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鄂东方言中的“V”_方言论文

谈鄂东方言的“V得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方言论文,得得论文,鄂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朱德熙先生早在1982年就在《语法讲义》一书说:“……看得 看不得……这类格式中的‘得’和‘看得见’里的‘得’性质不同。‘看得见’里的‘得’是中置助词,‘说得’‘说不得’里的‘得’是动词。‘说得’实际上应该分析为:

说得得

前一个‘得’是助词,和‘看得见’的‘得’相当。后一个‘得’是充任补语的动词,和‘看得见’里的‘见’相当。”

朱德熙先生认为“说得”实际上应该是“说得得”的分析是正确的。在鄂东方言里,“V得得”不仅是一种常用的形式, 而且还有更为复杂的形式。以下就“V得得”及其相关的形式进行讨论与分析。 全文分五个部分:壹、V得得;贰、V得得O;叁、 V得得(O)了;肆、FV得得(O);伍、“V得得”与“V得”。

壹 V得得

鄂东方言“V得得”的前一个“得”是助词, 后一个“得”在语法组合上显然是动词,但也要注意,它在功能上只能说是后附性动词。“V得得”即使省掉了中间一个“得”,意义不变。 例如:“我的脚走得得”与“我的脚走得”都是表示“我的脚能/可以走”意思。在读音上,两个“得”都读[tε],轻声。

以蕲春、英山、麻城、团风等四个点为例。经调查,“V 得得”在鄂东方言中是一种普遍的用法。不论老、中、青,口语中几乎都这么说。

以上四个点的选取是有其代表性的。英山属于黄冈东部,代表浠水、罗田。蕲春属于黄冈南部,代表武穴、黄梅。麻城属于黄冈北部,代表红安。团风属于黄冈的西部。

1.1就表意而言,“V得得”在总体上是表示主客观条件或情理上容许实现某种动作,有“能”、“可以”的意思。但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示不同的语义:

①表示可能,有“可以”的意思,“V得得”可以说成“能V”。例如:A:这个南瓜老了,摘得得B:我腰不痛了,动得得

这个鞋冇破,穿得得 我的脚好了,走得得“摘得得”就是“能摘”、“可以摘”的意思。“动得得”就是“能动”、“可以动”的意思。A组“V得得”表示被动意义,B 组表示主动意义。

②表示实行某种动作正好合适,有“正好”的意思。例如:嗯件衣裳不爲细,穿得得嗯顶帽子我戴得得

“穿得得”就是穿得合适的意思。“戴得得”就是戴得合适的意思。“V”的前边可以加上副词性的词语“扎压扎”(刚好), 例如“嗯顶帽子我扎压扎儿戴得得”。

③表示有资格、有权利实行某种动作,也有“能够”、“可以”的意思。例如:他是我的儿,我打得得这个钱我得得得

“打得得”就是“有权利、有资格打”的意思。“得得得”就是“有权利、有资格得”的意思,第一个“得”是“得到”的意思。这种可能句的前边往往有表示原因的分句。

④表示实行某种动作有价值、很划算,有“值得”、“能”的意思。例如:这个衣裳不贵,买得得这戏儿唱得极好的,还看得得

“买得得”就是“值得买”,“买得划算”的意思。“看得得”就是“值得一看”。这种“V得得”前边也有表“值得”的原因分句。 此式的“V得得”还可以说成“V还V得得”。例如“这戏儿看还看得得”、“这个菜不爲苦,吃还吃得得”。与“V得得”比较。“V还V 得得”程度上有所减轻。

⑤表示情理上有必要做某事,有“应该”的意思。他跟我是亲戚,这个忙我帮得得我帮了他的忙,这个礼他送得得

“帮得得”就是“应该帮”的意思,“送得得”就是“应该送”的意思。前边往往有表示情理的分句。

⑥表示实行某种动作超过了一定的限度,有“能V”“会V”的意思,带有说话人的不满和责备。

他真吃得得,吃了爲几碗饭还要吃

他真假(虚伪)得得,爲肉麻的话儿也说得出来

“吃得得”意思是“真能吃”、“真会吃”的意思。“假得得”是“真虚伪”、“很虚伪”的意思。为了表示强调,动词前边还可以加上副词“真”。此式一般在“V得得”的后边有原因分句。单说“V得得”是个歧义形式,要区别其意义,必须受到语境的制约。

