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及护理对策论文_张裕英

儿科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及护理对策论文_张裕英

江苏省海门市中医院儿科 226100

摘要:小儿静脉穿刺技术是儿科护士最基本的技术操作。静脉穿刺的成功不仅为疾病的治疗和抢救提供了有效的保证,还可以减轻患儿的痛苦。但是临床上由于小儿特殊的生理特点如血管细小等其他一些因素,常会导致穿刺失败。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就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关键词:儿科;静脉穿刺;失败原因;对策

一、穿刺失败原因

(1)患儿因素

心理因素:大部分患儿对静脉穿刺时的疼痛产生恐惧,甚至产生对抗情绪,导致哭闹、肢体乱动,不能配合穿刺,导致经脉穿刺失败。血管因素:大部分患儿皮下脂肪较厚,静脉隐匿,穿刺时难以把握血管的深浅度;患儿严重腹泻、高热导致脱水,以及循环衰竭时,血管灌流量不足,血流缓慢,血管腔不充盈,穿刺后不易回血,并易刺破血管。

(2)家长因素

目前,独生子女较多,加上中国的传统教育的影响,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在穿刺过程中,稍有不慎便大发雷霆,导致整个病室气氛过度紧张;部分患儿母亲看到孩子哭闹,自己也掉眼泪。上述因素都可影响患儿的情绪和配合。护士在静脉穿刺过程中,家长不能有效将孩子制动,从而导致穿刺失败。

(3)护士因素

心理因素方面:目前医疗环境下,家长对医护人员要求较高,时时刻刻让其做的完美,如静脉穿刺要求“一针见血”。然而,部分家长脾气比较暴躁,有些患儿病情危重,进一步导致家长的焦虑。在此环境下进行护理操作,部分护士可产生心理阴影,增加心理负担。有些护士缺乏自信心,遇到紧急、危重情况时产生恐惧。上述因素均可影响护士对静脉穿刺的估计,导致穿刺判断的失误,降低静脉穿刺成功率。技术水平方面:护士基本功不扎实,静脉穿刺操作不熟练,尤其是新工作的护士;部分护士使用留置针穿刺时,针尖进入血管后刺破血管见到回血,因经验不足,担心刺破血管而不再进针,导致穿刺失败;当患儿血管过细或弯曲时,护士静脉穿刺力度把握不准,极易刺破静脉后壁。留置针使用不当方面:沿用头皮针穿刺方法,进针后针体在皮下行走一段距离后才进入血管,以致外套管进入血管的有效长度变短,造成渗漏或针头堵塞;套管针的针芯长度比外套管略长1mm,有时针尖刺入血管见回血,外套管并未进入,此时退针芯易造成穿刺失败;穿刺成功后,针芯角度过低,贴皮肤送管增加送管阻力导致送管困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血管选择不当方面:选择较粗、走行笔直静脉,可以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当选择较细、弯曲,穿刺部位在关节处的血管时,均可导致针尖不能完全进入血管或刺穿对侧血管壁,造成穿刺失败[1]。

(4)其它因素

环境因素:病室光线不足,常难以辨别血管走行;温度较低时,导致血管塌陷,增加穿刺难度;温度过高时,导致患儿出汗较多,造成胶布粘贴不牢。药物因素:患儿需要长期使用对血管有较强刺激性药物时,可造成血管硬化增厚、弹性下降、脆性增加和血管壁受损,给静脉穿刺造成困难。

二、护理对策

(1)加强业务训练

提高小儿静脉穿刺的水平。一次性静脉穿刺的成功首要条件就是要选择最佳的部位和血管,小儿的头皮浅静脉、手足浅静脉都适合静脉注射。新生儿~2岁的小儿宜选用头皮静脉,2岁以上~12岁宜选用四肢静脉。而头部的额浅静脉及颞浅静脉具有直、细小、不滑动、易固定、暴露明显的特点,是头皮静脉注射的最佳位置。对静脉暴露不明显的患儿应仔细选择血管,可以采用按摩、热敷、拍击等方法。

对于特殊患儿的血管选择具有特殊性,如肥胖患儿血管较深,可用拇指或食指沿静脉血管方向探摸,感到弹性或凹陷性后,可沿静脉走向在皮肤上做一标记消毒后再沿标记线穿刺。对脱水,休克及循环不良的患儿,回血很慢甚至没有回血,可采用负压穿刺法,即将输液管下部反折法进行穿刺,利于回血;或者在穿刺时沿血管方向缓慢进针,若感觉进入血管腔内而无回血时,可稍等片刻或用注射器进行抽吸,若仍无回血,可试着注入少量等渗液体,如局部不肿胀且注入通畅,即为穿刺成功。对长期输液的患儿,要注意保护血管多使用静脉留置针,以减少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与恐惧。由于寒冷或发绀致皮肤青紫的患儿,可用温热毛巾热敷局部,或将患儿置于保暖施内再行穿刺[2]。

选择合适型号的针,患儿血管较粗的应该选择5.5号针头,穿刺的血管细应该选择4.5号针头,使用前仔细检查针头是否通畅,连接是否严密,有无漏水等情况。在进针时一般情况进针角度应为15-20°,针尖斜面向上,通过皮肤将针尖直接刺入静脉。待穿刺结束后要妥善固定,防止患儿及家属不小心将针拔出,而需要重新静脉注射。

平时要注意观察特殊患儿的血管特点,熟练掌握血管走向,反复体会进针手法,留心观察技术好、有经验同事的操作过程,多请教,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操作水平[3]。

(2)提高心理素质

在工作中,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及时排除外界干扰,做到无论血管穿刺难易,周围压力多大都必须保持冷静,力求稳、准、细,同时注意与患儿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消除患儿的恐惧感及家属的紧张感,有利于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3)营造良好的穿刺环境。

进行小儿静脉穿刺时室内光线很重要,一般以明亮的、自然光线最佳,光线太强、太弱都会影响静脉穿刺的成功。光线太强可以使瞳孔缩小,减少入眼光量,太弱使瞳孔开大,增加入眼光量。在光线不太好的房间、阴雨天以及夜晚,就只能借助灯光。

(4)做好患儿心理护理。

患儿看见穿白大褂的医护人员就会产生恐惧感,护士应以热情的态度,主动接触患儿,以取得患儿的信任。对于不同年龄的患儿要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如对于婴幼儿要多抚触、搂抱,善于用玩具转移其注意力;对于比较懂事的患儿可通过讲故事、聊天、玩游戏等方式增进与患儿之间的关系,使其尽快消除陌生感和恐惧感,便于静脉穿刺进行。

总之,血管选择、穿刺操作、家属及患儿的配合程度等均可影响穿刺的成功,责任护士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专业技能,尽量减少外界因素的影响,提高穿刺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高慧英.小儿静脉穿刺输液失败的原因及护理[J].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1(4):229

[2]王昕,高树燕,牟凤萍.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131例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23):50-51

[3]杨淑贞.小儿静脉穿刺失败原因分析与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6):832

论文作者:张裕英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  ;  ;  ;  ;  ;  ;  ;  

儿科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及护理对策论文_张裕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