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国家经济转型的十大启示_市场经济论文

东欧国家经济转型的十大启示_市场经济论文

东欧国家经济转轨的十大启迪,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十大论文,启迪论文,东欧国家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80年代末,90年代初,原苏联东欧国家发生了政治巨变,苏联解体,华沙条约组织和经互会解散;前苏联东欧国家相继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经济转轨并非社会主义国家所独有,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亦有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轨的现象。但是前苏联东欧国家的经济转轨有其特殊性,它有不同于中国经济转轨的特点,亦有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转轨的特质。前苏联东欧国家经济转轨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经济转轨伴随着政治体制的变动。一方面是政治转轨,以资本主义制度取代社会主义制度,另一方面是经济转轨,改变所有制基础,以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因此,东欧国家经济转轨有很浓的政治色彩,在很大程度上,政治主导了经济转轨,经济转轨成了政治斗争的工具。

第二,东欧国家经济转轨基本上是和平地进行的,虽出现暴力冲突,但根源是民族矛盾、民族问题和超级大国的挑拨、干涉,而非经济转轨。

第三,东欧国家经济转轨和政治转轨同步展开,出现大规模“民主运动”,政治转轨和变革很快“完成”,而经济转轨则步履维难,不断遇到新的挑战,如目前俄罗斯经济动荡和金融危机就是如此。

第四,东欧国家经济转轨外部压力很大。有许多东欧国家为了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和欧洲联盟(EU),不得不屈从于西方国家的压力,按西方模式搞经济转轨,即使苏联各共和国(如俄罗斯)亦屈从于美国操纵的世界银行(IBR)、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压力,按其旨意转轨,结果经济形势一直无法好转。

第五,东欧国家经济转轨连市场经济制度基础都还没有健全就开始启动,因而各种配套措施和支撑条件都不具备,经济转轨给人民大众的利益造成极大的伤害,因而不仅未能达成既定的目标,反而导致经济滑坡和动荡。

第六,东欧国家经济转轨使少数人成了暴发户,成了新式官僚资本家,而广大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很少,曾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受到的伤害最严重。

第七,东欧各国经济转轨都伴随着经济的犯罪化,经济转轨实质上是向黑社会经济、权力经济转轨,而不是走向真正的市场经济。黑社会势力渗透到各行各业,垄断了很多经济部门;市场机制不起作用,权力成了金钱的象征。

第八,各种腐败伴随着东欧国家的经济转轨,国有财产大量流入私人腰包。

第九,东欧国家经济转轨伴随着持久的经济滑坡和危机,许多国家不同程度出现通货膨胀,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第十,东欧各国都以私有化作为经济转轨的核心。由于学术界、政界、实业界许多人将计划经济的诸多弊端归咎于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制度;因而东欧非共产党国家大张旗鼓地搞非国有化,搞私有化,将私有化当作中央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的唯一途径和手段,认为私有化是经济转轨的必由之路。

东欧各国经济转轨具有以上十大特点,而东欧各国经济转轨实践并不很成功,而我国目前正在由中央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本文认为,从东欧国家经济转轨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和教训中,可以得出如下启示:

首先,经济转轨没有现成固定的模式,采用什么模式要从具体实际中探索决定。东欧国家的经济转轨有的是激进性的,有的是渐进性的,但主要是激进式转轨;俄罗斯的经济转轨是交替性的,先是亚夫林斯基、盖达尔的休克疗法,继尔是务实的切尔诺梅尔金的渐进式政策,前不久基里延科又想一锤子式地完成转轨,却引发严重的金融危机,不知切尔诺梅尔金如何收拾残局。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虽然1992年10月我国才正式宣布经济转轨,但实际经济转轨始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的经济转轨从中国实际出发,从农业开始扩大到整个国民经济,已有20年历史,是比较成功的渐进型转轨。20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平均在9%左右, 达到了史无前例的水平,经济发展绩效亦很理想,中国经济成功是“亚洲奇迹”之一。我国的经济转轨目前虽然亦面临下岗工人多,国有大中型企业效益差等问题,但较之苏联东欧国家是很成功的。我们虽然应该学习借鉴他国经济转轨的经验,但没有必要崇洋媚外,照搬他国经济转轨的模式。