1.2 进入“V得得”中的动词一般是指单音节动词,不是双音节动词。如:不能说“参加得得”“进去得得”。但即使是单音节动词,也必须是自主动词,因为“V 得得”是表示主客观条件是否能实现某种动作,这些动词是由动作的发出者有意识的发出的。如:吃、看、听、问、说、写、盖、挖、穿等等。非自主动词如:变、病、落、怕、忘、吐、伤、塌、输、犯、敢等均不能入句。

1.3 “V得得”的否定形式是不同的,上文1.1 小节①②的否定形式是“V不得”,表示主客观条件不容许实现某种动作。 例如:“桃子冇熟,摘不得”、“衣裳细了,穿不得”;③的否定形式是“不能V”,例如:“他不是我的儿,我不能打”; ④的否定形式有两种:一是“不能”:“这件衣裳太贵了,不能买”。二是“不好”:“这个戏儿唱得不好,不好看”。⑤的否定式是“不该”:“他冇帮过我的忙,他的礼不该送”。⑥的否定式是“不会”:“你真不会吃得,吃了一碗饭就不吃了”。根据语义,“V 得得”的否定形式似乎应该是“V不得得”的形式,但鄂东方言的“V得得”没有“V 不得得”的形式,“吃得得”不能说“吃不得得”。这说明“V得得”与“V不得”在鄂东方言中是对称的结构。

1.4“V得得”的疑问形式有以下几种:①V得得不?——摘得得不? 穿得得不? 打得得不? 吃得得不?②V不V得得?——摘不摘得得? 穿不穿得得? 打不打得得? 吃不吃得得?③V得得V不得?——摘得得摘不得? 穿得得穿不得? 打得得打不得?

贰 V得得O

2.1 “V得得O”是“V得得”带上宾语。“V得得O”形式在鄂东方言中使用频率也比较高。

2.2 “V得得O ”也是表示主客观条件或情理上容许实现某种动作。从语义关系看,“V得得”可以带的宾语有以下几类:

①受事宾语 受事宾语表示动作所涉及、支配的对象,这对象在动作发出之前已经存在。上文1.1小节中所举的受事主语的“V得得”句一般都可以变换为“V得得O”句。例如:南瓜熟了,摘得得——摘得得南瓜这个忙我帮得得——我帮得得这个忙

“V 得得”后边的宾语与前边的动词能构成动宾短语或者动宾式复合词,这种短语或复合词是自主的。

②主体宾语 主体宾语是表示能实行某种动作的施事。例如:这椅子坐得得人 这衣裳不丑,见得得人

这个板子好硬,徛站得得人 床上睏得得人

动作的主体限于“人”。主体宾语可以变换为“能让人V ”的格式。例如:

这椅子坐得得人——这椅子能让人坐

这个板子好硬,徛站得得人——这个板子好硬,能让人徛

③工具宾语 工具宾语表示能实行某种动作凭借的工具。例如:A:天气冷了,盖得得毯子 B:墙上钉得得钉子

手不痛了,拄得得棍子 桌子上嵌得得玻璃

A组是某人能实行某种动作凭借的工具,B组是某处能实行某种动作凭借的工具。所以工具宾语能在前头加上“用”字提到动词前头去,在“用”前再加上“能”,即变为“能用……NV”的格式。例如:天气冷了,盖得得毯子——天气冷了,能用毯子盖墙上钉得得钉子——墙上能用钉子钉

④处所宾语 处所宾语是表示动作移动的起点或终点,动词一般由趋向动词充当。例如:

A:他起得得床 B:他进得得屋

他下得得降卡

台阶

他上得得楼

A组表示动作能移动的起点,能变换为“能从O上V”, 例如:“起得得床——能从床上起来”;B组表示动作能移动的终点, 能变换为“能V得去O”,如:“进得得屋——能进得去屋”。

2.3 “V得得O”的疑问形式有以下几种。例如:①V得得O不?——摘得得南瓜不? 穿得得衣裳不?②V得得OV不得O?——摘得得南瓜摘不得南瓜? 穿得得衣裳穿不得衣裳?③V不V得得O?——摘不摘得得南瓜? 穿不穿得得衣裳?④VOV得得不?——摘南瓜摘得得不? 穿衣裳穿得得不?

