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比较系统地向少年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是培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载体,也是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是学生“明理、激情、导行”的和谐统一过程。
【关键词】小学思品;教学方法
思想品德课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小学生德育水平的高低。当我们的学生从小学毕业的时候,老师们希望他们带走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多少,还有对人、对社会一颗真诚的心灵。然而,目前的小学思品教学存在颇多弊端:课堂往往以本为本,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洗耳恭听,解决实际问题往往就题论题,把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内容搞得支离破碎,失去了思想品德课“明理”的说服力,“激情”的感染力,“导行”的感召力。因此,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要切实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教学中的关键。
一、思品课教学要注重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
思品课作为社会科学,它的原理和概念是比较抽象的,而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对于形象、情节的追求胜过对理论知识的追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不仅要讲究严密的逻辑性,而且要注意必要的形象性,讲究语言艺术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讲究语言艺术就是要使语言不仅清楚、准确,而且还要生动、形象、逼真,深入浅出,富于风趣和哲理。从形象入手,有助于学生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不仅使学生便于理解抽象的理论,而且也受到了语言艺术的熏陶。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只有深入研究教材,熟练掌握教材,才能够胸有成竹,融会贯通,才能使语言运用得当,游刃有余。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及时吸纳新的信息,全方位的学习知识,同时注意与其他学科的沟通,尤其是语文、历史等学科,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生动、活泼,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多一点体验的空间,让学生感悟
卢梭曾经说过“我们真正的老师是经验和感觉。”这说明:每个人都从经验中学习事物,而经验主要来源于“参与”,来源于“体验”。我在上《防患于未然》加强自我防范这一内容时,看到书本上有个案例——偷东西小孩的转变。我考虑到很多孩子可能都有类似的经历,于是我想到了设计一个课本剧“内心独白”,让学生们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感受。我让学生自由组合,两人一组,自导自演,一人演“坏”人,一人演“好”人,通过表演来体验孩子内心的思想斗争。任务一布置,大家都积极行动起来,有的同学离开座位找自己的搭档;有的同学跑到教室后面认真排练。这个活动开展后,每班都有好几组同学主动走上讲台,给大家展示成果,展示风采。内容有幽默型的、有动之以情也有晓之以理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台上学生的表演认真到位,其间还夹杂着自身的一些真实想法,借小张这个角色袒露自己的心声,也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同时通过双方的唇枪舌战,生生互动,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参与中达到教育目的。
三、多点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去参与
我尝试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开展各种活动形式,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达到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实践能力,丰富学生思想情感,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目的。让学生唱一唱,如唱唱满文军《懂你》体会父母的爱,唱唱张韶涵《隐形的翅膀》和周华健《阳光总在风雨后》感受坚强的力量,歌曲唱出了学生的心声也陶冶大家的情操;比一比,小组竞赛——大家共说一句话(每句话中都带有一个“心”字,体现我们对父母的孝心)。演一演,如让学生表演放学回家,让学生审视自己的一言一行,感受父母的辛苦。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兴趣,寓教于乐,活跃气氛,还可以让生生之间的情感在活动中互相感染和沟通,以学生之情激发学生之情,产生感情上达到共鸣。
四、把主动权给学生,尝试让学生自己提问,培养探究意识
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思考。我在教学中尽量做到提问紧扣教学目的,选择难易适度的问题,这样一来调动学生潜在的心智水平,二来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探究活动。
古语:“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除了设计一些问题之外,还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自己提问,依靠集体智慧解决相关疑问,既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对于教师来说,可以充分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结合本班学生已解决的困惑,确定教师应该侧重解决的重难点问题,更有效的引导学生。当然也可以将探究进行到底,有时问题可以放到课后,让大家自己去寻找答案,虽然需要一段时间,但是坚持下去的话,可以培养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好习惯,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一次我在讲完司法保护后,给学生有关少年法庭的一组数据,提问少年法庭的设立有何益处?为什么90年代数量多现今数量反倒少了?有关于这方面现状,你有何好的想法?这样的问题一提出后,可以有效的让学生把探究的热情延伸到课外。
五、换位体验,内化认识
换位体验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而引起共鸣的一种情感体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采取换位体验方式,以促成有如亲身感受的体验,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内化为道德认识。例如在《有多少人为了我》一课中,有一组名为‘你能为他们想一想吗?’的漫画。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还有哪些只图自己方便,给他人添乱的事;然后让学生设身处地想想:假如这些劳动者是自己的亲人,自己的态度会怎样?假如自己是这些劳动者,会有什么感受?从而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劳动者的态度,倡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使学生懂得凡事不要只为自己着想,只图自己痛快,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接受道德知识,进一步指导行为实践。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通过创设丰富的、灵活的、直观的、开放的学习形式,给学生大量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既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提高了主体参与能力,从而增强了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论文作者:陈浩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5
标签: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思想品德论文; 教师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目的论文; 知识论文; 《文化研究》2016年9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