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组织结构对完善汽车产业政策的作用分析_汽车工业论文

提高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的产业组织结构效应途径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政策论文,汽车工业论文,组织结构论文,效应论文,途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401;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1—8182(2000)05—0019—04

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是我国政府促进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加入WTO的日益临近, 如何充分发挥它在推动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结构向大规模化、集团化转变方面的重要作用,改变我国汽车工业长期存在的生产分散、规模狭小的状况,从而尽快地把中国汽车工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尽管目前对该方面的研究较多,单普遍缺乏对问题的系统认识。本文拟借助因果分析方法和系统类变量方法,在对产业组织结构效应机制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实际,指出改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的产业组织结构效应的途径。

一、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产业组织结构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产业组织结构效应机制的因果关系描述。我国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针对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通过促进汽车工业的企业集团化、产品系列化和生产专业化,来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低效率的盲目竞争,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我国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的项目管理、产业组织政策、投资融资政策、利用外资政策、产品管理、消费与价格政策、进口管理政策等分项政策都与产业组织结构合理化的政策目标相关。在文献查阅分析的基础上,绘制了这些分项政策产生产业组织结构效应的因果关系机制图,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能够通过各个分项政策的实施,针对我国汽车工业的企业组织规模小和生产分散的突出问题,综合运用财政、金融、行政、法律法规等手段,减少小企业数量,加速大企业的发展,提高投资集中度,从而促进产业集中度提升和产业组织结构合理化。

图1 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的产业组织效应机制

从图1还可以看出, 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能够进一步产生宏观经济效应。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在产生提高产业集中度的效应以后,汽车工业能够从降低产品成本(价格)和提升产品的质量性能方面提高我国汽车工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销售量的扩大和销售利润的增加,进而一方面能够从增加汽车工业的增加值和创汇角度,提高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另一方面,能够通过拉动汽车生产和增加汽车保有量,进而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来增加国民收入和扩大就业的角度,提高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同时,产品成本的下降一方面能够通过提高产业的效益水平而在销售量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汽车工业增加值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另一方面能够抑制社会物价水平上涨。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实施的经济、政治环境,是影响政策的产业组织结构效应和宏观经济效应强弱的重要因素。在有利的政策环境下,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效应将得到加强;相反,在不利的政策环境下,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效应会受到弱化。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管理者应根据产业组织结构的变化状况、支柱产业地位的建立情况、政策实施环境的变动情况,动态地调整政策内容、严格政策实施、完善政策环境,进而从优化产业组织结构角度提高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

(二)产业组织结构效应机制的类变量分析。基于上述对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实施的产业组织结构效应的因果关系机制分析可知,从管理控制的角度看,产业组织结构效应机制是一个以提高产业集中度为中间目标、以把汽车工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中支柱产业为最终目标的反馈系统。为了能够在由表及里地认识该系统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管理和控制系统行为,借助文献1提出系统类变量方法, 对产业组织结构效应问题进行寻源,明确要素的可控性质和要素间的逻辑关系,为政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系统类变量方法将系统构成变量(要素)划分为5种, 它们是主题特征变量,用以反映系统主题特征形成和变化的特征变量;关键原因变量,用以表达影响主题特征变量变化的直接原因的变量;行为选择变量,用以表达可控程度较大的、能够通过诱发关键原因变量变化进而影响主题特征变量变化的要素;环境条件变量用以表达可控程度较小的、能够通过诱发关键原因变量变化进而影响主题特征变量变化的变量;目标变量,用以表达系统的目标要求的变量。系统各类变量间的逻辑关系结构,见图2。利用系统类变量方法, 对该产业组织结构效应机制反馈系统的构成要素进行划分确定:产业集中度为系统特征变量;投资集中度和上规模企业发展状况为关键原因变量;各分项政策的实施场、要素市场、国民经济发达程度、相关工业发展状况等为环境条件变量;汽车工业产业地位为目标变量。

图2 系统类变量之间的关系简图

二、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产业组织结构效应现状的成因分析

下面以主题特征变量(产业集中度)为核心,在明确了系统类变量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实际,系统地分析和揭示产业组织结构效应变动的原因,从而为由里及表地进行提高产业组织结构效应的途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一)主题特征变量和关键原因变量分析。从1994年国家专项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实施以来,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结构有所改善,表现在:产业集中度得到提高,1997年在国家产品目录内的115 家汽车制造企业中,汽车产量居前14位的整车厂共产汽车136万辆,已占全国总产量的 86.2%,而产量不足千辆的53家企业仅占总产量的0.76%;大型企业集团在逐步形成壮大,企业间通过联合、兼并、控股、参股、收购等形式,促使企业组织结构向集团化方向发展,现已形成一汽、上汽、天汽、东风、北汽、中汽和重汽7大汽车企业集团占领大部分国内市场的格局。 同时,我国汽车工业组织结构长期存在的生产分散状况仍然很严重,根据1998年《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统计,1997年底我国共有各种类型汽车工业企业2474家,遍布全国28个省市,分属于机械、交通、建设等13个系统;生产厂家规模普遍偏小的状况也依然显著,年产汽车20万辆以上的汽车企业仅有上海大众1家,产量不到1万辆的企业有97家。这些都说明我国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结构仍然严重不合理,与政策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从图2可知, 造成主题特征变量不能处于理想状态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作为关键原因变量的投资集中度难以提高和上规模企业发展存在障碍。