叁 V得得(O)了

这种格式是“V得得”或“V得得O”后边可以加“了”。 这个“了”“相当于北京话的“了[,2]”。“V得得O了”在鄂东的使用频率也比较高。如我们在蕲春所做的调查,老年人几乎都使用这种句式;麻城、团风使用这种句式的人,在接受调查的人中,也占半数左右。

3.1 V得得+了 “V得得”后边带了“了”是个歧义形式。 比较:A:南瓜老了,摘得得了

大椒秧长好大了,栽得得了[,辣椒的秧苗长大了,可以栽了]B:我的腰不痛了,动得得了

我的脚好了,走得得了

A组的“V得得”是被动意义的,表示时间的变化,即现在可以、能够实行某种动作了。B组是主动意义的,表示动作的变化, 即表示原来不能实行某种动作变为能够实行某种动作了。区别其意义,要受到语境的制约。一般表原因分句句末也有“了”,这个“了”也是“了[,2]”。“V得得了”的否定形式是“V不得”。例如“南瓜老了,摘得得了——南瓜冇老,还摘不得”,“我的腰不痛了,动得得了——我的腰冇好,还动不得。”

3.2 V得得O+了 “V得得O”带的这个“了”也是“了[,2]”。 “V得得”带“了”后也是个歧义形式, 既可以表示动作行为能支配某个对象了,又表示原来动作行为从不能支配某个对象变为能支配某个对象了。例如:“吃得得饭了”,既可以表示已经到吃饭的时候了,该吃饭了。又表示原来因某种原因不能吃饭,现在能够吃饭了。要区别其意义,要受到语境的制约。受事宾语、工具宾语、处所宾语的后边都可以带“了”,例如:吃得得饭了 看得得书了盖得得毯子了拄得得棍子了起得得床了 进得得屋了“V得得O了”的否定形式不是“V不得得O了”,而是“不能VO ”和“V不得O”,例如:“快六点了,起得得床了——还冇到六点,还不能起床”,“我的病好了,起得得床了——我的病冇好,起不得床”。

肆 FV得得(O)

“FV得得(O)”是在“V得得(O)”的前边加上状语成分, 状语由不同的副词或名词充当,能从不同的角度上修饰和限制“V得得(O)”:

4.1 前加“爲” “V得得”前边的“爲”是表示程度的副词,有“这么样”、“那么样”的意思。“爲V 得得”表示某人在某方面有突出的特点。例如:“他爲吃得得,一餐吃几大碗”表示“他很能吃,一餐能吃几大碗”。还如:

他爲睏得得,徛了一天到黑(从早到晚)

他爲跳得得,鞋跳破了还要跳

英山方言中“爲V得得”后边可以加“法子”。 “法子”表示“样子”的意思。“爲V得得法子”表示“那么能V的样子”。例如:“爲睏得得法子”是“那么睏的样子”。

4.2

前加“一世马儿”“一世向儿”“一世马儿/一世向儿”是时间副词,表示“一向”的意思。“V得得”、“V得得O ”都可以加“一世马儿/一世向儿”。例如:

他一世马儿/一世向儿吃得得他一世马儿/一世向儿吃得得饭

他一世马儿/一世向儿睏得得他一世马儿/一世向儿睏得得醒

4.3 前加“现自

”“现自”是“现在”的意思, 时间名词做状语。“V得得”“V得得O”前边都可以加“现自”表示时间的变化,跟原来比较,由原来不能实行某种动作、或动作行为不能支配某种对象到现在能实行某种动作、动作行为能支配某种对象了,“V得得(O)”后边可以加“了”。例如:南瓜老了,现自摘得得了我病好了,现自吃得得饭了

