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学习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的几点体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点论文,全会论文,决议论文,精神文明建设论文,社会主义现代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好六中全会精神,对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必然会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
《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这里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高度来认识。
社会主义社会同以往任何社会形态一样,都是一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统一体。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思想文化则是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对经济和政治有很大的影响和作用。社会主义社会就是社会主义的经济、社会主义的政治和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的统一体,社会主义社会就是在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的交互作用中发展的。过去我们比较强调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现在看来,必须把精神文明看作社会主义社会必备的重要特征,把加强物质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三者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目标提出来,这就是说,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健全的民主政治,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
在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决议》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系跨世纪宏伟蓝图的全面实现,关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物质文明是基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必须牢牢把握,毫不动摇,但是精神文明搞不好,物质文明也要受破坏,甚至社会也会变质。”实践证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互为条件,互为目的。首先,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精神文明的发展要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搞好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会给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更充分的物质前提。但是,我们决不能把精神文明简单地看作是物质文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明自然就会好”的观点,是片面的、错误的。邓小平说:“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4页)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两个互相联动的轮子,也是综合体现宏伟目标实现程度的不可或缺的成果。缺少任何一个方面,社会都是畸形的,不可能健全地向前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重视物质文明的发展,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努力把国民经济搞上去,这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同时,我们也要始终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重视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的建设,这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保证,也是任何时候不能动摇的。忽视精神文明建设,放松思想道德的要求,就有可能迷失方向,使现代化建设事业遭致重大损失,甚至社会也会变质,这决不是危言耸听。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和谐而协调地发展,社会主义社会才能充分显示它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的巨大优越性。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整体战略部署的一个重要部分,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两个文明的关系,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才能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历史性课题
《决议》在论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时候,特别指出,如何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使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防止和克服一手硬、一手软;如何在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防止和遏制腐朽思想和丑恶现象的滋长蔓延;如何在扩大对外开放、迎接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情况下,吸收外国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精华,防止和消除文化垃圾的传播,抵御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图谋,这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认真解决的历史性课题。解决好这个课题,是对全党同志的一个重要考验。
在这里,《决议》把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矛盾、特点等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概括为三个“如何”,含义十分深刻,它有利于我们正确地分析判断形势,从根本上认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有利于我们自觉主动地去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
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是缺一不可的。既然如此,就要求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高度重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可是,在一些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工作中,往往把完成经济指标,提高经济效益,抓好物质文明建设,当作硬任务,全力去抓,而把精神文明建设当作可有可无的软任务,或者口头上重视,行动上放松,能拖则拖,能推则推,放任自流,出现忽视思想教育,忽视精神文明,出现“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的情况。对各级干部来说,必须充分认识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物质文明建设搞得更好的同时,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重要的地位,这是关系到跨世纪宏伟蓝图的全面实现,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大事。决不能只抓物质文明,不抓精神文明,也不能先抓物质文明,后抓精神文明,更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经济一时的发展。
党的十四大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这是党和人民经过长期艰苦探索取得的重大改革成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而且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实践证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它是我国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它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使社会主义优越性进一步发挥出来。可是,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也会反映到精神生活中来,容易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等。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无论对经济的发展,还是对党风、社会风气和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具有全局性的意义。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前国际格局正处于转型时期,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要抓住机遇,扩大开放,以利于我国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壮大社会主义经济,努力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的技术、经营管理方法以及一切有益的知识和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外开放也会有风险,资本主义腐朽的东西会乘虚而入,敌对势力也会对我施加“西化”、“分化”的压力,推销他们的文化垃圾,从而增加我们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难度。邓小平指出:“实行开放政策必然会带来一些坏的东西,影响我们的人民。要说有风险,这是最大的风险。我们用法律和教育这两个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只要不放松,认真抓,就会有办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56页)既提醒人们有风险,又引导大家探新路,这条新路就是法律和教育之路。因此,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必须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建设一种既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既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精神文明,这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指针
《决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段话包含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根本目标三个方面的内容,是精神文明建设总的指导思想,也是精神文明建设总的要求。
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思想旗帜。《决议》明确指出,坚持这一指导思想最重要的是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根本指针。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和中华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支柱。邓小平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是一贯的,内容极其丰富,论述十分深刻,且有很强的针对性,它是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也是我们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科学指南。
《决议》用“八个强调”来阐明邓小平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观点。
前两个“强调”,是讲战略地位和根本任务。邓小平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要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搞社会主义现代化一定要有两手,两手都要硬,只有一手,或者一手硬、一手软是不行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邓小平强调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中间四个“强调”,是讲精神文明建设的方针原则和内容。邓小平强调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用教育和法律的手段解决问题,既继承民族优良传统,又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关于思想道德建设,邓小平强调,全党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在全社会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共产党员更要身体力行,提倡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搞好我们的社会风气。关于教育科学文化建设,邓小平强调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培育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和其他各种专家,思想文化和教育战线上的同志都应当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我们的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关于民主法制纪律教育,邓小平强调要向人民讲清楚民主问题,还要讲法制,使人人都懂得法律,同时,中国要发展起来,没有纪律是不行的。
后两个“强调”是讲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领导。邓小平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决不能削弱,要大力加强和改善党对思想工作的领导,对不正确的思想倾向要以说服教育为主,既不能简单粗暴,也不能软弱涣散,更不能不闻不问,一定要加强领导,注意引导。邓小平强调要加强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必须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件抓起。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首先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
总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指针。实践证明,这一理论是我们的“主心骨”。有了这个“主心骨”,我们才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才取得现代化建设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有了这个“主心骨”,我们才经受住了国内国际风波的考验,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遇到严重曲折时站稳了脚跟,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有了这个“主心骨”,我们才有整个国家生机勃勃,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良好局面。一句话,有了这个“主心骨”,才能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大发展。始终不渝地坚持这一科学理论,高举这面伟大的思想旗帜,才能保证精神文明建设的正确方向,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标签:精神文明论文; 六中全会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现代化理论论文; 经济论文; 时政论文; 物质文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