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知识经济引发的信念教育的思考_知识经济论文

关于知识经济引发的信念教育的思考_知识经济论文

由知识经济引发对信念教育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经济论文,信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纪之交,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将处在知识经济化的过程中。这种知识经济化过程必然带来我国上层建筑领域方方面面的变化。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信念教育必然受到知识经济的重大影响。认真研究分析知识经济给信念教育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知识经济化过程中信念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见性、创新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重要课题。

一、知识经济化过程仍然需要信念教育

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流通、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从思想政治工作信念教育的角度,知识经济有这样一些特征。一是科学技术不断有新突破;二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三是社会环境的知识化;四是人们工作生活的高节奏与不稳定性。研究我国知识经济化过程中信念教育必须考虑这些特征。

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信念教育主要是指培育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共产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信念。那么在我国知识经济化过程中需不需要信念教育呢?回答应该是肯定的。首先,知识经济化过程是以民族国家为主体的,需要一个精神支柱。知识经济从技术上讲是没有阶级性的,没有国界的,但又是以民族国家为主体的,体现国家阶级性,民族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知识经济化是等不来的,更不可能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恩惠,一个国家能不能抓住知识经济的机遇还在于本国人民自己的努力。我国是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国家,要满足知识经济发展对社会合作与协调不断提高的要求,比以往更需要一个精神支柱来凝聚民心,统一行动。知识经济社会又是一个需要持久创造力的社会,一个没有精神支柱,仅为一己私利的人,不可能有持久不竭的创造动力。其次,知识经济化过程是科技创新的过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技创新的捷径。知识经济是智力经济,科技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要在科学技术上取得突破,没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指导是很难实现的。从近代科学发展史上看,像伽利略、哥白尼、牛顿这些成就斐然的科学家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而对人类科学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马列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比着望远镜和显微镜,他说,我们眼力不够应该借助于这个望远镜和显微镜。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全国科学大会上进一步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对自然科学研究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信念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马列主义武装人们的头脑,给人们灌输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广大的科技工作者一旦掌握了这一认识世界的伟大工具,就能更好地揭示世界的本来面目和事物的发展规律,不断获得创新性成果。再次,现代科学与正确的政治信念相结合才能消除各种反科学邪教迷信。知识经济社会科学高度发达,科学是邪教、迷信的天敌,消除邪教迷信无疑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但是科学技术不是万能的,它不能解决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所有问题,尤其是精神领域的问题。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就认为“科学不能创造目的,更不能把它们灌输给人。科学最多能够提供达到一定目的的手段。而目的本身是具有崇高伦理观念的人构想出来的。”这就表明解决邪教迷信问题光靠科学还不够,还需要信念教育。我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封建统治历史的国家。封建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是造神和尊神的深厚土壤。象“法轮功”这样的歪理邪说在我国居然还有市场,就再一次警示我们,科学技术再发达也丝毫不要放弃信念教育。人总是要尊信一种东西的,信念的阵地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其它反科学的邪教或思想就会去占领。

二、知识经济化给信念教育带来的新挑战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受到严峻挑战。马克思主义是我国信念教育的内容和基础,知识经济化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受到比以往更为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马克思主义对科技的不断突破及时作出新的概括。如,在关于世界物理图景的问题上,量子性、几率性、波粒两重性,要求描述新的物理图景以说明世界的本质;随着进化生物学的发展,从达尔文进化模式到新达尔文主义进化模式再到综合进化模式,要求对进化论的标准、机制、规律、蜕化与进化的关系等问题,作出新的回答。知识经济中信息作用十分突出,如何对信息作出哲学概括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马克思主义是建立在工业经济科技基础上的,当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时,其理论指导作用要作出正确的解释。这些都给我国知识经济化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信念教育带来新挑战。