4.4 前加“果不情然”“果不情然”是“果然”的意思, 表示“V得得(O)”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不出意料。英山方言用得较多。例如:他果不情然吃得得他果不情然走得得路了

4.5 前加“当真”“当真”是“确实”、“真的”的意思。 表示由不相信能实行某种动作、支配某种对象到相信能实行某种动作、支配某种对象,句末加表惊叹的语气词“哈”。蕲春片方言用得较多。例如:他当真吃得得哈他当真走得得路哈

4.6 前加“本”“本”对原有的情况的一种发展, 有“眼见为实”的意思,句末加表肯定的语气词“咧”,这种格式后边要有表原因句。例如:他本吃得得咧,原来别人爲说我还不相信他本走得得路咧,原来别人爲说我还不相信。

伍 “V得得”与“V得”

在鄂东方言中,“V得得”也可以说成“V得”。“V 得”的“得”按吕叔湘先生在《现代汉语八百词》的分析是助词,用于表示可能、可以、允许。按朱德熙先生在《语法讲义》的分析是动词,是“V 得得”的省略形式,是因为助词“得”和动词“得”语音形式相同,所以把“助词“得”略去了,留下的动词“得”。这留下的动词“得”,朱德熙先生把它作为可能补语。我们认为鄂东方言的“V 得”的“得”是定位的,不能单说,但“V得”中间可以有两种以上的扩展方式, 并且“得”还保留着比较实在的意义,是个后附性动词,充当可能补语,“V 得”是述补结构。如果“得”是纯助词,是没有资格作补语的。

“V得得”的用法与功能跟“V得”基本一样,凡是用“V 得得”的地方,都能换成“V得”。例如“吃得得——吃得”、 “喝得得茶——喝得茶”、“吃得得饭了——吃得饭了”。但“V 得”的用法与功能比“V得得”要丰富得多,用“V得”的地方不一定都能换成“V得得”。 例如“V得”除能用于结构助词外,还能用于动态助词、语气助词, “V得得”均不能。“V得”用于动态助词的,例如:“累得你了”、“锅的煮得有饭”中的“累得”、“煮得”均不能说成“累得得”、“煮得得”。用于语气助词的“他要哭得了”、“肉冇吃得”中的“哭得”、“吃得”均不能说成“哭得得”、“吃得得”。

就结构助词而言,“V得”不仅用于表可能的, 还能用于表状态的、表程度的、表结果的,而“V得得”不能。 如用于表状态的“肉煮得烂烂儿的”、“他下得脚爲跍

”中的“煮得”、“下得”不能说成“煮得得”、“下得得”。用于表程度的“他懒得出奇”、“气得跍冇得解(没有办法)”中的“懒得”、“气得”不能说成“懒得得”、“气得得”。用于表结果的“赶得跑了”、“打得一头的包”中的“赶得”、“打得”不能说成“赶得得”、“打得得”。

就表可能而言,“V得”还能用于其他格式;“V得得”不能。

“V得”与“V得得”的这种差异,说明汉语句法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汉语的句法结构构成成分简单,其功能就越多;构成成分复杂,其功能就越少。“V得得”与“V得”比较,多了一个“得”,限制了其功能的发展。

以上分析了鄂东方言的“V得得”的不同的用法与功能。“V得得”的这种说法不仅在鄂东方言里有,据笔者调查,归属赣语的大冶方言、归属西南官话的孝感、武汉等一些方言中也有“V得得”的用法。 例如大冶方言:“谷黄了,割得得了”[ 见汪国胜《大冶方言表可能的“得”字句》]。孝感方言:“裤子短得像个裤头,还穿得得? ”武汉方言:“这东西吃不吃得得——吃得得”。但是“V得得”后边能带宾语, 还能带“了”,前边能受副词修饰,据笔者目前的浅见,这恐怕是鄂东方言特有的语法现象。但鄂东方言“V 得得”这种用法只在中老年人的口语中用得较多,青年人中用得较少。

标签:;  

论鄂东方言中的“V”_方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