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班级会议模式_班级管理论文

一种新的班级会议模式_班级管理论文

一种全新的班会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班会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有效的班级管理是所有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关注的中心,我们已经习惯通过建立班委会的方式来实施班级管理,但这种层级式的班级管理模式始终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始终体现着对人的自主性和主体性的压抑,这已经为现代教育和管理所不容。现代教育管理以发挥人的主体性、确立人的自主地位为价值导向,具体而言就是需要一种全员参与自我管理。本文推荐一种新的班会模式希望能够弥补传统班级管理的缺憾。

  一、新班会模式简介

这种新的班会模式与我们通常熟悉的那种班会模式有着很多不同。新班会模式要求班会在课程表中占有一席之地,即每周固定地开一次班会,尽管每次班会的具体内容有所不同,但是程序却始终一样:

在开班会时,所有人围坐成一个圆圈,每个人在圆圈中有着自己相对固定的位置;在班会正式开始之前,每个人要安静地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坐下来(当然要想学生快捷而又安静地完成这项“任务”需要其它一些时间来练习),班会主持人(除了在第一次班会中,需要为学生做出示范才由教师充当主持人外,以后的所有班会都由学生自己充当主持人,而教师只是充当每次班会的秘书,在一个学年或者学期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且必须充当一次班会主持人)则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将班会盒中的纸条倒出来,逐一阅读,并依据内容将它们分成“问题”和“建议”两类,并按照上面的时间先后排定顺序。

班会盒必须提前准备好,教师可以在第一次班会的前一周就请两名学生自愿地利用课余时间来做好:用一个有盖且盖子可以打开的小盒子,如鞋盒等,在盖子上开个长3-4厘米宽约1厘米的口子,使折叠的纸条可以塞进去;然后在盒子上写上“班会盒”三个大字。制盒者还可以用一些小饰品如彩带、纸花等来装饰一下盒子,只要注意不要把盒盖和开口给封死就行了。班会盒准备好后。要把它放在一个显眼的地方,告诉学生可以用一些小纸片写上“问题”(个人的问题或者集体的问题)或者“建议”(活动设想、学习设想等),塞进盒子里。纸条的内容必须包含他们的姓名、日期、问题或建议这几项。还要事先让学生明白准备班会盒的目的不是让他们用来打别人的“小报告”、诬陷或者报复别人;禁止任何人拿走盒中的任何东西,盒子只能在班会中由主持人来打开。

我们知道,大人在刚开始主持会议时都会紧张,更何况孩子们呢?为解决这个问题,新班会模式要求在班会开始后,围坐的学生向班会主持人献上一句表达鼓励的话。这些话可以很具体,如:“某某,我觉得你足球踢得棒极了”,“我觉得你对同学都很热心,每个人都喜欢和你做朋友”,“你这次的作文写得好棒呀”等等。每个在座者都必须发言。当然主持人可以先给他们一点考虑的时间,然后随意选定从某个同学开始,让他们沿着圆圈上的位置依次说出表达鼓励的话。没有准备好的学生可以跳过一次,秘书做下记录,等转完一圈后再给他们一次机会,这次他们必须发言,哪怕只是向主持人说句“谢谢你”。我们给班会的这个活动阶段一个形象的名称——“鼓励圈”。

“鼓励圈”之后,便进入班会的主体活动部分——处理班级新、旧事务。

先处理旧事物,此时主持人要让秘书报告旧事务的进展情况,所谓旧事务就是上次班会处理的一些学生投进班会盒中的问题和活动建议。秘书首先要将上次的问题逐一读出来,每读一个问题就要询问将该问题放入班会盒的学生,这个问题经过上次班会的处理之后是否已经得到解决,如果已经解决了,便直接转入下一个问题,如果上周的解决方案没有见效,那么就将这个问题放到桌上等待重新讨论、重新制定一个行动方案。在“问题”读完后,接着读“建议”,如果上次班会曾经为这些活动建议成立了执行委员会,那么此刻就可以要求委员会就此报告一些相关的情况,如,委员会的决定、具体的活动计划、需要补充的材料等。班上的其他学生可以乘此机会向委员会成员发问,了解一些相关细节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这是班会中由教师主持的一段讨论,在班会的其他时间里,教师必须像其他学生一样举手发言。