知识经济化过程中人们的新观念、新的生活生产方式使信念教育出现新变化。随着我国知识经济化过程的不断推进,知识经济的特征将在人们的思想观念、生产和生活方式上体现出来。主要具有这样的特点:其一,价值取向知识化。农业经济的价值取向体现在劳力和土地的占有,工业经济的价值取向体现在资源和金钱的占有,而知识经济的价值取向体现在智力和知识的占有。整个社会开始崇尚知识,确立“知识本位”“能力本位”的价值观念。生产知识化,白领阶层将增多。其二,高节奏与快变动。随着信息流速的加快,整个社会由过去缓慢稳定的变化转向加速度的变化。在不久的将来利用信息网络并行的工程将设计、试制、生产、销售和消费一体化,将大大缩短新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时间;银行工厂瞬间倒闭,汇率骤然变动,大公司眨眼之间消失。社会生活生产节奏的如此快速使人们的思想更加活跃,更加开放,更加民主化。其三,世界性。人们的思维、生活生产将以整个世界为舞台。国际信息网络的出现,任何人足不出户就可参预国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这些无疑使信念教育出现多方面的变化。1、教育对象知识化。 有文化、有技术的知识层将成为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要创造者,由于他们具有很强的民主和自主精神,必将产生强力的变革社会的要求,他们更注重科学理性地选择信念,他们的信念问题关系到我国未来社会前途。2、各种思潮交汇,人们更注重在比较中选择信念。 社会生产生活变化大节奏快的时候,也是人们思想活跃,社会思潮叠起、接触、冲突较多的时候,人们会在各种思潮的比较中选择自己的信念。在这种时候社会主体意识形态要让人们看到其光辉,人们才能在内心深处接受它,这样培养起来的信念才能靠得住。3、如何扬弃外来文化, 强化人们信念成为新的课题。知识经济的世界性加速了各种文化的交融。在各种文化的撞击中,我国面临着国民文化素质较低,辨别力较弱;现代科技文化以西方文化为主流;以及霸权主义国家的强权政治等多重压力。思想政治工作应该通过自己细致的工作来扬弃外来文化,使我们的理想、优秀文化和价值观深深地扎根于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新旧社会问题的交织使人们的信念面临双重威胁。一个社会的社会问题的多寡、性质和程度往往会影响人们对这个社会的认同,以及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信念。我国知识经济化过程是处于我国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转型期,我们将面对多种经济结构、多种经济成份和多种经济形态并存的局面。市场经济负面效应产生的一些社会问题还会存在相当长的时间,例如,政府和管理部门廉洁奉公与腐败作风的问题;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将长期存在。与此同时,我国知识经济化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地引发新的社会问题。从资源经济、工业经济向智力经济、知识经济过渡与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过渡一样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将对整个社会产生前所未有的广泛深刻影响,潜在着许多引发社会问题的因素。如,社会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再比如,各种利益的重新调整问题。知识经济化过程不可避免地要触动一些既得利益者的权益,有些人要失掉眼前利益。引起新的贫富悬殊。这些新旧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对人们坚定信念将产生双重威胁。对这些社会问题的影响不容低估。因此,我们要未雨绸缪,把信念教育与解决社会问题结合起来。

知识经济首先在资本主义社会萌芽,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产生新的困惑。从生产力上看,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但知识经济使社会生产力的内涵发生重大变化。知识经济生产力占主导地位的资源和生产要素,既不是资本,也不是土地和一般劳动,而是知识,包括科学技术、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网络信息等。传统意义上社会主义扩大生产内涵和外延发展生产力的方法已经过时;从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看,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在知识经济社会,由于产权形式的演变遇到了执行上的困难:一方面按劳分配的“劳”无论是以劳动时间、还是以劳动成果计量,都难以在质和量两方面准确计量劳动的价值;另一方面劳动本身也难以量化分析。社会主义必须建立一种新型的分配制度。从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上看,一方面白领工人增多,蓝领工人减少,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传统意义上的无产阶级几乎不存在了,由于知识经济社会绝大多数人都持有股票,他们已不再是无产阶级而是有产阶级了,产生了社会主义将依靠谁的问题。

我国传统信念教育的适应性受到多重考验。在我国知识经济化过程中,我们传统的信念教育的适用性将受到多重考验。“灌输论”是我们信念教育的主要原理,这是必须坚持的。但是面对知识经济化过程,我们传统的“灌输”从内容到形式都必须进行改进。其一,内容上缺乏科学性和实践性。我们让人们信念的是科学的理论,不应是抑制人个性和创造性的教条,而是要为人生活充实,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开辟道路,否则信念教育一点意义也没有。其二,教育手段缺乏现代气息。我们所习惯的形势报告、理论学习、谈心教育等单一教育形式,必须结合相代科学技术作改革与创新。其三,信念教育者的素质问题。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有些信念教育者本身就没有信念,做得很差,靠他们进行信念教育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二是由于种种原因,信念教育者总体科学文化素质比较低。我国信念教育必须改进,否则将难以适应知识经济化过程中的信念教育。

