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_银行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_银行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管理机制论文,风险论文,我国论文,商业论文,银行利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根据世界各国的经验和教训,利率市场化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影响范围广、涉及面大,不但会影响一国的宏观经济状况,还会影响微观主体行为。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主要成员,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之中,更容易受到冲击。分析利率市场化进程中蕴藏的风险,并寻求控制办法,是摆在我国商业银行面前的现实问题。

一、建立提高资本充足率,迅速增强抗风险能力的机制

银行资本金是决定其经营实力和支付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长期以来,在利率管制的条件下,国有银行处于垄断地位,而且得到政府的行政“保护”,资本金是否充足并不重要,几乎是没有增补资本金的制度,形成目前国有银行普遍存在着资本金不足、抗风险能力低下、内控机制不健全、产权制度改革滞后和不良资本比例过高的状况。加入WTO以后,国有银行作为国家经济的主体,其经营也将全部市场化,包括利率市场化,经营的成败直接涉及到社会和公众的利益。在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利率的走向是难以预测的,资本充足率的高低代表着银行应付金融风险能力的强弱。为有足够能力抵御市场化经营所带来的风险,国有银行必须及早解决资本金的补充问题。它不仅是保证国有银行正常经营活动、应付偶发性“挤提”的需要,而且是维护存款人正当利益和公众对银行信心的需要。因此,必须尽快使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达到《巴赛尔资本协议》的要求。增补资本金最快的捷径:一是发行次级资本债券,对国内外发行,来补充次级资本;二是上市筹资、增资扩股,在国家控股的基础上,在国内或国外资本市场上向公众、机构投资者募集,实现所有权多元化,使(国有)商业银行转变为股份制银行,总之,银行应从多渠道提高资本充足率。

二、建立产品定价体系

1、建立科学的分级授权体制和严格完善的监管制度。利率市场化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建立科学、高效的分级授权体制,以及严格完善的监管制度。否则,可能会由于利率浮动权力的下放,造成下级管理者和经办者利用职权给予客户不利于商业银行的利率水平或计息方式,酿成“道德风险”。由于贷款利率较之存款利率会提前放开,而且贷款利率的放开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因此,需要建立贷款定价程序的升级授权管理制度。我们认为,此权不适合下放到地市行,而只适合下放到省分行一级,最好是由总行统一规定存款利率的最高限和贷款利率的最低限制,由省分行一级在浮动权限内浮动。从资金来源成本核算出盈亏平衡点,要把利率控制在银行盈亏平衡点之上。

2、成立利率定价委员会,确定每一时期的利率定位和利率政策。利率市场化后,在利率体系中,基准利率将居核心地位,市场利率总是围绕它上下波动,选择和确定基准利率将是商业银行确定本行利率水平的依据。因此,有必要成立利率定价委员会,具体审议和确定每一时期的利率政策和利率水平。首先是每个季度参照基准利率——再贴现利率和场利率的变化趋势,研究确定本行的基准利率水平;其次是确定政策,包括支行确定利率的权限、提高或降低利率的具体规定和确定存、贷款的定价原则等等。如有突发性的因素,还必须随时调整利率政策和利率水平。同时,要运用科技力量,加快信息处理速度,提高准确性,目前,银行内部利用账务系统提供的资金信息是分散的、滞后的,难以适应利率市场化的要求,应尽快实现各分支行之间、分行同总行之间的资金信息实时传递,使总行能及时知悉各分支机构每日的存贷款变动情况,集中对资产和负债两方面进行及时的分析,并根据市场供需等情况设定不同的利率。

