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全国党校系统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校论文,信息资源论文,文献论文,体系论文,全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全国党校系统信息资源建设现状与特点
全国党校图书馆是我国五大系统图书馆之一,拥有县级以上党校3350多所,其中省、市、自治区党校和副省级党校50多所,基本形成覆盖全国各地、星罗棋布的党校教育网,长期以来承担着为党校教育、教学科研提供文献资料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全国党校系统各级图书馆的现代化水平和技术设备有了较大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加大技术设备的资金投入。据不完全统计,省级以上党校投入图书馆硬、软件技术设备资金在2000万元以上:地(市)级党校的投入也在1000万元以上。二是已建成了1200多个远程教学卫星接收站点,覆盖全国县以上行政区的三分之一以上。三是全国有1/2的省级党校已经建成校园网。在教学、科研、办公,图书馆等主要建筑物以及校园生活区之间实现三网合一。四是已建成局域网的共有30个馆,占80%,相当部分图书馆采用光纤千兆以太网交换技术。五是网站建设发展较快。目前国内建成并提供服务的党校网站约170个以上。六是数据库建设有了初步的进展。中央党校图书馆完成了书目数据库的建设工作之后,开始了博士硕士论文数据库的建设。很多省委党校也在本地特色资源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全国党校系统信息资源建设特点:一是从分布形态上看,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在各级党校图书馆分布不平衡。经济发达的京津沪地区及东部沿海地区的信息资源建设,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远胜于西部地区。地(市)县级党校图书馆由于资金有限,现代化发展水平较慢。二是从建设规模上看,有的党校人力、物力较多,建设较快规模较大,有的地方资金较少建设规模较小,有的地方甚至是空白,成梯度形。三是从内容上看,各级党校网络信息资源内容绝大部分雷同,有重复建设的趋势。如电子图书为超星数字图书、书生之家图书馆等:电子期刊为中国学术期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等。四是与全国高校、公共等系统图书馆横向比较上看,尽管近几年全国党校系统图书馆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从馆舍建筑到现代化技术装备等都有了重大改观,但仍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数字图书馆的进展上有很大的距离。
2.总体思路和具体目标
《中共中央关于面向二十一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党校作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要阵地和党性锻炼的熔炉,在用集中培训轮训方式提高领导干部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完成党中央交给的这一重大的培训轮训干部的政治任务,党校的工作要有一个整体的提高,特别是教学水平的提高。正是基于此,中共中央党校在充分研究国内外经验和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决定将全国党校系统数字图书馆工程作为国家信息领域的重大项目来进行研究、论证和开发并确定了全国党校系统数字图书馆总体目标:要建设安全宽带基础网络体系:一个面向社会的中心网站和若干各具特色的子网站:全国性的分布式的大型知识库群:全球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和传播网站:超大规模的数据交换和服务中心:建立以人为本的信息资源体系;创建信息资源基础设施运营管理的成功模式。
全国党校系统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共建共享的目标应该在全国党校系统数字图书馆总体目标的指导下进行运作,它是全国党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体的目标如下: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建设全国党校系统数字图书馆网络平台,利用该平台建设全国党校系统分布式的超大规模数据库群,并以中央党校图书馆网站为门户站点,通过互联网形成全国党校系统数字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充分运用现代化先进技术和手段,推进数字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建设全国党校系统数字文献信息与服务体系,使其成为全国党校系统理论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党的建设和发展的思想阵地。
