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情境教学的有效运用论文_吴惠意

广东省清远清城区石角镇石角第一中学 511500

摘 要:要优化数学课的学习空间,根据教材的特点,解放思想,大胆创设富有感染性的生活、悬念、游戏、历史、人物、质疑等情境教学,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从厌学到愿学、乐学,为发展智力打下基础。

关键词:数学 创设情境 有效运用

数学新课程标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新理念、时代的需求和数学课程发展的新趋势,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和转变教学方式的新观念。因此,怎样把单纯的数学“知识输入”变为“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如何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这是初中数学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情境教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优化数学课的学习空间,根据教材的特点营造一种富有感染性的情境,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注入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兴趣,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表象,为学好数学、发展智力打下基础,促进学生整体能力的和谐发展。

一、创设生活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就是把学生的主动参与具体化,在优化的情境中充分感受、主动探究。如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这节课时,我们可以创设以下的生活情境:“我”在商场购物,A商场提出的优惠是所有的商品九折销售,而B商场的优惠是一次购物满300元可按八五折收费。请同学们出主意,应到哪一家商场购物比较优惠?问题提出后,进入生活领域,学生们很感兴趣,纷纷展开讨论,连平时成绩较差的学生也积极参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的思维活动有赖于教师的循循善诱和精心的点拨、启发。因此,数学课堂情境的创设,应以启导学生思维为立足点,以生活为背景。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好的思维情境会抑制学生的思维热情。所以,课堂上不论是设计提问、幽默还是鼓励、竞争,都应考虑活动的情趣,使学生心理上有愤有悱,实现数学课教学目标。

二、创设悬念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使学生如入其境,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只有感受真切,才能进入数学之境。要做到这一点,可以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间制造一种“不和谐”,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心理学研究表明:“认知矛盾是动机的根源。”课堂上,教师提出认知不协调的问题,可以激起学生研究问题的动机,通过探索,消除悬念,获得积极的心理满足。我在创设悬念情境时注意小而具体、新颖有趣、有启发性,同时又有适当的难度。此外,要注意悬念的创设必须与课本内容紧密联系,这样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和准确使用数学语言能力的形成。教师要善于将所要解决的课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之中,造成心理的悬念,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

例如,在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创设出如下的问题情境:

在△ABC中,AB=AC。倘若不留神,它的一部分被墨水涂黑了,只留下了一条底边BC和一个底角∠C,请问,有没有办法把原来的等腰三角形重新画出来?学生先画出残余图形并思索着如何画出被墨水涂黑的部分。各种画法出现了:有的学生是先量出∠C的度数,再以BC为一边、B点为顶点作∠B=∠C,B与C的边相交得顶点A;也有的是取BC中点D,过D点作BC的垂线,与∠C的一边相交得顶点A。这些画法的正确性要用“判定定理”来判定,而这正是要学的课题。于是教师便抓住“所画的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吗?”引出课题,再引导学生分析画法的实质,并用几何语言概括出这个实质,即“△ABC中,若∠B=∠C,则AB=AC”。这样,就由学生自己从问题出发获得了判定定理。接着,再引导学生根据上述实际问题的启示思考证明方法。在悬念情境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新颖、惊愕、幽默、争论,能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需要。

三、创设游戏情境教学

数学是一门抽象和逻辑严密的学科,令一部分学生望而却步,缺乏学习热情。情境教学的形象真切,能给学生以真切之感,在原有的知识上进一步深入发展,以获得新的知识。比如在学习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时,做个游戏。让学生上课前先准备一个用纸折的等腰三角形,然后沿着它的底边上的高对折,那么学生就会发现高的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根据这个实验,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轴对称的概念。同样,在学习概率知识时,可以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小球、转盘、硬币等进行游戏,同时做好记录,然后各组进行对比,学生很快就总结出相应的概率知识。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了数学游戏,对知识理解更透彻,掌握更牢固;学生也从探索游戏成功中感受到喜悦,强化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创设历史情境教学

著名数学家包罗·朗之万曾说:“在数学教学中,加入历史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我国是数学的故乡之一,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数学史,如果将数学科学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增强民族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素质,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风气,有着重要作用。我会根据教材特点,恰当地选择数学科学史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例如在讲述勾股定理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周朝数学家商高就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的事迹,让学生们了解这一成就的意义,从中受到启迪,这对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探索精神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向学生说明,我国的科学技术知识近几百年来由于封建社会的没落,才逐渐落伍。如今科技日新月异,追赶超越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重任就责无旁贷地落在同学们的肩上。我们要下定决心,努力学习数学。

五、创设人物情境教学

在数学教学备课时,可将学生假设为现实人物角色,把现在的学习和未来的应用联系起来,并注重学生的应用操作和能力的培养。我充分利用情境教学特有的功能,让学生扮演测量员、统计员进行实地调查,收集数据,制统计图,写调查报告,其教学效果可谓“百问不如一做”,学生产生顿悟,求知欲得到满足,更加乐意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了,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想象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交际能力、应变能力等等,都得到了较好的培养和训练。

例如:在一块正方形的花坛上,欲修建两条直的小路,使得两条直的小路将花坛平均分成面积相等的四部分,你是园丁工匠,有几种方法?(不考虑路的宽度)

这道题是应用数学的典型实例,既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学生讨论得十分激烈,不断有新的创意冒出来。通过这次讨论,我觉得每个学生都是有潜力可挖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虽有强弱,但我们教师更应该多培养、多点拨、多激励,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六、创设质疑情境教学

质疑是手段,释疑才是目的。有了“疑难”就要想方设法解决。如何解决?首先,带着问题来。学生发现、提出的问题是必须解决的。如果对学生的质疑置之不理,将压抑学生的积极性;释疑的方法不妥,也将影响质疑问难的作用。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不要急于回答,更不能轻易否定,如果把问题交给学生去讨论,老师起到组织作用,得出正确结论后必然会产生深刻的效果。也就是说,不是仅为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由此产生的联想、有何收获、以后遇到同类问题时如何解决等都是很好的再生问题的方法,从而实现“无疑——生疑——释疑——质疑——生疑”的良性循环。

数学教师要创新思维,准许学生有疑就问、不懂就问,不要怕打乱原来的教学程序。通过有效控制引导学生做到非“疑”不质、是“难”才问,同时不要使学生的质疑问难流于形式走过场,这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措施。

总之,创设好上述六种情境,对深化数学学科的改革是有很大帮助的,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主动发展,使学生成为数学课活动的主体,使学生的数学成绩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皮连生 《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柳斌 《学校教育科研全书》.九州图书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3]肖柏荣 《数学教育设计的艺术》.《数学通报》。

[4]章建跃 《关于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的几个问题》.《数学通报》。

论文作者:吴惠意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4月总第2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5

标签:;  ;  ;  ;  ;  ;  ;  ;  

浅谈数学情境教学的有效运用论文_吴惠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