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城市地铁车站设计浅析论文_王婧

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70

摘要:随着中国城市的高速发展,地铁交通最作为大型城市公共交通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市民交通的重要途径。我国城市地铁建设目前也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我国地铁技术发展至今,地铁车站功能性、结构性设计日趋成熟。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大型城市日趋进入到发达城市行列,未来地铁车站设计必然向人性化、舒适化方向发展和提升。

关键词:地铁;未来车站设计;人性化;舒适化

引言:

我国早期城市地铁车站设计以满足基本功能性需求为主。例如北京地铁1号线,人流经出入口下入购票区后直接进入站台,站台无屏蔽门设计,目前已无法满足人流日益增大的使用需求和安全性要求。我国城市地铁进入发展期后,车站设计考虑预期人流对空间使用的需求,增加了站台层的设计;考虑乘客便利性的需求,增加自动售票、自动闸机等功能设计;考虑美观性需求,车站装修设计水平普遍提高;考虑地铁人流安全性,增加屏蔽门等系统设计等。

目前我国地铁建设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还将持续发展。如何能让一个城市的地铁车站设计在满足功能性需求的基础上,满足市民精神性需求、提升城市文明水平?未来城市地铁车站设计发展方向,是地铁车站设计需要思考的问题。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围绕城市地铁车站设计在人性化、舒适化等方面展开思考和分析。

1、地铁车站人性化设计

母婴室

对于地铁车站的人流、集散枢纽、中转便利等人性化设计在此不做论述,文章重点思考分析以下几点的人性化需求设计。

第一:母婴设计。年轻母亲携带婴儿出行的哺乳、休息等私密性行为,在目前公共场所往往成为年轻母亲的一道难题,公共场所母婴室缺乏,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地铁车站宜在闸机内和闸机外均设置母婴室,闸机内母婴室作为年轻母亲乘车期间哺乳和盥洗的场所,闸机外的母婴室还可以为非乘车年轻母亲提供服务,随着地铁网络日渐密集,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贡献会越来越大。

第二:无障碍设计。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地铁交通更好的为老人、盲人、轮椅行为人等人群提供便利通行服务,是未来地铁车站设计的重要方向。目前地铁车站无障碍设计主要包括规范规定的无障碍电梯、盲道、无障碍指示牌、无障碍坡道等范围。未来地铁车站无障碍设计应超出目前范围、围绕地铁建筑特点、贴近服务人群的需求来展开,利用信息技术为特殊人群提供更为便利的服务,从而更大程度发挥地铁的城市服务功能。

第三:物流快递设计。大城市市民生活工作节奏快,地铁日益成为市民上下班出行的必要工具。在日本和韩国地铁中,有的车站通道中设有储物箱,乘客可以短期存储,方便市民出行。未来我国地铁车站可以设计集存储、快递、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柜,节省乘客时间,为市民提供便利。

第四:地铁车站一体化设计。目前地铁车站一体化设计是地铁物业设计的主流方向,地铁一体化往往整合大型商业、公建、交通枢纽等。为了提升地铁公益性、便民性,节约城市资源,未来地铁车站应重点结合小型便民商业、市民运动健身等服务半径较小的物业展开一体化设计。

2、地铁车站舒适化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精神需求标准日益提高。未来地铁车站设计应重点关注乘客在地铁车站内的心理感受,做好提高车站空间和环境的设计标准,使乘客乘车得到舒适的体验和愉悦的心情。

武汉地铁四新大道站

第一:视觉感受。地铁车站多位于地下,采用人工照明。因此,车站内空间设计、环境设计、照明设计直接影响乘客的视觉心理。车站内环境光影柔和会使人温馨,色彩典雅会使人安逸,阴暗杂乱会使人沮丧,炫目单调会使人烦躁。研究视觉心理,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根据不同季节、时段、节假日等采取变化设计,都是提升乘客视觉心理感受的设计方向。

第二:听觉感受。处在声音嘈杂的环境,人的心理会烦躁;处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人的心理则会平静。地铁车站中人流量大,声音环境嘈杂,人的心理易烦躁,有时甚至产生不良后果。因此,车站设计中引入专业的声环境设计,提升车站内声环境效果,是未来地铁车站设计提升乘客听觉感受的必要手段。

第三:嗅觉感受。地下车站的通风不好、空气湿度较大。未来车站设计应加强通风环控系统设计,采用信息化高的环控设备,创造良好的室内空气环境,提升乘客的嗅觉心理感受。

武汉地铁徐家棚站

3、城市文化设计

地铁车站设计应体现和承托所在城市的文化,成为城市的名片。未来地铁站的设计应该突出当地的人文历史特点,尽可能使每个车站都成为独一无二的精品。例如武汉地铁7号线徐家棚车站,车站设计充分展现了武昌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风情,展现了历史和现代的对比和融合。市民乘车行走在车站,犹如在历史的长廊内穿行。

结论:

简而言之,提升地铁车站的人性化、舒适化是未来地铁车站设计的发展方向,以人为本是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随着地铁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推进,对地铁车站设计的研究亦将不断深入,设计理念和手法也将随之不断更新。希望这些初步的研究结果能够推动对地铁车站人性化和舒适化的关注和探讨,提升地铁的内在品质,促进城市地铁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地;浅谈地下地铁车站空间多样性设计[J];四川建材;2013年01期

[2] 贾洪梅;张青萍;是什么构成了舒适的地铁车站内部环境?[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论文作者:王婧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4

标签:;  ;  ;  ;  ;  ;  ;  ;  

未来城市地铁车站设计浅析论文_王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