三、迎接挑战,谋划信念教育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是能够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是作为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而起作用的。现代科技成果虽然超过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概括,但就总体而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世界的统一性原理、在世界的多样性论断等问题上进一步证实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为这一理论提供了丰富的例证和更加深入的说明;知识经济社会生产方式更加社会化,更需要社会主义组织生产的方式;知识财富的共用性将可能为实现广泛公有制提供必要的条件;知识经济越发展越需要人的全面解放,而人的全面解放正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可见,知识经济社会坚持马列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是有实践基础的,完全正确的。关键是我们要把信念教育的内容看成是一个发展开放的体系,并建立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念体系。这种信念体系应具有民族性,有中国特色;这种信念体系应具有开放时代性能随着人类文明进步的潮流前进;这种信念体系要能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们能感受到它的作用;这种信念体系必须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体系,体现尊重科学、尊重知识,体现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发展人和完善人的思想。从信念教育的方法论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利用知识经济提供的知识环境加强信念教育。知识经济中的知识与信念教育中的知识是相互交融,相得益彰的。知识经济中的知识作为一种科学成果不仅为信念教育注入新的内容;为信念教育提供鲜活的思想知识和事实,增强信念教育的说服力;促成信念教育理论体系的完善;而且,知识本身也具有帮助人们更新观念、去除愚昧、遵纪守法、恪守共产主义道德的功能。与此同时,知识经济中,信念教育的许多知识也被包含到知识经济的知识中,进一步体现信念教育的作用和价值。在崇尚知识的社会里,知识最有力量。进行信念教育要尊重知识,重视吸收运用新知识,给人以知识,用知识引导人、武装人和塑造人。

利用现代科技充实信念教育内容,改进信念教育的方法。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信念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方法论。一系列新理论、新学科的创立和发展将促使信念教育方式的变革,会给信念教育提供从总体上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新方法,会使人的思维发生革命性的转变。另一方面,社会现代传媒技术、信息技术及人工智能的革命将给信念教育提供更加有效的手段。信息多向贯通和舆论的多元表达必然给信念教育注入丰富生动有效的教育形式,使信念教育从思想的单向流动转变为主客体间的互动;从单一的“灌输”转向参予;使人们在生活、娱乐、工作过程中自觉接受政治教育。科技设施还使思想教育定量分析成为可能,用数据分析的数学方法取代传统的经验分析法将使教育更加科学有效。要大胆借鉴和运用“老三论”和“新三论”等科学理论来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大胆借助电脑、网络、人工智能模式来获取、分析、贮存和处理思想信息等。改变信念教育就是上大课作报告的老套路,学会运用各种信息传播渠道进行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改变“封闭”施教的老套路,重视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分析群众的思想动向;改变“层层传达”的老套路,把重点放在对社会信息的分析识别上;改变“单向灌输”的老套路,注重开展多向交流,自我教育、互相教育,从而提高教育的生机和活力。

努力提高信念教育者的素质。我国知识经济化过程中的信念教育者最紧要的是要提高两方面的素质:一是自律素质。讲政治的人自己必须讲“政治”,讲信念的人自己必须讲信念。二是科学文化素质。无论是吸收借鉴现代科技新成果来丰富改进教育的内容、方法,还是揭穿现代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骗局,抨击假借现代科技的异教邪说,都离不开教育者的科学文化知识。信念教育者科学文化知识的多少和使用能力将直接影响信念教育的效果。因此搞意识形态工作的人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要成为知识的富有者,知识经济理论的先行者,要能得心应手地使用各种现代科技手段。教育者掌握了现代科技知识就能在知识经济化的过程中掌握做好信念教育的主动权。

标签:;  ;  ;  ;  ;  

关于知识经济引发的信念教育的思考_知识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