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损害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当归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损害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辛佳蔚[1]2014年在《当归对血管性认知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其与成体神经发生的关系》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成体神经发生,尤其是海马齿状回的神经发生与学习记忆功能密切相关,而当归(Radix Angelica Sinensis, RAS)作为一种常用的具有血管神经保护作用的中药,其认知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其对成体神经发生的作用有关。我们拟采用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L(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 two vessel occlusion,2VO)这一目前较为公认的慢性脑低灌注导致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动物模型,通过当归的干预以及对大鼠海马区成体神经发生的抑制,研究海马区成体神经发生在当归的认知改善疗效中的作用,并探讨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五组:假手术加无菌蒸馏水灌胃组(sham组),2VO加无菌蒸馏水灌胃组(2VO组),2VO同时接受头颅X线照射(cranial irradiation, IRR)加无菌蒸馏水灌胃组(2VO+IRR组),2VO加当归灌胃组(2VO+RAS组),2VO同时接受头颅X线照射加当归灌胃组(2VO+IRR+RAS组),通过Morris水迷宫评价大鼠海马依赖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并采用5-溴-2'-脱氧尿苷(5-bromo-2'-deoxyuridine, BrdU)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海马区新生神经细胞的增殖情况,BrdU和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ron specific nuclear protein, NeuN)免疫荧光双标检测大鼠海马区新生神经元的存活和成熟情况。同样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区(subgranular zone,SGZ)谷氨酸脱羧酶65(glutamate decarboxylase, GAD65)和Ⅰ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vesicle glutamate transporter of type1, VGLUT1)的表达。利用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phic factor, BDNF),磷酸化的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hosphorylated 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p-CREB),突触素(synaptophysin, SYN)和突触后密度蛋白-95(postsynaptic density protein95, PSD-95)的表达。结果:当归干预可以改善慢性脑低灌注大鼠的认知功能损害,促进慢性脑低灌注大鼠海马区的神经发生;局部低剂量X线照射可以对大鼠海马区的神经发生造成精确而长期的破坏,而一旦神经发生缺失,当归就失去了对慢性脑低灌注大鼠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当归干预改善了大鼠慢性脑低灌注损伤所导致的海马区BDNF, p-CREB和GAD65的表达降低。结论:当归对慢性脑低灌注导致的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有保护作用,这种认知保护作用可能和其促进神经发生的作用密切相关,而当归增强慢性脑低灌注大鼠海马区的神经发生的作用可能与其提高BDNF, p-CREB以及GAD65所代表的γ-氨基丁酸(gamma-amino butyric acid, GABA)能神经元的水平有关。当归可能是一种治疗慢性脑低灌注导致的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潜在药物,值得进一步深入地研究。

