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五大精神与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建设_邓小平理论论文

党的十五大精神与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建设_邓小平理论论文

党的十五大精神与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科建设论文,五大论文,精神论文,科学社会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十五大对科学社会主义教研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党的十五大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要求我们,“要全面、正确地掌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努力学习邓小平同志观察和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运用这一理论去解决改革和发展中的各种重大问题,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这里三层意思:一是完整、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二是学习邓小平理论也要联系实际;三是正确处理坚持与发展的关系。

关于正确掌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问题,1992年以来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解决了不少党政干部在这方面存在着深层次的思想问题。但是要让广大党政干部明白,判断一个理论是否形成体系,主要不是看它是不是以大部头的专著或论文集的形式出现,而是看它是不是回答了所研究领域中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由于邓小平理论回答了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因此,邓小平理论以1992年南方谈话和十四大的召开为标志已形成理论体系,虽然这个理论是以讲话、报告和党的文献形式而出现的。

正确把握邓小平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是指,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因而邓小平理论是与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这个精神实质虽然已写进十五大报告,但是广大党政干部并不是都掌握了这个精神实质。要解决这个深层次思想问题,必须把握好这三个环节,也就是需要从历史和逻辑的统一上讲清阐明这三个问题。一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是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和逻辑起点。二是列宁主义尤其是列宁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连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桥梁。三是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可以说这三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篇大文章,都值得下大功夫。

关于学习邓小平理论也要联系实际的问题。邓小平理论源于实际,又高于实际。邓小平著作中的文章、讲话和观点等都是针对实际而言的,因此读起来很容易懂,很亲切。如果我们在教研中只是停留在邓小平著作中已经联系过的实际这一层次上,那是不够的,必须再前进一步。也就是要掌握邓小平观察和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善于运用邓小平理论去解释和解决当前改革开放和发展中的各种重大问题。这是最好的联系实际。当然,这里有个对实际如何理解的问题。联系实际有三个层次:一是联系本学科的实际,即科社学科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二是联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的实际;三是联系某一地区、单位的具体实际。我们认为在科社教研中主要是联系前面两个层次的实际。我们要关注、研究某些部门、地区和单位等提出的实际问题,支持和鼓励党政干部运用邓小平理论去解决这方面的实际问题。关于坚持与发展的问题,这个要求就更高了。只要我们解放思想,敢于探索,善于运用邓小平理论去分析、解释和解决当前改革和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就一定会在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方面作出贡献。

关于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这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判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已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口号,为什么说上述判断是极其重要的呢?关键在于“全面推进”这四个字。也就是说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特征或特色就在于要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而要在理论上透彻地阐明这个问题,一要吃透“老祖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二要研究和掌握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未来社会主义社会要实现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依据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中提出的具有远见卓识的重要思想。其要点如下:1.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从片面发展到比较全面发展并最终实现全面发展的漫长历史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抽象为三个阶段:第一,是自然经济和人对人的依附阶段;第二,是商品经济和人对物的依附阶段;第三,是产品经济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阶段。2.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运动。虽然这对基本矛盾在其运动的过程中,会使人类社会发展充满着许许多多的偶然性,但是只要考察这对矛盾运动的长过程轨迹,就会发现人类社会总是向着一条历史的“中轴线”靠近。这条“中轴线”就是社会协调发展或全面发展的中轴线(也就是恩格斯阐述过的著名的“中轴线”原理)。3.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种种弊端。其中最大的弊端是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畸型发展。这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畸型发展造成的,是其自身难以克服的,而代替资本主义旧社会的未来新社会是全面发展的社会。4.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如果要用一句最简单的语言来概括,那就是它是一个实现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由此可见,我们党在总结近半个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功经验和挫折教训的基础上,在分析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基础上,在依据世界现代化潮流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而提出的社会主义社会要实现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重要判断,是源于老祖宗,又高于老祖宗。也就是说做到了“老祖宗”与“新境界”的统一。

要阐明“全面推进”需要掌握现代化发展的规律。现代化首先是在西方国家掀起的。因而考察西方社会发展观的变化,有利于我们开阔视野,有利于我们认识并遵循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本世纪50年代之前,在西方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发展观是工业发展观。这种发展观认为,社会的发展主要是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的根本标志是工业发展,最终要看GNP指标。工业发展观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带来了许多严重弊端。如资源浪费,生态平衡遭破坏,环境受污染,人类身心健康被危害,等等。70年代出现的可持续发展观代替了工业发展观。这种发展观认为,社会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发展而是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的发展已经到了资源枯竭的零界点。因此,我们只有一个选择即实现可持续发展。这种发展观很快成为西方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发展观。80年代西方社会又出现了新的发展观即综合发展观。这种发展观在坚持可持续发展观的基础上更突出了人的自身的发展。要求要尊重和实现人的价值,保证公民参与、社会公平、民主、自由、法治,等等。综合发展观尽管在西方也还没有变为现实但它是至今普遍被人们所接受的进步的发展观。从西方社会发展观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实现社会全面发展全面进步,既是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又是人类追求的美好目标。因此,必须让广大党政干部认识这个道理:十五大提出的“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它不仅仅是个口号,而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反映了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客观规律,我们可以认识和利用,但不能违反。否则是要受惩罚的。

