院麻醉科 410300

摘要:目的: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异氟烷吸入麻醉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从我院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接受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中随机抽取72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分别为D组,E组和F组,每组各含有24人。给予D组采用异氟烷吸入麻醉,给予E组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给予F组采用异氟烷吸入麻醉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三组患者的术中痛感进行检测与比较,还要对患者舒张压等相关机能进行观察与记录。结果:采用了复合麻醉的F组患者术中痛感要明显低于其他两组,且F组患者的各项机能指标并没有大幅度的变化,除此之外,F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比C、D两组也有明显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异氟烷吸入麻醉与丙泊酚静脉麻醉相结合用于患者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能够更有效降低患者痛感,提升患者各方面的机能指标,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异氟烷吸入麻醉;丙泊酚静脉麻醉;效果

现如今,手术治疗已经成为了根治各种疾病的主要方法,麻醉作为各种手术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其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麻醉的药理主要就是对患者手术处的神经或者神经中枢的传导功能进行抑制[1],从而降低患者术中疼痛感,麻醉的主要手段是药物麻醉和物理麻醉。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麻醉手段就是丙泊酚静脉麻醉以及异氟烷吸入麻醉,虽然丙泊酚静脉麻醉具有易操作、易恢复的麻醉优势,但它也极容易导致患者术中并发症的产生,甚至导致患者心跳骤停,从而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此,我院就异氟烷吸入麻醉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具体内容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接受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中随机抽取72人作为本次研究的基本资料,患者年龄最小为49岁,最大为65岁,平均年龄为(55±5.9)岁,患者体重介于40公斤与64公斤之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72例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为实验D组、实验E组以及实验F组,每组各24人。其中,给予D组采用异氟烷吸入麻醉、给予E组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给予F组采用异氟烷吸入麻醉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三组患者均未患有影响此次实验结果的其他疾病,且三组患者的各项基本资料、病情程度等方面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方法

D组、E组、F组均采用相同的手术治疗方法,但三组患者的麻醉方法有些许不同,D组患者只进行异氟烷吸入麻醉,辅助用具为呼吸道吸管,所用异氟烷浓度要介于0.9%至1.4%之间,手术前让患者吸入,直至患者完全昏迷为止。E组患者只采用丙泊酚静脉注射麻醉,辅助用具为定量输液泵,并按照3.0ug/kg的标准进行输液麻醉,在注射过程中要注意药物注入速度,尽量保持在20毫升/分钟左右,直至患者完全昏迷。F组则采用异氟烷吸入麻醉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但是要注意丙泊酚静脉麻醉的输入速度要维持在15毫升/分钟左右,其余操作步骤、药物剂量与上述D、E组完全相同。医护人员在麻醉以及手术过程中要严密监视患者身体机能变化,并提前做好应对手术不良并发症的各种措施。

1.3统计学处理

将三组患者的身体机能数据、疼痛感以及并发生发生率采用数学统计软件包(SPSS21.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的方式,并用t值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的形式,并用卡方进行检验,当p<0.05时,数据记录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采用联合麻醉方法的F组,其患者疼痛感较比D、E两组有明显降低,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下表1。

2.2 D组的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为32%,E组为23.4%,F组仅为10.2%,三组相比,F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其余两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D、E、F组患者的舒张压分别为(5.9±1.2)、(7.0±2.5)、(8.4±2.7);血氧饱和度分别为(98.2±1.2)、(98.8±0.14)、(99.5±0.41);收缩压分别为(12.2±0.67)、(13,9±1.2)、(16.1±2.2),三组患者相同检测项目指标经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由于麻醉在各种手术中都属于术前操作,因此其作用性能将直接影响手术的效率与效果,因此,麻醉试剂的使用应该得到医护人员更多的重视。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两种麻醉药物为异氟烷和丙泊酚,但其药物自身也有一定的使用弊端[2]。为此,我院将二者联合对腹腔镜子宫摘除手术患者实施麻醉,得到了显著效果,根据上述实验,我们可以知道,三组患者采用不同麻醉方法后,D组患者无痛感率为66.7%,E组为70.8%,F组为83.3%,D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2%,E组为23.4%,F组仅为10.2%,组间差异明显(p<0.05)。因此,二者联合使用能够更有效的发挥药物麻醉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除此之外,根据上述结果的第三点,我们还可以知道,将异氟烷与丙泊酚联合进行麻醉并没有影响患者的各项身体机能,其数据显示仍然处于平稳状态,三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异氟烷吸入麻醉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的作用效果要明显优于两种药物的单独麻醉,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涛,张荣明.异氟烷吸入麻醉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9):4737-4739.

[2]陈广岩.观察异氟烷吸入麻醉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4(21):110-111.

论文作者:邓玲玲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3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5

标签:;  ;  ;  ;  ;  ;  ;  ;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异氟烷吸入麻醉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邓玲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