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易经管理哲学之兴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易经论文,哲学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易经》管理哲学本质上是一种哲学,是以易经及易学思想为核心的管理哲学。从管理的自身发展历程上来看,21世纪将由科学管理走向哲学管理,这种发展趋势必然要求管理哲学的兴起。近几年来,国内外企业界兴起对《论语》、《孙子兵语》等中国古代典籍的研究热就是这种管理发展趋势要求的反映。
同样,要考察《易经》思想是否合乎时代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管理要求,就必须对《易经》思想做一深刻探讨。
一、《易经》思想体系
“太极”是易哲学中的最高范畴。所谓“太极”,就是天地万物的共同根源。易哲学认为天下万物皆由太极溶化而来,并且指出这是太极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在太极中,内含阴阳两种对立因素,这两种因素存在于太极之中,不仅对立统一,而且互相转化,互相交感,天、地、人三才都是太极演化之结果,因此人与天地有着根源上的一致性,天下万物只有和谐地相处,才能达到易哲学的最高境地——“保合太和”。这就是易哲学中“万物本太极”的思想。另一方面,“太极”演生出了万物以后,万物并非毫无联系的杂乱排列,而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按照一定的关系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这个系统就是以五行依据的归类关系学说。易哲学认为天下万事万物莫不可以按其相应属性归入金、木、水、火、土五大类,五大类存在着相生相克,相制相侮的关系。而就每个事物来说,并非对太极的单向继承,而是全面继承,这就是易哲学中“物物一太极”的思想。也就是说一个事物自身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对事物运动规律的认知上,易哲学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处于永生不息的运动变化之中,“变”是事物存在的基本方式。另外,“易”还有“交易”、“简易”、“不易”三重含义,即事物有相互转化的存在方式,万物是变的,但变却是不变的,人们只要掌握了变的道理,就可以以简驭繁,进入出神入化的“简易”境界。在对事物变化的方式认知上,易哲学还提出了类似于“量变”和“质变”的两种变化方式。
在完成对世界及其规律的认知后,易哲学还提出了与其相应的人生观和方法论。人与天、地并列为“三才”,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只要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一定能摆脱命运的把弄和自然的制约。于是易哲学还提出了一系列道德伦理观,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以及“果行育德”,“教养生民”等许多处世原则。
易不仅在哲学方面提出了自己独特的世界观、方法论、人生观以及相应的伦理准则等,更为重要的是,易以阴阳二爻为基石,以卦象为结构,模拟自然社会现象,创建了一个独特的预测决策系统。这个预测决策系统虽然由于受时代限制,有一定的迷信成份,但其中仍有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可供借鉴,这对于管理预测决策活动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二、对易哲学的管理学诠释
易哲学是一个理想的管理学基础,这与易哲学思想观念和21世纪管理发展趋势是分不开的,现就易哲学中的基本理论观点结合21世纪经济趋势,从管理学的角度予以诠释。
1、易哲学最根本的理论“太极观”,是一种对世界整体性认识的观点。从管理学角度来看,全球经济就是一个“太极”,其内部各经济主体虽具有差异性,却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系统。同时“物物一太极”,各国经济、各经济主体本身又是一“太极”,又构成了一个子系统。母系统内有子系统,小系统存在于大系统之中,世界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易哲学的“太极”观就是要人们首先树立一种整体系统观,从整体角度把握经济活动。
2、基于太极观,易哲学提出了“天人合一”观。易哲学认为管理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所以不能单从主观或客观的角度去把握,而应从主客间的相互关系中去把握和认识管理活动。“天人合一”观就是这样一种观念。在管理目标上,“天人合一”观认为天下万物各安其类,各得其宜的“保合太和”境界是管理追求的最高目标,因而它不是单单的强调对经济目标的追求,还兼顾了社会效益目标,这是对以往唯一经济目标的一种修正。在管理手段上,易哲学也不是单一的强调竞争,而是提倡物物之间的联合协调。竞争与协调已不是完全对立的两面,而成为对立统一的两面。经济主体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在协调中竞争,在竞争中协调,才能有所发展,而片面强调竞争或片面强调协调都是不正确的。
3、在事物发展的动力上,易哲学提出了“阴阳观”。阴阳是易哲学对事物内部矛盾的认识。阳代表向上的、积极的一面,阴代表向下的、消极的一面,就阴阳的关系来说,有阴阳统一,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转化,阴阳相推五组关系。正是由于阴阳的关系不同,所以事物才呈现出了各自的特殊性。也正是由于阴阳两种势力的互动关系,才推动了事物的发展。易哲学的阴阳观应用到管理上,就是指由于各个管理主体都有其特殊性,因此并不存在共同的管理模式,而只有共同的管理理念或哲学。同时阴阳作为一种分析方法,也启示管理者应该从两个方面去加强管理,从阴阳的动态过程中寻找其平衡的支点。
