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第三医院 河北邢台 054000)
【摘要】 目的:通过对健康体检中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患病情况的分析,探讨人群中三种疾病的发病率、患病人群特点以及对健康问题进行指导。方法:对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中20岁以上人群的健康情况进行统计,记录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患者人数,观察患者所在人群的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体质指数与慢性病发病率的相关性。结果:所统计的2000人中,高血压400例(20.0%)、高血脂190例(9.5%)、糖尿病80例(4%),将十岁划分为一个年龄组(60岁以上为一组),经统计分析,随着年龄的增高,患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的患者比例也相应增大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随着年龄增长患病风险增加,并且与体质指数成正相关。
【关键词】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体检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5-0218-02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年升高,但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患者的比例并没有得以控制而是相反的逐年升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人们的健康意识并没有伴随着生活水平的升高而提高,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缺乏正确的健康指导。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不但影响正常的心血管功能,所产生的并发症还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健康体检中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患者情况的分析,探讨人群中三种疾病的发病率、患病人群特点,以此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干预指导。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3年5月~2015年5月来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2000人,其中男性1020人,女性980人。20~30岁为240人,男性130人,女性110人;30~40岁为350人,男性130人,女性220人;40~50岁为360人,男性190人,女性170人;50~60岁为520人,男性280人,女性240人;60岁以上530人,男性290人,女性240人。
1.2 方法
所有进行体检的人员均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并抽取血液样本进行血脂血糖生化指标的测定。将测量所得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体质指数为正常BMI(18.5~24.9kg/m2),BMI水平为25.0~29.9kg/m2(超重),30.0~34.9kg/m2(1级肥胖),35.0~39.9kg/m2(2级肥胖),≥40.0kg/m2(3级肥胖)[1]。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人员即认为患有高血压;TC1>5.17mmol/L和(或)TG≥1.7mmol/L的人员即认为患有高血脂;空腹血糖(FPG)>17mmol/L的人员即认为患有高血糖。此外,体检时血压、血脂和血糖正常,但因曾诊断出患有其中一类疾病而一直服用控制药物的人员,也认为其患有该类疾病[2]。阳性判断为:出现体质指数超出标准体质以及血压、血脂和血糖高于正常水平一种及一种以上情况即判定为阳性患者。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算卡方值及P值,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发病率与年龄、性别的关系 所统计的2000人中,高血压400例(20.0%)、高血脂190例(9.5%)、糖尿病80例(4%)。将每十岁划为一个年龄组(60岁以上为一组),年龄、性别与发病率的关系详见表1。
3.讨论
心血管疾病是人类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高血压及其引起的并发症是其中的重要组成。已有文献报道[3],在黑猩猩的高血压发病率与体质指数及性别试验中,肥胖是决定女性高血压发病率的一个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但肥胖对男性的血压影响不太大。本研究也显示了,体质指数超出标准的女性患者所占高血压的比例大于体质指数超出标准的男性患者(P<0.05),即对于体质指数超重及以上级别的女性患者来说,应密切关注自己的血压,注意控制体重以减少患者风险。
有文献报道,高血脂的发病率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吸烟与否以及个人家族病史等[4]。在本研究中,高血脂的发病率与体质指数密切相关,但并没有表现出与性别的相关性。
在已有研究中[5],报道过在动物试验中发现高血糖不仅跟性别及年龄有关,而且与精神压力及相关激素调节也密切相关。文献中研究了未成年、成年和中老年三个水平,发现未成年和中老年男性在激素水平调节引起的葡萄糖耐受受损中的表现更为明显,而女性则在成年期表现得较为明显。本研究显示,在不同年龄阶段中,女性的糖尿病发病年龄明显早于男性(P<0.05),而在50岁以上的男性糖尿病患者对女性(P<0.05),初步认为是由于性别不同所导致的激素水平调节差异引起的。
【参考文献】
[1]潘长玉,程莹.代谢综合征:值得关注的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中华内科杂志,2004,43(11):801-802.
[2]廖二元,许樟荣.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糖尿病之友,2004,12(1):7-9.
[3]Reilly MP,Rader DJ.The metabbolec syndrome:more than the sum of its parts.Circulmion,2003,108:1546~1551.
[4]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课题协作组.我国中年人群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流行现状从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的变化趋势.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74-79.
[5]郭江红,闫鸿弟.太原理工大学教职工血压、血脂、血糖测定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3,24(1):95-96.
论文作者:张洁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0
标签:高血压论文; 发病率论文; 体质论文; 高血脂论文; 女性论文; 糖尿病论文; 男性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1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