杨英[2]2016年在《低氧诱导因子1α对慢性脑低灌注大鼠的内源性神经保护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慢性脑低灌注所致认知功能损害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共有的重要病理机制。大脑血流灌注降低在引起能量代谢障碍、神经元电活动异常、蛋白质合成紊乱、氧化应激、炎症和凋亡等病理损伤从而导致认知功能损害的同时,也会激起机体自身内源性的代偿反应,以抵御更严重的损伤。因此,探讨慢性脑低灌注过程中内源性神经保护机制对AD与VaD的干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自身适应性代偿反应的调节与机体众多转录因子的激活有关,其中就包括低氧诱导因子HIF-1α。低氧诱导因子-1α介导的信号通路通过促进下游神经保护相关的促存活基因(如VEGF, GLUT-1, EPO)的表达,在维持机体氧稳态以及细胞对缺氧和/或缺血的内源性适应性保护反应中起重要调节作用。然而目前研究发现,HIF-1α也可调节与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如BINP-3, Noxa, NIX)的表达。在急性脑缺血的研究中观察到,HIF-1α缺血早期和晚期可能起着完全相反的作用,并认为HIF-1α所起的作用可能取决于缺血的时间长短及缺血的严重程度。相比急性脑缺血,慢性脑低灌注的发生发展要更加缓慢且程度较轻,脑组织对缺血缺氧有更充足的代偿时间与空间,内源性适应性保护机制可能更能发挥作用。因此,内源性HIF-1α的长期效应在慢性脑低灌注的病理生理改变过程中的作用值得探讨。目的:观察慢性脑低灌注过程中大脑HIF-1α及其调控基因的表达变化;通过慢病毒介导的HIF-1α shRNA干扰降低脑组织HIF-1α mRNA的表达,减少HIF-1α蛋白在细胞核内的聚集,从而探讨其在慢性脑低灌注过程引起的神经损伤及认知损害中的作用。方法:1.采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 two vessel occlusion,2VO)制备慢性脑低灌注动物模型。在2VO术后不同时间点(0小时,12小时,24小时,3天,7天,14天,28天,42天,56天)观察HIF-1α蛋白在海马组织细胞核内的聚集水平,同时检测HIF-1α下游促存活及促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曲线。2.通过大脑立体定位,同时向正常大鼠双侧海马及双侧侧脑室中注射携带HIF-1α shRNA的慢病毒载体,下调海马及其他脑区HIF-1α基因的表达。定位注射一周后,通过行2VO术诱导全脑慢性低灌注状态的产生。2VO手术四周后,行为学及分子生物学评估HIF-1α基因表达下调对2VO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及脑内微血管新生、氧化应激损伤、炎性相关的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结果:1.大鼠海马组织HIF-1α蛋白水平在2VO手术后12小时已经开始增加,并在为期8周的观察中呈现持续增加趋势。而HIF-1α下游促存活(VEGF, GLUT-1, EPO)及促凋亡(BINP-3, Noxa, NIX)相关基因在2VO早期(一周内)mRNA均表达上调,此后逐渐恢复到正常对照水平。2.在2VO手术前进行shRNA干扰下调大脑HIF-1α的表达,大鼠在2VO四周后表现出更为严重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同时2VO引起的大脑代偿性微血管新生数量减少,氧化应激损伤及炎性相关的胶质细胞激活进一步增加。结论:尽管慢性脑低灌注引起的HIF-1α蛋白水平增加可同时使其下游的促存活和促凋亡基因在2VO早期表达上调,但通过在2VO开始之前下调HIF-1α的表达可造成2VO引起的大脑代偿性微血管生成减少,2VO后氧化应激损伤及炎性相关的胶质细胞激活进一步增加,继而加重2VO引起的认知功能损害。HIF-1α介导的促存活作用在大鼠慢性脑低灌注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因此我们得出结论,慢性脑低灌注引起的HIF-1α蛋白在脑组织细胞核内的聚集可能介导了慢性脑低灌注过程中的内源性神经保护。

郑萍[3]2004年在《当归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损害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文中认为引言:脑缺血是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发生的最主要的原因,常常表现为脑实质损害和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缺损。有研究提示内源性的NGF和BDNF通过增加前脑胆碱能系统的活性和海马神经元的可塑性,具有改善认知功能损害的作用。传统中药当归对大鼠认知功能损害起着改善的作用,但是当归对慢性脑缺血所致的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作用有待阐明。 目的: 1、观察慢性脑缺血2月后大鼠海马NGF和BDNF的mRNA和蛋白含量的变化水平; 2、观察当归干预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的损害是否有保护效应; 3、研究当归是否通过调节内源性的NGF或BDNF的水平来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方法: 1、大鼠分为叁组:当归干预手术组,生理盐水手术组,假手术组; 2、永久性阻塞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制成慢性脑缺血模型(2VO),使用当归对2VO模型大鼠进行术后干预2月,剂量为每日20ml/kg,另两组分别为生理盐水手术组和假手术组; 3、使用Morris水迷宫来检测各组大鼠的空间记忆行为学变化; 4、用免疫组织化学来检测海马切片NGF和BDNF的蛋白表达情况及组织病理改变; 5、用实时定量PCR从mRNA水平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NGF和BDNF的含量变化; 6、用western印迹从蛋白水平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NGF和BDNF的含量变化。 结果: 1、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表明假手术组的潜伏期长于当归手术组(p<0.05),但是短于生理盐水手术组(p<0 .05); 2、生理盐水手术组BDNF mRNA在海马组织内的表达显着高于假手术组(p<0 .05),但低于当归组(p<0 .05); 3、当归干预手术组BDNF蛋白在海马组织内的表达显着高于生理盐水手术组(p<0 .05),生理盐水手术组BDNF蛋白在海马组织内的表达显着高于假手术组(p<0.05)。NGF蛋白和mRNA的表达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慢性脑缺血明显损害了大鼠空间记忆功能,当归有改善这种认知功能损害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上调大鼠海马中BDNF改替认知功能的损害。