3、合理确定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为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大环境,商业银行的内部利率政策可以采取以下改革措施:一是根据宏观经济政策和内部经营情况,增加内部利率政策调整的频率,通过小幅多次的政策操作,实现对经营条件变化的灵活反应。二是根据货币市场的发展,适时适当地授权资金宽松的分行参与货币市场运用,逐步扩大参与范围和参与规模,使货币市场逐步成为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三是将商业银行系统内利率水平向货币市场形成的市场化利率逐步接近,并形成同步正相关的波动。四是逐步允许系统内分支机构进行跨管辖区域的资金横向流动。通过这些步骤,实现现行集中统一的内部利率政策的改革,以充分发挥内部价格机制的调控作用,减少行政手段对经营的干涉。

4、建立以效益为中心、高效协作的产品定价机制。一是存款定价。常用的存款定价方法有多种,如筹集资金成本加成定价法、边际成本定价法、市场渗透定价法。我们认为筹集资金成本加成定价法目前来说最便于操作、最贴近实际,可以在现行的协议存款业务中运用。其基本做法是:使筹集资金的价格能够弥补筹集资金的成本。即以损益表中的利息支出、金融企业往来净支出之和加筹集资金所需费用做为分子,以平均存款余额与平均借入资金之和做分母,计算出筹资成本率,在此基础上,根据内外部资金供求情况,再加上一定比例的收益率,来确定存款利率。二是贷款定价。常用的贷款定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保本利率加成定价法、价格先导定价法、市场加价定价法、贷款利率上限法等。在诸多方法中,我们认为保本利率加成定价法最便于操作、最贴近实际,其基本思路是:假设商业银行在对每笔贷款定价时要考虑到与客户的全面合作关系,根据不同客户的贡献程度来确定不同的贷款利率。三是商业银行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却是千差万别的,如何甄选客户,谋取最高利润,则要对不同类型、不同贡献度的客户采取不同的、灵活的定价。即同一种币种和档期将执行不同的利率,相同的币种、相同的档期可因存款金额的大小确定几种存款利率档次。

三、建立以利率风险管理为中心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

1、建立高效完善的资产负债管理组织体系。从国外商业银行的实践看,进行利率风险管理必须有一套完整的组织机构体系,总部设有职责明确的资产负债管理战略委员会,并有一大批素质较高的资产负债职业经理人员。而国内银行虽然都设有类似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的机构,但其职能不明确,只是一个议事性机构,也没有专门的资产负债管理经理人员执行利率风险管理职能,从而不可能对利率风险及时作出反映,并据以调整资产负债战略。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资产负债越来越暴露在利率风险之中,传统的利率管理模式已不适应银行经营管理的需要,这就要求商业银行设立专门的利率风险管理部门来进行风险管理。利率风险管理部门可直接对银行行长负责,制定明确的利率风险管理及监测规程,划分利率授权和责任。

2、调整资产负债结构,降低差额风险。目前利率风险主要是资产敏感型差额风险。由于利率存在进一步下调的可能,因而应根据资产负债差额分析结果,尽可能减少受利率下调影响极大的短期贷款的比例,同时提高活期存款的比重,使短期资产尽可能与短期负债相匹配,长期资产尽可能与长期负债相匹配,通过改变资产负债表内的不同组成部分对利率风险进行控制(也称表内管理策略)。还可以采用投资组合策略、利率制定和新产品开发策略以及借入资金策略等利率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来控制利率风险;此外还可以探索运用资产负债表外项目对利率风险进行控制,如采用期货合同、利率互换合同等衍生金融工具。