采取三级网络服务布局的模式,即以中央党校为网络中心,以省级党校网站为基础,以市(地)级党校为网络网点、以县区党校为网员的全国党校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网络体系。通过有组织的图书馆协作的规模效益来提高全国党校系统文献保障的综合实力和充分开发和利用文献资源的综合能力,在全国党校系统图书馆内逐步建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配置精当的文献收藏系统和现代化的服务系统,形成全国党校系统数字化信息共享网络,并与全国其它文献信息保障体系接轨,借助于虚拟馆藏获得世界最新文献信息。争取在2005年完成市、县级党校站点的建设及接入,以丰富的信息资源帮助党员干部更好地理解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网络上得到广泛传播。
3.实施步骤
按照中央党校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要求,在三到五年的时间内,将建设“一个网”、“一个库”、做好“三个服务”。建成一个网,就是形成名副其实的全国党校系统数字图书馆网络:建成一个库,就是根据党校“三基本”、“五当代”、“十大观”的教学布局以及党员和干部教育的实际需要,建设具有党校特色的干部教育信息资源库:做好三个服务,就是要在互联网上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党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为网上干部教育和党员服务,为建立网上马克思主义舆论阵地服务,进而建设中国最大的中文信息资源库。
为保证上述计划安排的顺利实施,笔者认为应该继续贯彻执行海南会议的精神,实行“科学论证、统筹规划,功能齐备、具有特色,分步实施、持续发展”的三项基本方针。
“科学论证、统筹规划”:即对该体系进行科学的论证,统一制定全国党校系统共建共享规划,提出最佳的总体方案。
“功能齐备、具有特色”:即要尽可能满足党校教育和科研各个方面的需要:还要形成自己的特色。
“分步实施、持续发展”:即该体系建设要分步骤、分阶段、分层次、有序地进行:要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根据需要不断完善共建共享体系的各方面功能。
全国党校系统数字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建设宜分三步走:
第一步,完成组织机构、制度管理方法和相关标准规范建设。广泛调研各省有关数据库建设的内容,把已经完成立项的数据库建设项目作为典型,总结交流开发建设经验,完善和推广建库软件。
第二阶段,全面铺开,协调发展。在各校自行申报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对数据库建设项目进行系统、科学的论证。对重点数据库建设,中央党校应对其进行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扶持,采购、制作、整合各类数字信息资源,搭建元数据共享平台,联合目录系统投入试运行,完成资源建设总量的50%,并提供服务。
第三阶段,建成三大类资源库。图书,连续出版物的书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有党校特色专题数据库,并拾遗补缺,完善提高。
4.服务对象和基本内容
党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的服务对象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围绕党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于党校教职员工和学员,依据这一部分服务的需要,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要紧紧围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中心,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充分适应世界大转折和中国新发展要求。这些内容都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对当前中国与世界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能够满足参加培训干部的理论修养、知识更新以及党性锻炼等方面的要求。
第二部分是围绕各级领导机关的决策服务于全国各级领导干部。根据这部分服务对象的需要,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要反映各种领导决策信息、国情信息、世界经济政治社会信息和领导干部必备的知识信息。
第三部分是服务于全国党员干部和普通公民。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要根据我们党不同时期的政治需求,不同时期教育的重点,不同时期的工作任务,不同时期的社会热点,开展网上思想政治工作。
根据党校图书馆不同层次的服务对象,党校系统数字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实现全国各党校图书馆馆藏文献目录数据化。
第二,完善全国党校图书馆专题文献数据库。
第三,编制一批适合党校教学科研需要的有党校特色的专题文献数据库。其中拟建设共计100亿字七个大类的专题数据库: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研究数据库(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