(二)行为选择变量和环境条件变量分析。根据关键原因变量与行为选择变量、环境条件变量的关系可知,投资集中度难以提高和上规模企业发展存在障碍,是由于政策本身以及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的政策实施行为不严、政策实施环境不利造成的。从政策本身来看,由于我国还没有关于汽车工业产业布局的规划和政策规定,致使汽车产业的空间布局管理缺位,导致汽车工业建设资金投放分散、企业规模狭小、地方政府和企业的重复建设行为难以得到有效约束。例如,全国22个省市在它们的“九五”规划中把汽车工业列为地方性支柱产业,就是在国家无汽车工业产业布局政策的约束情况下形成的。我国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的管理不善是导致政策应具有的产业组织结构效应没有充分发挥的重要原因之一,表现为不严格执行产业政策的现象较为严重。例如,投资方向已经不是按政策规定集中在2—3家重点企业,而是集中在13家;在项目管理上,我国还在以各种理由继续批准新项目,重庆长安与日本合资轿车项目以军工困难为由获得批准,福建项目以闽台合作为由获得单批。这些都加剧了我国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的规模小、要素布局分散的老问题。根据行为科学的动机—行为理论和质量保证体系的过程控制思想可以推知,该效应的发挥程度受汽车工业发展主体(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实施政策的环境条件影响,包括主体的观念条件、企业的内部条件和环境因素。从主体的观念条件看,在政企还没有完全分开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和部门受各自局部利益驱动,不愿因执行鼓励跨地区、跨部门资产重组的产业政策而使自身对企业的领导权受到削弱;许多汽车工业企业领导的思想观念中,存在着重增量投入轻存量调整、重产品经营轻资本经营、愿当主角不愿当配角的观念。这些都客观上从观念角度影响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的产业组织结构效应的发挥。从企业的内部条件看,骨干企业实力不足是影响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组织结构效应发挥的重要原因,骨干企业实力不足主要表现在负债率高和经营人才缺乏两个方面。从环境因素看,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限制汽车企业集团只能在所辖地区、部门利益格局所允许的空间活动,造成企业集团“四跨”经营常常遇到许多难以克服的阻碍,使存量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重新配置受到限制。现行的投资融资体制存在着投资申请程序多、耗时长和权责分离、信贷资金被分割到成百上千个行政区域等问题,企业集团由于资金需求规模大,无论条块都很难满足其资金需求。银行信贷的属地管理体制,使企业集团母公司在所在地获得的贷款不能投向在其它地区的子公司,企业集团也难以在集团内部进行资金组合调度与运作。现有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不完善、不配套也影响了产业组织结构效应的充分发挥。目前,由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框架尚未确立、政企政资不分、企业集团与政府关系远未理顺,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仅仅停留在行政管理上;由于产权交易市场不够完善,大多数企业资产没有实现“证券化”,只能够以流动性很差的实物形式交易,因此实行并购的困难较大。这些都不利于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的产业组织结构调整的目标实现。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受政策本身不完善、政策实施的行为不严格、市场经济观念不成熟、企业内部人才和资金条件不足、经济和法律制度环境条件不佳等因素的影响,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的产业组织结构效应还未充分发挥,进而造成产业政策对经济增长、就业扩大、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的促进作用是有限的。

三、提高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产业组织结构效应的途径研究

依据上述系统类变量分析的结论,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实施的实际,提出以下提高产业组织结构效应的途径。

首先,应该从完善政策本身及加强政策实施方面,提高产业组织结构效应。一是应制定实施汽车工业的产业布局政策,从而改变汽车工业的空间布局分散状况,并促进投资集中化;二是按照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的要求,从相关产业、税费收取等环节改善汽车的使用环境,促进汽车消费,进而为汽车工业企业集团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三是建议加快汽车消费信贷和房车合买办法的施行,从而为汽车工业企业大规模发展提供较为宽松的消费市场空间;四是加强对外资利用的集中管理,抑制外资的分散使用和重复建设的发生。

其次,应该从完善金融体制、投资体制、经济管理体制、法律法规等政策实施环境方面,提高产业组织结构效应。一是按照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关于建立汽车行业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要求,采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建立汽车工业融资机构,由国家投资入股、各大汽车企业集团和政策性银行参股,并争取国际金融资本参股,成为汽车工业的投资融资决策中心;二是加强对投资结构的调控,择优集中使用,扶持重点建设项目和大型企业集团,尽快形成规模经营和竞争优势,限制分散重复建设,优化产业组织结构;三是加快政府职能的转换,为推行国有汽车工业企业的改革、改组和改造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四是推进汽车工业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造进程,进行企业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多种途径,推进强强联合,推动企业重组,扶持重点企业组建企业集团,构造资本高效运营的新机制;四是加强法制建设,建议制定实施关于企业兼并、国有资产管理、国有资产托管等法律,用法律约束政府滥用权力,保障企业主体的经济利益,促进兼并实施。

收稿日期:2000—06—20

标签:;  ;  ;  

产业组织结构对完善汽车产业政策的作用分析_汽车工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