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关乎建筑整体的质量、稳定性与安全性。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合理运用,能够有效的控制施工质量,达到更好的施工效果以及社会经济效益。因此,本文就建筑工程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进行探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基坑支护施工控制优化
1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相关概述
1.1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涵义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是指:在实际的深基坑施工中,为了确保地下结构和深基坑周边的环境的安全,对周边环境所采取的支护手段,通过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能够有效的降低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确保深基坑施工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在实际的深基坑施工中,如果深基坑施工发生安全事故,必然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给建筑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是现阶段建筑企业必不可少的施工技术。
1.2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特点
在进行施工前对施工设计、基坑支护以及检测进行全面操作,可有效确保主体建筑物的地下结构安全,使深坑施工顺利进行。其具有以下特点:①大力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持续增加深坑的深度。受建筑物高度影响,地基的承受力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必须增加深坑深度以保证工程需要。②周围环境对基坑支护施工具有较大影响。由于高层建筑多建于人口密集及交通发达区域,这些因素对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产生较大影响。③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区域性较强。在实际施工建筑中,受建筑场地地质与水文条件影响,基坑支护施工技术需采取不同方式进行。④风险性与随机性同时产生。由于支护施工属临时性操作,因此,对于施工投入的资金较少,且忽视安全方面的准备及管理工作,导致施工中存在巨大安全隐患。除此之外,基坑支护工程极易受到外界自然环境的影响,因而其随机性也较大。
2. 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有效运用
2.1 土层锚杆施工
锚杆在基坑支护工程中起到标杆作用,在做完基坑围护结构的钢筋混凝土桩、灌注桩或地下连续墙工作之后,对基坑挖掘工作进行配合,当达到锚杆设计深度时,向土层内部进行锚杆施工。锚杆施工主要包括在土层中成孔、插入锚杆、灌浆、张拉锚固。首先,对于土层成孔,可采用压水钻进工艺在土层中进行钻孔,此工艺可使钻进、出渣、清孔一次性完成,省时省力。其次,进行拉杆前,需对拉杆进行除锈工作,钢绞线需进行除油脂工作,由于锚杆一般较长,进行上述工作可确保锚杆的正常使用。再次,灌浆是土层锚杆施工的重要环节,灌浆常用材料为纯水泥,地下水具有腐蚀性,可使用耐酸水泥。水灰比为0.4左右,为防止泌水情况出现,可适当添加木质素磺酸钙。目前施工建筑中常用的灌浆方式为一次性灌浆法,即是指通过压浆泵将水泥压入人工拉杆内,再通过拉杆管段将水泥注入锚孔中。最后,对于张拉锚固,在进行锚杆灌浆后,需要对锚杆进行张拉锚固。进行锚杆张拉前,可选取10%~20%的张拉力对锚杆进行预张,以确保锚杆各个部位的紧密性,使杆体达到完全平直的状态。
2.2 土钉支护施工
为确保施工土体具有良好的稳固与整体性,施工方通常会选择利用土钉与土体的相互作用来加固周边坡路,此工艺即为土钉支护施工。土体由于受到弯矩即拉力影响而发生变形,因此,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设定土钉的拉力及强度。在进行土钉支护施工时需注意以下问题:①土钉支护施工的实际深度需与钻机的总长度相吻合,并且需对孔口深度明确标记,以备施工需要;②需严格根据施工要求进行土钉的拉拔实验,由于按照相关要求及工艺可确定土钉的实际拉拔力度,因此,对于检测此项工作必须由具备资质条件的第三施工方进行;③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按照严格的工程设计要求对浆液中的水灰比例进行配备。整个注浆操作需要通过重力来完成,直到浆液注满为止,如图1所示。
图1土钉支护施工现场
2.3 护坡桩施工
护坡桩施工为护坡石宏中常用技术,其工具具有污染小、效率高等特点,因此,其多用于地质环境较为复杂的施工工程中。具体施工过程如下:首先,使用钻孔机按照事先设定的深度进行钻孔,并将浆液灌压入孔洞中,使浆液到达标注位置。其次,将钻杆全部提出,使用钢筋笼及骨料将其填满。最后,进行高压补浆工作,确保每个孔洞被浆液注满,以保证施工质量。