·中国共产党党建党史数据库
·当代政治数据库
·当代经济数据库
·当代科技数据库
·当代文化(包括新出版、文学艺术、教育等)数据库
·党校教育数据库
第四,全国党校图书馆部分重点馆藏文献全文数据库。
第五,科研和学习成果数字化。包括教研人员优秀科研成果、学员毕业论文及调研报告。
第六,动态和隐性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包括内部资料、动态信息、文件汇编等。
第七,逐步将各党校图书馆已经完成的数据库与全国党校数字图书馆资源库互联,实现资源共享。
5.总体结构模型
5.1 网络构建框架
确定整个网络构建的框架,是系统建设的基础,网络构建的设计分为三个层次,即网络平台、系统软硬件、应用系统。整个框架可以表示为:
┌──┬───────┬──┐
│ 网 │应用系统 │ 标 │
│ 络 ├───────┤│
│ 管 │计算机软硬平台││
│ 理 ├───────┤ 准 │
││网络平台 ││
└──┴───────┴──┘
应用以上框架,整个保障体系将建设以下几个方面:
全国中心——中共中央党校图书馆站点建设,包括门户网站的建设,数据库的建设:
地方站点——省、市级党校图书馆站点建设,包括门户站点建设、数据库的建设:地市县级党校图书馆的相应建设:
骨干网——构架全国党校系统骨干传输网:
网络互连——中央党校的门户站点是中心站点,它将同其他网络(如中科网、教育网络)互通。
中共中央党校站点是整个系统的根接点,它作为全国党校系统数字图书馆工程全国中心网站通过广电或电信通信网或卫星远程教学网同各省、市、县委党校图书馆相连,将这些党校的资源有效地集成在一起。
5.2 体系结构
党校系统文献信息资源可采取集中式和分布式结构相结合的办法。可以考虑在适当时候集中全国党校图书馆的优势,建立一两个类似“美国记忆”的大型数据库,如“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研究数据库”,这样的数据库可以集中存放在某一党校图书馆的服务器上,各党校图书馆的读者统一访问该服务器。但是,从长远来看,我们不可能将所有数字资源都集中在某一个图书馆,因此,还是采用分布式的结构体系。分布式结构体系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特点,体现了数字图书馆不同于传统图书馆的基本特征,实现了数字资源跨越空间分布的整合,是数字图书馆的典型结构。我们的目标就是利用分布式技术将分散在不同空间位置的集中式数字资源整合成一个完整的检索系统。
5.3 数字资源的整合
全国党校系统数字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是一个涵盖多个分布式的、超大规模的、具有可互操作的异构多媒体资源库群,供高效跨库、无缝连接的信息服务。在这种情况下,数字化信息资源整合既要考虑图书馆原有的OPAC资源基础,又要考虑多种数字资源的建设,一体化综合整合方式便成了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的不二的选择。一体化综合整合是指在OPAC资源整合系统和数字图书馆资源整合系统之间再建立多维度关联,以形成更为优化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整合系统。其中之关键是要实现OPAC系统和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之间的技术兼容,实现各种元数据之间以及与其他资源对象之间的互操作。
作为数据库,必须要求有相应的软件提供建库、维护检索的支持,同时为方便数据的批量添加和更好的资源共享,要求软件有良好的数据接口,能支持各种常用的数据库如:Dbase、SQL等数据库格式转换,能支持ISO2709数据的接收和输出。
5.4 软件体系结构
软件体系的结构功能分四个层面:数据资源层面、数据关联整理与维护层面、应用核心计算层面和门户功能界面。
系统建设需要十大支撑技术:数据采集与导入、自动分类、数据管理、全文检索、元数据检索、信息发布、版权保护、信息定制与推送、对象资源调度、网络与系统管理支持技术。
5.5 硬件配置的性能要求
各类硬件需要配置的性能主要依据如下几类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包括:一是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的规模。从加工深度来看,包括原始数据、浅层加工数据、深层加工数据等:从资源类型来看,包括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多媒体数据等:从数据的载体来看,包括数据库、文件、特定服务器、磁带、光盘等。在考虑配件配置的时候,应该能够对上述各类数字化的数据资源的规模进行估计。
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涉及各方面的关系十分复杂,必须切实加强协调和管理。全国党校系统数字图书馆工程领导小组应积极发挥领导和协调作用,制定统一的规划和规章制度,在宏观上保证共建共享行动整体统一:对系统开发、安装、培训、使用、反馈、控制、跟踪、服务等进行有效的全程管理和运作:依据党校的实际需求,开发应用具有党校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在国际上比较领先的技术和工具,实行开发、建设、管理、维护、使用并重的全面建设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