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榜样——深切怀念陈希孺院士,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院士论文,深切论文,榜样论文,陈希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陈希孺院士离开我们已经10个月了,至今我的脑海里还常常浮现出他的音容笑貌,浮现出他讲课和作报告时带有湖南口音而娓娓道来的神态,浮现出他饮酒时的豪爽和对年轻人热情鼓励与帮助的动人情景。
我最早知道陈老师是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研究生制度在1981年建立,1982年报道了我国自己培养出18位博士,其中3人是数理统计方向的,导师是中国科技大学的陈希孺教授。那时我刚刚考入人民大学攻读统计学硕士学位,对几年后考取博士生很是向往,对博士生导师非常崇拜。后来又看到了陈老师的“数理统计引论”,虽然自己的数学基础差,看不大懂,但很想认识陈老师,从那时起对他就充满了尊敬和敬仰。真正和陈老师当面接触和请教是90年代初的事了。1992年我担任人民大学统计系主任后,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加强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基础的教学和这方面的师资力量。其中,对统计学系学科建设影响深远的是聘请了陈希孺、张尧庭、冯士雍等教授作为我们的兼职教授。陈老师是1994年5月正式受聘成为人民大学统计学系兼职教授的。在此之前,当我登门拜访请教统计学科建设的问题,并诚邀他作为我们的兼职教授时,他非常爽快地答应了。此后他几乎每年都给我们作报告,还给研究生上专题课程。2004年,学校筹备成立理学院,在学校职称评审时邀请校外院士和专家组成理科评议组,陈老师就是专家组成员。他认真地审议每一份申请材料,严格按照标准提出意见,特别强调论文的质量和创新的精神,使我们深受教育。
2000年教育部批准在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系建立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当我们请他出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时,他又爽快地答应了,并且对基地的建设和重大项目的选题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90年代以后和陈老师见面的机会多了。由于我们多年来都是中国统计学会的副会长,都是国家社科基金统计评审组的成员,这样我们每年都要在一起开几次会。在国家社科基金评审经济统计项目和讨论经济统计问题时,陈老师总是从鼓励、爱护、支持和帮助的角度对待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和发展。对于年轻人,只要是有了进步,课题中有一些好的想法,他都给予支持和鼓励。
对于社会经济统计教育和科研的建设与发展,虽然这不是陈老师自己的本行,他一直给予关心和帮助。2000年3月我请陈老师为我们编写的《统计学》教材写“序”,他看了初稿后,没几天就写完了。在序言中,陈老师肯定了我们将数理统计和社会经济统计“熔合于一炉”的“尝试”,并指出:“在我国统计学界有一种看法认为数理统计学和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两个不同性质甚至对立的学派。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误解,其根源盖出于对数理统计方法的‘工具性’注意不够。”他又写道:“近些年来,我国统计学界的一些有识之士倡导‘大统计’的说法,号召我国统计工作者不分畛域,团结在‘大统计’这面旗帜之下,一同为发展我国的统计事业与统计学术贡献力量。笔者很赞同这一方针。”接下来,陈老师用早期统计学发展的历史论证了“大统计”的精神,并分析认为“近几十年来,国际统计界一些学者对此进行了反思,如今已形成一股有影响的潮流,这一点应当引起我国统计学界的重视。笔者认为,提倡大统计,正是对此的一种呼应。应当鼓励数理统计学者多关心和参与社会经济统计方面的问题。同时,社会经济统计工作者有必要熟悉基本的数理统计方法,以拓宽视野,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自己的研究工作具有更强的现代意识。这一切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过程。这中间统计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我们心想,教材中数学公式的表达有不少不严谨之处,很怕陈老师不愿意为此写序。没想到,陈老师不但为我们写“序”,而且给我们很多鼓励。每每想起这些来,我就格外珍惜这篇序言,把它当作对自己的鼓励和鞭策。
陈老师是大学问家,但一点架子也没有。不管是谁,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他都一样地和蔼、耐心。有一件事情我记忆犹新,并且总觉得有些对不住陈老师。2000年夏天,教育部高教司为了配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的发行,决定在暑假期间组织全国高校教师进行教材和课程培训。其中,我们那本“统计学”教材也列入教师培训计划。除了我们编者就教材的主要内容和课程要点进行介绍外,高教司还希望有一位权威学者就学科历史和框架进行半天的讲授。当我向陈老师说起教育部高教司的这个意图后,陈老师高兴地接受了,并认为主讲教师的培训极其重要。为了这一讲,陈老师专门写了讲课大纲。半天的讲授极其成功,使高校教师们开阔了眼界,认识了统计学的意义和作用。课后,很多人围着陈老师请教。其中一位高校教师向陈老师借讲稿,陈老师答应了,但希望这位教师用后归还。没想到一个月后也没有任何信息。由于当时人多,也没有让那位老师留下姓名,就不知找谁了。那天因为有别的事情,我当时没在场。事后陈老师和我说起这件事,我虽然找到高教司负责培训班的同志让她帮助寻找,但讲稿最终也没有归还给陈老师。每每想起这件事,我都觉得对不起他老人家,因为是我介绍陈老师去做报告的。
陈老师为人诚恳,又很豪爽,特别是喝酒。在饭桌上,只要有人来敬酒,陈老师就像对待学生请教问题一样来者不拒。在我的印象中,不管是谁有求于他,他都乐于帮助。陈老师2002年出了一本“数理统计学简史”,这本书深入浅出,用通俗的语言将统计学的思想和发展的脉络勾画得清清楚楚,是一本统计大学问家写出的通俗读物。2004年书店里已经售空。记得在社科基金评审时,我们统计评审组的几位问他哪里可以买到。他说他还有几本,会后我们很快就收到了由陈老师签名的大作,这已经成为我所保藏的最珍贵的纪念之一。
陈老师过早地离开了我们,这是统计学界的重大损失。我在这里只是写些生活中的小事,但这些小事也折射出陈老师品德的高尚和精神的伟大。陈老师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
陈希孺院士生平
陈希孺院士1934年1月生于湖南望城县,195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系,同年入中国科学院数学所任研究实习员,1961年调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任教员,1978年任副教授,1980年任教授,1981年任博士生导师,1997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院士。
1957年10月至1958年10月在波兰科学院数学所进修1年,1986年6月先后在加拿大Manitoba大学和美国Pittsburgh大学作访问学者。
他曾任中国概率统计学会理事长、中国现场统计学会理事长(1993~2001年)、中国现场统计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国家技术监督局所属全国统计方法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兼一分委会主任,1985年加入国际统计学会(ISI)为会员,2002年当选为IMS的Fellow。
他长期从事数理统计学、概率论与数学的教学工作,从事数理统计学方面的科研工作,已出版数理统计学方面的专著和教科书10部,在中外专业统计刊物上发表论文120篇,研究的方向涵盖线性回归、大样本理论、参数估计和非参数统计等领域,部分工作被写入国外学者出版的专著及美国统计百科全书。他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二等奖,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一等奖以及中国科学院教学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