其次,私有化不是经济转轨的必由之路,市场经济的所有制基础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可以是私有制,亦可以是公有制。现实地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效率、全要素生产力、国家竞争优势、同际竞争力、生产经营实绩、社会财富创造、技术创新、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等方面都优于中央计划经济。不过,在50—60年代,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亦曾一枝独秀;苏联东欧国家的经济实力骤然上升,使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大为震惊;在联合国大会上,赫鲁晓夫对美国总统说:“我们将埋葬你们!”西方国家从战略的高度来遏制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但是,苏联东欧国家的计划经济在经历了辉煌以后相继陷入困境,在中央计划体制下,许多东欧国家全要素生产率(TFP)下降,生产滑坡,经济绩效每况愈下,经济短缺日趋严重, 国有企业不断亏损。因此,东欧各国将这一切都归咎于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认为只要变更所有制基础,实行私有化,一切困难就不复存在,因而俄罗斯等国的经济转轨以私有化为核心,采取休克疗法,一步到位的策略。可是,东欧国家私有化的历史表明,私有化未必能克服计划经济体制的各种私弊,未必能使经济转轨顺利进行,私有化不是经济转轨的必由之路,私有制不是市场经济的唯一基础。

第三,经济转轨战略的选择要从初始经济条件出发。由于初始转轨时的各种经济条件,如国民经济部门(或产业)结构、地区布局、技术水平、国际竞争力、特定国别优势和劣势、人口素质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因而各国应遵循不同的经济转轨战略。我国的经济转轨战略应从中国经济的实际出发。

第四,在经济转轨进程中,既要改革、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灵活改革中小国有企业,又要积极发展其他各种经济成分,发展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私人经济的发展不同于国有企业的私有化,前者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有利于搞活市场,繁荣经济,满足城乡人民不同层次的需要,因而有助于改进经济增长实绩和水平;后者则是掠夺性的资本原始积累,不利于改善人民大众的生活。当然,私人经济的发展要规范,要法制化,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而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则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理顺产权关系;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是公有制的一种实现形式,但并不是唯一的实现形式;加强科学管理和强化监督,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前提。

第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能排斥经济计划。众所周知,纯而又纯的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都行不通。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市场仍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许多资本主义国家都有经济发展计划,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并不排斥经济计划,如日本经济培增10年计划等。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并不是彻底否定计划经济。俄罗斯经济转轨初期之所以陷入困境,经济大滑坡,出现严重通货膨胀,根本原因就是突变式地全盘抛弃中央计划经济,而市场经济体系不成熟,各种利益集团、特权阶层又左右了市场,市场机制反而不起作用。辩证唯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合理的成分和因素,计划经济亦不例外,因此,对计划经济应予以“扬弃”,即否定其不合理的主体,肯定、发扬光大其合理成分(如经济计划)。我国的经济转轨,必须培育各种市场,完善市场机制,才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是经济计划是不可残缺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之建立及研究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科技向直接生产力的转化,国民经济宏观运行,都必须有各层次的经济计划的指导。

第六,搞活国有企业,仅强调制度改革是不够的。国有企业制度改革是必要的,但搞活国有企业是一系统工程,仅突出制度改革,未必达到预期目的。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实绩差,这固然有产权方面的原因,有原来计划经济体制的私弊,有人性假设的偏差,但是腐败,企业内部管理体制,企业用人方针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都存在问题。首先,厂长经理应该有实权,但是他们必须是富有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勇担风险和责任的企业家,他们必须熟谙生产经营管理,必须有战略眼光,知人善任,顾全大局,不滥用手中的权力,才能推动各类创新,调动和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提高效率,改进效益,使企业走出误区或困境,或使企业蒸蒸日上,不断发展。其次,企业用人应任人为贤,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任人为亲,应德才兼备。目前,该下岗的不下岗,不该下岗的大量下岗的现象很突出。这是否有利于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发挥其聪明才智和创造性呢?缺乏责任心、唯利是图的企业领导人不管在何种企业制度下都不可能搞好企业,即使暂时有效益,亦不能持久,国家和工人、企业都受害,而企业领导人却获得大量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最后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和法制教育,不能只针对工人群众,正人者要先正己,因此,最重要的是企业领导人。只有坚持和强化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才能对企业领导人实行有效监督和约束;对已限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或责任有限公司的企业来说,要真正落实监事会的作用和功能。

