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楠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新兖镇小马青小学 272100
要用综合性的音乐欣赏活动,引导学生调动身体的各个感官,全身心地“投入”音乐。然而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欣赏教学应该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为主,避免或减少音乐以外的声响,以达到“静听”的完美效果。
如何用有效的方式来辅助欣赏音乐而不是破坏欣赏氛围呢?这是值得思索与探究的问题。科学告诉我们,几乎一切无声的语言即体态语言都可以用来作为人际间沟通的手段,都可以用来为教学服务。因此笔者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力求通过无声的体态语言来辅助音乐欣赏,较直观地让学生体验到音乐的情感和意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素养,并从中获得一些粗浅的经验,以期通过与同行们的交流来共同提高欣赏教学的质量。
一、让学生在“听”中创想音乐
亚里士多德说:“想象力是发明、创造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小学生的想象力是极其丰富的,通过聆听音乐学生可以插上“音乐的翅膀”尽情地飞翔,充分展开想象,培养他们欣赏音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如在欣赏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第八册《森林的歌声》时,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插上音乐的翅膀来到了哪里?”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我来到了美丽的森林里。”“我来到了动物园。”“我听到好多动物在聊天嬉戏。”“我来到了奇妙的山林里,那里有树蝉、秧鸡、飞鼠,他们正在嬉戏玩耍,好像要跟我做朋友。”“我好像是一只小鸟在空中飞翔。”“我想去郊游,去拥抱自然。”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并用语言表述自己听到的、想到的,训练了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学生通过反复聆听感受到了民族民间音乐的无穷魅力,感受到了笛子清脆悦耳的声音,感受到了吉他、提琴的独特魅力。我用音乐打开了他们想象的阀门,提高了音乐创造能力,使他们在音乐世界里尽情地翱翔。
二、让学生在“唱”中体验音乐
音乐主题是乐曲的核心,是乐思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素,体现了作品的情绪、形象、风格。学生对一部作品的印象和认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主题的理解和感受。较好地把握旋律主题是获得音响体验的有效措施。演唱乐曲的主题旋律可以提高学生参与音乐的积极性,同时有助于发展和培养音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通过演唱学生能更快更准确地了解作品的音乐内容。例如在欣赏奥芬巴赫的《船歌》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歌曲的音乐情绪,在上课之始,我把主题旋律出示给学生,要求学生跟琴视唱,当唱完之后学生告诉我:“老师,我在演唱的时候感觉旋律旋转起来了。”“老师,我好像坐在摇篮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老师,我好像坐在船上。”通过演唱,亲自体验感受到乐曲的音乐形象,这比老师绞尽脑汁地用语言反复地给学生讲要直截了当。
通过演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在富有情感的歌唱中享受到了美的愉悦、美的熏陶,并产生了更浓厚、更真切的情趣。学生在演唱时,头脑中会创造性地把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中的景象再现出来。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到音乐作品的特点,高兴之余也提高了自身的音乐素质,增强了音乐审美能力。
三、让学生在“画”中想象音乐
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儿童的情感表现也比较直观,他们喜欢用画笔来表现。如教学《牧童短笛》时,我让学生把听到的音乐用线条表现出来,绘制旋律图形谱。
画画是儿童感受、体验音乐的一种有效方式,同时也是学生思维的一种外在表现,从中可以折射出学生的音乐形象思维,非常适合作为儿童音乐欣赏的辅助手段。这样,学生在音乐实践中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让学生在“析”中理解音乐
音乐音响具有四种特性: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音色。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是音乐课的基本目标之一。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音乐要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教学中。学习和了解音乐基本表现要素,能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发展。例如在欣赏《三个和尚》时,较慢的速度与较快速度的音乐进行比较聆听,学生说:“慢的音乐表现的是和尚们睡觉、喝水等悠闲自在的场面,另一段较快的音乐则表现的是和尚们在救火、打架时的场面。”通过学生对乐曲慢与快、轻与重的比较体会出快与慢、强与弱的音乐要素的变化,充分体现了音乐欣赏中音乐要素变化是音乐情绪、情感变化的根本要素。
五、让学生在“动”中升华音乐
采用动作和表演的方式参与音乐是学生比较喜爱的一种活动,它是学生对音乐情感的一种自然流露,也是教师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种方式。它能使学生以积极良好的状态投入到音乐中。例如欣赏《玩具进行曲》一课时,我向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你能像玩具兵那样随着音乐走步吗?”“你能用动作把小喇叭奏出的嘹亮高音和大喇叭奏出的雄壮低音表示出来吗?”以此来启发诱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把感受到的音乐用动作形象地表达出来,加深情感的体验。
音乐是“倾听”艺术,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培养倾听能力的有效途径。用音乐来培养“音乐的耳朵”能大大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使音乐教育真正实现其教育功能,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发现新的教学方法,我们的目标就能够实现,学生的“耳朵”就会被我们叫醒。
论文作者:刘楠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10月总第2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0
标签:音乐论文; 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学生在论文; 音乐欣赏论文; 要素论文; 情感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10月总第22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