2.4 地下连续墙支护技术
在运用深基坑技术进行的施工当中,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可以在多种建设环境下进行应用,因此备受建筑行业的青睐,得到广泛的使用。地下连续墙支护技术是深基坑技术当中十分重要的一项结构,尤其是在所被施工的基坑深度较大时,利用连续墙支护技术将能够良好的保障施工质量,使施工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在进行地下连续墙支护时,要进行钢筋笼的制作,同时应根据具体的工程实际情况和建设的最终目的,对墙面的负载能力以及建筑结构等进行反复的分析和综合的研究之后,在进行具体的施工,从而最大限度的保障施工的质量。
3. 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的控制与优化
3.1施工过程设置测点,采取动态化监测手段
在施工过程中,在施工重点、关键部位设置测点,当出现报警值时,加强、加密监测频率,积极调整施工流程的节拍。在施工的期间以及竣工前的定期观测中,可对地面下沉值以及坡面位移值进行监测,重点对周围环境变化以及基坑本身的变形状况,按照相关的施工进度采取科学监测,施工现场控制部门依据动态数据有效控制施工进度,从而为及时提供危险事态的预警信息,以便修改设计以及施工方案,以此达到设计以及施工的最优化处理。深基坑施工地下条件复杂,影响范围广泛,在施工准备中,应做好相关的应急方案。例如,当地面出现裂缝,可以顺着裂缝注入水以及水玻璃混合液,以有效防止地表水灌入后增加坑壁的压力,地面同时采用水泥浆抹平,以稳定变形的土体。而坡脚滑移时可以采用砂石草包对坡脚采取堆叠处理,以充分限制水平位移的发展,可再用土进行反压的回填。
3.2加强施工过程控制,提升对施工流程的把控能力
基坑作业尤其是大型商场建筑的深基坑施工,应做好挖土、支护以及监测三位一体施工控制。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作业,如果在缺乏相关管理规定以及成熟经验情况下,盲目进行支护工程的施工作业,极易导致危险事故的发生。因此,在正式施工开始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试作业。在此过程中,应积极做好相关数据的详细记录,包括地面作业的施工参数、地下作业的施工参数,以进一步完善以及确定施工过程的技术参数指标,充分检验施工工艺本身是否成熟,加强对施工过程的有效控制。而针对在试作业中所出现的问题,专业监理工程师应依据作业实际情况,对施工详细方案与设计方、施工方共同作出修改,并对质量、安全以及进度等方面做好详细的预控措施,从而有效提升对施工过程的把控程度,做到精确施工、安全施工,按期、按质、按量完成施工任务。
3.3加强对自然环境的预防措施,提升支护抗压能力
据有关资料统计,由于设计原因造成的深基坑事故占总数的43%,例如无证挂单设计、盲目设计、参数取值错误、地下水处理方法失误、支护方案选择不当等。很多支护事故水的因素影响较大。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土层的滞水、砂土中的微承压水、承压水以及地面排水等处理方式一旦不当,将会对边坡的支护以及周围建筑、管线带来危害。因此,在选择地下水的处理方式时,应依据工程的地质条件,结合当地水文环境,对采取降水还是防渗措施进行科学选择,从而有效改善支护的外部作业条件,避免引起地面的沉降。在基坑的边界应做好相关的排水沟设置,避免雨水进入;对坡顶、坡面以及坡脚做好排水措施。
4. 结束语
最近几年深基坑支护技术在我国房屋建筑中被广泛应用,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是建筑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筑施工起到基础作用,因此,在飞速发展的建筑行业中必须加强对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不断改进,以确保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真正发挥其应用效用,不断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降低安全隐患,保障地下建筑工程的质量,从而促进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丰江杰.分析建筑土木工程中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J].建筑?建材?装饰,2016,28(13):77-78.
[2] 李亭.分析高层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J].住宅与房产,2016,(6):195
[3]龙啓富.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5):160-163
[4]赵鸿杰.房屋建筑工程基坑支护施工技术[J].中华建设,2016,(01):152-153
论文作者:吴用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6
标签:基坑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深基坑论文; 土层论文; 锚杆论文; 作业论文; 地下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