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鳞癌的手术切除及修复重建效果探讨论文_蒋璐,杨栎

(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云南 保山 678000)

【摘要】 目的:对口腔颌面部鳞癌的手术切除以及修复重建的效果予以分析和讨论。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口腔颌面部鳞癌的患者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20名患者采用直接病灶扩大切除,对48名患者采用颈淋巴清扫术,并且对手术切除后的修复重建效果以及术后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经过手术切除后治疗有效率为92.6%,68例患者中出现伤口感染的患者3例,副神经出现损伤2例,皮瓣坏死1例,其它不良反应1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3%。结论:对口腔颌面部鳞癌通过手术切除以及修复重建效果十分显著,尽早的治疗可以很好的控制患者的病情,可以很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鳞癌;手术切除;修复重建

【中图分类号】R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5-0124-02

口腔颌面部鳞癌是临床上一种极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口腔颌面部鳞癌的发病率比较高,皮肤表皮及其附属器角质形成细胞,早期会出现溃疡,如果溃疡久治不愈就会导致癌变,容易出血并且伴有恶臭[1]。可有局部浸润及区域淋巴结转移。由于口腔颌面部鳞癌的位置特殊,常会影响到患者的语言和咀嚼功能,对患者的外观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造成了极大的负担。本次研究通过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口腔颌面部鳞癌的患者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20名患者采用直接病灶扩大切除,对48名患者采用颈淋巴清扫术,并且对手术切除后的修复重建效果以及术后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记录。旨在对口腔颌面部鳞癌的手术切除以及修复重建的效果予以分析和讨论。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口腔颌面部鳞癌的患者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40例,女28例,年龄29~73岁,平均年龄为(46.83.5)岁,所有患者经过检查均为口腔颌面部鳞癌患者,其中舌癌16例,唇癌14例,口底癌15例,面部皮肤癌20例,腮腺癌3例。并且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填写了相关的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将颈部与淋巴相邻的对人体正常功能没有明显影响的肌肉以及结缔组织等进行切除,在手术中注意保留颈内静脉、副神经以及胸锁乳突肌。

1.3 观察指标

将手术切除后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三种;(1)显效:感染、溃疡、发臭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所有检查指标均恢复正常;(2)有效:感染、溃疡、发臭等临床症状出现明显的好转,所有检查指标均出现明显的改善;(3)无效:感染、溃疡、发臭等临床症状没有改变,甚至有恶化加重的倾向,所有检查指标无明显改善。对术后是否出现出现伤口感染、副神经出现损伤、皮瓣坏死以及其它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和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进行检验,P<0.05表示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的通过手术切除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有效率

经过手术切除后治疗有效率为92.6%,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2 患者手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患者经过手术后出现伤口感染的患者3例,副神经出现损伤2例,皮瓣坏死1例,其它不良反应1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3%。

3.讨论

口腔颌面部肿瘤发展至今,我们尚未对其发病原因完全了解,现在主流的看法认为口腔癌的发生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慢性损伤、X线、紫外线等放射性物质都有可能诱发癌症[2]。而且,如神经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机体的免疫状态以及遗传因素等内在因素都对口腔癌的发生会造成影响。口腔颌面部鳞癌发病位置比较暴露,这对于癌症的早期发现比较有利。确定是否患有口腔颌面部肿瘤,应该要取得细胞和组织学的证据才能确诊,绝大多数的口腔颌面部肿瘤都是细胞出现恶变,早起来说症状不是很明显,其他大多是功能性改变或浸润压迫引起的,不能在短时间内确诊的患者,应该留院观察一段时间。通常我们对口腔颌面部鳞癌患者采用手术切除的方法进行治疗,多采用病灶切除术以及颈淋巴清扫术,我们在对口腔颌面部鳞癌患者进行手术切除的时候也要着重考虑患者术后的恢复。头部是有着许多重要器官的聚集,切除过程中应该极为注意,一旦肿瘤诊断明确,排除手术禁忌证,全身状况可以耐受,手术应尽早进行。如患者有全身其他系统性疾病,但经过专科治疗可望恢复,应积极与相关科室配合治疗,从而获得手术时机。结合肿瘤的组织来源、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等具体情况,做好充分术前准备,对手术方案及其预后进行评估,从中选择合理术式,并制订完善、符合患者的治疗方案[3-4]。

本次研究通过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口腔颌面部鳞癌的患者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20名患者采用直接病灶扩大切除,对48名患者采用颈淋巴清扫术,并且对手术切除后的修复重建效果以及术后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记录。旨在对口腔颌面部鳞癌的手术切除以及修复重建的效果予以分析和讨论。发现:经过手术切除后治疗有效率为92.6%,68例患者中出现伤口感染的患者3例,副神经出现损伤2例,皮瓣坏死1例,其它不良反应1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3%。对口腔颌面部鳞癌患者进行手术切除后,很容易引发不良反应的发生,从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预后,因此,我们应该对手术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提前进行防治。

综上所述,对口腔颌面部鳞癌通过手术切除以及修复重建效果十分显著,尽早的治疗可以很好的控制患者的病情,可以很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邓文丽.口腔颌面部鳞癌的手术切除及修复重建的临床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药,2015,28(4):927-928.

[2]曹雨庵,郭伟.我国口腔鳞癌的治疗现状[J].实用肿瘤杂志,2012,27(2):109-112.

[3]郝建清.口腔颌面部鳞癌颈淋巴清扫术后临床并发症的分析及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522-523.

[4]李广生,张瑞敏.肿瘤干细胞标记物在口腔颌面部鳞癌中的研究进展[J].现代肿瘤医,2013,21(1):218-221.

论文作者:蒋璐,杨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3

标签:;  ;  ;  ;  ;  ;  ;  ;  

口腔颌面部鳞癌的手术切除及修复重建效果探讨论文_蒋璐,杨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