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横县校椅镇第一初级中学 530308
在听说读写四大能力中,最为核心的是读写能力。读写能力的提高历年来备受关注,尽管各显其能,但是学生的实际表现还是与预期目标有所差距,所以提升读写能力是个永恒的主题,也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难题,可以说提升读写能力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也没有绝对经验可以复制,故而令人莫衷一是,所以令语文教师非常纠结。但是回归根本可以肯定的是,提升读写能力的良方是扩大阅读量,借此来强化自己的语言积累,从而有效地提升综合语文素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当然还是要依据最为优秀的载体,那就是语文教材,教材中都是专家千锤百炼精挑细选,最后多方修订以后保留下来的名篇,其含金量相比其他文章那是遥遥领先的,远非普通文章可比拟的。不过经典虽好,但是毕竟太少,篇目有限是一个不可否认的短板,一本书一学期,你学我学大家都在学,要想让自己的阅读能力脱颖而出高人一等,必须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少我多,不可单单局限在书本上,比如名著,教材中设计内容就过于肤浅,可以说教材知识掌握得滚瓜烂熟,不一定能决胜面前诸多试题。更何况近年来质量检测在考查学生阅读能力方面对课外读物有广泛涉猎,因此不得不在课外阅读上下功夫。本人在自己摸索中总结,又在借鉴高见中成长,借此来谈谈具体做法。
一、课外阅读始于兴趣培养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从事一切活动的内在动力,有兴趣则困难再大也能克服掉,完成该事情的可能性就远远大于不感兴趣的事情。都来想一想,课外阅读所涉及到的名著也好,外国文学也罢,呈现在学生面前的都是呆板的长长的篇幅,费时间、费眼力,枯燥乏味,要多不好有多不好,这是众多学子的同感。即便名著再扣人心弦,他总不能和电视节目相比,也不能和动画相提并论,这个毋庸置疑,所以学生多数就不愿意搞课外阅读,即便约束力强一点的学生也是上去看了几眼而后心烦得不行,不再喜欢,半途而废。能够认真坚持下来的毕竟少之又少。在这个活脱脱的现实面前,教师一定要把培养学生兴趣作为重点内容去抓,千方百计让学生化课外阅读之苦为成功喜悦之乐,让学生在课外阅读面前笑口常开,笑脸常在。可以让学生先从自己喜欢阅读的书籍入手,慢慢地再和重点书目加以搭配,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渐渐适应,这样一来他们也会被书中内容所感染,当身临其境时,就是让学生放弃,那也不太容易了。事物都有两面性,关键就看我们怎样去玩转,需要申明的是,千万不能用武断强制的方法去高压学生,那样只会适得其反,“威天下不以兵戈之利”。由于阅读个体不同,所以学生表现出来的兴趣也不尽相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面对同一样的刊物,个人的喜好也一定不大一样。有的学生喜欢诗文,有的学生还喜欢名著,有的学生喜欢看青少年读物,还有的学生喜欢阅读美文。需要说明的是中外名著那可是文化宝库中长时间以来积淀下来的瑰宝,阅读这些名著就是和大师握手,就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之上,对于自身素养的提高有着巨大的作用,所以掌握必要的方法势在必行。
二、创设读书氛围
为了让学生爱上读书,对读书产生强烈的兴趣,增强读书意识,宣传栏也是一个很好的阵地,在上面书写一些名言警句,学生每每看到这些警句的时候,都有一股强烈的读书欲望涌上心头,语言虽然不是刀剑,却是可以穿透人心的,在警句的刺激下学生也会克制自己去好好读书的。然后可以利用宣传栏的阵地进行新书推荐,也可以借助该栏目对读书的好处加以宣传,还可以推荐一些好的阅读方法。除此之外还要坚持持之以恒,不要想起来一阵子三分钟热度,兴趣来了看得废寝忘食,兴趣过后再也不和书打交道了,这也是不可取的。最后还要建立起家校联合制度,有的学生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学校表现还可以,一到家就是痴迷电视,溺爱手机,读书之事从不愿提起。这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大忌。
三、教师要带头读书
今天,在号称知识爆炸的信息社会,不论从提高教师自身文化修养的角度,还是从指导学生学会读书的角度,语文教师自己先于学生读书是非常必要的,最低也得和学生同时读书。 要有的放矢地指导。目前,有的语文教师指导读书仅限于“布置”“建议”学生去读些什么书,这种不检查、不落实的放羊式,学生读没读过都不知道,更就谈不上有所收获。如果有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更不能高屋建瓴、有所指导了。
四、教师要做好课外阅读指导工作
阅读指导说到底还是一个过程指导的问题。在教师先读书,选好推荐文章的前提下,不妨使用茅盾所提倡的:“起码要读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地把它读完,这好像在飞机上鸟瞰桂林城的全景;第二遍慢慢地读,细细地咀嚼,注意到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就要细细地一段一段地读,这时要注意到它的炼字炼句。”这个阅读过程符合哲学的认识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具有指导意义。
五、让方法贯穿阅读课的全过程
开展阅读课一方面能够扩大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性情;另一方面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从而为其终身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阅读方法的教学一定要贯穿阅读课的全部,教师可尝试采用以下几种方法:首先,要注意不动笔墨不读书;其次,要泛读与精读相结合;最后,将课内阅读分析的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学习是为了使用,教师在指导阅读的时候,可以将课内一些文学作品的分析方法运用到课外的作品中,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总之,课外阅读教学应始终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方法,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书,犹如一座座灯塔,会点燃学生的心,照亮他们的眼睛,让我们的学生都遨游在书的海洋中吧!
论文作者:朱秋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7月总第1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8
标签:学生论文; 兴趣论文; 能力论文; 课外阅读论文; 的是论文; 方法论文; 名著论文; 《教育学》2017年7月总第1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