乔黎焱[4]2012年在《芪丹通脉片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障碍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及目的:血管性认知障碍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临床上有发病率高,起病隐匿,进行性加重,病程漫长等特点。而慢性脑缺血是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研究证实慢性脑缺血可引起能量代谢障碍、葡萄糖利用减少、神经递质改变、脑白质损害和神经元缺失等改变,这些改变恰恰构成了慢性脑缺血所致的认知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其中神经元缺失与氧化应激、免疫炎症及细胞凋亡等因素有关。MDA、SOD是反映抗氧化应激机制的重要指标,Caspase-3是细胞凋亡的关键蛋白酶,故可作为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靶点。现代医学对此类疾病的治疗都是针对于某一环节、某一机制,临床效果并不满意。目前认为早期的预防和治疗是该病的主要原则。现代研究显示:祖国医学治疗疾病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在早期预防和治疗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中医中没有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这样的病名,但却有很多与之相关的病因、病症的描述,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病症特点来看,应属于“文痴”、“善忘”、“痴呆”、“神呆”、“愚痴”等病证范畴。其病机主要是肾虚髓亏为本,同时涉及五脏,血瘀痰浊阻滞为标,气虚血瘀是重要的发病机制。芪丹通脉片是在中医传统气血理论指导下的一个中药复方制剂,具有益气活血,温经通络等作用,既往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该药有改善心肌供血、减小心梗面积等作用,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也有一定的作用,但从未有过慢性脑缺血方面的研究。为此,本实验以永久性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2-VO)制成慢性脑缺血实验模型,首次观察了芪丹通脉片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中学习记忆的影响,观察芪丹通脉片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并从抗氧化应激和抑制细胞凋亡方面对可能的神经保护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方法和内容:健康雄性SD大鼠56只,按完全随机分组,分为7组,分别是:空白对照组(control)、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2-VO Model)、芪丹通脉片低剂量组(QDTMTL)、芪丹通脉片中剂量组(QDTMTM)、芪丹通脉片高剂量组(QDTMTH)、尼莫地平组(Nimodipine),每组8只,除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2-VO法制造慢性脑缺血模型,造模后适应性喂养2天,第3天起各组动物每日灌胃给药。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给以生理盐水10ml/kg/d,QDTMTL、QDTMTM、QDTMTH组分别给予芪丹通脉片0.36g/kg/d、1.08g/kg/d、3.24g/kg/d及尼莫地平组给予尼莫地平6mg/kg/d,加生理盐水配成等体积药液灌胃,每日一次,连用28天。28天后行水迷宫定向航行实验和空间探索实验,观察慢性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随后抽取2只大鼠行大脑切片,并作HE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变化,另6只大鼠断头取脑,提脑蛋白,检测SOD、MDA含量,用Wester-blot检测海马活性Caspase-3的表达。实验结果:1.在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反映大鼠的学习能力,游泳训练的第1天和第2天,各组大鼠的平均逃避潜伏期没有明显差异,然而从第3天起,对照组与模型组、治疗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有明显的区别:各治疗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降低,其中高剂量治疗组效果最好,其疗效接近于阳性对照组。2.水迷宫空间探索实验反映了5天游泳训练后大鼠记忆能力的状况,结果显示:各个处理组大鼠空间记忆能力区别明显,与对照组(normal和sham)相比,模型组大鼠在目的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减少(P<0.05),各治疗组大鼠在目的象限停留时间多于模型组,其中高剂量组大鼠在目的象限停留时间更多。3.HE染色:模型组海马CA1区呈现出典型的神经病理性改变,海马区神经细胞数量减少、固缩等改变,无梗死表现,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大鼠海马CA1区结构正常、神经元大小、排列正常,药物处理对缺血大鼠海马CA1区组织结构改善明显,其中高剂量组效果最好。4.海马MDA、SOD含量: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SOD活性显着下降,MDA含量明显升高,干预组脑缺血大鼠海马部位SOD活性较模型组显着升高,MDA含量较模型组有所下降,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高剂量药物效果明显,接近于尼莫地平组,低、中剂量药物组效果不及高剂量药物组。5.海马活性Caspase-3含量结果表明,模型组海马部位活性Caspase-3表达明显增加,各治疗组治疗后海马部位的活性Caspase-3表达下降,高剂量组明显低于低、中剂量组,但接近于阳性对照组。结论和提示:1.QDTMT可显着改善慢性脑缺血所致的认知功能障碍,高剂量组效果最佳,提示该药可用于防治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2.QDTMT能减轻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区MDA含量升高及SOD活性下降,提示其可能通过减轻海马区的氧化应激水平保护海马组织,进而改善认知功能障碍。3.QDTMT能显着降低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区活化caspase-3的表达,提示其可能通过减轻海马区细胞凋亡保护海马组织,进而改善认知功能障碍。