旧事务处理完毕,接下来将由学生主持人来主持新事务的处理工作。在这个阶段,主持人将按照会前排定的顺序来逐一处理本周班会盒中的“问题”和“建议”。同样地,主持人先读问题,每读一个问题,都要询问提出该问题的同学这个问题是否还存在,如果问题已经不存在了,就进一步问该同学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如果问题依然存在,就要通过以下步骤来找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第一步,收集信息澄清问题(了解班上其他学生的意见);问题确认后,询问提出该问题的同学自己认为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并就他提出的方案进行讨论。如果大多数同学觉得该方案可行,问题就算解决了,否则,就进入第二个步骤——运用“头脑风暴法”产生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接着第三步,讨论、分析各个方案的利弊及原因,第四步,在分析的基础上,让同学投票选择一个他们认为最佳的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方案具有惩罚性,那么必须要让学生明白班会中的裁决结果本身并非惩罚性的,而是为了帮助大家懂得什么样的行为是社会认可的,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学生们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中要面临的挑战将不仅仅是要解决问题,还要尊重与问题相关的他人。至于各个“建议”,也是按照事先排好的顺序逐一读出来,由同学们自己定夺是否开展其中的某项活动。如果决定要开展某项活动,就成立相应的学生委员会来具体计划、组织、筹划这项活动。在班会的这个阶段,每个“问题”和“建议”都应得到处理,直到班会时间用完为止。没有处理完的纸条必须放回班会盒中等到下次班会时处理。

如果班会的这个部分完成之后还有剩余时间,主持人还可以开展另一项活动——“致谢”和“称赞”活动。在这项活动中,要求在座的所有人都要为其他某个或多个学生(包括老师)在上周所做过的事情而表示感谢,或者称赞其他某个或多个同学。同样,每个学生只能发言一次,但是他们可以向其他同学表达多句的感谢或称赞,而且并不强迫所有学生都发言(不同与“鼓励圈”活动)。而收到感谢或受到称赞的学生则可以分别用“不用谢”或“谢谢你”来表示接受这些感谢或称赞。

在班会的结尾,主持人要对每个人的倾听和参与表示感谢。在整个班会过程中,会议秘书(教师)要做好各个阶段的详细记录。

  二、新班会模式的管理功能

现在,我们通过审视我国班级管理的现状来考察一下新班会模式的管理功能。

现行的班级管理从其结构特征来看,表现为一种以班主任为核心、以班委会为框架的层级管理体系。在这一体系下,班主任把班级工作的重点放在班级干部,建立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上。班级的人文特征较多地表现为强调一种纯粹的集体意识、高度的统一。班主任在布置任务时,希望听到的是服从,他们习惯于发号施令,让学生俯首听令。这种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强调控制主义,强调班主任的权威,忽视学生的自主参与。

这种现状的弊端非常明显:首先这种稳定的层级式管理结构容易造成班级群体的分裂。班级干部被看作是一种荣誉、特权,拥有管理别人的权力,享有“高人一等”的地位。多数学生被置于被管理、服从管理地位,这种被动地位,造成多数学生缺乏班级主人感,缺乏自主管理意识,造成学生班级地位的差异,班级群体的分裂。学生在班级地位的差异,不利于培养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与义务感,也不利于养成自主参与意识,民主、平等待人的行为习惯。

与之相对照的是,新班会模式相信学生具备交往、合作能力,具备自主管理能力,从而通过制度(班会程序)保障学生参与管理的权利。在新班会中,全体学生都进入到班级工作的决策和管理过程中,无论是制订计划、执行决议。还是检查监督、总结评比,都让学生自主完成。每个学生都可以感觉到他们是在自己管理自己,从而为自己的决策承担责任;他们可以在班会中建议开展一些班级活动,而且他们可以组成委员会来自己组织活动,这些无疑都凸出了学生的班级主人地位。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实现了真正的平等,谁都不享有“高人一等”的感觉。

在新班会模式下,对于班级中的不良行为,教师的反应将不再是强调自己的权威,强调学生绝对的服从;班上所有的学生将和老师共同负有责任来依据这种不良行为的结果做出相应的裁决,当学生们感到自己对同伴负有责任时,这种责任感将使班级中的不良行为减少。当班集体的成员接受了同伴的“规则”和要求时,学生们开始自我监督并成为自我管理者,这将逐渐减少老师干涉的必要。在改变学生的过失行为方面,这种来自同伴的积极压力比老师的干涉有效得多。班级的人文特征将较多地表现为一种合作意识,一种民主平等意识,一种相互关怀的意识和一种自主自觉的意识。在这样的一种班级氛围之中,学生们将愿意把他们感到困惑的问题,如,同学间的冲突、学习上的困难等,带到班会上来,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经过多次运用这种定形的问题解决模式后,学生们开始内化这个过程,以后他们将能更好地独自解决问题。

新班会使学生之间可以积极地聆听彼此的问题和忧虑,这使他们更能彼此理解和宽容忍让,从而满足孩子们的归属感。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班会圈子中的一个主要成员。在这里,他们能够感到自己并不孤单,自己是这个集体中的一部分,这个集体通过大家共同制定的各种制度规范着自己的行为,正如前文所说,这种来自同伴的积极压力,在改变学生的不当行为中起着强有力的催化作用。

当然,学生在自主管理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作为班会秘书的教师可以及时提供帮助,但不是代替学生克服困难,因为毕竟“秘书”在班会中职责是有限的。这样,便能够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学生学会做班级主人。

标签:;  

一种新的班级会议模式_班级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