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普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_初中语文论文

论科普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_初中语文论文

论科普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初中语文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语文教学可以适当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并适时渗透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从初中语文教学中科普教育渗透的必要性、主要内容以及有效途径等三方面进行探讨。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科普教育渗透的必要性

(一)适应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科教兴国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国情,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宏伟目标而提出的发展战略。发展教育和科技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必由之路。因此,中小学教育必须承担起培养科技后备人才的重任。初中语文教学更应当发挥其作为基础学科的优势,培养学生一定的科学素养,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提供高素质的后备人才。

(二)推进和深化素质教育的需要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本质的回归。然而,目前有相当数量的学校借着素质教育的幌子大搞应试教育,这已远远不能适应教育实际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推进和深化素质教育的需要。

(三)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语文课程要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教学总目标的第四条要求为:“(学生)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渗透,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科普教育渗透的主要内容

(一)渗透科学知识

笔者通过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挖掘和梳理,发现课文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介绍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如《绿色蝈蝈》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作者用生动活泼的笔法,向读者介绍了蝈蝈的叫声、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马》叙述了人类驯养的马与天然野生的马的特点及区别;《旅鼠之谜》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大雁归来》介绍了大雁的特点及迁徙的规律等。

2.介绍自然科学知识。如《奇妙的克隆》介绍克隆的含义、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贡献;《山市》《落日的幻觉》展现了由于光的折射、散射而形成的独特自然景观;《看云识天气》介绍了云的种类以及云与天气的关系;《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说明文,作者把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从具体生动的四季物候景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了相关的物候知识。

3.论证某一科学论点或结论。如《恐龙无处不在》通过南极发现恐龙的例子,提出恐龙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的问题,引出了板块构造理论,从而证明“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一观点;《被压扁的沙子》中谈到了斯石英与普通沙子的区别,证明斯石英是由撞击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的,从而得出“恐龙灭绝是撞击造成的”的结论;《生物入侵者》引发了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理论的新思考。

4.论述人类与大自然的联系。如《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根据历史资料、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向世人报告罗布泊的过去与现在,强烈抨击了人们对罗布泊的随意破坏,并警示人类若还不以此为戒,保护和抢救自然,必将面临更大的灾难和惩罚,呼吁全民要树立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敬畏自然》谈论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认为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理念,再也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喂——出来》这篇科幻小说,通过奇特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叙述了“填洞公司”的火爆生意,揭露了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漠视,并告诫人们,污染环境、破坏大自然,其结果是必将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二)渗透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蕴含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发现它,运用它,再把它教给学生,让他们掌握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1.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借鉴课文,掌握科学方法。初中语文课文,尤其是科普作品在介绍科学知识的同时,往往将科学方法渗透其中。观察是一种了解事物特点的科学方法。《马》《绿色蝈蝈》《大雁归来》等课文是作者通过长期仔细观察、全面了解相关动物而写成的作品,并不是作者凭空想象的。鉴于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教会学生留心生活,仔细观察,获取第一手写作素材。在学习《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大自然的语言》《敬畏自然》《奇妙的克隆》时,教师可教给学生严密而又灵活的逻辑思维和推理分析的科学方法。

2.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如在《走上辩论台》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辩证地看问题,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使学生掌握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在《怎样搜集资料》《到民间采风去》《科海泛舟》《关注我们的社区》《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等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指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教会学生如何调查研究、如何搜集和整理资料、如何分析和研究等科学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献给母亲的歌》《寻觅春天的踪迹》《古诗苑漫步》《走进小说天地》《乘着音乐的翅膀》等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重点学会创作、学会创造。

(三)渗透科学精神

初中语文教材中很多地方都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科学精神。如《马》的作者布封是法国博物学家、作家,他从小爱好自然科学,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的巨册《自然史》。他根据大量的实物标本作推论,反对“权威”的臆说,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创见,为后来的科学家引路。他这种求真务实、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值得现代学子学习。《邓稼先》这篇回忆性散文将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来描写、评价,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赞扬了邓稼先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他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和热情谦和、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崇高品质,是学生学习的典范。《我的信念》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居里夫人的随笔,这篇精美的短文让学生感受到一位可亲可敬的科学家的精神世界:她那顽强的意志,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她那淡泊名利,甘于宁静和简单,不为世俗所诱惑的品格;她对以自由学者的身份在自由国家进行自由学术研究的渴望;她对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和极大热情。这些正是她取得举世瞩目的科学成就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的良好素材。教师应深入钻研文本,把蕴藏在文本深处的科学精神挖掘出来,在教学中适时进行渗透,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科普教育渗透的有效途径

(一)依托教材,立足课堂

目前,新课程改革正扎实推进,语文教材的编写已十分注意渗透现代科学知识,引入科学方法,增加了不少科学信息含量,内容先进,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如《奇妙的克隆》《生物入侵者》《化石吟》等。教师应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新的教材,依托教材,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科学信息。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渗透科普教育的主战场、主渠道,但这并不是要求教师把语文课当做科学课来上,而是在落实语文课程目标的同时,适时渗透科学教育,让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普及相得益彰。

(二)注重实践,适度延伸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达到教、想、学、做的有机统一,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思,提高科普教育实效,充分发挥教师、学生个体和群体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得到最大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来开展有科学特色的语文活动。

1.积累类。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课文的学习,收集和积累相关的科学知识、科学信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互相交流,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例如,学了《奇妙的克隆》这篇文章,笔者就要求学生课后收集世界各国对克隆技术探索研究的资料,特别是我国克隆技术的研究以及广西水牛研究所“克隆水牛”的相关资料,然后专门安排一节课进行讨论。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拓展了他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动手实践类。可以结合相关的主题,让学生动手实践,促使其运用已学的语文知识、科技知识,如创办科技小报,举办科技专题讲座、科学故事会、科学演讲会、科技知识竞赛,观看科技电影,参观博物馆、科技馆,开辟科普园地,建立科技活动室,到学校科普基地种植作物并观察作物的生长情况等。这些课外实践活动,既是学生巩固语文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训练,又是学生丰富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3.社会实践类。这类活动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通过这类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把在语文课以及其他科学课上学到的科学知识综合运用起来,去发现一些问题,解决一些问题。如学了《生物入侵者》一课,知道了生物入侵者的危害性,就可以让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结合我国实际看看生物入侵者给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家乡、我们自己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我们的环境保护取得了哪些成就,还存在哪些不足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白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三)运用多媒体,直观展示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弥补了课堂教学中仅依靠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的不足。语文教学中的科普教育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呈现各种有关科学的内容,使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世界各国各领域的先进科学技术、科学成果等。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展示,有助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试行)》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因此,广大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科教学资源,挖掘其中的科学知识,对学生适时渗透,使学生的科学素养不断得到提高。

标签:;  ;  ;  

论科普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_初中语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