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梅[1]2008年在《中学文言文教学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学文言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继承民族文化传统、提高人文素养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的中学文言文是语文教学比较薄弱一环,其教学方法的陈旧,制约着文言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新课改的全面推广和不断深入,呼唤文言文教学方法的变革与创新。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的阅读整理,搜集教学方法理论研究方面的相关资料,语文教学方法和文言文教学方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的资料,以及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资料,基于认知心理学和学习理论,对文言文教学方法进行理论与实践层面的研究。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我国文言文教学方法的发展历程,对不同时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做出述评,从新课改背景出发,对文言文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创新提出建议。首先,呈现文言文教学目标的历史演变过程,对新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文言文教学目标,进行陈述与分析,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其次,阐释新课改前文言文教学方法的沿革,对传统文言文教学方法与现行常见文言文教学方法做出述评。最后,探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适用于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并从不同角度出发,对文言文教学方法的创新提出建议。
万进峰[2]2011年在《中学文言文教学目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认为,中学文言文教育存在多种问题,虽然问题表现形式多样,但是究根问底这些问题与文言文教学目的或多或少存在关系,因此研究文言文教学目的是突破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以往的文言文教学目的研究,要么是在承认其合理性基础下展开,要么只是对文言文教学目的中的某个问题展开,而对文言文教学目的诸多问题缺乏整合与系统研究,使得某些研究成果实际上对中学文言文教育地贡献并不大。针对这种研究现状,本研究改变以往研究思路,从文言文教学目的和文言文教学目的地制定思路科学与否切入,将文言文教育的主要因素整合在一起进行研究,以期获得对文言文教育研究的突破。本论文分叁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文言文教学目的问题与归因。第二部分,教学目的思路问题。第叁部分,文言文教学目的重构。本研究的结论是:让学生能够独立读懂文言文,这种文言文教学目的制定思路比培养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思路更具有时代性、对象性、发展性和科学性;中学文言文教学目的的核心应该定位于,让学生掌握读懂文言文所必需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刘梅珍[3]2004年在《回头看与向前看》文中研究指明文言文教学问题百年来一直争论不休,在语文教改不断深入的今天,更是无可回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必要从理论上澄清争论的实质,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本研究认为,语言的工具性与本体性的统一、汉字的表意性、文言文在中国的特殊地位和教育与课程的社会性,这四者是我们认识文言文教学问题实质的着眼点,它们决定着我们如何认识文言文教学问题的理论根源。当前如何进行文化传统教育,充分利用古代语言资源以促进现代的语言和文学的发展的责任由谁承担,古代文学、文化对培养现代人到底能起和该起什么作用,这叁者都是文言文教学问题的理论根源体现。文言文原生价值与文言文教学价值有联系,更有区别,即“文言文价值具有二重性”。但人们讨论中学文言文教学时,存在如下两个误区:一是文言文价值的错位,包括文言文原生价值与文言文教学价值的错位和不同阶段乃至同一阶段文言文教学价值的错位;二是文言文教学价值认知主体的缺失。于此,获得叁点启示:中学文言文教学价值是认识中学文言文教学的基点,中学文言文教学争论的实质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应该把“叁个面向”作为确定中学文言文教学价值的指针。现代语文教育一直基于“工具性”的角度,规定中学文言文教学目的为“能力取向”的“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文言选文只是处于途径、手段的地位。我们认为,现有中学文言文教学目的定位不合理,中学文言文教学的价值主要在于拓深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学素养,我们应基于人文性确定“文化、文学素养取向”的中学文言文教学目的,文言选文应成为语文课程内容,功能类型应为“定篇”。 综上所述,应从各方面重新认识中学文言文教学,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用历史发展的眼光,从文言文教学成为人们争论焦点的历史、社会和理论根源切入,站在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高度,对教学目的等根本性问题进行思考。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努力,力求达到研究的目的。第一,试图廓清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相关争论中存在的问题,这对于我们认识和讨论文言文问题时避免以往的误区可能会有所启发;第二,基于文化价值来确定中学文言文教学目的,或许如何对改变文白教学的得不偿失和两败俱伤的现状会有借鉴价值;第叁,认定文言选文为“定篇”,对如何编写教科书中的文言文和改变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可能会有启示。
王志凯[4]2002年在《中学文言文教学目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由上编、中编、下编、结语四个部分构成。上编对建国后我国历年来语文大纲中的中学文言文教学目的的发展作了一个回顾,并对“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重新进行界定;中编着重从语言学、课程论两个角度,对当前中学文言文教学目的的科学性与可能性提出质疑;下编运用文本互文性理论,论述了学生现代汉语文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学习大量典范性的现代文而非文言文来习得的;结语着重对当前中学文言文教学目的提出我个人的见解,以供制订课程标准的有关部门参考。
钱毅, 罗幸[5]2010年在《中学文言文教学现状及建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目前,中学文言文教学存在着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方法单一、学习兴趣不浓等问题。只有明确教学目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才能达到文言文教学的预期效果。
刘梅珍[6]2006年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价值浅论》文中认为当前语文课程改革中,"文言文教学问题"仍然困扰着教育者、学习者和教科书编写者。对中学文言文教学的讨论,一线教师主要集中于实践经验的总结,关注具体教学方法;教育理论研究者的目光更多的是集中于教科书中文言文所占比例、编写体例等操作性问题;围绕教学而编写的各种教辅材料主要是选注、评译、赏析文言文及文言字词句法知识的理性归纳和
