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致庭景观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台州分公司 浙江台州 325014
摘要:杭州生态湿地公园建设一直受到政府各级部门的重视,本文以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基础,结合该公园建设条件,研究了该公园植物的选择及配置、该建设项目的配置原则及项目设置,总结了该公园配置建设经验。
关键词:杭州园林;生态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城市绿化
1.引言
湿地为较为独立的自然综合体,其属于自然景观,是由于地球水陆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独特的生态环境系统,其对于生物多样性、人类生存环境改善和生态系统维护作用非常显著,栖息并孳生着多种生物[1]。由于湿地属于珍贵的自然资源,其具有多方面的环境控制能力与效益,又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的肾脏和物种基因库。一方面湿地具有高生产力、独特水文特征,另一方面其又具有两重性和脆弱性,当前社会的高速发展正威胁着湿地自我维护能力[1-3]。
2.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概况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地理位置处于浙江省杭州市区西部,距离杭州市中心仅5分钟车程,距西湖不到5公里。公园占地面积11.64平方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受西溪公园开发的带动,周边已成为杭州新的低密度高档住宅区域。在2012年,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同时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3.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植物选择及配置
3.1 植物选择原则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植物配置重点遵从两个原则,即:以乡土植物为主的原则和保证物种多样性的原则。初期部分实验研究显示,以乡土植物为主的植物选择对杭州生物多样性有利。植物对于环境作用巨大,其提供了其他生物生存的空间,植物选择的多样性实际上更好的推动着整个湿地公园全面的生物多样性。湿地公园以湿生植物和水生植物为主,这样丰富了杭州市植物多样性,湿生植物群落、水生植物群落以及浮叶植物群落更大范围的丰富了杭州市生态景观及环境的多样性,进而完善了生物的多样性[4]。
3.2 植物配置
植被演替过程是指一个群落取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在湿地公园建设中,植被演替理论是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础。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属于杭州典型地貌的公园,经过对公园现状多轮考察,本研究认为公园规划核心在于地域特征表现、水域体系改造以及动物和植物群落营造建设。公园植物配置设计和施工基于植物群落恢复工作,多使用本土湿生和中生植物品种,以高效、稳定和多样为原则完善湿地的生态结构。
4.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配置原则
总的来讲必须遵从四个原则,即:适应生态习性、服从功能要求、地域性特色化以及加强艺术创造性。湿地公园一方面要求其实现湿地对于城市的改造效应,但不可忽视其作为公园的性质,保护的同时更要突出旅游休闲、科普教育和生态观念等功能。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重视乡土植物应用,以生态园林建设为理念,综合考虑观赏性、经济型、存留性以及多样性,通过试验等手段分析现有乡土植物使用效果和价值。以城市湿地作为基础建立的湿地公园拥有较好的动植物生态基础,但是在多样性上有所不足,特别是冬季凋零期欣赏价值不高,在配置过程中以具有画意的图形图像装饰湿地公园,丰富公园的景观欣赏效果,优化游客内心对艺术的感官。
5.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流程研究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在以上选择制备和配置原则基础上,综合国内外相关工程经验,以科学的建设流程完成配置建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西溪湿地植物园分为4区——包家埭湿地植物综合展区、东侧水生花园展示区、西侧水生花园展示区、地经济植物展示区。各个区块景观定位不同,植物群落地配置也各有特色。