4、“五行观”是易哲学中对系统内外关系的表述。易哲学认为万事万物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系统,这个系统内部虽然元素众多,但可以根据其相应的属性将之归为金、木、水、火、土五大类,而五行间又存在着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的关系,按照这些关系构成的关系网络,再结合时间因素,就可以断定系统的运动发展趋势。而实际上管理就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有着领导、组织、协调、创新、决策等五项职能,成功的管理就是充分发挥这些职能,也就是各个职能部门的协调一致。管理可以借鉴易哲学中的五行学说来加强内部管理。另一方面,也可以用来分析外部经济形势的变化,只要将影响经济主体发展的外部关系予以五行归类,在比较中就较容易发现经济发展的趋势,也可以粗线条地勾勒出经济图景。
5、易哲学提出了一整套的预测决策理论,并基于这些理论,提出了一系列以卦爻、阴阳、五行关系为推断依据的预测决策方法。这些预测方法基本上都具有如下特点:首先是建立一个模仿世界及其规律的预测系统,然后把要预测的事物转换成预测语言,再通过对预测系统中元素关系的分析得出预测结论输出。在这一系列预测活动中,预测者是最为重要的主体,因此预测者水平的高低对预测结论有很大影响。这种主观因素的大量掺入对考察周易预测的科学性增加了许多难度,以致到现在仍未能得出令人满意的结论。但是实践又证明,周易预测有相当高的准确性,它从本质上是一种理性的多因素综合分析思维,因此只要对周易预测进行科学的开发和应用,就一定会促进现代管理中预测决策的科学化。
6、易哲学中还积累了大量的管理原则,可以为现代管理所借鉴。如管理者的修养方面,易哲学提出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惩欲戒忿”、“果行育德”等六十四个方面的道德要求。这些要求,是中国古代管理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到今天仍对管理有重要的直接借鉴意义。
通过以上对易哲学思想内容的阐述和对易学思想管理角度的诠释,我们就会发现,易学管理思想是与21世纪的经济趋势特点相吻合的,因而易哲学可以作为21世纪中国管理哲学的重要理论来源。
三、理论典范分析:
在日本首先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结合并取得成功后,中国乃至世界上很快掀起了一股开发传统文化管理思想的热潮。一些易学家、管理学家将《周易》中的管理思想、思维方式、经营原则开掘出来,探讨易哲学与管理学的融合之道。在这方面,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成中英先生提出的C理论,构建了一个以易经思想为核心的管理学体系,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现就以之为典范加以解说。
成中英先生认为,他所谓的C理论,就是《易经》管理系统,是以易经为基础,以中国传统智慧与西方科学精神融会贯通为目的,以“中国管理科学化,科学管理中国化”为宗旨,以集科学、文化、艺术三位一体为特征,总结古今中外管理理论而建立起来的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管理哲学理论体系。其体系基本结构如下:
1、管理系统源结构模式——“八义”
C理论根据《易经》八卦归纳出“守成知变,穷化创新,定位断疑,简易即时”四个主要原则和管理的“知、行、体、用、主、客、内、外”八要素,以“太极”为始,阐述了八义,即管理体系的八个定位,形成了《易学》管理理论体系的基本构架。
(1)太极定位:明确企业最高目标与最终价值的整体性企业定位。
(2)阴阳定位:明确企业经营必须确立从主客、内外、人物等正负两面考虑问题的二元观。
(3)三才定位:天、地、人三才定位是强调时空因素与人为因素,组织内部上、中、下之间的充分协调和配合。
(4)四象定位:组织运作要兼顾春夏秋冬四时与上下左右四方,兼顾上层下层左辅右弼,才能维持稳定,谋求发展。
(5)五行定位:以决策、领导、应变、创新和人才周而复始的“五行”循环模式。
(6)六阶定位:以乾卦为依据将人事发展划分为六个阶段和层次。
(7)七复定位:将终将目标、风格、策略、制度、技术、行政、结构七个"S"整体定位,使其首尾相继,上下呼应地运作,同时强调不断应变的精神。
(8)八卦定位:使知、行、体、用、主、客、内、外平衡作用,成为持久而有活力的管理架构。
2、管理系统源理论模式——“五学”
C理论引进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优秀哲学思想作为其哲学系统的理论依据,强调学习道家的决策哲学,法家的领导哲学,兵家的权变哲学,墨家的创造哲学和儒家的协调哲学,并以道、法、兵、墨、儒的精神分别代表管理中的决策、领导、生产、行销、人事五项要素,摹仿《易经》五行相生的原理建立了管理要素的运作和评估整合系统模型。
3、管理系统源动力模式——“十德”
C理论强调管理以人为本,对人的管理是管理系统的运作动力。“十德”就是依据理性与人性的辩证关系,对人的管理所做的要素的基本动力集述。十德可分为五组:一曰“礼信”与“势术”;二曰“仁爱”与“明严”;三曰“道义”与“智利”;四曰“经合”与“权变”;五曰“衡中”与“策决”。
4、管理系统源表征模式——"C"
《易经》管理系统理论架构的外在表征为“中国”(China),《易经》(change),文化(culture),儒家(confucian)等,其内在意义则为决策(centrality),领导(control),应变(contingency),创新(creativity)及统合人才(coordination)等五大管理职能。通过对"C"理论体系的简要介述,我们可以发现C理论融合了古今中外的优秀管理思想,特别是现代化的改造了中国传统文化,也适应了21世纪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因而可以说是易经管理哲学开创中的一个理论典范,但是另一方面,该理论体系也有着实践方面探讨不够深入的缺点,这就需要易学家和管理学家们共同探讨,使易经哲学进一步管理化,并与管理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易学管理思想是与21世纪的经济趋势及其特点相合的,作为一种管理哲学,它也符合新世纪管理学的发展方向。因此,在21世纪,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对易经管理哲学的研究也将深入和蓬勃发展下去,易经管理哲学也将成为世界各国管理理论丛林中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