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没有旁观者论文_宁宝秀

德育工作没有旁观者论文_宁宝秀

北京市温泉第二中学 100095

学校德育工作不是一个人的事,是要依靠大家的配合才能做好的,全员德育,齐抓共管,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为先,德育为首”,德育在教育过程中起到龙头的作用。每个教师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是责无旁贷的,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班主任做学生的德育工作具备优先的条件,对学生的平日表现掌握得比较全面,教育起来就自然驾轻就熟了。而科任教师不可能像班主任那样有大量时间和学生接触和沟通,有的放矢地对学生实施德育工作。所以科任教师的德育工作大多体现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当科任教师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中,用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科任教师的课堂德育工作才可能得以实现,才变得不那么空洞。高超的教育没有明显的斧凿痕迹,在活动中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品德、懂得一种规范,让孩子在活生生的生活中,在与人的交往中使道德教育达到良好的效果,这比单纯的说教要有利的多。

那么科任教师如何利用课堂教学和课余时间做学生的德育工作呢?

一、从思想上把教育当作一项事业来做

热爱学生是形成教育事业和教育艺术的基础。作为老师首先应该把教育当作一种事业,而不是事情。事业和事情,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任何事情都是可以做的,就看你怎样去做。一件事情如果你只把它当作一件事情,它就只是一件事情,做完就结束了。如果把它当作一项事业,你就会设计它的未来,把每天的每一步当作一个连续的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抓住课堂组织的第一个环节进行德育教育

请不要小看上课前师生间的互相问好,我认为教师充满激情的“同学们好”,并按标准要求向同学们行礼,然后同学们以饱满精神向老师问候老师“您好”这一小小地细节,我认为会带来双赢的效果,即教师整节课会意气风发的上好课,学生会精神抖擞、聚精会神地高效地学好这节课。但久而久之,当你带着激情向同学们问好的时候,你听到的不一定是所期待的问候,甚至是很不情愿的、参差不齐、有气无力的说老师好,有些同学可能还会半站半坐的。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可以上升到学会尊重的角度去引导教育学生,教会学生以同等的礼节对待老师、同学、家长甚至是社会上的其他人,这是一个文明人的标志,也是有素质的人的标志,教师的激情、严肃及认真的态度会感染学生。

三、讲究教育艺术,灵活机智地教育学生

由于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教育影响的广泛和复杂性,给教师的德育工作带来艰巨性,加上我们德育工作所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是一批心理上和生理上都还很不成熟的但又不断在变化发展着的学生,就更增加了我们教育的困难。因此,平时注重灵活运用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如:一天一位调皮的学生在课堂上和另外一个学生小声谈论,说到眉飞色舞时,手臂一挥,洁白的墙壁被溅上了钢笔水,这位学生一脸自然,毫无愧疚之意。当时的任课教师看在眼里,不动声色。下课了把那个学生叫到办公室,没有立即批评他,而是拿出一幅漂亮的图画给他观赏,问他:“这幅画美丽吗?”这位学生回答:“很美。”于是老师有意在这幅画上点了一滴墨汁,这时这位学生很奇怪地问:“老师,您为什么把这幅美丽的画弄脏呢?真可惜。”这时老师顺势反问:“墙壁上多了一点墨水,不也很可惜吗?”这时学生的脸刷地红了,低着头悄然地离开了办公室。第二天墙壁上的钢笔水消失了。

四、情感是合作的基础,德育工作离不开情感

整个教学过程应该是在非常融洽的,和谐的,愉快的和饶有兴趣的气氛中完成,让学生在愉快中接受教育,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是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师生合作教学,忽视情感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那么这个情感不单单是我们在课堂上话语的温柔,教态的亲切,而是从平时的事情做起,真正走入学生的心,学生在课堂上自然而然地听你调遣。我以前做班主任的时候,班上有个孩子说发冷,我就走过去,一只手摸着自己的脑门,另一只手放在那个孩子的脑门上,看看他是否发烧,没想到的是其它的好几个学生也对我说,“老师我也发冷,老师我好像脑门也有点热,您摸摸看。”孩子们为换得老师的爱抚竟然争相装着发烧,没想到我对女儿的一个动作的自然流露让学生感到如此温暖!我们的孩子太需要老师的爱抚了,我们完全可以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去关怀我们的学生,缓解学生的“肌肤饥渴症”。

五、让学生感受成功

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尤为强烈。心理学家认为:“人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和失败在学生的心理上会引起不同的情绪。”所以教师的表扬是最容易最直接的方法,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热情鼓励,及时肯定表扬。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也应该体现着这些不同层次的铺垫,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机会,实现学生自我的满足。

总之,科任教师要有德育意识,把学科当作渗透德育的载体,那么课堂中渗透德育就无处不在。我们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人生,从而在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下活得精彩!子曰:德不孤,必有邻。我们是在一起做教育,我们并不孤单,因为我们彼此都是德育工作的伙伴。

论文作者:宁宝秀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4月总第2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7

标签:;  ;  ;  ;  ;  ;  ;  ;  

德育工作没有旁观者论文_宁宝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