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飞(广西梧州岑溪市第一小学 广西 岑溪 543200)
摘要: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形式,是个人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某些事实中寻求新关系,找出新答案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发展学生这种思维。
关键词:数学课堂;创造性;思维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01-0044-02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一)解题思路保守,不重视记录
数学教学中,思维模式保守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大敌。而在我们日常教学中,这种保守的思维模式却一直占据着主流,比如固定的解题套路、千篇一律的题海战术等,都不利于学生灵活主动地去创造。另外,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个体不同,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各异,所以要注意保持记录的好习惯,但实际上,学生们往往忽略这些,甚至懒于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突发的灵感及时记录,因此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二)不自信现象明显,害怕出错
在教学过程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着不自信的现象,他们对于一个问题或几个问题都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也渴望被老师认可,但是由于怕出错引起老师和同学的笑话,所以往往不敢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导致数学问题研究不深入,创新意识不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影响了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解除学生心中的胆怯情绪,让他们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愉悦的学习之中。
二、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策略
(一)保持好奇心,引导创造性活动
好奇心是人探究未知世界必不可少的一种心理趋向,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对所学的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把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有趣的现象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数学知识的运用,解决一些问题,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引导小学生去主动发现问题,主动寻找答案,这些都需要教师的正面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让他们大胆尝试、勇于实践,积极参与各种新颖独特的课外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
(二)参与活动,激活思维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学生活动的教学”教师要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和空间,让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探索、发现、构建数学知识,并从活动中发展情感和激活思维。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知识能力的获得来自教学活动。小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得好:“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动手、动脑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法。要处理好数学抽象严密性与小学生思维具体形象之间的矛盾,唯一的途径就是多让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通过动手实验操作,手、脑、口多感官的协调才能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和加工,直到高效应的作用。所以,实验操作不仅是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图形的表象、操作的程序和思维的联想三者之间的协调作用,也是加速对知识的认知理解和拓展创新。如“圆的面积”的教学,我先引导学生如何把圆剪成若干份,再让学生按自己的意愿把这些小小的纸片拼接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通过图形的转化换来了圆的面积计算的推导方法,更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从求异思维的训练中培养创新意识
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催化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教师必须充分挖掘一切有利因素,设法引导学生突破常规,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教师设想激发直觉灵感。在教学时,经常遇到一些学生突如其来提出的说不出理由的答案或方法,但通过验证又是正确的,这实际上就是学生有意或无意的直觉思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突然领悟或设想。我遇到这各情况时,我会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说出思路,帮助他们验证。例如:教学整理与复习课上有一道题:“一个圆柱体的侧面积为236.4 平方厘米,底面半径为25厘米,求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有一个学生提出,此题可用2362×25来解,但他却没有足够的理由去说明算理,我就引导他回忆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将圆柱等分成若干份再拼成近似长方体,然后请学生把拼好的长方体放倒后进行观察。通过观察学生看出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已变成了侧面积的一半了,高为r,这样学生就明白这个圆柱体的体积用:236.4÷2×25求体积是有算理的。
打破思维定式,引导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从已有的习惯思路的反方向去思考和分析问题,它是摆脱思维定势,突破旧有思维框架,产生新思路。发现新知识的重要思维方式,因而在教学中我很重视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以便发展学生的新思维。
(四)大胆想象,标新立异,培养创造性思维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猜想,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法,达到发展的创造思维的目的。
1、放飞学生的想象思维。想象是人们在头脑中把原来的表象加工改造成为新的表象的思维方法,想象具有跳跃必。处于“做梦”年龄的孩子,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的思维很少受定势的影响,思考问题不受任何束缚,常常会“异想天开”。作为老师就要敢于放飞学生的想象思维,让学生的想象在知识的天空大胆自由飞翔。但传统教育观念下的教育现状是封闭刻板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的知识面如丼底之蛙,单一的标准答案,使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使学习变得枯燥无味,否定孩子的主体性,否定孩子的自主选择,极大地束缚了孩子的想象思维。把孩子培养成不出格的“温顺”、“听话”的好孩子。一些孩子喜欢拆卸钟表、玩具,有些家长往往会认为是“胡闹”、“破坏”。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答案,老师往往不加思索分析,或不予理睬,或轻易判断为错的,认为是“瞎想”、“捣乱”。像此类情况,事实上是我们教师、家长以自己的权威、专制和轻蔑,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就等于扼杀了学生创造意识。因此,我平时对学生“离奇”的想法,不过分地追求完美,而是给予鼓励和诱导。让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和保护,使孩子们的想象创造兴趣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在教学中,我很重视引导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奇思妙想”、“别出心栽”,让学生留下最直接、最深刻的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培养。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一题多编、一题多变等方式,就是让学生从多方面探求,多角度思考、多情境描述,多情节描写,使思维纵横扩散,去求佳,使思维聚合收敛,以引发发散思维向聚合思维延伸,使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相互交融。有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产生突破性的飞跃和敏锐的顿悟,即突发奇想。这时我就顺着学生的思路引导,帮助他们使其灵感思维向分析思维过度。如:梯形面积的计算的教学,我让学生动手把预先准备好的两个全等的梯形,进行剪剪、拼拼,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出计算公式,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在此基础上,我再提出你们能否用其他的剪拼方法来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引导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打开了,各种各样的想法,剪拼方法在学生的脑海中涌现出来。有的用一个梯形沿着中位线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来推导,有的用把梯形沿底边上的高剪开,变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来推导,有的用一个梯形沿对角线剪开,拼成一个两个三角形来推导......通过这样的训练打破了思维定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极大的升华。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教材内容因材施教,尽量创设和提供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空间和机会,在活动中训练和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并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他们分别提出恰当的发展目标,好比“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同时,在教学活动中,尽量营造活泼、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畅所欲言,给学生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高荣奎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论文作者:彭飞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月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4
标签:学生论文; 思维论文; 梯形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数学论文; 过程中论文; 小学生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月0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