林莉莎[7]2015年在《中学文言文比较教学构想》文中指出作为中国文化载体的文言文,历来被视为打开中国五千年文明宝藏的一把钥匙,因此,文言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中学文言文教学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说教师方面出现的教学方法的陈旧、教学内容的枯燥、教学目标的单一,学生出现的文言文学习的排斥、学习方法的不当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学生对文言文的掌握的低效,对文言文教学方式的革新提出了迫切的要求。近年来,比较教学法在比较法学、比较文学、比较经济学领域被广泛采用,将比较教学法运用于中学文言文教学中,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因此,笔者萌发以比较教学法进行中学文言文教学的尝试,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中学文言教学现状进行总结,并对现状进行归因分析,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试图以比较教学法为理论指导,提出中学文言文比较教学的构想。本研究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绪论部分主要结合文献研究方法,对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相关研究进行定性分析,总结文言文教学的研究成果与存在的研究空间,在此基础上确立本研究的方向。正文部分采用定量分析法对中学文言文教学现状进行深入探讨,通过观察法和访谈法归纳目前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并对现状做深入的归因分析,得出中学文言文教学呼唤改革的结论。在分析问题后论述比较教学法对中学文言文教学的必要性,尝试运用比较教学法进行中学文言文教学体系的完善。通过对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式、文本四个方面进行比较教学探索,笔者认为比较教学法是一种基于比较思维的课堂教学方法,可以通过贯通新旧知识,实现新旧知识迁移来完善学生的文言文知识体系,同时还能最大程度激发学生文言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胡虹丽[8]2010年在《坚守与创新:百年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文言诗文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文言诗文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育中一个特殊的领域。自1904年语文独立设科以来,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已走过了百年历史,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百年来,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思想、理念、实施究竟有着怎样的演变过程?究竟留下了怎样的经验与教训?为了全面总结百年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所走过的路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未来发展,本论文运用文献分析、历史比较、案例研究、实地调查等方法,沿着由历史追溯到现实观照到未来构想的基本思路,坚持史论结合、古今结合、中外结合的研究原则,对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百年演变作了全景式展示,对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现实作了掘进式揭示,对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未来作了前瞻式构想。文章前有导论,后有结语,正文分上、中、下叁篇。上篇为“历史回顾与反思”。本篇全面梳理了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发展的百年演变历程,从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目的要求、教材编选、教学方法等方面对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绎过程作了比较具体的历史描述和特征归纳。并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思想、文化的背景以及不同阶段汉语言文字的发展特点,对不同时期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特点形成的原因作了较深入地分析,力求探寻百年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在价值取向、目的要求、内容变迁、方法沿革等方面的一般规律。文章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界,把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发展的百年历程分为“现代转型”和“当代发展”两大阶段。“现代转型”包括“过渡”“激进”“平和”叁个时期。从清末新政到1917年新文化运动爆发之前,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处于由传统“经学”教育向现代国文、国语教育转化的孕育和过渡时期,其主要发展趋势为“延续传统,改良文言”。这个时期的国文教学在教学宗旨上强调的仍然是“忠君”“尊孔”的圣化作用,但也明确地包含了“实用”思想,突出语文教育的工具功能;教学内容上以儒家经典为主,注重选文的经典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考虑时代要求,并注意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适切性;教学方法虽然基本上还是传统语文教育方法“读、背、讲”的延续,但不乏对传统教学法的反思和改进之举,并在延续旧法的同时,尝试引进新法。20年代“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狂飙突进凝结为强大的“批判传统,抑制文言”的势头,加速了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现代转型。在国语教育阶段,教育目的已由传授“圣贤之道”转向“练习常用的语言文字”、“使学生有自由发表思想的能力”、“启发想象力及思想力”;教育内容则由文言独霸变成文言与白话并存,并出现由文言文教学逐步过渡到白话文教学的趋势;在标举科学、民主、自由、个性的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学方法出现了由被动向主动、由接受到发现、由封闭到开放的历史转轨。1927-1949年,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经历了现代转型的裂变,进入到“反思传统,规范文言”的平和期。在“学科本体建构”的意识和努力下,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基本完成了现代化的革命性演变,现代文言诗文教学的基本框架已经初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进入到“当代发展”阶段。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当代发展包括“起伏”“探索”“融合”叁个时期。1949年-1978年,在革命政治话语的统摄之下,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经历两次“大起大落”,在很大程度上迷失了自己的“本性”。主要表现在“政治性解读方式窄化文学价值”和“文学分析范式弱化语言训练”两个方面。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工具论”长期主导着中小学语文教学。在科学理性的引领下,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进入了“探索期”。一方面,在改变教学目标的模糊性、教学内容的随意性、训练方法的无序性等方面,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向着科学化的方向前进了一大步;另一方面,由于对工具理性的过分推崇,训练的异化使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陷入僵化的模式。“人文论”以矫正语文“工具训练”的姿态出现于90年代之后。