胡霞[5]2014年在《温阳通脉法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肾虚髓减证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温阳通脉法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肾虚髓减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探索其适应症做准备。方法:将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60例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片每天3次,每次1片(30mg)。治疗组予温阳通脉中药颗粒,一日一剂,分别于上午、下午、晚上温服。治疗期间两组患者针对血管危险因素均给予相应治疗,但不可使用其他具有扩血管、调节神经递质及抗精神病等作用的中、西药物。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治疗前、治疗后6周及12周的中医证候积分、MoCA评分、ADL评分、P300波幅及潜伏期的变化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1)疗效评估:①临床疗效:温阳通脉法中药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8%,低于对照组69.2%,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药物在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肾虚髓减证的临床总疗效相当;②中医证候疗效:温阳通脉法中药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4.00%,明显高于对照组38.46%,经统计学处理有显着性差异(p<0.01),可见温阳通脉法中药在改善中医证候疗效方面优于尼莫地平。(2)疗效性指标评估:①认知功能: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MoCA评分、P300潜伏期及波幅在6周及12周时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12周与治疗6周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药物改善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肾虚髓减证患者的认知功能方面在治疗6周时已初见疗效,治疗12周时疗效明显且优于治疗6周时;治疗6周、12周时,MoCA评分、P300潜伏期及波幅的变化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药物在改善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肾虚髓减证患者的认知功能方面疗效相当;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MoCA各亚项的评分均有所提高,但仅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和命名两方面的评分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组间治疗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药物均能提高患者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和命名两方面的MoCA评分,且疗效相当。②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在6周及12周时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12周与治疗6周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药物在改善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肾虚髓减证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在治疗6周时已初见疗效,治疗12周时疗效明显且优于治疗6周时;治疗6周、12周时,ADL评分变化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药物在改善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肾虚髓减证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疗效相当。③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在6周及12周时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12周与治疗6周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药物在改善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肾虚髓减证患者的中医证候方面治疗6周时已初见疗效,治疗12周时疗效明显且优于治疗6周时;而对照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仅在治疗12周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对照组药物在改善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肾虚髓减证患者的中医证候方面12周才初见疗效。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治疗后治疗组药物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优于对照组药物。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对照组积分在智能减退、表情呆板(思维迟钝)、脑转叁方面均有改善(p<0.05);而治疗组治疗后各方面积分较前均有所下降,在智能减退、腰膝酸软、倦怠思卧、表情呆板、善惊易恐、面色无华、小便失禁、大便自遗、舌象及脉象等方面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或p<0.01),且在面色无华、小便失禁两方面在治疗6周后即有改善(p<0.05)。(3)安全性评估:在治疗及随访期间,对两组患者服用药物的毒副反应进行观察,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叁大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及心电图等各项安全性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药对患者各项安全指标无不良影响,服用两种药物均是安全的。结论:温阳通脉法中药和尼莫地平治疗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肾虚髓减证患者疗效显着,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具有提高患者认知功能水平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功能;但温阳通脉法中药在改善患者中医证候方面效果优于尼莫地平,且在用药期间未见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是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安全有效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牟静静[6]2015年在《慢性脑缺血致认知障碍大鼠线粒体损伤机制及脑脉泰保护作用研究》文中认为血管性痴呆是一系列脑血管病因素引起的脑组织损害,同时伴有严重记忆减退和认知障碍的综合征。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在发病原因中居首位。各种因素引起的慢性脑缺血作为神经系统一种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被认为是VD、AD、Binswanger病等许多疾病的共同的病理生理过程,成为研究血管性痴呆发病机制的主要研究方向。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模拟慢性脑缺血导致血管性痴呆模型,能够检测到海马、皮质等区域脑血量下降,神经元细胞脱失凋亡,乙酰胆碱水平下降,能量代谢异常及氧化应激等变化。我们前期研究发现,在慢性脑缺血早期与线粒体代谢有关的多种神经突触蛋白已发生改变。线粒体作为能量产生的工厂,同时也是细胞内产生氧自由基最多的部位。早期应用脑脉泰可提高血管性痴呆大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改善大鼠认知功能。脑脉泰是由红参、叁七、当归、丹参等组成的中药制剂,具有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功效,但其改善大鼠认知功能的机制尚不清楚。目的:1.制备慢性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观察其线粒体发病机制。2.观察脑脉泰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海马及额叶皮质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探究脑脉泰改善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的病理基础及线粒体抗氧化应激作用机制。方法:1.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2-VO)制备血管性痴呆模型。术后分别给予脑脉泰不同剂量灌胃治疗6周。应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认知功能的改变。2.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及额叶皮质神经元形态变化。3.检测血管性痴呆大鼠的脑组织线粒体功能,包括线粒体活性氧(ROS)、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线粒体肿胀度、膜电位等;免疫印迹法检测脑组织线粒体Sirt3和PGC-1α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1.定位航行实验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潜伏期明显延长,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空间探索实验中发现,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跨越原平台时间和次数上均减少,具有显着差异(P<0.05),说明模型组大鼠记忆能力下降。高剂量给药组跨越原平台时间和次数提高明显,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在空间探索实验的运动轨迹图可看出,模型组的运动轨迹为边缘式,而假手术组大鼠运动的目标性较强,多集中在原平台所在的第叁象限,给药组大鼠运动轨迹较模型组改善明显,尤其是高剂量给药效果更好。2.观察慢性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大鼠HE染色病理切片可以发现,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海马CA1区和额叶皮质的正常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细胞凋亡缺失严重。脑脉泰给药组HE染色神经元细胞核染色、细胞形态、排列等得到明显改善。3.与假手术组相比,慢性脑缺血模型组大鼠线粒体ROS生成增加,肿胀明显,膜电位下降,SOD活性下降。脑脉泰给药组能够降低线粒体ROS生成,减弱线粒体肿胀程度,线粒体膜电位得到提高,增加线粒体SOD活性。脑脉泰对线粒体功能具有改善作用。慢性脑缺血模型组大鼠线粒体Sirt3和PGC-1α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与模型组大鼠相比,脑脉泰给药组大鼠两类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结论:1.慢性脑缺血可致大鼠出现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2.脑脉泰可以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认知功能,提高空间学习、记忆能力。3.大鼠慢性脑缺血后线粒体功能受损,ROS生成增加,SOD活性水平下降,Sirt3和PGC-1α蛋白表达受抑制,进而导致认知障碍。4.脑脉泰给药可改善线粒体功能,提高Sirt3和PGC-1α蛋白的表达,推测其通过参与慢性脑缺血后氧化应激的调节而改善认知。

