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外孕应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保守治疗的疗效论文_孙亚男

宫外孕应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保守治疗的疗效论文_孙亚男

孙亚男

(河南省周口市第二人民医院 河南 周口 466000)

【摘要】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保守治疗宫外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所收治的108例宫外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甲氨喋呤治疗,观察组采用肌注甲氨喋呤+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HCG值、包块直径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成功率98.15%(53/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04%(47/5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血HCG均值和包块直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应用于宫外孕保守治疗疗效良好,治疗成功率高、恢复快,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宫外孕;米非司酮;甲氨喋呤;保守治疗

【中图分类号】R71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8-0087-02

宫外孕属于妇科常见急腹症之一,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宫外孕早期诊断率不断提高。药物保守治疗属于非创性治疗,与手术治疗方式相比,具有无创、痛苦小、保留生育功能等优点[1]。为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应用于宫外孕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笔者对我院108例宫外孕患者进行了研究,并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本实验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所收治的108例宫外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在22~37岁之间,平均(27.2±3.4)岁,停经时间34~62d,平均(50.2±5.7)d。首次妊娠30例,24例有关妊娠或流产经历。观察组患者年龄21~36岁,平均(27.3±3.3)岁,停经时间35~61d,平均(50.3±5.6)d。首次妊娠28例,26例有关妊娠或流产经历。两组患者在年龄、停经时间、孕次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病例入选标准:①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②无内出血,无肝肾疾病;③无米非司酮及甲氨喋呤用药禁忌症;④血HCG值<3000IU/L,且包块直径<5cm;⑤保留生育功能,尤其有宫外孕病史输卵管切除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米非司酮治疗,每次100mg,每日2次,连续治疗5周。观察组患者口服米非司酮,每次500mg,每日2次,连续治疗3d后予以肌肉注射甲氨喋呤1mg/kg/次,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是否出现阴道出血及腹痛等,定期进行B超检查和血HCG值复查,用药1周后可根据患者HCG值降低水平适当调整肌注甲氨喋呤的剂量。

1.3 疗效判定标准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HCG值、包块直径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疗效标准:治疗后症状消失,宫外包块体积缩小或消失,HCG值下降并趋于正常值为治疗成功;连续治疗5周后HCG值无明显下降或有所上升,或出现包块增大、腹腔出血者为治疗失败。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P<0.05,两组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53例,治疗成功率98.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04%(47/54)。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血HCG均值由治疗前的(1954.87±1106.23)IU·L-1降至(698.88±512.45)IU·L-1,对照组患者血HCG均值由治疗前的(1958.44±1134.50)IU·L-1降至(1023.56±406.79)IU·L-1,P<0.05,治疗后血HCG值具有统计学差异。包块直径方面,观察组患者由(4.0±2.4)cm缩至(0.24±0.11)cm,对照组由(3.9±2.3)cm缩减至(1.59±1.26)cm,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2例,口唇溃疡1例,腹痛1例,总发生率7.41%。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2例,口唇溃疡1例,腹痛1例,白细胞计数偏低1例,总发生率9.26%。二者相比,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3.讨论

宫外孕是妇产科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其致病因素复杂,一般可归为以下几类:输卵管炎症、输卵管手术史、输卵管发育不良或功能异常、避孕失败或采用辅助生殖技术妊娠等,其中输卵管炎症是导致宫外孕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宫外孕诊断率大大提高。早期治疗宫外孕多以手术方式为主,存在创伤大、并发症多、难以保留生育等难题,而药物保守治疗无需开腹,且无创,不破坏输卵管,有效保留患者生育功能,临床患者接受度较高[2]。米非司酮属于孕激素拮抗剂,可促进卵巢黄体溶解,促使胚胎死亡;甲氨喋呤属于叶酸拮抗剂,可有效抑制滋养细胞繁殖,并加速胚胎坏死和脱落。二者相互协同作用,疗效显著。

丁静[3]等对124例宫外孕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成功率98.4%(63/64)显著高于对照组88.3%(53/6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王秀花[4]等对94例宫外孕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实验组血HCG均值和包块直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与本实验研究结果相符合。

综上所述,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应用于宫外孕保守治疗疗效良好,治疗成功率高、恢复快、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文凯歌.宫外孕保守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8):213-214.

[2] 刘婷.宫外孕的保守治疗探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 28(3): 449-450.

[3] 丁静,李英,周长玉.米非司酮联合MTX用于宫外孕保守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3,11(b):110-111.

论文作者:孙亚男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4

标签:;  ;  ;  ;  ;  ;  ;  ;  

宫外孕应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保守治疗的疗效论文_孙亚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