3、建立利率风险衡量系统。如前所述,利率风险产生条件之一是资产负债结构不匹配,但市场利率变化时并不是直接影响所有的资产和负债。在一定时期内直接受影响的是所谓的利率敏感资产和负债,一般来说,银行的资金缺口绝对值越大,银行所承担的利率风险也就越大。当预测短期利率上升,应设法维持监测期内资金缺口为正,反之为负。如果无法预测利率趋势,则可使资金缺口为零。资金缺口分析最大的优点是简单明了,但它并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银行内部资产负债结构变动的情况,是一种静态分析方法。而有效持续期缺口分析则是一种动态的缺口分析方法。在计算中,有效持续期等于金融工具现金流发生的相应时间乘以各期现金流现值之和除以金融工具的现值,即D=Σ[Ct t/(1+i)t]/p,其中,D=有效持续期,t=各现金流发生时间,Ct=第t期现金流,i=市场利率。引入弹性概念,可以得出D=(ΔP/P)[Δi/(1+i)],即有效持续期是指利率变化某个百分点而引起金融工具净经济价值的变化。它表明,有效持续期越长,对利率的变动越敏感。其方法是先算出每笔资产和每笔负债的有效持续期,再根据每笔资产或负债在总资产和总负债里的权数,计算出银行总资产和总负债的加权平均有效持续期。有效持续期缺口综合反映了银行全部资产和负债的利率风险,即有效持续期缺口=资产平均有效持续期-(总负债/总资产×负债平均有效持续期)。当缺口为正值时,如果利率下降,资产价值增加幅度大于负债增加幅度,银行的市场价值将增加;如果利率上升,资产价值减少幅度大于负债价值减少幅度,银行的市场价值将下降。同理,当缺口为负值时,银行市场价值将和利率变动的方向相同。有效持续期缺口的绝对值越小,银行面临的风险越小。当有效持续期缺口为零时,银行就处于所谓的利率风险“免疫”状态。

四、建立新业务和中间业务体系

一是要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建立以效益为中心的经营机制,注重发展“市场有需求、自身有能力、效益有保障”的业务品种,在开办新业务中重组成本核算,在科学预测和市场检验相结合的前提下,建立新业务品种“进退机制”,实行有所为、有所不为。二是从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发展进程来看,随着利率市场化机制的建立,都把目光盯在新兴业务上,其表外业务创新取得的收入占银行收入总额的比重日益增加。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这一状况必须改变,否则直接危及到银行的生存和发展。三是调整资产结构,实行多元化经营。在目前人民银行分业监管的条件下,商业银行应当努力拓展公开市场业务、银行间同业拆借、债券投资、券商股票质押贷款、回购协议等风险较小,实际回报偏高的资产。今后要把中间业务列为一大支柱业务,从服务功能、服务质量和服务范围的广度和深度上大力发展中间业务,重点发展投资理财、咨询和财务顾问等中间业务,同时要在更高层次上发挥银行的结算中心和代理中心职能,使银行的中间业务向资金密集型和以金融衍生品种为主的知积密集型转化。

五、建立商业银行利率风险规避工具的应用体系

一是远期利率协议。远期利率协议是一种合约,合约双方约定在到期日,双方按当时的市场利率和协议利率之间的差额进行清算。利率市场化后,我国应该制定远期利率协议的交易条款,使商业银行运用远期利率协议防范利率风险。二是利率期货。为了减少或避免目前持有或将要持有的资产负债价值变动的风险,商业银行可以以期货方式预先设定相反头寸的买、卖交易,在当前就把将来某一时间的预期负债成本或资产收益确定下来。即在利率上升时,借款者卖出一定数量的利率期货合约,以弥补现货市场增加利息支出的损失。在利率下降时,投资者买进一定数量的利率期货合约,可以在市场利率下降时从期货市场获取利润,以弥补现货市场利息收入减少的损失。三是利率期权。利率期权是以各种利率相关商品或利率期货合约为标的物的期权交易形式,使用利率期权可以进行利率风险的防范。四是利率互换。利率互换是一种合约交易,双方规定在合约载明的期限内,对一系列款项支付进行交换。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由于各商业银行的信用等级不同、经营管理不同,他们拥有不同的筹资优势。因此,如果各借款人都在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市场上筹资,然后再互相交换其相应的利息支付,那么双方都能降低融资成本。例如当贷款中收到的利息发生变化时,向互换交易对方支付的利息也同步改变,从而就能有效地防止银行的利率风险。

标签:;  ;  ;  ;  ;  ;  ;  ;  ;  ;  ;  ;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