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就业安置加快社会保障--政协九届一次会议讲话热点问题综述_社会保险论文

重视就业安置加快社会保障--政协九届一次会议讲话热点问题综述_社会保险论文

高度重视就业安置,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大会发言热点问题综述之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之二论文,高度重视论文,社会保障论文,热点问题论文,一次会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当前经济改革中,职工下岗与再就业及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问题引起了政协委员的广泛关注。在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委员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与论述,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现实意义和操作性强的建议。

正确认识当前的问题

据统计,到1997年底,全国企业下岗职工累计已达1150多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570万人,还有1亿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其中有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已离土离乡进城务工。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一是特殊的国情。在12亿人口的大国进行改革,超常的人口重负在常态下就存在很大就业压力。这就使得就业与再就业的压力大到社会难以承受的境地;二是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周期、政策等因素;三是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低效益、高就业的政策,形成国企和政府机构、事业单位人浮于事、冗员庞大,其中包含着大量的隐性失业;四是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五是我国劳动力素质较低,许多职工知识老化、技能单一,不适应经济结构性调整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影响就业。

委员们认为,要正确看待这些问题。无论是城市职工的下岗,或是农民的非农转移和异地就业,都是由改革调整、发展进步而引发的劳动力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的一个过程,是改革过程中必然要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西方发达国家失业率在5%到10%之间是非常正常的事。 全社会都以一个冷静、稳定的正常心态对待再就业问题。

同时也要看到这个问题如果处理不当,解决不及时,就可能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个过程,要及时了解职工思想动态,化解矛盾,加大再就业和解困工作的力度。要认识到解决再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力争在短时期内,更有效更有序地把再就业工程的实施,纳入正常的轨道。

再就业主要应通过市场机制解决

委员们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下岗职工的再就业,主要应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应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把解决再就业与企业深化改革紧密结合起来。企业要最大限度地挖掘生产潜力,开发新的就业岗位,依靠自身力量解决好下岗职工的分流安置问题。

第二,解放思想,树立正确的就业与择业观。劳动者个人与企业应是一种契约关系,劳动者择业、就业,企业招工、用工都应是双方自由选择的结果。通过劳动力商品在市场上的自由流动,使这种生产要素得到最合理的配置。改变有事没人干、有人没事干的状况。

第三,把劳动就业作为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能。

要加强政府在就业指导和培训中的作用,成立各级劳动部门就业指导和培训机构,提供就业信息和技术培训。根据市场需要确定培训目的、内容、计划,建立切实有效的再就业培训体系。

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新行业,创造新岗位,刺激有效需求,扩大就业,带动产出。发展城市家庭工业和社区经济,给予优惠政策,鼓励自谋职业。

要在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时适应国情,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第三产业等。很多个体私营经济为国家提供财源贡献显著,经济效益较好,有能力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国家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吸纳。

要从城乡两头拓宽就业门路。鼓励下岗职工到集体、乡镇和私营企业中就业,从根本上减轻城市就业压力。

要积极稳妥发展直接金融制度,使中国的高储蓄多一个顺利转化为高投资、扩大就业的渠道。

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进程

委员们认为,社会保障既是一种社会福利制度,更是一种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从80年代初就开始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相继出台并实施了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优化经济结构的过程中,社会保障制度的滞后性也日益明显。

委员们认为,社会保障说到底是社会持续发展、长治久安的保障,加大社会保障改革力度,是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客观要求。应尽快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一,加强领导,理顺管理体制。实行一体化管理,建立统一的领导决策机制。同时要建立不依附于行政主管部门的独立营运的基金经办机构。

第二,加快社会保障立法步伐,建议制定《社会保障法》,以立法的形式建立起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保证社会保障工作在法制轨道上运行。

第三,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

一是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网络。

二是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

三是加大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力度。保险水平要适应国家和企业的承受能力,只能搞基本的、低水平的、有限的、根据经济可能量力而行的,绝不能超前消费;要将一部分医疗费用量化到个人帐户,由个人自主支配用于门诊医疗,超支不补以此取代医疗保险报销制度,将一部分医疗费用交由医疗保险经办部门用于住院和特殊病种;要对医疗单位进行结构调整和卫生资源重新配置。

四是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和社会救济制度。完善贫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线,保证下岗职工短期内的基本生活,实施“送温暖工程”。

第四,进一步拓宽保险基金来源渠道。(一)个人、单位、政府、社会都是社会保障的主体。个人拿一点,单位交一点,政府拨一点,社会捐一点;(二)变现部分国有资产,建立“失业职工发展基金”,重点用于经济转轨时期国有企业失业职工的生活救济、就业指导、培训和贷款;(三)建议采取各级政府按比例投入的办法,并将投入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决算中,依法进行;(四)进一步提高个人交费比例,到本世纪末扩大到城乡各类从业人员,加速扩大基金积累;(五)有效投资运营,是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比较可行的出路;(六)征收消费税用于社会保障体系,12亿人共同支持改革;(七)把志愿服务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标签:;  ;  ;  

重视就业安置加快社会保障--政协九届一次会议讲话热点问题综述_社会保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