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计算机、网络信息、控制技术、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极大的促进了电网工程的发展,电网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不断发展,促进我国电网工程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传统的人力运维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智能电网的发展需求。本文简单概括了智能电网、配网运维管理一体化优势以及一体化建设的技术支持,希望对国家配电网的发展,并为电网运维一体化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工程;配电运维;一体化建设
引言
电力是国家的基础设施,电力工程具有应用范围广、运行环境复杂、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等特点。经过多年的发展,电力工程逐渐形成了集电力调度、管理和检修等系列措施,确保各个环节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电网配电管理。这种分工合作模式在过去电网运行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电网发展,各种新近技术和设备不断应用在电网过程中,电网的规模和结构日益复杂,现有的这种运维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电网的发展。因此,国家电网提出了“配电运维一体化”的发展战略,这种管理模式降低了企业管理成本,提高了管理水平。
一、智能电网与配电网一体化
(一)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它是建立在集成、高速双向的通信网络基础上,将计算机、传感和测量技术、控制技术、决策支持系统技术应用在电网中,实现电网的安全、高效、经济、可靠目标。
(二)配电网一体化
运维一体化指的是将电网的调度、管理和检修等进行调整,不再使用传统的分工合作模式,将其合并在一起,进行集中管理,从而提高运维管理效率。运维一体化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第一,组织结构一体化。将传统配电网各个职能部门进行优化、整合,并建立专门的运维管理部门负责电网运行和检修的各项任务,形成一个闭环的运维管理部门。第二,电力员工工作一体化。电网结构日益复杂,应用的设备越来越多,对员工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企业应该全面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让电力工人能够掌握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
二、智能配电网背景下,配电运维一体化优势
所谓配电运维一体化指的是在确保电网运行的安全,利用配电网调控一体化智能技术,实现电网调度、管理、监控、检修等一体化,优化配电网的运维、管理和抢修制度,提高配电网的运维管理水平。与传统的配电网运维管理模式相比,配电网运维管理一体化建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配电网的运维管理水平
配电网运维管理一体化,不仅优化了管理程序,而且提供了全面、直观、准确的电网调度运行环境。通过电网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了电网调度室的无人值守或者少人值守。通过电网监控技术,能够对电网运行进行监督和管理。一旦电网出现运行故障,比如出现短路或者断流等现象,电力监控系统会及时将信息传输到电力调度室的监控屏上,电力工作人员根据屏蔽上的信息,及时分析和判断电力故障发生的范围和原因,并立即安排电力技术人员进行排除,这样大大提高了电力检修的工作效率,降低电网运行成本。
(二)提高了电网调度的专业水平
传统的电力调度工作操作范围广、调度环节十分复杂,一般由上一级的调度部门向下一级的电力企业调度部门发布调度指令,调度工作的基础资料少,信息不完全,所以调度电力调度工作完全靠调离调度室调度人员的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根据电力运行情况,作出有效地判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由于电网运行的环境比较复杂,电网运行过程中,有时候出现一些异常情况,其实对电力的运行并没有造成什么影响。但是电力调度人员却根据自身的经验进行了调整,从而造成了电力调度的失误,影响电网正常运行。配电运维一体化建设,通过计算机、信息、控制等先进技术,可以让电力调度人员充分了解电网运行的各个要素,从而对电网有一个直观、全面、立体的了解,帮助电力调度人员作出准确的判断。
三、配电网运维一体化建设的技术支持
(一)发展电网调控一体化支持技术系统
当前,各种新技术、新电气设备广泛应用在电力系统中,原有的电力系统已经无法满足电网运行的需求。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智能电网,我国已经形成了“三横三纵”的特高压骨干网架和13条长距离支流输电工程,已经初步建立智能电网规模。未来服务特高压电网将是智能调度技术的发展目标。通过全景化、自动化、精细化管理,逐渐建立满足国家电网的“大运行、大检修”的发展战略规划,提高智能电网的灵活性、安全性,但是想要达到智能电网发展运行需求,必须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监控技术建立配电网监控系统,监控系统对配电网的日常负荷、电量、电压、三相不平衡等数据,如果发现,电网中存在过电压、过电流等问题,监控系统会及时存储、记录并发出警报,防止电网运行风险,从而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将GIS技术应用在配电网
如果想要实现电网调控一体化,则必须引入GIS系统图、模、库等内容,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实现可视化、直观的配电网管理,提高电网生产效率,不断完善各项功能。比如将GIS技术应用在电网系统中,GIS系统能够反映配电网实时运行情况,并通过动态图层及时更新数据动态,确保数据信息的实时性。如果配电网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造成停电或者其他故障,GIS系统能够通过屏幕显示停电区域和停电线路,从而便于工作人员立即进行处理,准确、快速找出故障发生地点,并尽快恢复供电。此外,GIS技术还能通过配电网的负荷控制点分布以及电网负荷监控系统,对配电网的各个区域进行分析,根据各个区域实际用电情况,制定合理的用电规划。
(三)提高电力调度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配电网一体化运营模式对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电力工人不仅要具备电力调度能力,还要具备监控能力,能够及时发现和判断监控显示屏显示的各项数据,从这些数据当中发现电网存在的问题。因此,在平常的工作中,电力企业要组织相关的业务培训,让职工了解其他的技术。在工作之余,电力企业职工也要加强自我学习,在平时工作的时候,学习当下先进的电力技术、电子设备,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更好的适应当下智能电网的发展。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通信、自动化等技术在电力工程的应用,智能电网将成为未来电网的发展趋势。传统的电网运维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智能电网的发展需求,配网运维一体化建设能够满足智能发展要求,提高电网运维管理水平和技术。但是目前,配网运维管理一体化方案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叶志晖,田超华.智能电网背景下的配电运维一体化建设分析[J].大科技,2016,(13):79-80.
[2] 周依能.智能电网背景下的配电运维一体化建设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5,(24):137-138.
[3] 游志伟,邓银良.智能电网配电运维一体化建设研究[J].探索科学,2016,(4):16-15.
[4] 李笑波.基于智能电网的电力运行维护一体化[J].科技与创新,2016,(23):143-145.
论文作者:麦嘉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9
标签:电网论文; 电力论文; 智能论文; 配电网论文; 技术论文; 工作论文; 用在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