第七,市场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前提。东欧国家市场经济制度不具备就开始经济转轨。我国正式开始经济转轨时已具备必要的制度前提,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我国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很重视市场经济制度的建设,很重视法制建设,如制定和颁布了公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经济合同法、技术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商标法、广告法、国家赔偿法、食品卫生法、邮政法、矿产资源法、担保法、农业法、商业银行法、外资企业法、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中外合资企业经营法、劳动法、专利法等,立法成绩很大;但执法就不那么令人满意,有的执法尚未到位,有的执法力度不够,有的因执法人员腐败或执法人员素质差或执法人员执法犯法而起不到应有的约束,监督和保护作用。因此,法制建设仍任重道远。会计制度、审计制度基本与国际接轨,而股分制度、信用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远非一日之功,任务相当艰巨;尤其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经济转轨完成的必要条件。

第八,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消除妨碍市场发育和市场机制作用的因素。俄罗斯的经济转轨由于不具备必要的制度前提,因而出现了黑社会势力和特权阶层垄断市场,操纵价格,正常交易价格无法形成,市场机制失去应有作用的现象。虽然否定了计划经济体制,但是在旧体制下形成的各种利益集团和形成的各种阻力依然存在,因而使经济转轨成了不可企及的目标,经济转轨伴随着政治斗争,成了政治斗争的重要工具,本末倒置,俄罗斯目前政局的变化和经济、金融形势的恶化亦是具体的体现,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经济转轨,难度相当大,任务极为艰巨。如果不加大反腐败力度,不建立健全有效的约束机制和法律制约机制,不加强廉政建设;如果在给企业扩大自主权的自由时不给予必要的法律、制度约束,那么在任何一项建设工程、技术引进、技术改造或其他改革中,各种腐败分子和黑暗势力都渗透其中,攫取国家和人民的财富;这些势力就会更加肆无忌惮地哄抬物价,操纵市场,因而使正常交易价格和市场机制起不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经营效率,改进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绩效的作用。这样,我国的经济转轨就会出现挫折。因此,我国各级党政领导和司法(执法)机关一定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消除各种阻碍经济转轨的因素,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保障经济转轨的顺利发展,促进工业化,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真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进市场经济实绩。

第九,政府对国有企业应将放权和约束、监督有效地整合起来。东欧国家启动经济转轨以后,一下子将责权全部转给了企业,让企业骤然去适应市场。结果企业领导人成了企业的主人,成了工人的太上皇,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利,为所欲为,肆意侵吞国有资产。许多企业领导人不具备企业家的品质,目光短浅,没有创新、开拓、冒险、负责精神,根本不采取措施去恢复生产,改进生产经营绩效和提高经济效应,而是千方百计用企业资产谋私利,更不会去开展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企业亏损或濒临破产,工人下岗或领不到工资,而大多数企业领导人却成了新式资本家和暴发户。企业亏损的是国家和工人,企业领导人收益不菲。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生产经营不甚景气,运行绩效差,除体制和产权关系的原因、历史因素外,关键是没有科学的管理,某些企业领导人责任心不强或没有责任心,以我为中心,私心重,私欲膨胀。我国国有资产的流失,有很多与此类企业腐败和官员腐败不能说没有联系。约束厂长经理,不是要干预其生产经营决策,干涉其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控制、激励等方面的主导作用,而是要使其依法办事,不损害国家和人民、企业的利益;促使其积极改进生产经营管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开展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要防止他们凭借手中的权力,在中外合资经营、技术引进、跨国经营、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生产经营活动,谋个人小利,牺牲国家和企业的利益等腐败行为的发生。要做到这一点,约束、监督机关首先要搞好自身廉政建设,加强自我约束,同时接受其他机构和群众的约束。否则,约束、监督只会流于形式。法国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放权和监督机制是有借鉴意义的。总之,对有国企业,既要放权,又要约束、监督。

最后,经济转轨要有一个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因此,在经济转轨中不能忽视精神文明建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都强调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一起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但对精神文明建设实际上仍抓得不够,文化素质和文明素质有时不相称。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为在经济转轨中坚持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在向市场经济转轨中,原有的不文明习惯不但不减,反而增多,如不卫生、乱丢乱扔的不良习惯在高校博士生、硕士生中亦很突出;与此同时,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唯利是图、拜金主义等倾向又有所抬头,局部腐败现象不断出现,社会道德亦出现滑坡之势,如最近为受洪灾地区捐款,总体上是好的,但反差很大,并非高收入者道德情操就高尚。如果精神文明搞不好,物质文明亦会滑坡,进而会影响我国经济转轨的进程。因此,经济转轨,发展市场经济,绝不能忽视精神文明建设。

标签:;  ;  ;  ;  

东欧国家经济转型的十大启示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