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出血患者不良情绪及并发症的影响论文_张健

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出血患者不良情绪及并发症的影响论文_张健

张健 黑龙江省鸡西市小恒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58149【摘 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手段和方法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不良情绪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和实际的治疗效果。

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我院2010 年1 月至2015 年1 月收治的共100 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病例和相关临床资料,为了比较的需要,本研究对2010 年1 月至2015 年1 月收治的50 名患者进行了常规性的护理工作,设置为对照组;对2010 年1 月至2015 年1 月收治的50 名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措施设置为观察组,对两组的治疗和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通过早期的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的患者的病情和恢复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的康复护理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有着明显的作用,值得临床参考和推广。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急性脑出血患者;不良情绪及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08-052-02

急性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体里来看,十分常见。这种疾病的发病急、病情恶化快,如果治疗的不及时非常容易导致肢体的残疾甚至导致死亡。在对急性脑出血进行治疗的时候,患者会出现不良的情绪,如:抑郁、急躁等,同时还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的出现会对患者的康复产生很大的影响,导致患者恢复缓慢,整体治疗效果会下降,同时还会对患者的家属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近年来,我院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和治疗手段在不断改进,现在主要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使用对于病人心理状态的控制和并发症的并行治疗有着非常好的效果。现将整体效果和方法手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共100 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50 例。康复组50例,男34 例,女16 例;年龄40-90 岁,平均65.4 岁。对照组50 例,男36 例,女14 例;年龄39~86 岁,平均63. 8 岁。两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两组治疗前经Fugl-Meyer 运动功能积分和Barthel 指数评定[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第4 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5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6[2]中的/脑出血0 诊断标准,并全部经头颅CT 证实。纳入标准为首次发病,发病均在24~48h 内,神志清楚。单纯基底节区脑出血。取得患者和(或)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为神志昏迷患者。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颅内肿瘤等所致出血,或多灶性出血、混合性脑卒中患者。症状体征轻微,经Fugl-Meyer 运动功能积分评定积大于或等于70 分者。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和血液病并发症者。

1.2 康复治疗手段两组患者均予以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早期康复护理,时间均为 4 周。 早期康复护理的具体内容包括:心理干预:通过多种方式的沟通、交流以取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其心理感受,采用支持性心理干预措施,对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帮助其释放心理压力,改善抑郁、焦虑等情绪,稳定并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障碍。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运动量应循序渐进,由肩、肘,逐步至各个关节,每天2~3 次,每次约20 min,在刚开始的肢体康复训练中,注意对各运动关节的保护,注意运动度,以不疼痛为限。患者的康复锻炼应先床上逐步转到床下,注意每天的运动量,护理人员要不断鼓励患者,从而增强其信心。

保持患者床铺平整无碎屑,用防压疮气垫或骨突部位垫气圈,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小时翻身1 次,避免拖、拉、推等过大的动作以防擦破皮肤,严格记录并交班。同时帮助和指导家属用温水擦浴,按摩骨突处及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营养不良既是导致压疮的内因之一,又可能影响压疮的愈合。因此,应注意补充营养,增强抵抗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统计学结果及意义所有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 ±s)表示,并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χ2 检验进行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和焦虑等心理状态变化两组患者干预前 HAMD 和 HAM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 >0.05)。干预 4 周后,两组 HAMD 和 HAMA 评分较干预前均有不同程度明显下降(t =2.31、2.39、3.10、3.07,P < 0.05 或P < 0.01),且护理干预组干预后 HAMD 和 HAMA 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2.25、2.27,P < 0.05)。

干预 4 周后,护理干预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 21.62%,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的 4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P< 0.05)。

3.讨论3.1 急性脑出血的标准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习惯的不断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高血压的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而脑出血是高血压十分严重的急性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颅内血肿清除率是目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重要措施,同时辅以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丁丽萍的报道结果表明,早期康复护理措施不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还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从而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欧洲卒中量表(the European strokescale,ESS)是评价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状态的重要依据,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真实性,可较好的反应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成为目前临床上评价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重要工具。

3.2 相关评价、护理和治疗手段GCS 评分包括睁眼反应、语言反应和肢体运动三个方面,三个方面的分数总和即为昏迷指数。最高分为15 分,分数越低则意识障碍越重,是评价昏迷患者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MBI、ESS 及GCS 评分均较对照组患者出现了明显改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和相关学者的报道结果较为接近,表明了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对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预后恢复。在早期康复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进行运动、语言等多方面进行不同程度的刺激,并辅以相应的心理疏导,有效增强了患者中枢神经感觉信息的输入,有利于神经通路的重建和修复,并促进了患者大脑神经突触联系,充分发挥了大脑的神经代偿功能。

而且,主动和被动的术后早期康复也加强了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者早日掌握各项生活行为的操作。

3.3 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康复的效果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受损后,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代偿和功能重组能力,主要表现为细胞轴突的再生、树突的发芽以及突触阈值的改变,即大脑具有可塑性。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可使瘫痪肢体重新获得意识支配,通过对患者实施良肢位摆放,患肢各关节被动和主动活动,翻身、坐起训练,坐位及站立、行走训练,能刺激运动通路上的各个神经元,调节其兴奋性,以获得正确的运动刺激输出,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促进正常运动模式和运动控制能力的恢复。通过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包括进食、更衣、如厕等,可促进随意、协调、正常的运动模式建立,为整体功能的康复创造有利条件。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证实了早期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1]陈肖媚,庞伟茂,王海英,方志红.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和并发症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2014,21:113-115+122.[2]徐霞,李勇,陈芬,陈艺,李跃. 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康复的影响[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8 ,04:263-264.[3]王琴. 早期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的并发症及生活能力的影响[J]. 临床与病理杂志,2015,05:746-749.

论文作者:张健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5年第1卷第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8

标签:;  ;  ;  ;  ;  ;  ;  ;  

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出血患者不良情绪及并发症的影响论文_张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