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安仁县人民医院 湖南安仁 423600
【摘 要】目的:观察临床对新生儿黄疸实施动态监测及早期干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近期新生儿进行早期动态监测,并对动态监测中发现的血清胆红素超标的患儿实施早期干预治疗,统计高胆红素血症患病率,该组记为A组。统计既往未实施早期动态监测及早期干预治疗时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病率,该组记为B组,对两组数据进行比对,客观评价新生儿黄疸的动态监测与干预治疗的意义。结果:A组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发生率(P<0.05);B组胆红素脑损伤发生率3.94%,A组未发生脑损伤病例,组间比对,差异明显(P<0.05)。结论:动态监测有利于及早发现新生儿血清胆红素的异常,为早期治疗提供了保障,同时早期治疗的实施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对预防新生儿胆红素脑损伤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动态监测;早期干预治疗
黄疸是一种新生儿常见症状,是指新生儿在一定时期内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正常水平,表现为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的症状。黄疸的发生一般情况下是生理性原因所致,是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所致,但也有少数为病理性原因所致,此类新生儿临床上不仅会出现原发疾病的特征,还会出现因胆红素水平过高造成的神经系统损伤。近年来,伴随着临床对新生儿胆红素血症研究的深入,发现血中胆红素不仅会对神经系统造成损伤,还会对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及血液、免疫等系统造成不同程度损伤[1]。因此,及早的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我院对新生儿开展了黄疸动态监测及早期干预治疗,取得了理想的临床效果,现将体会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A组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在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间接诊的572例分娩新生儿,其中男376例、女196例;其中早产儿23例、巨大儿8例、过期出生10例;胎龄34周到43周不等,平均胎龄(37.6±2.3)周;新生儿体质量2.6kg到5.2kg不等,平均(3.8±1.5)kg。B组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在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间接诊分娩的558例新生儿,其中男359例、女199例;其中早产儿21例、巨大儿7例、过期出生9例;胎龄33周到43周不等,平均胎龄(38.1±2.1)周;新生儿体质量2.5kg到5.1kg不等,平均(3.9±1.3)kg。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均超过8分,无外观畸形,同时排除了伴有先天肝肾、心肺功能不全患儿,组间在一般资料方面比对,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A组实施动态监测及早期干预治疗,B组未实施动态监测及早期干预,仅实施常规喂养及治疗。动态监测方法:使用经皮测胆仪对A组新生儿进行监测,从出生后第1天起,连续监测7天,其中对小于7天住院者,应嘱其每日定期返院进行监测。每次由固定监测人员进行胆红素监量,取三个部位分别测量,取3次平均值进行记录。早期干预治疗:参照相关文献推荐干预方案[2],并根据我院实际监测情况,对足月健康儿血清胆红素值>80mg/L、早产儿血清胆红素值>60mg/L者实施思连康、四磨汤联合口服治疗,其中思连康每次0.5ml、每天三次,四磨汤每次5ml、每天三次;对足月健康儿血清胆红素值>120mg/L、早产儿血清胆红素值>100mg/L者,应查询病因,并配合光疗等综合治疗进行。
1.3观察记录:记录动态监测结果,并对比两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病率及脑损伤发生率,客观评价动态监测及早期干预治疗的效果。
1.4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2.6进行处理,检验方式采取X2检验,组间比对采取t检验,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监测结果:足月新生儿胆红素值平均(18±11)mg/L-(109±27)mg/L,连续动态监测7天,其最高值出现在新生儿出生后第5天,峰值为(109±27)mg/L;早产新生儿胆红素值平均(25±12)mg/L-(129±43)mg/L,其最高值出现在新生儿出生后第6天,峰值为(129±43)mg/L。
2.2效果比对:A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病率及脑损伤发病率均明显低于B组新生儿(P<0.05),详见表1。
3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表现为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发病后会对神经系统、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及血液、免疫等系统造成不同程度损伤,尤其是神经系统,会导致患儿出现胆红素脑损伤。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新生儿中高胆红素血症患病率逐年递增,在某些高发地区,高胆红素血症已成为新生儿疾病发病率首位的疾病,约有30%-50%的住院新生儿为高胆红素血症[3]。
新生儿黄疸需予以患儿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否则会导致患儿出现胆红素脑损伤,继而导致患儿残疾、死亡等。传统的诊断方法为目测,通过对新生儿皮肤等颜色进行判断,从而确定新生儿胆红素水平是否正常,但这种方法缺乏精确性,容易误诊、漏诊。此外,采血检验操作不利于对新生儿进行,因此,寻求一种安全、有效、便捷的监测是至关重要的。此次我院采取的动态监测,是利用经皮测胆仪进行的,其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同时动态监测的实施,可以客观的反应出足月新生儿及早产新生儿胆红素的峰值出现时间,这也就为不同类型新生儿的黄疸疾病预防提供了重要参考。在干预治疗方面,我院采取思连康、四磨汤联合口服治疗,其中思连康主要成分为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蜡样芽孢杆菌,经口服进入肠道后,会在肠道内生长、繁殖、定植,直接补充人体正常生理菌群,调节肠道微生态。四磨汤是中药制剂,其主要成分包括木香、乌药、槟郎等,现代医学研究显示,乌药、木香具有持续、温和促进肠蠕动、收缩的作用,槟郎具有拟碱样作用[4]。对于胆红素过高过高者,我院采取光照配合治疗,光照治疗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措施,胆红素可以吸收波长450-460nm的光线,其在光的作用下会由Z型转化为E型,并经胆汁排出,从而达到降低胆红素值的目的[5]。
本研究结果显示,开展动态监测及早期干预治疗的A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1.86%,明显低于未开展的B组新生儿发生率36.92%;脑损伤发生率比对,A组发生率0%,B组发生率3.94%,A组也具有明显优势。由此可见,对新生儿开展黄疸动态监测及早期干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应在临床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张新利,肖昕.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脏器损害[J].中国新生儿杂志,2007,22(4):254.
[2]熊远青,姚霖,谢红忠.早期新生儿黄疸动态监测与干预治疗效果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3):1000-1001.
[3]姜晓华,孙丽娟,张冬华,等.早期新生儿黄疸的动态监测及早期干预治疗效果评价[J].临床军医杂志,2007,35(2):253-254.
[4]朱亚平,时静,高淑敏.新生儿黄疸早期动态监测及综合干预的临床观察[J].全科护理,2011,9(2):317-318.
[5]范晓鋆,陈伟.新生儿黄疸动态监测及早期干预治疗疗效观察[J].安徽医学,2015,36(6):693-695.
论文作者:蒋剑波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3
标签:新生儿论文; 胆红素论文; 黄疸论文; 动态论文; 发生率论文; 血症论文; 血清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