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性监测与干预对预防和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率的效果论文_罗燕

(四川省富顺县人民医院 四川 富顺 643200)

【摘要】目的:分析目标监测与干预对预防和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12月住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684例新生儿,对684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另选取我院2015年1月-12月NICU收治的777例新生儿,对其进目标性监测,并对新生儿的体质量、胎龄、留置针静脉置管及气管插管等因素进行分析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比干预前后NICU的感染情况。结果:在目标检测干预后我院NICU感染的发生率、呼吸机性相关肺炎的发生率及导管性相关肺炎的发生率明显较干预前降低,P<0.05;新生儿的出生时体质量、胎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及留置针静脉置管、新生儿Apgar评分等因素都与新生儿的医院感染率有关,P<0.05。结论:通过对我院NICU进行目标性监测,对新生儿的医院感染情况和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关预防措施,可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目标性监测;新生儿;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5-0076-02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target detection and intervention on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of neonatal nosocomial infection rate.Methods A total of 1,560 newborn infants admitted to NICU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in 2014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clinical data of 1560 neonate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In January, 2015, The neonatal body weight, gestational age, PICC intubation and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were analyzed and evaluat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were taken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results. The infection of NICU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NICU infection, the incidence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and the incidence of catheter-related pneumonia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P <0.05). The body weight of newborns at birth, Age, tracheal intubation,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PICC catheter, neonatal Apgar score and other factors are related to neonatal nosocomial infection rate, P <0.05. Conclusion The aim of the hospital NICU monitoring, neonatal nosocomial infection and related factors analysis, and take preventive measures,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eonatal nosocomial infection.

【Key words】 Objective surveillance; Neonatal; Nosocomial infection; Preventive measures

新生儿,由于机体各项器官的发育还不完善,器官的功能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因此,新生儿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对于外界环境的抵御能力较低,容易导致各种疾病尤其是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新生儿发生感染性疾病后,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加之患儿自身抵抗能力弱,病情进展速度较快,如果不能及时对患儿疾病给予正确的判断并有效的治疗手段,有可能对患儿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近些年,随着近年来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一些早产儿、低体重儿的死亡率下降,新生儿的医院感染率增加[1]。为了降低新生儿的医院感染率我院在2015年起对NICU实施了医院感染目标监测,并采取了相关的预防措施,现将具体内容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4年1月—12月NICU的684例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作为对照组,我院自2015年其对NICU新生儿进行了目标性监测与干预,将干预后2015年1月—12月NICU收治的777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380例,女304例,年龄:出生时间15min~28d,平均年龄(11.0±3.5)d,观察组中男427例,女350例,年龄:出生时间12min~28d,平均年龄(11.0±3.0)d,两组新生儿的性别、出生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通过我院的管理系统、实验室系统以及医院感染的实时施监控系统对对照组新生儿的医院感染相关数据进行提取和分析。观察组则采用前瞻性调查法,以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监测规范》为准则[2],制定出NICU新生儿目标性监测方案。

1.3 干预措施

①对NICU的专职人员及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NICU工作人员的感染预防控制能力与预防感染意识。加强医务人员自身的卫生管理,特别是手部的卫生,要做好洗手工作。

②加强对NICU环境的清洁,对NICU内的空气加强消毒净化,对暖箱、奶瓶等新生儿接触的物品做好消毒清洁工作,暖箱做到每日清洁,每周消毒,奶瓶清洁后要放置到消毒柜,对于呼吸机的管道要做好湿化,每周更换。

③专职人员要加强监管,每天跟随科室交班及查房,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指导建议。对于各类人员的出入要做好出入管理,防止出现交叉感染情况。

1.4 诊断标准

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3]。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x±s),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新生儿医院感染比较

对照组新生儿中有62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9.06%,观察组中有30例发生医院感染,占比3.86%,两组间差异明显,χ2=16.692,P<0.05。观察组呼吸机性相关肺炎的发生率位1.35%,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日感染率为0.00%,对照组分别为5.88%、4.85%,两组间差异显著,χ2=9.967、4.122,P<0.05。详见表1。

3.讨论

在我国医院感染中,感染的发生原因较多,如泌尿系感染、呼吸道感染、切口感染、血液感染等。其中,在ICU的住院患者中,院内感染可发生高达68.09%的呼吸道感染,分析其原因可能与以下方面有关,一方面是本身具有肺部的基础类疾病、另一方面是意识不清的患者,其难以将呼吸道内痰液或呕吐物清理干净,还有就是空气中微生物及介入性操作的影响。第二是泌尿系感染,占21.8%~31.7%,仅次于呼吸道感染,是医院感染的第二大因素;在西方国家居各部位医院感染之首,占30%~50%。其中93%是因留置导尿管引起的。切口感染的患者也较多,其发生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切口是否出现污染、手术的类型及时间长短情况、切口周围的血运情况、抗生素的应用及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等。血液感染,其发生的主要途径为侵袭性操作,这是因为在病人输血、输液及营养支持的过程中,选择血管置管为主要通道,也使病人处于血流感染和并发系统感染的高风险之中。

由于新生儿的生理体制比较特殊,细胞的免疫功能及体液尚未发育完善,皮肤黏膜的完整性很容易遭到破坏,从而发生医院感染。其感染发生与下列高危因素密切相关。①自身因素:在NICU患者的病情均属危重类,且自身抵抗力较弱,或是经过重大创伤或是手术,极易并发感染类疾病的发生。②医源性感染因素:医护人员不规范的操作技术均可能成为医院感染的发病源,不能及时清洁更换吸氧管、器官插管、导尿管等各种插管,或是侵入性的操作,这均为机体受到病原菌的感染提供了机会。此外,广泛应用抗生素打破了肠道菌群的原有平衡,增加了患儿对肠道细菌感染的可能性,进而产生了许多耐药菌株。③环境因素:在NICU患者的病情均属危重类,相对集中了多个易感患者,有本科室环境通风较差,增大了交叉感染的机率,进而升高了病原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含量;相对集中,由于通风不够造成交叉感染机率大,使环境中病原微生物含量升高。

从笔者本次的研究中可看出新生儿出生时的体质量过低,行气管插管、静脉置管,发生新生儿窒息,胎龄过低及新生儿的Apger评分过低等因素均是导致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因素。另外随着医学的发展,为了提高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在NICU中开始应用各种导管,破坏了新生儿固有的防御屏障,也导致了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增高[4]。

通过目标性监测分析,我院针对NICU实施了加强NICU工作人员的培训管理,加强对加强对NICU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强化了NICU的监管措施等干预。干预措施后我院的新生儿医院感染明显较干预实施前降低。综上所述:目标性监测与干预可有效预防和降低新生儿的医院感染率,可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徐珍,唐素琴,曹先伟,等.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1):3324-3326.

[2]黄淑环,张伟嫦,梁建红,等.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2,11(1):59-61.

[3]任军红,贾会学,冯琪,等.NICU医院感染特点与目标性监测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2):2501-2502.

[4]麦洁岚,陈华,林顺英,等.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目标性监测与干预对策[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3,31(4):395-396.

论文作者:罗燕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7

标签:;  ;  ;  ;  ;  ;  ;  ;  

目标性监测与干预对预防和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率的效果论文_罗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