(一)、包家埭湿地植物综合展示区
1)生态系列及生物多样性展示区:此处地形有堤、岛、滩涂等,多样的生境利于水生、湿生植物生长。鉴于乔木层种类和数量都很少,设计中利用乡土树种香樟和乌桕、南川柳为优势树种,配置丰富的植物群落。
2)湿地灌丛区:此块区域对观赏性好的湿地灌木进行引种栽培,适当配置开花的地被植物,在丰富植物色彩的同时,也强调了岸线。海滨木槿(Hibiscushamabo)、彩叶杞柳都是耐盐碱、耐水湿的先锋树种,非常适合临水岸边种植,以展现海滨木槿夏季金黄色的大花、彩叶杞柳春季新叶的粉白色斑块。
采用灌木与草本的双层群落,配以各色草本地被植物,层次简单而不单调。配置了海滨木槿—鸢尾、海滨木槿—白花紫露草等群落。
3)珍稀湿地植物展示区:湿地植物园在一定范围内引入少量珍稀物种,如江南桤木、浙江樟等,丰富了观赏的差异性,不仅本地区的植物类别得到补充,同时也为引种植物进行长时间的物候学观察提供了便利。
4)湿地林区:采用复层混交技术,使原来杂乱的草本群落过渡到乔木+灌木+地被的复层群落。林区引入江南桤木、水杉、池杉、湿地松、南川柳等耐水湿乔木,配置了江南地区的典型湿地林景观。配置的植物主要有南川柳—木芙蓉—玉簪+大花萱草+忽地笑+石蒜、池杉+落羽杉—水葱+花蔺、湿地松—梅花—大花萱草等。
5)引种繁育区:培育和繁殖引种植物、湿地林植物,例如海滨木槿、湿地松等,并作为苗木驯化基地使用。
(二)、东侧水生花园
作为与城市衔接的主入口,本区以展现水生植物的观赏性为主。依照立地条件以及水淹条件,由水中央到岸边依次布置了沉水植物群落—浮水植物群落—浮叶植物群落—挺水植物群落—湿生植物群落—耐水湿乔灌草植物群落。植物选择上以观赏性好的湿地和水生植物为主。
(三)、湿地经济植物展示区
本区原来的植物群落是水塘植物群落和塘边植物群落,水生经济植物占很大比例,因此本区以展示水生经济植物为主。主要展览类型分为3类:药用植物、食用植物和工业用植物。本地块原生乔木大部分为柿树,设计采用对柿树的抽稀处理方法,适当种植一些乡土地被植物和水生湿生经济植物,配置乔木和草本的双层群落。
(四)、西侧水生花园
本区以品种展示为主,以多样的水生植物种类丰富水面的层次,增加景深。按照立地条件由水中央到缓坡岸边依次配置沉水植物群落—浮叶植物群落—浮水植物群落—挺水植物群落—湿生植物群落—耐水湿乔灌草植物群落。具体配置时遵循优势种培育模式,发展大面积的优势群落,如香蒲、芦竹、苦草、荇菜等,适当点缀旱伞草、水葱、海寿花、慈菇等群落。
6.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建设经验
6.1 尊重生态系统,建设景观园林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目标为建设“生态湿地”,减少人为影响,除湿地内原居民的外迁和建筑拆除工作外,西溪湿地每天的游客量被控制在10000人左右,建设效果良好。
6.2 开发与保护并存,可持续发展
保护为主,以湿地公园的形式实行“积极保护”。适当开发,负载历史文化保护、民俗文化延续、湿地文化教育和普及等社会功能。搬迁原先西溪地区农户和单位,总建筑面积降至1万多平方米,容积率仅0.38,景点建筑不超过二层。配套设施选址在现状民居集中的区块,同时与民俗展示相结合。生态休闲设施以会馆、企业总部、主题沙龙、创作基地等形式推向市场。通过门票销售等手段控制入内人数,公园内只能步行和舟行。
7.结语
在把握量的控制前提下,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建设高标准、高技术、高效率、生态型和节约型的基础设施共享系统。基于环境承载力考虑限制每日入园游客,生态环境、科研教育、地域文化皆有所体现,这些方法都给杭州环境带来了良好的改善,并对同类公园建设提供样板[5-6]。
参考文献:
[1]江婷.南京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研究[C].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7:7-9.
[2]龚景君.福州城市公园植物配置研究[C].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9:12-17.
[3]赵然,钱黎君,马跃杰等.杭州江洋畈生态公园植物配置调查分析[J].科技通报,2012,(11):106-111.
论文作者:陈林志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
标签:湿地论文; 植物群落论文; 植物论文; 公园论文; 杭州论文; 西溪论文; 群落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