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 放射科 甘肃 白银 730900
【摘要】目的 探讨增强CT高压注射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护理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5.4~2016.4收治的增强CT扫描患者200例,均高压注射造影剂,行外渗预防护理,探讨护理效果。结果 200例患者中2例出现造影剂外渗现象。结论 对增强CT扫描患者需做好高压注射造影剂外渗预防护理,避免损伤患者皮肤,减轻痛苦。
【关键词】增强CT;高压注射;造影剂外渗;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821.6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014-01
当前影像医学不断发展进步,临床广泛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为临床医学提供更可靠科学的诊断依据。应用造影剂可促使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间密度差别增大[1],更加准确识别病变,促使病灶检出率提升,相应地对护士也提出更高要求。护士不仅要掌握专业娴熟的护理技术,还要掌握影像学相关知识,对造影剂药理作用予以详细了解,对其速度与剂量予以合理选择,掌握可能会诱发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方案。造影剂外渗即开展CT增强扫描时浅静脉血管破裂,血管处有造影剂漏出,向邻近组织间隙中渗入,导致组织肿胀充血的现象[2]。因CT增强扫描中应用高压注射器,快速注射,故而造影剂易外渗,增加患者痛苦,严重者甚至导致皮肤坏死,故而需做好预防护理工作,现将患者200例选入本研究,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5.4~2016.4收治的增强CT扫描患者200例,其中男124例,女76例;年龄为5~80岁,平均(39.4±6.2)岁。
1.2 造影方法
采用螺旋CT机及专用高压注射器,造影剂为非离子型,即350mgI/ml碘海醇注射液,用量为1.5~2.0ml/kg,成人用量通常为75~95ml,4.5~5.0ml为注射速率,控制时间为25~40s。扫描期间结合病灶强化状况及扫描位置明确扫描部位动静脉期,同时确定是否要延迟扫描。密切观察造影后反应,记录造影剂外渗现象。
2 结果
200例CT增强扫描患者中2例出现造影剂外渗现象,其中1例为轻度,1例为中度。
3 预防护理
3.1 预防措施
①检查前工作人员需详细告知CT增强扫描的相关事项,了解肾功能状况、是否过敏、疾病史如糖尿病、甲亢、哮喘及红斑狼疮等。耐心疏导患者不良情绪,避免过于紧张,及时有效沟通,比如让患者了解造影剂注射完成后全身会出现热感或下腹部尿急感等,均为正常反应,避免恐慌担忧,更加配合,确保扫描过程的顺利性与扫描图像的高质量。②护士需具备高度责任心与精湛娴熟的穿刺技术,尽量一针见血,防止反复对同一部位进行穿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③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对高压注射速度予以控制调节,若患者瘦弱、年老或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注射速度为4.0ml/s,剂量为60ml,若为普通患者剂量为80ml、速率为5.0ml/s。④结合临床经验可在注射前将造影剂加热,加热温度在37℃左右,可降低50%粘稠度[3],避免注射时血管压力过大,进而将外渗风险减少。⑤选择注射血管时尽量有弹性且粗直血管,如桡静脉、肘正中静脉等,避免触及关节、静脉瓣或静脉分叉处等。⑥穿刺时快速用右手大拇指沿着血管方向将留置针针柄推进,同时用左手将针芯快速抽出,确保软管全部在血管中,回抽血。⑦用3M贴膜贴敷在穿刺部位,规格为6×9cm,确保覆盖针翼软管,优良固定。⑧在高压注射造影剂时临床多应用静脉推注法对穿刺血管予以检查,血管外渗风险较高。成功穿刺后快速高压推注10ml生理盐水,若穿刺部位无阻力、疼痛及肿胀现象可与高压注射器相连,由此减少外渗几率。若穿刺位置肿胀可将穿刺部位更换,可有效避免高压注射过程中出现造影剂外渗现象。此外在高压注射过程中还需对显示器上药抵达部位及进药量予以严密观察。
3.2 护理方法
①护士需详细掌握CT增强扫描的操作流程,并严格依据规定操作。注射时若造影剂外渗需即刻停止并将针头拔出,用无菌棉签在穿刺部位按压,且耐心解释,避免患者过于紧张或担忧。②外渗后穿刺部位若肿胀,可用50%硫酸镁纱布或20%甘露醇纱布覆盖,在纱布上放置冰袋,冷敷后收缩毛细血管,将局部疼痛肿胀缓解,将皮损程度减轻。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还可用2个新鲜土豆洗净再切块,用薄片在肿胀部位湿敷,每间隔30~40min便更换1次,反复如此,收缩局部血管后降低外渗风险。实际经验证实相较于硫酸镁土豆片有更优的消肿效果[4],敷贴10h后便可消退肿胀,缓解疼痛,且避免出现溃疡或小水疱等。③将患肢抬高,加快局部静脉回流,将组织渗出与水肿有效缓解。外敷过程中对外渗部位温度及颜色予以密切观察,若局部外渗在24h不可热敷,防止诱发溃疡或水肿等,导致组织水肿加重。48h后可热敷,消退肿胀组织。
4 讨论
增强CT扫描为当前临床常用方法,即将水溶性有机碘剂注射至周围静脉再扫描的方法,可将密度相似度高的病变与组织分辨出来,便于临床鉴别诊断,使显像效果更清晰。但CT扫描过程中主要采用高压注射方法,易出现造影剂外渗现象,当其侵入皮下组织时会致使局部疼痛或红肿,对局部血液循环产生影响,严重者甚至会导致皮肤溃疡或坏死。为防止造影剂外渗,护士需掌握娴熟高超的专业技术并保持高度负责的态度,在开展增强CT扫描时积极配合。本组2例出现造影剂外渗现象,采用土豆片、硫酸镁或甘露醇湿敷,可消除组织肿胀,缓解疼痛。
综上所述,对增强CT扫描患者采用高压注射造影剂预防护理具有必要性,一旦外渗需即刻湿敷,减轻患者痛苦。
参考文献:
[1]张宏.增强CT高压注射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护理及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5,(26):124-124,126.
[2]马婷.增强CT造影剂外渗及过敏反应的预防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9):174-175.
[3]朱继红.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护理[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5,(12):27-28.
[4]王丽亚.探讨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护理[J].医药前沿,2016,(4):282-283.
论文作者:曾贤花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7
标签:造影论文; 外渗论文; 高压论文; 患者论文; 血管论文; 部位论文; 静脉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