二、十五大报告的新概括、新论断、新观点是提高科社教研水平的契机和动力

十五大把科学社会主义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集中体现在十五大报告的新概括、新论断、新观点上。也就是说十五大报告既没有丢掉老祖宗,又讲了许多老祖宗没有讲过的有科学依据的新话。这些新概括、新论断、新观点可以简要归纳如下:①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②.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③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纲领。⑤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论断。⑥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论断。⑦关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论断。⑧关于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的观点。⑨关于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的观点。⑩关于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的观点。①①关于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的观点。①②关于把按劳分配为主体同按其他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观点。①③关于能否抓住机遇,历来是关系革命和建设兴衰成败的大问题的观点。①④关于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的观点。①⑤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的观点,等等。当然,十五大报告中的新概括、新论断、新观点远不止上述15条。考察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十五大报告中的新概括、新论断、新观点有些是在马克思主义已有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有些是在马克思主义书本中找不到的,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在总结全新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如果我们能够理解阐明这些新概括、新论断、新观点,那么可以说我们的教研水平就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们认为,十五大后需加深和拓展对以下四个课题的研究。

1.邓小平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这个课题同十五大报告中的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之处在于,十五大报告从四个方面即四个“新”上论证这个问题,实际上也论证了邓小平理论把当代社会主义理论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深化这个课题的研究无疑要吸纳十五大报告中关于邓小平理论从社会主义根本问题切入,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从而把对社会主义认识提高到新水平。吸纳关于邓小平理论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以及各类国家发展态势的正确分析。吸纳关于邓小平理论系统地回答了它所研究领域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此外,我们还要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大跨度上来研究。也就是把邓小平理论摆在社会主义思想史发展的长过程中加以考察,指出由于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类似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从而解决了中国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问题。因此,邓小平理论是继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20世纪初叶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成功的实践和20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发展之后又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第四个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十年前党的十三大首次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下简称初级阶段)理论,十三大后理论界曾出现过研究初级阶段的热潮。但是,今天研究初级阶段与十年前毕竟不一样了。一是我们已积累了十年改革开放的经验,特别是有了1992年以来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二是邓小平理论已形成体系,初级阶段理论是这个理论体系的国情基础已被愈来愈多的人所认识。三是十五大报告提出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纲领是初级阶段理论的拓展和延伸。有鉴于此,今天研究这一专题要把重点放在阐明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上。要着重指出,初级阶段理论是解放思想的理论,是前进的理论。因为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我们是认识不到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国情。因为初级阶段至少要有一百年的起止时期,在这个历史阶段只有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才能摆脱不发达状态、初步实现现代化,从而才能向更高阶段发展。

3.社会主义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前已述及,我们要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基本思想和现代化发展规律的结合上研究这个问题。此外,研究这个专题还要注意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协调发展与全面进步还是有区别的。社会全面进步是社会全面发展的结果,是人们追求的目标,而社会协调发展是达到这目标必经阶段。两者不是一回事是两个阶段。正因为如此,这两个阶段上的社会矛盾、主要任务、工作目标等也不尽相同。社会协调发展是我们目前努力在做而并没有完成的实践。它要求我们要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关系全局的重大关系。

4.不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发展研究。邓小平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要掌握这个理论要求我们用宽广眼界观察世界。既要研究当今的时代特征,又要注意观察总体国际形势。既要重视研究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衰成败,又要研究世界上各类国家的发展态势和矛盾。其中必须研究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现状和趋势。我们注意到,在研究各类国家发展态势中研究发展中国家是个薄弱环节,因此,十五大后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分析和研究“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也就是要分析和研究他们在走向现代化道路上的得失,从中得出具有共性的东西。

三、以十五大精神状态搞好科社学科建设

十五大报告的开篇之语讲到“要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我们也要以十五大的精神状态搞好科社学科建设。应该看到,现在搞好科社学科建设的大气候是非常好的。1992年党的十四大就作出决定,要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党的十五大郑重决定: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把这一决定写进党章。我们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非常重视学习理论。多次指出,要在全党形成学习理论的风气。这给我们搞好科社学科建设创造了很好的外部条件。加强科社学科建设除了要抓好教学科研外,还要重点抓好师资队伍建设。

就自身建设而言,我们认为以下两条是非常重要的。一是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当今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种种原因以往我们对此研究得很不够。20世纪80、90年代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了严重挫折。上述情况不但对我们党员干部而且对于从事科社教研的同志也会产生影响。如果我们从事科社教研的同志也受这些错误认识的影响,那么他们的精神状态肯定是不会好的,也决不可能把科社学科建设抓好。与社会主义信念坚定这一精神状态相联系的是指要提倡敬业精神。二是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随着科社这门学科在当今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发展,它与很多学科联系越来越密切。现在,科研课题属于纯科社学科的越来越少。出现了许多边缘学科的研究课题。这就要求我们搞科社专业的同行亟需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这门学科发展的需要。以下提几条建议供同行参考。第一,要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第二,要注意了解和把握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动向,这样才能使自己保持敏锐的眼光,使自己的思想不至于落伍。第三,要重视对现代化问题的研究。第四,要注意对未来学的研究。当然,这种研究是要以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当今最新科学技术成果为基础的。加强社会主义未来学问题的研究,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顺利发展和坚定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心是有现实意义的。

标签:;  ;  ;  ;  ;  ;  ;  ;  ;  ;  ;  ;  

党的十五大精神与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建设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