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李良政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湖北 十堰 442200)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采用传统双孔引流术与改良单孔引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1年4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医院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分别予以传统双孔引流术和改良单孔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血肿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更短(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采用单孔引流术治疗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单孔引流术;双孔引流术;慢性硬膜下血肿

【中图分类号】R65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9-0168-02

慢性硬膜下血肿指颅内出血后硬脑膜下腔血液积聚导致的一种症状,通常在颅脑外伤后3周出现,其发病率较高,发病后可表现出偏瘫、精神障碍、颅内压升高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钻孔引流术是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在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传统双孔引流术创伤大、并发症多,改良单孔引流术的推广应用使该手术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1]。本研究比较分析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采用传统双孔引流术与改良单孔引流术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择取2011年4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医院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8~76岁,平均(64.3±4.1)岁。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7~77岁,平均(63.9±3.8)岁。纳入标准:(1)经MRI或CT确诊;(2)无手术禁忌证;(3)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恶性肿瘤;(2)重要脏器功能障碍;(3)意识障碍;(4)免疫系统、血液系统疾病。两组性别、年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双孔引流术:在影像学检查确定位置后患者取平卧位,分别与最高和最低点各作2~3cm切口,然后于血肿腔置入引流管,取生理盐水从最低点进行反复冲洗,并将冲洗液由最高点引出,观察冲洗液清亮之后停止冲洗,最后进行血肿持续引流。观察组采用单孔引流术:在影像学检查确定位置后患者取平卧位,于最低点近血肿边缘处作2~3cm弧形切口,保证手术中切口可进行扩大处理,然后将硬膜切开,于血肿腔置入引流管,对切口及头皮进行严密缝合,放出未凝固的血液后注水进行冲洗,观察冲洗液清亮后置入硅胶管,进行持续引流。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时间、血肿消失时间。(2)观察两组手术后的治疗效果。(3)观察并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感染、硬膜下积液、硬膜下积气及血肿复发等。

1.4 评价标准

显效:术后3个月患者症状显著改善,出血趋于停止,生命体征问题,能够自理生活;有效:症状有所改善,出血量减少,需要继续治疗;无效:未达以上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包处理,以[n(%)]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对比

观察组手术时间、血肿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更短(P<0.05)。见表1。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术后出现1例硬膜下积气,1例硬膜下积液,发生率为5.00%;对照组术后出现3例感染,1例硬膜下积气,2例硬膜下积液,1例血肿复发,发生率为17.5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7.8247,P=0.0051)。

3.讨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其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人群,其中以中老年患者更为常见,老年人由于存在不同程度脑萎缩,发生颅脑外伤会导致脑组织在颅腔内移动,硬膜下桥静脉被撕破,从而导致出血情况发生,最终血肿形成[2]。血肿液由于存在高渗性,价值大量纤维蛋白产物产生,促进纤溶亢进,使血肿增大,老年人颅内代偿空间大,症状出现较晚,保守治疗通常无法取得较好的效果,需要及时采取手术治疗[3]。

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中充分引流和冲洗是关键,以往主要采用双孔引流术,能够将血肿充分清洗,不过具有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容易对正常脑组织造成损伤、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缺点,随着改良单孔引流术的推广,传统双孔引流术逐渐被单孔引流术取代[4]。改良单孔引流术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创伤小、引流速度易控制、密闭性好等特点,能够在保持颅内压稳定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持续引流和冲洗血肿,还能够减少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血肿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更短,治疗效果比对照组明显更高,印证了上述结论。此外,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单孔引流术安全性更高,其中硬膜下积液的发生原因主要是蛛网膜受损,致使脑脊液流入血肿残腔,而硬膜下积气是血肿引流后颅内负压,将空气从引流管口吸入所致,因此临床应注意避免损害蛛网膜,并积极补液,促进血肿残腔封闭,有效避免并发症。

综上所述,临床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采用单孔引流术治疗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晓斌,赵晓君,李民,等.改良单孔引流术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3):50-51.

[2]李昕宇,周伟,李东岗,等.单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分析(附86例报告)[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7,23(6):88-89.

[3]董勇,李超.两种手术方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比较[J].浙江临床医学,2017,19(1):17-18.

[4]郭士琨,申明峰,姚宏伟,等.改良式单孔锥颅置管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7(8):27-28.

论文作者:李良政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7月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1

标签:;  ;  ;  ;  ;  ;  ;  ;  

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李良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