伍大华[7]2013年在《基于脑髓理论分阴阳论治的补肾活血法干预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在中医脑髓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观察温肾活血、滋肾活血两种不同的补肾活血法治疗(Vascular dementia, VaD)的临床疗效,并评价两法对VaD患者胆碱能系统神经递质及血管内皮功能活性物质的影响,以探讨作用机制;另外,通过对肾阳虚血瘀证、肾阴虚血瘀证VaD患者智能障碍结构差异、胆碱能神经递质失衡和血管内皮功能活性物质变化的不同特点及对应治法干预效果的分析,验证补肾活血法治疗VaD分阴阳论治的优越性,提出“脑髓阴阳论”的假说。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对照的原则,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的比例将符合肾阳虚血瘀证VaD诊断标准的50例肾阳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温肾活血组25例和对照1组(奥拉西坦胶囊)25例;将符合肾阴虚血瘀证VaD诊断标准的50例肾阴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滋肾活血组25例和对照2组(奥拉西坦胶囊)25例。温肾活血组给予温肾活血方治疗,滋肾活血组给予滋肾活血方治疗,对照1组和对照2组均给予奥拉西坦胶囊治疗。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中医证候、中枢胆碱能神经递质、血管内皮活性物质等方面进行研究,观察温肾活血方和滋肾活血方治疗VaD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生化机制。另外,从临床表现特点、智能障碍构成、胆碱能神经递质失衡、血管内皮活性物质变化等方面,比较肾阳虚血瘀证和肾阴虚血瘀证VaD的差异,寻找脑髓分阴阳的临床与物质依据。结果:共收集患者100例,包括肾阳虚血瘀证患者50例、肾阴虚血瘀证50例。其中剔除、脱落病例5例,最终纳入统计的病例为95例,其中肾阳虚血瘀患者47例(包括温肾活血组24例、对照1组23例),肾阴虚血瘀患者48例(包括滋肾活血组24例、对照2组24例)。温肾活血组、滋肾活血组、对照1组、对照2组的MMSE评分、ADL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等观察指标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1或P<0.05),而且温肾活血组、滋肾活血组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奥拉西坦胶囊(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或P<0.01));温肾活血组、滋肾活血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5),对照1组、对照2组均不明显(与治疗前比较,P>0.05)。MMSE项目增分上,四组的记忆积分、计算积分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均P<0.05),温肾活血组与对照1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滋肾活血组与对照2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温肾活血组的语言积分、滋肾活血组的视空间执行能力积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5),对照1组的语言积分、对照2组的视空间执行能力积分均改善不明显(与治疗前比较,P>0.05)。温肾活血组与对照1组的定向力积分、视空间执行能力积分均无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均P>0.05)。滋肾活血组与对照2组的定向力积分、语言积分均无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均P>0.05);肾阳虚血瘀组与肾阴虚血瘀组MMSE构成因子比较: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语言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提示肾阳虚血瘀VaD的语言损害重于肾阴虚血瘀证VaD。视空间执行能力有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肾阴虚血瘀证VaD的视空间执行能力损害重于肾阳虚血瘀证VaD.肾阳虚血瘀证与肾阴虚血瘀证两组VaD患者的胆碱能神经递质和血管内皮活性物质比较:Ach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说明肾阳虚血瘀VaD患者的Ach含量较肾阴虚血瘀更低;AchE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说明肾阴虚血瘀VaD患者的AchE活性较肾阳虚血瘀增加更明显;ET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说明肾阴虚血瘀VaD患者的血浆ET含量较肾阳虚血瘀增加更明显;CGRP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说明肾阳虚血瘀VaD患者的血清CGRP含量较肾阴虚血瘀降低更明显。四组的Ach含量提高、AchE活性抑制、ET含量降低、CGRP含量增加均明显(与治疗前比较,P<0.01或P<0.05),而且温肾活血组治疗后的Ach含量提高较对照1组明显(P<0.05)、滋肾活血组治疗后的AchE活性抑制较对照2组明显(P<0.05),两中药组治疗降低ET含量、增加CGRP含量作用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1.温肾活血方和滋肾活血方均为VaD临床有效的治疗组方,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优越性。2.温肾活血方和滋肾活血方的临床疗效及对认知障碍因子构成改善的针对性可能是分阴阳论治肾虚血瘀证VaD的优势体现。3.调节胆碱能神经递质失衡及调节血管内皮活性物质失调、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可能是温肾活血方和滋肾活血方干预VaD的疗效机制之一。4.脑髓亦有阴阳之分,肾阳虚血瘀证和肾阴虚血瘀证VaD在痴呆临床表现、认知能力构成、胆碱能神经递质失衡、血管内皮活性物质变化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可能是脑髓阴阳论的临床和物质基础。

