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晃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湖南怀化 419200
【摘 要】目的 对于脑卒中病人康复护理工作中开展针灸治疗的具体方法以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 将我们医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收治的脑卒中病人100例施行分析,所选病人采取数字法加以分组,对照组病人接受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病人在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之上开展针灸治疗,对比两组病人的康复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接受不同的康复护理措施之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存在明显的差异;两组病人的上肢肌力以及下肢肌力对比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 临床中针对脑卒中病人,在其康复护理工作中施行针灸治疗效果理想,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护理;针灸治疗;护理效果
最近几年以来,大量研究显示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认知行为功能,针灸治疗属于临床中应用十分广泛的治疗措施,利用对病人头皮特定穴位的刺激,施行活血化瘀、醒脑开窍、调动五脏六腑之精气、疏通经络以及提高语言功能恢复速度的作用[1]。本文将我们医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收治的脑卒中病人100例施行分析,现做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们医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收治的脑卒中病人100例施行分析(2017.1-2018.1),100例病人全部符合脑卒中的诊断标准,病人全部通过CT检查以及MRI获得明确的诊断,病人全部签署知情同意书,病人全部为初次脑卒中,伴随不同程度肢体功能障碍,病人不存在智力障碍,可以独立完成量表评定;100例病人全部排除合并心肝肾以及造血系统疾病,排除免疫系统疾病,排除血管性痴呆、意识障碍以及精神病史病人,排除恶性肿瘤病人;所选病人采取数字法加以分组,对照组病人接受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病人在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之上开展针灸治疗;对照组病人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最小年龄58岁,最大年龄80岁,其中脑出血病人10例,脑梗死病人40例,研究组病人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最小年龄57岁,最大年龄82岁,其中脑出血病人12例,脑梗死病人38例。
1.2方法
两组病人住院过程中全部接受相同的治疗措施,具体包括营养脑细胞药物、抑制血小板聚集以及活血化瘀药物;对照组病人接受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病人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之上采取针灸治疗:护理人员指导病人肢体摆放以及按时进行体位更换,患肢各个关节保持被动运动,指导病人进行肩胛带活动,活动度以病人不感受到疼痛为宜;健患侧翻身练习,双手保持交叉上举训练以及桥式运动;指导病人开展腕关节背伸以及踝关节背伸牵张练习,站位平衡以及坐位平衡训练,上下楼梯以及步行训练;治疗期间贯穿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为病人提供口语表达训练,指导病人张嘴进行舌部伸缩运动、噘嘴、咬牙、鼓腮动作,保持循序渐进原则;提高和病人之间的沟通,鼓励并且关心病人,从感情以及言行方面认可病人主诉,为病人提供心理疏导与支持,充分调动病人自身潜能,充分发挥其在治疗期间的能动作用。
选取病人头部百会穴以及人中穴,选取上肢合谷穴、曲池穴以及内外关穴,选取下肢三阴交穴、足三里穴以及阳陵泉穴,通过平补平泻手法捻转提插泻,局部存在酸胀感,同时向四周放射为佳,将艾柱套在针尾部,点燃施灸,保持病人感受温热但是不存在灼痛为宜,施灸期间,如果病人存在灼热感无法忍受,需要马上停止施灸,当艾柱完全烧完之后去除灰烬,每针灸1壮,留针30分钟。
1.3评价标准
通过Lovett6级分级法对两组病人的肌力进行评定,无可测知肌肉收缩代表0级,存在轻微舒缩,但是不会引发关节运动代表1级,减重状态下关节能够全范围运动代表2级,可以抗重力进行全范围运动但是无法抗阻力代表3级,可以抗重力并且抗一切阻力代表4级,可以抗重力,抗充分阻力代表5级[2]。
通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对两组病人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价,得分在0分到15分代表轻型,得分在16分到30分代表中型,得分在31分到45分代表重型。
通过改良Barthel指数对两组病人的生活能力进行评价,满分100分,病人得分越高代表生活自理能力越强[3]。
1.4统计学处理
将研究结果计算出的具体数据利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加以数据处理。在对数据开展处理过程中,t 值代表检验计量资料,卡方代表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数据差异利用P 值表示,将其作为判断标准:如果所得P值低于0.05,那么表明计算出的各项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如果所得P 值高于0.05,那么表明计算出的各项数据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两组病人接受不同的康复护理措施之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详见表1;两组病人的上肢肌力以及下肢肌力对比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详见表2。
表1 两组病人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分
3讨论
脑卒中属于临床中十分多见的一类脑血管疾病,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多发,具体指的是因为突然发作脑梗死或是出血引发神经缺损以及功能障碍的疾病,脑卒中疾病的死亡率以及致残率非常高,属于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由于现在我们国家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脑卒中疾病的致残率出现下降,但是大多数病人依旧存在不同程度功能障碍[4]。脑卒中病人以往常规康复护理,主要对病人基本病机脏腑功能失调缺乏开展有针对性的护理,但是依旧存在生活能力恢复不佳、复发率升高以及残障率升高等风险。中医学属于我们国家独特的治疗措施,临床中开展中医康复,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病人的肢体功能[5]。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病人接受不同的康复护理措施之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存在明显的差异,两组病人的上肢肌力以及下肢肌力对比存在明显的差异。
综上所述,对于脑卒中病人康复护理期间开展针灸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显著提升病人康复效果,促进病人的肌力恢复以及生活能力恢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徐振华,钟平,符文彬.针灸疏经调脏法治疗脑梗死偏瘫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2):2201-2202.
[2]高强,关敏,何成奇,等.运动治疗及针刺对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与平衡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8):764-767.
[3]姚俊玲.针灸治疗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9):7084-7085.
[4]朱业智,魏进莲,余秀萍.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2,26(28):2647-2648.
[5]王伟敦,丁自勤,陈慧珍,等.功能训练联合针灸早期介入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J]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2):147 -149.
论文作者:蒲晓春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0
标签:病人论文; 脑卒中论文; 针灸论文; 两组论文; 代表论文; 能力论文; 差异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