在深刻的现代性反思中,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被冷落多年的“文化价值”受到重视,文言诗文教学思路由单一走向融合,“文学鉴赏”得到关注,鉴赏文学作品的过程成为审美发现、情感体验与意义建构的过程。中篇为“现实观照与剖析”。包括“坚守: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必然需求”和“异化: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实然审视”两个部分。回溯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观照现实。“坚守”,这是我们从百年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发展历程中解读出的一个“关键词”。现代意义上的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是中小学语文学科的课程内容,文章首先从课程论的视角,沿着社会、个人、学科叁个层面展开了对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坚守的意义探寻。接着从理论与现实两个角度审视了当前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困境,并追溯了问题的根源,对当下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在目的、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的异化现象及成因作了较深入的剖析。文章指出,当下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主要存在“教学目的南辕北辙,教学内容游移不定,教学方法两极分化,教学评价剑走偏锋,教师发展专业缺失”五个方面的异化现象。下篇为“未来前瞻与建构”。探寻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未来出路,“如何创新”是一个关键问题。文言诗文教学需要在坚守中创新,也需要在借鉴中创新。本篇写作的基本思路是:一方面,在前面纵览历史的基础上,思考文言诗文教学在课程、教材、教法等方面要继承与创新哪些传统经验;另一方面,在比较研究的视野中思考当下台湾、香港的文言诗文教学在课程设置、教材编排、教学方法及评价测试等方面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思考如何把当前各种先进的科学理论,教育理念及中国古代汉语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运用到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实践中来。基于这样的思考,把文言诗文教学的过去、现在、未来整合起来,文章提出了加强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理念和策略:确立“文化本位”的核心理念,构建“整体规划”的教学体系,凸显“诵读教学”的本体地位,树立“时代融合”的课程意识。
王义清[9]2004年在《中学文言文教学的调查与思考》文中研究说明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文言文是打开这个宝藏的钥匙。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言文阅读技巧,以便日后能借助工具书独立地继续深入地学习文言文,进而认识中国古代文明,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几代教人的辛勤努力下,中学文言文教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一直颇有争议。同时,文言文教学本身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些认识上的分岐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文言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论文试图通过对建国以来文言文教学实践的考察,系统分析当前文言文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不足。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客观认识中学文言文教学的意义、如何正确评价文言文教学的地位及如何推动文言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等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周旺[10]2018年在《中学文言文有效教学对策》文中提出中学古代汉语的教学,分为文言文教学和古代诗歌教学两个部分。中学文言文阅读教学历来就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继承文化传统、重塑中华民族精神、汲取中华民族智慧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中学文言文阅读教学虽然走过了近50年的历程,但其教学现状仍然令人堪忧。一方面,中学语文教师进行文言文阅读教学不是把目标落实到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独立自主阅读文言文并从中获取自己需要的精神食粮的能力上,而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门心思去追求在中考或高考中怎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尽管费时费力地干,结果却是低效甚至无效。另一方面,中学生为了自己的所谓“前途”,急功近利,都把精力放到他们能“多快好省”地抓分的某些学科或学科的某些组成部分上,于是他们把文言文的学习看成像学外语那样,由于短时间不见成效,宁愿去之而后快,在文言文的学习中,他们疲于应付或懒于应付。为有效地搞好中学文言文教学,许多中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了艰难探索,付出了辛苦努力,已经有了许多收获。他们在文言文阅读教学方面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值得我们借鉴和总结。本研究论文是在结合自己30年亲身语文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文革”前后近50年来的中学文言文教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再认识,并对新课改形式下的中学文言文教学进行深刻反思,试图形成一些规律性认识;在回顾中学文言文阅读教学整个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针对当前中学文言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展示了自己的应对策略。论文主要从创新文言基础知识体系、突出文言文比较阅读方法两个方面探讨了中学文言文有效教学的策略问题,一些见解具有明显的创造性,希望能引起同行的关注和共勉,为全面、深入地进行中学文言文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中学文言文教学的效率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中学文言文教学方法研究[D]. 杨志梅. 华东师范大学. 2008
[2]. 中学文言文教学目的研究[D]. 万进峰. 华中师范大学. 2011
[3]. 回头看与向前看[D]. 刘梅珍. 浙江师范大学. 2004
[4]. 中学文言文教学目的研究[D]. 王志凯. 浙江师范大学. 2002
[5]. 中学文言文教学现状及建议[J]. 钱毅, 罗幸.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
[6]. 中学文言文教学价值浅论[J]. 刘梅珍. 语文学习. 2006
[7]. 中学文言文比较教学构想[D]. 林莉莎. 福建师范大学. 2015
[8]. 坚守与创新:百年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研究[D]. 胡虹丽. 湖南师范大学. 2010
[9]. 中学文言文教学的调查与思考[D]. 王义清.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4
[10]. 中学文言文有效教学对策[D]. 周旺. 贵州师范大学.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