魏微[8]2012年在《慢性低灌注大鼠神经血管单元与淀粉样物质的关系及丁苯酞的神经保护的研究》文中指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 AD)至今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其中60岁以上AD者80%以上具有CAA。二者均有淀粉样物质Aβ的沉积。其中Aβ40沉积在血管壁。慢性低灌注、淀粉样物质的沉积、神经血管单元的损伤都与AD的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尽管如此,到目前为止,这叁者之间的关系鲜有报导,所以本研究的第一个任务是利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创造慢性低灌注大鼠模型,探讨慢性低灌注、淀粉样物质的沉积和神经血管单元损伤叁者之间的关系。丁苯酞是从芹菜的菜籽中分离得到的主要药效成分,在当归、川穹、茶穹等中药和天然植物中均有发现,具有抗惊厥、解痉、平喘等多种药效作用。丁苯酞对AD病的治疗作用屡有报导,但是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论文的第二个任务将研究丁苯酞对慢性低灌注与淀粉样物质的沉积和神经血管单元损伤关系的影响来初步探讨丁苯酞治疗AD病的机制。第一部分慢性低灌注和淀粉样物质关系的研究目的:研究丁苯酞处理对慢性低灌注后脑组织中APP,MMP-2和MMP-9表达量以及淀粉样物质沉积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和丁苯酞组,按实验设计方法处理后,采取Western blot法测定不同时间脑组织中APP,MMP-2和MMP-9的表达量,并监测淀粉样物质、MMP-2和MMP-9在血管壁的沉积情况,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认知功能。结果:1.Western blot分析表明:缺血2个月后大鼠皮层中APP,MMP-2的表达明显升高,而MMP-9表达未见明显变化;脑缺血后大鼠海马中MMP-2,MMP-9的表达均未见显着改变。丁苯酞处理30天和60天后,脑皮层中APP和MMP-2的表达量与脑缺血组相比有了显着的下降,而MMP-9的表达量没有变化;丁苯酞处理7,14,30,60天后,海马中APP,MMP-2,MMP-9的表达量均没有变化。2.免疫组化结果表明:脑慢性低灌注3天后MMP-2和Aβ40在静脉血管内皮上有显着沉积,14天后在动脉血管内皮上有显着沉积;3.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表明:慢性低灌注后1月丁苯酞治疗组记忆功能有所改善。结论:研究表明,MMP-9与Aβ的前体蛋白β-APP无明确的相关性,MMP-2可能参与了血脑屏障的破坏以及淀粉样物质的沉积。丁苯酞能干预淀粉样物质的沉积,延缓血管病变,改善慢性低灌注后的认知功能。第二部分慢性低灌注后影像学的变化研究目的:建立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动物模型探讨慢性低灌注后海马影像学变化及其病理改变与认知功能减退的关系。方法: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缺血组和假手术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方法制作慢性脑缺血动物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并对低灌注大鼠进行头颅MRI扫描及海马体积测量。尼氏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及数目变化。结果:1.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组大鼠记忆功能出现明显障碍。2.影像学结果表明:缺血组慢性低灌注后3个月开始出现海马体积缩小,局部内嗅皮层萎缩,局部蛛网膜下腔增宽。3.病理检测结果表明:缺血1月时海马CA1区即可见神经元减少,形态欠规则,细胞皱缩。3月时神经元损害更加明显。结论:2VO后全脑血流下降,海马及局部内嗅皮层长期脑血流下降,海马体积变小,神经元缺失,影响了与记忆相关的突触联系通路,造成认知功能减退,海马的影像学改变相对滞后于病理改变。第叁部分慢性低灌注后神经血管单元的变化研究目的:用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方法制作模型,观察慢性低灌注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电镜观察神经血管单元的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丁苯酞组,按照实验设计的方法测定脑组织伊文思蓝含量以反映血脑屏障的完整性,并用电镜观察神经血管单元的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1.脑组织伊文思蓝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缺血组7d亚组大鼠脑组织伊文思蓝含量高于假手术组及丁苯酞组。2.伊文思蓝染色及电镜结果表明:缺血组7d亚组血脑屏障明显受损,假手术组血脑屏障完整,丁苯酞组受损较小;随着时间的延长,受损血脑屏障完全修复,与假手术组无差异。结论:慢性低灌注后有神经元凋亡,血脑屏障遭到破坏,丁苯酞对血脑屏障有保护作用;随着时间的进行,血脑屏障可以完全修复。

周冬梅[9]2011年在《健脑颗粒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认知功能、脑血流及颈动脉斑块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健脑颗粒对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患者认知功能、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脑血流的影响,从而进一步证实健脑颗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CCI的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红,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每个入组患者询问病史并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对照组:基础用药治疗(口服“拜阿司匹林”100mg 1/日、“尼莫地平”0.03g3/日及“阿托伐他汀钙”0.01g1/晚)。治疗组:在上述基础用药的基础上加用健脑颗粒,每日一剂,温水冲服,早晚各一次。(健脑颗粒组成:黄芪15g、制首乌10g、熟地黄10g、生蒲黄10g、当归10g、川芎10g、羌活12g,颗粒剂)。两组患者均针对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作相应处理,均以2个月为一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尿、粪叁大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安全指标的变化,并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测试、经颅多普勒(TCD)及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量表检测结果,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的面积及数量,脑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1)认知功能检测方面,研究结果显示两组CCCI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且有显着性差异(P<0.05)。同时结果证实CCCI患者中存在广泛的认知功能障碍(约占56.67%-86.67%),研究共进行120次检测,MMSE检出认知功能障碍的为63例,检出率为52.5%;MoCA检出96例认知功能障碍者,检出率为80%,两种方法认知障碍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1),MoCA认知障碍检出率大于MMSE检出率。(2)脑血流改善方面,TCD结果检测血流增快者,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且两组间比较也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脑血流速度减慢者,治疗组治疗后脑血流升高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脑血流速度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大脑中动脉(MCA)及基底动脉(BA)的搏动指数(PI)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BA在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改善血管顺应性较对照组好。(3)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上,结果显示治疗组的颈动脉斑块患者中颈动脉IMT、斑块面积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斑块面积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斑块个数治疗前后比较都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颈动脉IMT较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CCCI是作为一种慢性隐匿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早期即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MoCA作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的筛查量表敏感性较MMSE好,可发现MMSE遗漏的认知障碍。健脑颗粒与西药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尼莫地平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从不同环节,多途径,多靶点早期干预,发挥调脂、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抗血小板聚集,保护血管内膜,改善认知功能,促进动脉粥样斑块消退,扩张脑血管,改善脑血流量的作用。

刘德山[10]2007年在《益气补肾中药改善糖尿病脑功能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益气补肾中药对糖尿病大鼠脑功能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消渴病其本在肾”,“肾生髓,上通于脑”和“脑血辨证”等理论为依据,以糖尿病脑功能损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不全脑缺血等复合大鼠模型为实验对象,采用益气补肾中药—脑神康治疗后,测定动物模型的学习记忆及神经电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指标。结果:益气补肾中药—脑神康能降低血糖,降低血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改善脑血流,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SOD水平,降低MDA含量,调节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上调NOS和Ach E的蛋白表达,上调海马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IGF-1的蛋白表达,下调促凋亡蛋白Bax表达,上调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上调Bcl-2/Bax比值,抑制海马神经元的细胞凋亡,抗脑缺血损伤,显着改善高血糖和高Hcy血症引起的糖尿病大鼠脑功能损害。结论:益气补肾中药可显着改善糖尿病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和神经传导功能,逆转脑功能损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多层次、多环节、多靶点作用而实现的。

参考文献:

[1]. 当归对血管性认知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其与成体神经发生的关系[D]. 辛佳蔚. 武汉大学. 2014

[2]. 低氧诱导因子1α对慢性脑低灌注大鼠的内源性神经保护作用研究[D]. 杨英. 武汉大学. 2016

[3]. 当归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损害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D]. 郑萍. 武汉大学. 2004

[4]. 芪丹通脉片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障碍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D]. 乔黎焱. 第四军医大学. 2012

[5]. 温阳通脉法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肾虚髓减证的临床研究[D]. 胡霞.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4

[6]. 慢性脑缺血致认知障碍大鼠线粒体损伤机制及脑脉泰保护作用研究[D]. 牟静静. 吉林大学. 2015

[7]. 基于脑髓理论分阴阳论治的补肾活血法干预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D]. 伍大华.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3

[8]. 慢性低灌注大鼠神经血管单元与淀粉样物质的关系及丁苯酞的神经保护的研究[D]. 魏微. 第叁军医大学. 2012

[9]. 健脑颗粒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认知功能、脑血流及颈动脉斑块影响的研究[D]. 周冬梅.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10]. 益气补肾中药改善糖尿病脑功能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刘德山.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7

标签:;  ;  ;  ;  ;  ;  ;  

当归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损害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